现代汉语虚词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5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一、了解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不具有独立意义、无法单独使用,仅能与实词结合使用来构成句子或短语的一类词语。
虚词通常起到连接、修饰、情态或补充等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虚词的用法以及提供一些常用虚词的举例说明。
二、介绍虚词分类和示例2.1 虚助词:是指可以辅助动作或表示状态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着”、“了”、“过”等。
2.1.1 “着”“着”是最常见的一个虚助词之一,它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存在某种状态。
“着”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持续性动作:例如,“他坐在书桌前写字着。
”(2)表明结果状态:例如,“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这里“覆盖住了整个大地”就是一个结果状态。
2.1.2 “了”“了”通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或者有某种变化,“了”在句子中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他昨天来了。
”这里“来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完成。
(2)表示变化的结果:“天气好了。
”这里“好了”表示天气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坏天气,现在变好了。
2.1.3 “过”“过”通常表示经历某个动作或状态并且已经结束。
“过”在句子中使用时常见的场景包括:(1)表示曾经实施过: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里“去过”表示曾经有一次去北京的经历。
(2)用于疑问句中,询问是否曾有某种体验:“你吃过火锅吗?”这里“吃过”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曾经尝试吃火锅。
2.2 虚词介词虚词介词是一类表达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几个常见虚词介词及其用法:2.2.1 “在”“在”主要用来表达处于一定空间位置或者正进行某种活动的状态。
例如,“书籍放在桌子上。
”这里“在桌子上”表达书籍存在并放置于桌子上的位置。
2.2.2 “向”“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或目标进行动作。
例如,“他向前跑去。
”这里“向前”表示他往前跑的方向。
2.3 虚词连词虚词连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与非句子成为完整句子的虚词。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在句法功能上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的词类。
在句子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起到衔接句子成分、构成句子语法等作用。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在中文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使用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介词介词是一类虚词,它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比如方位、时间、原因等。
在中文中,例如“在、上、下、前、后、中、外”等都是介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等成分的词,是句子成分的连接词。
在中文中,比如“和、与、而、或、但、然、乃”等都是连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横线、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助词助词是指在语法上辅助实词或虚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类,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中文中,助词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衔接、修饰、连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话语者的语气或情感的词,例如表示感叹、疑问、肯定等。
在中文中,例如“呀、啊、吗、吧、嘛”等都是语气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词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载句子的意义和信息。
七、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事物的词语,是实词中最常见的一类。
在中文中,名词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名、动物名、植物名、物品名”等。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句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实词中最重要的一类。
第一讲、2011-03-01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
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
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
[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
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
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
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一、虚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标识语法意义、表达语气或修饰其他成分的词类。
它们通常不具有实际含义,但却在句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功能、分类和举例三个方面来讨论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二、虚词的功能1. 虚词的连接作用虚词能够将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连接起来,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且逻辑连贯的句子。
例如,“和”可以连接两个并列主语、“就”可以连接条件与结果等。
2. 虚词的标识语法意义虚词能够标记出不同成分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是”可以表示主谓关系、“了”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等。
3. 虚词的表达语气虚词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种情感或态度,如“啊”表示惊奇、“吧”表示推测等。
4. 虚词的修饰作用虚词还可修饰其他成分,使其更加精确或丰富,在句子中起到修饰的作用。
比如,“很”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
三、虚词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语法特点,虚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虚词类别。
1. 助词助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一类虚词,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表达一些文法意义和功能关系。
如:“的”可用于形容词前后修饰名词、“得”可用于动词后修饰程度、“地”可用于副词前修饰动作等。
2. 介词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等成分连用,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目的等关系。
比如:“在”表示发生地点、“对”表示动作对象、“以”表示手段方式等。
3. 连接词连接词能够连接各个句子成分或短语,并在句子之间建立联系。
如:“而且”连接两个并列句、“因为”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等。
4.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主要表达说话人情感色彩和态度,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如:“呢”表示疑问而不确定、“啊”表示感叹或命令等。
四、虚词的举例1. 助词的举例(1)我昨天买了一本很好的书。
这里的“了”起到表示动作完成的助词作用。
(2)他把自己的钱包丢在了电影院。
这里的“在”起到表示行为发生地点的助词作用。
2. 介词的举例(1)我正在图书馆学习。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虚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是指在句子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和其他词汇或语法结构一起使用的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非常广泛,经常用于表示语气、时间、条件、原因等。
现代汉语虚词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1.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啊”、“哦”、“呢”、“呀”、“吧”、“儿”、“吗”、“所”、“就”、“吧”、“们”、“呢”等。
这些虚词可以单独使用,用于表示不同的语气,如感叹、疑问、肯定、否定、转移等。
2. 表示时间的虚词,如“今天”、“昨天”、“明天”、“后天”、“最近”、“很久以前”等。
这些虚词可以用于表示时间的流逝、时刻的区分、时间段的划分等。
3. 表示条件或目的的虚词,如“只要”、“只要儿”、“只有”、“只要儿”等。
这些虚词可以用于表示条件、条件、目的等,如“只要儿你能学好,就一定会考好成绩。
”
4. 表示原因的虚词,如“因为”、“由于”、“所以”等。
这些虚词可以用于表示原因、理由、结果等,如“由于考试竞争激烈,所以儿我没有取得好成绩。
”
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频繁,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虚词的种类和用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
“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的词语,其本身意义不具体,但在句法上起到重要的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种类繁多,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副词等。
下面将对虚词的各类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
1. 介词:介词是一类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名词、代词或动词的前面,用来说明其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例如,'在'、'对于'、'通过'等都是常见的介词。
比如:- 我在家里等你。
-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
- 通过努力,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2. 连词:连词是一类用来连接各种成分的虚词。
它可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等。
例如,'和'、'或'、'但是'等都是常见的连词。
比如:- 我喜欢读书和写作。
- 他可以去旅游,或者在家休息。
- 她很聪明,但是有点内向。
3. 助词:助词是一类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起到修饰作用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的后面,与前面的词或短语搭配使用。
例如,'了'、'的'、'地'等都是常见的助词。
比如:- 我吃完了饭。
- 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 他快速地跑了过来。
4. 副词:副词是一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虚词。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例如,'很'、'非常'、'随便'等都是常见的副词。
比如:- 这个电影很有趣。
- 她非常漂亮。
- 请随便坐。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它们在句法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正确使用虚词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要求。
现代汉语考研复习之虚词虚词的共同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③不能重叠虚词——介词1.介词的意义:介词起标记作用,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母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介词的种类: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自、打、到、往、往、趁、顺着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照、依据、靠、本着、用、拿表示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为着表示施事、受事——被、给、让、叫、归、由、将、把、管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同、和、替、向、除了虚词——连词1.连词的意义: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2.连词的种类:连接词、短语——和、跟、同、与、及、或连接词语或分句——而且、而、并且、并、或者连接复句中的分句——不但、不仅、虽然、但是、与其、因为3.“和、跟、同、与、及、以及”等表示联合关系,叫“和”类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和”也可以连接双音节谓词性词语,作各种语法成分。
“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
“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而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前面不能出现状语。
③连词“和”有的可以省去,介词“和”不能省去或改为顿号。
※在我国宪法条文的表述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虚词——助词1.助词的意义: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2.助词的种类: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其他助词——所、给、连3.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乃⑪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⑫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⑬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⑭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⑮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⑯他的。
例:是芋视乃妇也。
⑰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⑱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⑲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⑳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⑪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
”(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
(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他:她们的。
)⑫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⑬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资料]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高考语文、公事员测验可参考)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常用现代现现现辨析虚60例、本原来来1“本”强现理现如此~常“就”现用。
来与“原”表示现现现去不知道或现情有所现现。
来况、逐现逐步2“逐现”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逐步”用于有意现有步现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偶现偶然3“偶现”;也作,“偶而”,着眼于量~次少有现“现常”相现。
写数数跟“偶然”着眼于意外~一般事理或一般现律上看~事情的现生是意外的~是在现律之外~从跟“必现”相现。
、一现一起4“一现“表示同现~现重点是现现。
“一起”主要有用法,其一~现重的是现作行现的方式~而不是现现。
其二~表示同一现所两个个。
、以至以致5“以至”一般表示现现、程度、范现上的现升或现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现展的现果~一般指不好的现果。
、往往常常6“往往”是现到目前现止出现的情的现现~有一定的现律性~不能用于主现愿望。
“常常”现现指现况作的重现~不一定有现律性~可以用于主现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的事情~“往将来往”现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现作有现的情、件、现果~“常常”有现现限制。
与况条没、才再 7“才”表示现作已现现现~强现现现的现。
“再”表示现作未现现~但于某现现现。
并很尚将、又再8在表示现作重现或现现现~“又”用于已现现现的。
“再”用于未现现的。
来、一一律概9现现在用于通知、现定现~括事物~可以通用~括人常用“一律”。
两个概概、已现一现10“已现”表示事情完成或现现现去。
“一现”表示只要现现现了或现现做了~接着就现生相现的现果。
会“已现”和“一现”都是副现。
不现用“一现”的句子~“一现”现成“一旦”现解现得通~用“已现”的句子~“已现”现现不能现成“一旦”。
、竟然居然11都是副现~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现现现现而现现”。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现现而现现”。
“竟然”用于主现后面~现现现现前面。
“竟然”也可以现现成“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