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26.58 KB
- 文档页数:29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副词:1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 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 、具体分类如下:(1) 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比较、相当、多么唯独。
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 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 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 “目前的任务” “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女口:不能说“正在的事情” “立即的任务” “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女口:“今天星期天” “现在是早晨八点钟” “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 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 一味、统统、(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 正、 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 、早就、起初、 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 一向、向来、 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 又、再、还、也、屡次、经常、 不断、反(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 不、没有、是否、可、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至拠刚”。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一、了解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不具有独立意义、无法单独使用,仅能与实词结合使用来构成句子或短语的一类词语。
虚词通常起到连接、修饰、情态或补充等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虚词的用法以及提供一些常用虚词的举例说明。
二、介绍虚词分类和示例2.1 虚助词:是指可以辅助动作或表示状态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着”、“了”、“过”等。
2.1.1 “着”“着”是最常见的一个虚助词之一,它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存在某种状态。
“着”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持续性动作:例如,“他坐在书桌前写字着。
”(2)表明结果状态:例如,“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这里“覆盖住了整个大地”就是一个结果状态。
2.1.2 “了”“了”通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或者有某种变化,“了”在句子中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他昨天来了。
”这里“来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完成。
(2)表示变化的结果:“天气好了。
”这里“好了”表示天气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坏天气,现在变好了。
2.1.3 “过”“过”通常表示经历某个动作或状态并且已经结束。
“过”在句子中使用时常见的场景包括:(1)表示曾经实施过: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里“去过”表示曾经有一次去北京的经历。
(2)用于疑问句中,询问是否曾有某种体验:“你吃过火锅吗?”这里“吃过”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曾经尝试吃火锅。
2.2 虚词介词虚词介词是一类表达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几个常见虚词介词及其用法:2.2.1 “在”“在”主要用来表达处于一定空间位置或者正进行某种活动的状态。
例如,“书籍放在桌子上。
”这里“在桌子上”表达书籍存在并放置于桌子上的位置。
2.2.2 “向”“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或目标进行动作。
例如,“他向前跑去。
”这里“向前”表示他往前跑的方向。
2.3 虚词连词虚词连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与非句子成为完整句子的虚词。
虚词虚词的特点:1.依附于实词或句子,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成句;3.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4.不能重叠。
一、介词1.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2.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定语、补语:·[从学校北门]出发·[把窗户]打开·(与老朋友)的联系·(沿河)的房子·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
·绿色总给人<以柔和、舒适的感觉>。
3.介词的语义分类:①表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打、到、往、在、由、趁、当、顺着、沿着。
②表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按照、依照、根据、本着、通过、经过、拿、比。
③表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
④表施事、受事:被、给、让、把。
⑤表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跟、同、替、除了。
注意:一、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动词虚化成为介词)1.动词能做谓语中心,介词不能:我们不去北京。
——*我们不从北京。
2.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
3.动词大部分可以重叠,介词不能。
4.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介词不能。
二、“为着、随着、沿着、趁着、照着、为了、除了、经过、通过”中的“着”“了”“过”现代已经不是动态助词,已经成了构词语素:①我写好了论文。
议论文,我写好了。
一我论文写好了。
一我写好了。
②我从东门走。
→*东门,我从走。
→*我从[]走。
二、连词1.连词的意义和功能分类:①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虚词,主要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虚词。
②分为三类:A.连接词和短语的组合连词:和、跟、同、与。
B.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的连词:还是、由于、因为、只有、不管、无论。
C.连接分句和分句的关联连词:既然、尽管、宁可、尚且、虽然、从而、与其、如果、否则、况且、因此等。
2.连词的语法特点:①连词是一种纯粹的虚词,它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只表示一种逻辑关系;②连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③没有任何变化形式,不能重叠;④不作任何句子成分,没有修饰和补充的作用。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1.不必未必“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
差点儿[没]闹笑话。
(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
(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
(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否定式。
差点儿没见着。
(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
(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
(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
差点儿就见着了。
(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
(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
(事实是没买到)4.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一、按根据,依照。
1.按+名。
按后边可以是单音节名词,也可以是多音节名词或名词短语。
用在多音节前时,“按”后边可加“着”。
按时汇报| 按期完工| 按一定的程序加工制作| 按着厂长的指示办事当名词为表示道理、条件、规律之类的时候,常与“说(来说)讲(来讲)”搭配,后面的部分表示说话人根据某种事理作出论断。
按理说,班长一定会来的| 这件事按其性质来说是极为恶劣的|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按说”是省略名词后形成的习用语。
2.按+动| 小句。
他既然没有请假,那就按缺席处理吧| 这些苹果先按每人十斤发给职工们二、按照意义和用法同介词“按”。
但“按照”后面不能出现单音节名词。
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执行政策| 按照一磅等于九两折合,共计七斤六两五| 按照规定的时间交卷(*按照时交卷)三、把1.与表示受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在表意上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他把挎包拿起来|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请把窗户关上| 牧民们马上把这两个孩子送走了上边几例的动词都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那挎包| 挪地图| 关窗户| 送孩子有时,把字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受事,但可以看成是整个动词短语的受事。
别把肚子吃坏了| 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 接连把三支铅笔写秃了| 把脚走大了| 好孩子,你把我的心哭乱了上边几例的动词短语也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吃坏肚子| 哭哑嗓子| 写秃了铅笔| 走大了脚哭乱了心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在表意上也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老葛把屋子堆满了| 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 你把里里外外再检查一遍|把城东城西都跑遍了以上几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和处所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堆满屋子| 走完那三百级台阶|检查里里外外|跑遍东成西城3.与表施事(当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这里的动词多数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
整个句子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
一、按根据,依照。
1.按+名。
按后边可以是单音节名词,也可以是多音节名词或名词短语。
用在多音节前时,“按”后边可加“着”。
按时汇报| 按期完工| 按一定的程序加工制作| 按着厂长的指示办事当名词为表示道理、条件、规律之类的时候,常与“说(来说)讲(来讲)”搭配,后面的部分表示说话人根据某种事理作出论断。
按理说,班长一定会来的| 这件事按其性质来说是极为恶劣的|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按说”是省略名词后形成的习用语。
2.按+动| 小句。
他既然没有请假,那就按缺席处理吧| 这些苹果先按每人十斤发给职工们二、按照意义和用法同介词“按”。
但“按照”后面不能出现单音节名词。
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执行政策| 按照一磅等于九两折合,共计七斤六两五| 按照规定的时间交卷(*按照时交卷)三、把1.与表示受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在表意上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他把挎包拿起来|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请把窗户关上| 牧民们马上把这两个孩子送走了上边几例的动词都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那挎包| 挪地图| 关窗户| 送孩子有时,把字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受事,但可以看成是整个动词短语的受事。
别把肚子吃坏了| 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 接连把三支铅笔写秃了| 把脚走大了| 好孩子,你把我的心哭乱了上边几例的动词短语也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吃坏肚子| 哭哑嗓子| 写秃了铅笔| 走大了脚哭乱了心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在表意上也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老葛把屋子堆满了| 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 你把里里外外再检查一遍|把城东城西都跑遍了以上几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和处所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堆满屋子| 走完那三百级台阶|检查里里外外|跑遍东成西城3.与表施事(当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
这里的动词多数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
整个句子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
别把犯人跑了| 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 偏偏把老李病了|去年又把老伴儿没了| 我还不怕,就把你怕成那样?上边几例的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和施事名词直接构成动宾关系:*跑犯人| 死大嫂|病老李如果再动词后面加个了就,可以构成动宾关系,但这种宾语是存现宾语:跑了犯人| 死了大嫂| 病了老李即使是及物动词,“把老伴儿没了”和“没老伴儿”不是一个意思,“把你怕成那样”和“怕你”更不想干。
这种用法的“把”如果不用,句子就变成一般的主谓句:真没想到,大嫂死了| 偏偏老李病了| 我还不怕,你就怕成那样?4.与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直接作谓语,即后边不出现动词。
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
我把你这个小精灵丫头!| 我把你这个冒失鬼啊!这种用法都出现在我把你这个……固定格式中,一般只用于口语。
5.与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动词后面还有宾语。
1)由动词接双宾语变化而成的。
我告诉了他这个消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通常是用“把”将直接宾语(远宾语)前置,而间接宾语(近宾语)仍留在动词的后边。
老师把新的运算方法交给我们| 王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刚回来的同学们| 这家出版社把新出版的一百套十万个问什么赠送给灾区的希望小学双宾语中,如果有一个或两个宾语比较复杂,就应当用“把”前置一个宾语。
否则,句子结构不明晰。
*王林告诉了刚从实习基地回来的同学们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家出版社送给灾区的希望小学新出版的一百套十万个为什么2)与当类动词连用,组成“把…(1)…当…(2)…式”。
当类动词包括“当作、作为、看作、说成”等。
我妈就把我看成宝贝了| 年轻的赵永进把老主任当做自己的老师| 人们亲切地把这头小象叫做版纳| 他们在草原上把天当做被| 我们应该把获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这种用法,(1)和(2)应该在意思上属于同一性质,同一范畴。
有的用于比喻(如把天当做被,把地当做床),当属特殊情况。
这种用法,有时在“成、为、作”前边还有另外一个动词。
群众填了小沟,把席棚改建成瓦房| 把这些青年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要把那本英语小说翻译成汉语| 他们要把杜家山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你应当把这几次失败理解为交学费最后一例的(2)“交学费”不是名词短语,而是动词短语。
更为常见的是,(1)不是动词短语,而是动词短语。
无产阶级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当做大事来抓3)“把”后边和动词后边各有一个宾语,其中一个表示出所,一个表示受事。
隔壁老丁把白菜放满了楼道| 隔壁老丁把楼道放满了白菜上边两例是两种类型。
前者“把”后边是受事,动词后边是处所;后者“把”后边是处所,动词后边是受事。
前者又如:我回头把爷爷送回家去| 快把书放桌子上| 又把三老扔进了河里| 奶奶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新房子去后者又如:队长把墙挖了一个洞| 把花瓶插满了鲜花| 把围墙的东南西北都刷上了标语| 你别等我回来,先把炉子生上火| 咱们就把菜刀贴上邮票(寄还老乡)4)“把”后边的宾语和动词后边的宾语具有领属关系。
把苹果去了皮儿| 把大门上了锁| 把他免了职| 把鲤鱼刮了鳞,剖了肚上边几例中,“皮儿”是苹果的皮儿,“锁”是大门的锁“职”是他的职“鳞”和“肚”是鲤鱼的鳞和肚还有一种,动词后边的宾语是数量短语,而数量短语说明的正是把后边宾语的数量,所以也可以看作两者具有领属关系。
你把苹果给他送去两筐| 老杨同志把材料复印了一大堆| 昨晚把《读者》杂志翻了几页| 刚才把衣服脱了5)动词后边的宾语是一个代词,和“把”后边的宾语具有复指关系。
把这碗参汤喝了| 今天谁能把准备工作做完它6.与“被”连用,组成“被……把……”式。
“把”用于主动句,“被”用于被动句,一般说,“把”与“被”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有的句子即用“把”有用“被”。
通常是“被”在前,“把”在后。
使用条件是:1)“被”前的受事和“把”前的受事具有领属关系或者全体和部分关系。
幸子被摩托车把腿压折了| 他被人家把小辫子抓住了| 小妞被玫瑰花把手刺破了| 这只小狗被他把尾巴剪短了| 全班同学被班主任把一般带走了2)“被”前的受事和“把”后的受事具有同一关系或复指关系。
我是被一起子听戏的爷们把我气着了| 你多半又被什么女人把你迷住了| 这调皮鬼被我把他赶走了| 胡统领被土匪把他宰了【注意】由“把”字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一般称为把字句。
把字句有下面几个特点:1.把字句的主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或者名词短语充当。
“把”的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或者名词短语充当。
也有非名词性单位作“把”的宾语的。
养病期间,我把下围棋学会了| 上海人民把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看作头等大事2.“把”的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不能使无定的。
宾语代表有定的事物,可以用“把”前置(当然也不可以不前置);宾语代表无定的事物,只能放在动词的后边。
把那位大夫请来了| 把大夫请来了| *把一位大夫请来了第1例“大夫”前有指示代词“那”,显然是有定的。
第2例,没有“那”,可是指的也是确定的某一大夫。
第3例“大夫”有不定数量短语“一位”,所以是不合格的说法,只能说成“请来了一位大夫”。
所谓“有定”,指大多已见诸上文或者对双方来说是已知的。
如果“把”的宾语在上文中未出现过,或对听话者来说不是已知的,那么这个宾语就常常包含一个修饰语,变成有定的。
老栓把一个碧绿的包,一个红红白白的破灯笼,一同塞进灶里| 这样,我就不得不把游湖的计划延长了一天| 我吞吞吐吐地把昨晚的事说了出来前边只有数量短语的名词,通常是无定的,有时,“把”的宾语虽然包含数量短语“一个”等,这个宾语还是有定的,只是说话者以为无须指明或者根本无法指明。
刚才我把一个孩子撞倒了| 老马从你的书架上把一本书拿走了,我没看书名前一例的“一个孩子”就是被“我”撞倒的那个孩子,是确定的;后一例的“一本书”就是被“老马”拿走的那本,也是确定的。
有时,“把”的宾语还可以是一类事物或抽象的事物,这种泛指也属有定的。
这是个自动售报机,只要你把硬币放进这个眼儿里,报纸就出来了(放硬币,而不是放别的)| 他挥了一下手,似乎要把一切烦恼统统带走由此可见,“把”的宾语包括特指的和遍指的,通常不使用任指的。
他把值勤的人教训了一顿(特指)| 他把所有的人都教训了一顿(遍指)| 他把任何人都教训了一顿(任指)但有一些例外情况值得注意。
他目空一切,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把一个青年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材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把一部长篇小说译成日语,你说译哪一部好?|你以后不要把话说得含含胡胡的,那样容易误事以上四例都不是已经发生的某一件事,具有任指的特点。
第一例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第二例是论述一般道理。
第三、四例是尚未发生的事。
在这几种情况下,“把”的宾语通常是有定的,不过这四个句子中“把”的宾语无疑都是无定的。
应当承认,这四句是合格的把字句。
3.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大部分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是光杆动词。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动词接了着伙计们已经把灯熄了| 你把介绍信带着2)重叠式动词。
咱们吧屋子拾掇拾掇| 我把几点想法说说3)动结式动词短语。
你把作业写完,再去玩| 小强,不要把裤子弄脏4)动趋势动词短语。
大嫂没有把孩子接回来| 车队明天把春节慰问品运去| 莫把大好机会错过!5)动词接介词再接宾语。
老杨把山水画挂在墙上| 老作家把一半的稿费寄往灾区6)介宾短语接动词。
他把袖子往上卷| 我把他往外拉,但拉不动7)状语接动词。
老陈把膝盖一拍,站了起来| 别把废物乱扔!8)动词+补语。
人家已经把这件事压了几天| 他竟然重复地把话说了三遍| 祁小乙把老爷子举得跟头一样高9)动词+宾语。
我们要把荒山变成果树园| 必须把新的规划通知甲乙两队10)少数把字句的谓语动词是光杆动词,这些动词本身往往含有结果意义。
我们可以把运动场扩大| 把队伍解散11)歌词和戏曲唱词,因受字数限制和考虑押韵,可以在把字句中使用光杆动词。
夫妻双双把家还|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4.把字句中使用否定词有下面几种情况:1)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采用否定形式(谓语动词前面不能直接加上否定词)。
如果是一个否定词,否定词要放在”把”的前面。
他没有把馍掰开(他把馍没有掰开)| 别把杂物堆在公用走廊上| 怎么不把集合地点改到庙里来?2)只有极个别的情况,允许否定词直接放在谓语动词前面,如“真是太把人不放在眼里了”。
即便如此,这个“不”仍然可以放在“把”的前面:“真是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这种为数甚少的例外具有熟语性,“不”可前可后。
再举几例:把人不当人(不把人当人)| 把他不当一回事儿(不把他当一回事儿)| 把这点困难简直不放在眼里(简直不把这点困难放在眼里)5.把字句中的助动词。
在把字句中,助动词不能直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应该放在“把”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