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细说标点:省略号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3
《逗号》讲义
概念引入: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知识讲解:
1.用在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及倒装句成分之间。
2.主语部分较长或主语部分是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它的后面往往用逗号。
3.在要强调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后面用逗号。
4.用在同位成分或独立成分前后,及在关联词语之后。
5.句首呼语和句中呼语不带强烈感情色彩的,其后用逗号。
6.在“表示”“认为”“强调”“证明”等提示语后面,不是特别强烈的用逗号,不用冒号,用逗号。
7.“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次语后面用逗号。
典例与技巧:
例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分析: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2: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分析: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3: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分析: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4: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分析: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5: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分析: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6: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分析: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常见错误: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中考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省略号
省略号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表示省略用到它,说话断续把它添。
?基本用法
1. 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3. 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你这样干,未免太……!
4. 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5. 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
“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 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
只要……就……
7. 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常见错误
1. 滥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应去掉省略号)
2. 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
《顿号》讲义
概念引入:
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知识讲解: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例: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4、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例:“日”“月”构成“明”字。
注意事项:
⑴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⑵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
⑶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用顿号;做主语、谓语、补语、状语时,用逗号。
⑷并列短语之间有语气词时,用逗号。
典例与技巧: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例1: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解析】“较丰富的动植物……旅游等资源”是一个分句内部的小并列,应将逗号改为顿号。
例2: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解析】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常见错误: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号(口诀: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不要带上顿) 。
①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不用顿号(口诀: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
《括号》讲义
概念引入:
括号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
括号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
知识讲解: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典例与技巧:
例1: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例2: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分析: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3: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分析: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常见错误:
1.括号内句末不用点号,问号、感叹号可保留。
例: 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2、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
例: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3.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真题链接:
例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书名号》讲义
概念引入:
书名号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
知识讲解: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红楼梦》(书名)
《史记·项羽本记》(卷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例:《渔光曲》(电影名)《沁园春·雪》(诗词名)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例: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4.标示各类出版物名称。
例:《中国大百科全书》(书名)
《人民日报》(报纸名)
典例与技巧:
例1:《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
分析: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2:《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说明: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殊用法本表不涉及;
分析:书名内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常见错误:
1.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
一个格子里
例: 《读〈石钟山记〉有感》
《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2、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荀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3.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例: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1 2020中考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省略号
省略号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表示省略用到它,说话断续把它添。
?基本用法
1. 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2
3. 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你这样干,未免太……!
4. 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5. 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
“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3 6. 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
只要……就……
7. 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常见错误
1. 滥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应去掉省略号)
2. 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
《省略号》讲义
概念引入:
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知识讲解:
1.用于引文的省略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例:“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典例与技巧:
例1: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分析: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2: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分析: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常见错误: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例: 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这句话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3.注意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一般来说,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说明这个句子已经是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应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例:“真是人民的法庭啊!……”她感动地说。
4.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
例:老汉抓起扁担,提起水桶,走上台阶……
真题链接:
例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她非常着急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呢,听了以后直想发笑。
省略号主要的六种用法
省略号(...)是一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在汉语中有多种用法。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六种用法:
1. 表示省略:省略号常用于表示省略,即把句子中的一部分省略掉。比如,“我等了好久,他还是没来……”中的省略号表示了后续的陈述被省略了。
2. 表示停顿:省略号还可以用于表示停顿,表示说话人的思绪未完或有所保留。比如,“我要说的是……”中的省略号暗示了说话人有话还没有说完。
3. 表示悬念:省略号有时也可以用于表示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或让故事更有吸引力。比如,“他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中的省略号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
4. 表示不确定:省略号可以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种信息的不确定或猜测。比如,“他可能会来……”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人不确定他会不会来。
5. 表示无语或犹豫:省略号还可以用于表示无语或犹豫,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或态度。比如,“你真的要走吗……”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人有些后悔或无法理解对方的决定。
6. 表示引用:省略号有时也可以用于引用的文本中,表示省略了一些内容。在正式的文献引用中,省略号一般会有特定的规范。
以上是省略号主要的六种用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小组训练: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一)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⑪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⑫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⑬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⑭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完整版)标点符号的用法——问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用法
标点符号专题之
问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用法
一、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女口: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女口: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女口: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女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
二、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女口: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弓I出具体内容。
女口: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女口: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女口: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省略号的作⽤及例句有哪些
省略号的主要作⽤有表⽰语⾔的延长、表⽰语⾔或歌曲等的省略、表⽰语句的转折、表⽰语⾔断断续续、表⽰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等。
省略号的主要作⽤有
⼀、引⽂中
⼆、列举
三、重复词语
四、说话断断续续
五、意在⾔外
六、语意难尽
七、语⾔中断
⼋、含糊其辞
九、表⽰沉默
⼗、数字延续
⼗⼀、语⾳延长
⼗⼆、话未说完
省略号的作⽤举例说明
省略号(……),⼜称删节号,⽤于省略原⽂的符号.“引⽂的省略,⽤省略号标明.”
“举例的省略,⽤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省略号标⽰.”
“⽤在表⽰节省原⽂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省略号省略号是表明⽂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法是表⽰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是引⽂;⼆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种⽤法:1、 表⽰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2、 表语⾔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戛然⽽⽌,省略号表余⾳未尽.3、表语⾔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4、表含糊其辞,欲⾔⼜⽌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四叔说.
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课件 (一)
标点符号是语文写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句子更加准确,更加生动,让文章更具有时间感和节奏感。在中考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复习语文时,标点符号的积累和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逗号的使用
逗号是书写中使用最频繁的标点符号之一,用来连接一个句子中的不同成分,或者将句子中的长短不一的成分分隔开来。例如:“小明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在这个句子中,逗号将两个句子进行了连接,起到了连接句子的作用。此外,逗号还可以用在子句之间,表示附加说明,例如:“如果你喜欢吃蛋糕,可以去那家店买。”其中的“如果你喜欢吃蛋糕”就是附加说明。
二、句号和问号的使用
句号和问号都是表示语句结束的标点符号,其中句号用于陈述句和命令句的结尾,而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在使用句号和问号时,需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以及是否需要句子的附加说明。例如:“你明天想去看电影,吗?”,这个句子因为语气的变化,需要在“吗”后面再加一个问号。
三、感叹号和省略号的使用
感叹号主要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例如:“他竟然做到了这么漂亮的设计!”。在句子中使用感叹号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而省略号则常用于省略句子的一部分,例如:“我一直在等待……”,省略号让句子更加神秘,更加具有吸引力。
四、引号和括号的使用
引号和括号都常用于书写中的注释和解释,引号常用于引用网上的句子,或者引用别人的观点,例如:“如同八卦与生肖,纹身也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常见选择。”而括号则常用于增加句子的补充说明,例如:“这幅画(名字是《夏雨》)是画家在北京创作的。”
总之,标点符号的使用积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标点符号的运用,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注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这对于中考来说,是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
一、知识综述
1.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
2.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① 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② 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3.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九种。
二、具体用法
一)顿号和逗号
1.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①:他三十六七岁。 他的年龄不确定,所以“六七”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做值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是四组和五组,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不是并列词语的不能用顿号。
例: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24幢和396套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的顿号应去掉。改为: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以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并列成分不是词而是短语了,一般用逗号。)
4.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研究!”“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两个并列成分间已用了叹号,所以不应用任何标点符号。) 5.并列成分内部还有并列时,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用逗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安徽、河南属于大并列,中间用逗号,越剧和沪剧属于小并列,中间用顿号。)
二)分号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非并列关系),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省略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省略号用于标明行文中的省略部分,形式为(……)。省略一些词语的,用占有两个字位置的六个圆点表示;省略段落或诗行的,用独占一行的四个字位置的十二个圆点表示。
一、基本用法
1.引用别人的话语时,略去的部分用省略号标明
【例1】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 *** 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魏巍《我的老师》)
【例2】“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例3】“我从六岁起就跟人学小提琴,……我真正开始懂音乐还是我十三岁左右,我爱上了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事。”有一次,爱因斯坦这样回顾往事。
(赵鑫珊《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例4】会议结束时,团支部书记领唱《国际歌》。全体共青团员们以特别激昂的心情,响亮地唱着:“……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例5】9月5日晚报《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吕叔湘《论“基本属实”》)
2.用于标明同类词语或句子列举的省略
【例1】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2】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例3】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六、省略号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列举的省略,可以用省略号,也可以用等、等等、诸如此类,但不能同时使用省略号和等、等等、诸如此类。
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真题演练】下列省略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若有错,请改正。
1.史铁生、铁凝、贾平凹、余秋雨等作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厚重的文字,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2.王大瑞带着一脸的困惑问:这位马小姐是? 柏志林说:马小姐可不是一般人物,是我们公司公关部经理。( )
3.世界上一年大约需要10亿双运动鞋,仅美国在1990年就买了1亿双()
2024届高考常考标点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冒号用法详解
2024高考常考标点: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冒号用法详解
双引号作用:
⒈表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⒉表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
⒊表反语、讽刺或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⒋表特殊含义
5.表强调
省略号作用:
1.表列举省略
2.表引用省略
3.表停顿
4.表沉默,类似于“emm…”
5.表声音中断或话未说完
6.表声音断断续续
7.表示语意未尽,欲言又止,言在意外
8.表示语音延长
破折号作用:
1.表注释或补充说明
2.表递进
3.表转折
4.表声音延长或停顿
5.表转换话题
6.表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7.表强调被引出的后文
8.表总结前文
冒号作用:
1.表总说 2.提示下文
3.表注释或说明
4.表总结上文
5.表具体说明
【省略号用法详解】
一、表示引文的省略
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2.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
3.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三、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省略号》讲义
概念引入:
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知识讲解:
1.用于引文的省略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例:“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典例与技巧:
例1: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分析: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2: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分析: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常见错误: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例: 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这句话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3.注意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一般来说,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说明这个句子已经是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应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例:“真是人民的法庭啊!……”她感动地说。
4.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
例:老汉抓起扁担,提起水桶,走上台阶……
真题链接:
例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她非常着急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呢,听了以后直想发笑。
B.陈望道认为:积极的修辞“是具体、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它的目的是要“使人‘感受’”。
C.如果诗歌是窗,那么散文则就是门。窗,当然是不能随便出入的,但是,门--大家都可以从这里进进出出,写日记、读书信、作序跋……等等,我们几乎每天不都是在和散文打交道吗?
D.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人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答案:B (B省略号和“等” “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例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等等。
C.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问他:“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B(B.省略号去掉;)
课堂小结:
省略号的作用
一、引文中
二、列举
三、重复词语
四、说话断断续续
五、意在言外
六、语意难尽
七、语言中断
八、含糊其辞
九、表示沉默
十、数字延续
十一、语音延长
十二、话未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