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6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2节)测试题(答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基础巩固提优1.下列不属于水分子模型的是 ( C )。
2.小明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
他把一只装满氧气的矿泉水瓶盖紧盖子放入冰箱里一段时间后,瓶子 变瘪,如图所示。
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的模型正确的是 ( D )。
3.请你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A.有毒;B.节约用水;C.禁止鸣笛;D. 禁止吸烟;4.下列图示中,不属于模型的是(D)。
5.有一密封容器内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如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B)。
A B C D6.“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
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B)。
A B C D7.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D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8.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A)。
A.广州亚运会会徽B.眼球结构C.直方图D.动物细胞结构9.标志牌起着提示和说明的作用,下列对标志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
A.甲图为距离标志牌,其含义是此地距离杭州还有30kmB.乙图为限重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总重不得超过1.96x105 NC.丙图为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50m/sD.丁图为限高标志牌,其含义是禁止超过4.5m高度的车辆通行10.科学研究方法很多,请将下列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问题连线。
控制变量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转换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等效(量)替代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转换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等效(量)替代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11.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金华中考真题)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下列属于模型的是()A.用力拉板使纸断裂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C.地球仪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答案】C【解析】A.用力拉板使纸断裂,这是模拟向两侧拉的力的作用下地壳的变化的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这是模拟挤压力下地壳的变形的模拟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C.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故C符合题意;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这是模拟地球上远去的帆船实验,是模拟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2.(湖州一模)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A.欧姆定律:UIR=B.α粒子轰击原子C.DNA双螺旋结构D.磷元素:P 【答案】D【解析】A.欧姆定律UIR=,是一个公式,抽象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模型,不符合题意;B.α粒子轰击原子,根据实验现象建立的模型,不符合题意;C.DNA双螺旋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一种结构模型,不符合题意;D.磷元素P,是一符号不是模型,符合题意。
故选D。
3.(台州一模)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用一些圆圈再加上各种点、线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原子符号,根据这些符号,水分子的模型是()A.B.C.D.【答案】B【解析】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即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温州一模)以下属于符号的是()A.B.C.D.【答案】C【解析】A. 由图示可知,表示的是溶解度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B. 由图示可知,表示的是物质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量之间关系,属于物理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C. 图示表示的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属于符号,故C符合题意;D. 由图示可知,表示的是物质之间反应的体积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不是符号,故D 不符合题意。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模型和符号的建立和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地构建和运用模型和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模型和符号在教学中的建立与作用进行反思。
1. 模型的建立与作用1.1 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建立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图形模型等,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模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连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
1.2 模型的作用模型在教学中起到了多种作用。
首先,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其次,模型可以提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探究学习的起点和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此外,模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符号的建立与作用2.1 符号的定义与运用符号是一种简化和约定的表达方式,通过特定的符号和符号系统可以对复杂的事物和概念进行简洁、准确地表达。
在教学中,符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不同学科领域都有各自的符号系统,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物理中的物理符号等。
2.2 符号的作用符号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运用符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符号可以提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共同语言,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符号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模型与符号的融合应用在教学中,模型和符号的融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将模型与符号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并用符号加以表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1 教学实例以物理教学为例,当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建立质点和力的模型。
选修课——数学建模部分习题详细解答【陈文滨】1、在稳定的椅子问题中,如设椅子的四脚连线呈长方形,结论如何?【模型假设】(1)椅子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接触处视为一点,四脚的连线呈长方形.(2)地面高度是连续变化的,沿任何方向都不会出现间断 (没有像台阶那样的情况),即从数学的角度看,地面是连续曲面.这个假设相当于给出了椅子能放稳的必要条件.(3)椅子在任何位置至少有三只脚同时着地.为保证这一点,要求对于椅脚的间距和椅腿的长度而言,地面是相对平坦的.因为在地面上与椅脚间距和椅腿长度的尺寸大小相当的范围内,如果出现深沟或凸峰(即使是连续变化的),此时三只脚是无法同时着地的。
【模型建立】在上述假设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变量,把椅子四只脚同时着地表示出来.首先,引入合适的变量来表示椅子位置的挪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把椅子通过挪动放稳,通常有拖动或转动椅子两种办法,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平移与旋转变换.然而,平移椅子后问题的条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所以用平移的办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可尝试将椅子就地旋转,并试图在旋转过程中找到一种椅子能放稳的情形.注意到椅脚连线呈长方形,长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绕它的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椅子仍在原地.把长方形绕它的对称中心O旋转,这可以表示椅子位置的改变。
于是,旋转角度θ这一变量就表示了椅子的位置.为此,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设椅脚连线为长方形ABCD,以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为x轴,对称中心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椅子绕O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θ后,长方形ABCD转至A1B1C1D1 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用旋转角θ(0≤θ≤π)表示出椅子绕点O旋转θ后的位置.其次,把椅脚是否着地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我们知道,当椅脚与地面的竖直距离为零时,椅脚就着地了,而当这个距离大于零时,椅脚不着地.由于椅子在不同的位置是θ的函数,因此,椅脚与地面的竖直距离也是θ的函数.由于椅子有四只脚,因而椅脚与地面的竖直距离有四个,它们都是θ的函数.而由假设(3)可知,椅子在任何位置至少有三只脚同时着地,即这四个函数对于任意的θ,其函数值至少有三个同时为0.因此,只需引入两个距离函数即可.考虑到长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绕其对称中心 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后,长方形位置不变,但A,C和B,D对换了.因此,记A、B两脚与地面竖直距离之和为f(θ),C、D两脚与地面竖直距离之和为g(θ),其中θ∈[0,π],从而将原问题数学化。
系统⼯程复习题及答案《系统⼯程》复习题及答案第⼀章⼀、名词解释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法处理⼤型复杂系统的问题,⽆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的看成是⼀类⼯程实践,统称为系统⼯程。
3.⾃然系统:⾃然系统主要指由⾃然物(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等)所⾃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造系统:⼈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标,通过⼈的主观努⼒所建成的系统,如⽣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物、机械和⼈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判断正误1.管理系统是⼀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 T )2.⼤型⼯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规模复杂系统。
( F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 F )4.层次结构和输⼊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式。
( T)三、简答1.为什么说系统⼯程时⼀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答:系统⼯程是以研究⼤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门交叉学科。
它是把⾃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法、策略和⼿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们的⽣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法和电⼦计算机等技术⼯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物⼒的潜⼒,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程在⾃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座沟通的桥梁。
现代数学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的定量法、模型法、模拟实验法和优化法。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知识点分析】一.模型1.模型法: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2.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模型的分类:(1)对不易观测的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地球仪、行星模型、分子结构、细胞结构。
(2)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计算机图像。
(3)可以是对复杂的对象和过程的示意:比如化学反应过程模型描述。
(4)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二.符号1.符号的定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符号的分类:数学运算符号、交通符号、汽车标志、元件符号、商标、单位符号等。
三.模型与符号的应用1.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2.简化事物的描述【例题分析】【例1】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此图为交通信号标志,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此图是坐标图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是细胞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是分子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A.足球烯B.电路图C.m-V图D.危险品标识【答案】D【解析】A.图中为足球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电路图是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属于物理模型,B不符合题意;C.图中为m-V的关系图象,属于物理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是安全警示标志,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svtB.C.D.【答案】C【解析】A.这是一个速度的计算公式,属于物理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 .这是一个水分子模型,故B 不符合题意;C .这是一个人行横道的警示标志,故C 符合题意;D .这是一个C 60分子结构模型,故D 不符合题意。
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下列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属于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后果的是( ) A.B.C.D.2.下列模型将微观的事物变为宏观的是( )A.“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B.人体结构模型C.牛顿第二定律:F=ma D.水分子模型3.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是( )A.杭州地铁标志 B.眼球结构C.直方图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4.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计算机图像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5.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I=UD.R6.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A.奔驰标志B.新冠病毒C.地球仪D.电路图7.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A. B. C. D.8.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在生活与科研中,我们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下列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A.B.C.D.11.以下属于符号的是( )A.甲烷分子B.地磁场C.电压表D.欧姆定律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B.水分子A.欧姆定律I=URC.金属元素钠Na D.漏斗13.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和,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模型和符号知识点总结一、模型知识点总结1. 模型的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和简化,在数学、统计学、科学研究等领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理解和预测,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
2. 模型的分类根据模型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统计模型、计算机模型等。
不同类型的模型在解决问题和预测未来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变量,并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建模。
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可解释性、准确性和预测能力等方面。
4. 模型的评价评价模型的好坏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准确度、偏差、方差、拟合度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模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选择。
5. 模型的应用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领域的供需模型、市场模型;工程学领域的力学模型、流体模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传染病模型、药效模型等。
不同领域的模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6. 模型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模型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
新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使得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更加准确和高效。
二、符号知识点总结1. 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某种意义的表示,是人们用来交流和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领域,符号有着重要的作用,用来表示和表达复杂的概念和信息。
2. 符号的分类根据不同领域和用途,符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数学符号、物理符号、化学符号、计算机符号等。
不同的符号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选择和应用。
3. 符号的应用符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学中的加减乘除符号、字母符号、符号代数等;物理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符号等;化学中的化学式、元素符号等;计算机中的编程符号、逻辑符号等。
第一讲:模型、符号以及物质元素一、知识点:一、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③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构建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及其构成: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2、原子: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从道尔顿建立的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到汤姆森发现电子提出“汤姆森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波尔的“分层模型”和现代的“电子云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都是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原子内部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离子:对于离子我们要搞清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吸引,构成物质。
(得到电子形成的)(失去电子形成的)三、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符号1、元素:(1)区别元素的本质依据:原子的核电核数即质子数不同。
(2)“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如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原子。
2、用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质子+不带电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 分子能再分、原子不可再分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2.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②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④带正电荷的是、,⑤带负电荷的是,⑥不显电性的是,⑦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⑧质量最小的是,⑨在同一原子中数值上相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