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科学课时教学计划●课题: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共1 课时●教学目标:1. 体验建立模型、使用符号的思想方法。
2.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水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符号●主要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修改引入:展示楼盘模型,并问这是楼房吗?你的理由呢?生:不是,与背景(人、墙壁)比较不难看出这是楼盘模型。
师:这就是模型新课:练习:1、你知道哪些模型?生:……2、下列事物哪些是模型?答:全部是模型思考与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建立模型?因为地球太______了,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巨大)楼盘模型图片:首先学生很容易可以看出这不是楼房,而是模型;其次,能较透彻地理解“模型”概念由于细胞太______了,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微小)由于眼球构造太______了,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复杂)思考与讨论:这些现象为什么也要用模型表示呢?生:……答:原理或过程太复杂难以用语言描述。
模型的作用: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练习:以下事物是不是模型?1、地球自转动画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地球自转)2、公式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电路图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某种电路连接方式)总结:模型的类型一幅图、一张表格、一条曲线、一段动画、一个公式、一个复杂过程 模型方法: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思考与讨论:我们所学过的事物哪些是利用模型方法进行研究? 生:……答:用带箭头的射线表示光线;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电路图……R U I读图:图2-3所示为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1. 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____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总复习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模型和符号的建立和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地构建和运用模型和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模型和符号在教学中的建立与作用进行反思。
1. 模型的建立与作用1.1 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建立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图形模型等,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模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连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
1.2 模型的作用模型在教学中起到了多种作用。
首先,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其次,模型可以提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探究学习的起点和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此外,模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符号的建立与作用2.1 符号的定义与运用符号是一种简化和约定的表达方式,通过特定的符号和符号系统可以对复杂的事物和概念进行简洁、准确地表达。
在教学中,符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不同学科领域都有各自的符号系统,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物理中的物理符号等。
2.2 符号的作用符号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运用符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符号可以提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共同语言,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符号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模型与符号的融合应用在教学中,模型和符号的融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将模型与符号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并用符号加以表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1 教学实例以物理教学为例,当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建立质点和力的模型。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教师资料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4、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造成的。
6、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7、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也不同.三、原子结构的模型8、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汤姆生(发现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提出一个原子模型)——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改进原子核式模型,认为电子有稳定轨道)-—现代电子云模型9、注:(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等于质子数.(2)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4)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不是每个原子核中都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相近但不一定相等。
(7)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1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11、钠在氯气中燃烧(1)现象:剧烈燃烧呈明亮的黄色火焰,并产生白烟,冷却后得到白色固体。
(2)微观: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氯化钠。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模型与符号1.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2.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二、化学模型的建立1.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①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② 分子聚集成物质。
2. 物质的构成(1)⎪⎪⎪⎪⎩⎪⎪⎪⎪⎨⎧⎩⎨⎧⎩⎨⎧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3)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C 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金刚石 石墨 C 603. 分子和原子(1)⎪⎩⎪⎨⎧③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的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小粒子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分子 (2)⎪⎩⎪⎨⎧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4. 区分不同的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第一节天台实验中学《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word教案天台实验中学叶文正一、教学目标1、明白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2、明白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二、教学重点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三、教学难点粒子模型来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预备地球仪、小黑板、细胞模型图五、课时 1六、教学过程[引入]师:为了能形象地认识地球,人们做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将电路简洁地表达出来,人们设计了许多符号;为了认识肉眼看不见的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人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写出了一个简单的表达式。
眼睛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吗?[新课](一)符号师展现一些符号:Ω、≤、℃、㎏、生: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摸索:在科学中什么缘故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师小结:能够让事物变得直观、简洁幸免事物的混淆。
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练习2: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二)模型师:符号能够使一切工作些一般的事物变得简明易别。
我们还用过一些模型来认识事物。
展现一些图片: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
生想一想:这些运用这些图的作用是什么?师:模型:一些难以认识、观看、描述的事物通常用一个直观的模型加以描述。
生:举出一些模型生:阅读模型材料A师:展现一些模型:水的分布柱形图、欧姆定律研究的一张表格、食盐溶解过程动画。
(三)用模型表示提出任务:能否用模型表示出水的汽化过程?回忆:1、水分子的构成微粒2、水分子的结构模型3、水汽化的实质4、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现象。
展现录像:水的汽化过程分析: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之间间隙的变化。
没有变成新的分子学生画图——用模型表示出水汽化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模型展现:教材提供的模型。
练习3:将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刻会有什么现象?试从用分子运动理论说明这一现象?若用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分子,能否用模型表示水的汽化过程?[总结][布置作业]反思: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知识面不是专门广,不能跳出教材看到社会和生活,要求举例总是在想教材中显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关于周围显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却又是不明白得它的真正涵义。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知识点分析】一.模型1.模型法: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2.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模型的分类:(1)对不易观测的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地球仪、行星模型、分子结构、细胞结构。
(2)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计算机图像。
(3)可以是对复杂的对象和过程的示意:比如化学反应过程模型描述。
(4)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二.符号1.符号的定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符号的分类:数学运算符号、交通符号、汽车标志、元件符号、商标、单位符号等。
三.模型与符号的应用1.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2.简化事物的描述【例题分析】【例1】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此图为交通信号标志,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此图是坐标图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是细胞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是分子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A.足球烯B.电路图C.m-V图D.危险品标识【答案】D【解析】A.图中为足球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电路图是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属于物理模型,B不符合题意;C.图中为m-V的关系图象,属于物理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是安全警示标志,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svtB.C.D.【答案】C【解析】A.这是一个速度的计算公式,属于物理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 .这是一个水分子模型,故B 不符合题意;C .这是一个人行横道的警示标志,故C 符合题意;D .这是一个C 60分子结构模型,故D 不符合题意。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下册第二章【主题】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符号与模型,简单了解符号以及模型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模型图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模型的作用及种类的过程,学会建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符号以及模型的作用,体验化学的学科价值;(2)通过了解符号、模型的建立,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符号、模型的概念难点: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知道这颗蓝色的星球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地球”。
【教师(PPT)】对,我们能够像看到黑板、书本那样直接观察到地球吗?【学生】不能【教师】对,虽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地球,因为它太大了。
回想一下,以前我们通过什么模型学习过地球?2.新知识呈现【学生】地球仪【教师】没错,地球仪将地球缩小了之后,方便了我们的观察。
我们可以在地球仪上看到经纬度、海洋、陆地以及不同的国家……这就是模型的第一个作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
【启发】刚刚是地球太大了,难以直接观察。
现在同学们还能举出相类似的例子吗?(细胞模型)【教师】除此之外,模型还能够表示一些复杂的事物,比如眼球……(板书)。
刚刚我们讲的是模型的作用。
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是模型呢?来看看(PPT)【教师】第一类模型——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例如……【提问】同学们可以列举一些此类模型吗?(汽车模型、人体模型……)【教师】此外,模型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一个公式、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图【教师】简单提及“模型方法”(让学生自己划一划)。
现在,我们通过模型方法来练一练。
【学生】……3.新知识呈现【教师】同学们看PPT,这幅图上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教师】来,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学生】……【教师】没错,图上的司机正在慌张地踩刹车。
对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的观察。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判断是不是发生化学变化,从宏观上看就是有无新的物质产生,从微观上看就是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通过观看图示,①的氧分子和氢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②只是A分子与B分子相互简单的混合,没有新的分子产生;③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相互结合生产了新的分子。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
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材分析〗:在第一册第4章学习的基础上,本章引言直接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这一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教科书以学生已接触过的一些常见符号为例,通过图示的对比,让学生体验科学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这里体现了综合学科的特点。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的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教学目的〗
1、知道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
2、知道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
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符号与模型的建立
〖知识重点〗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
〖教学准备〗地球仪、眼球模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一些符号:Ω≤℃㎏
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引出课题:第1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和作用
新课教学:
一、符号
其实我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符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很多符号,
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2、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思考: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学生讨论
教师做引导:
分析课件中的交通标志,可知:符号(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分析电流表、电压表、电灯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分析图1-1右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总结: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文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活动:自己设计符号表示一些事物,如你心目中的太阳和月亮。
学生设计(指导尽可能简单,让人一目了然)
如何设计地球的符号,并让学生回忆除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以如何表示,引出模型
二、模型
思考: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
学生一般能讲出狭义的模型概念: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如:航模、船模、车模
提问: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
展示一些图片:
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二页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谈谈模型的作用。
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呢?
因为地球大了,难以认识,为了更好研究它,将它制成模型。
2、我们为什么要用眼球模型呢?因为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
3、我们为什么要用细胞模型呢?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画出了细胞模型图。
教师补充:
模型————一一些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事物通常用一个直观的模型加以描述。
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可以是一幅图如地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展示一些模型:
水的分布柱形图、欧姆定律研究的一张表格、食盐溶解过程动画。
引:有的模型不是简单的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引出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创设情境:烧杯里装水,放置几天,有何变化?
生:水会减少?为什么减少
生:水蒸发
问: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看,如何解释
生: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水会减少。
如果以圆圈代表水分子,箭头表示水分子的运动方向,请画出水变化的模型,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二题中完成。
【用模型表示】
提出任务:能否用模型表示出水的汽化过程?
回忆:
1、水分子的构成微粒
2、水分子的结构模型
3、水汽化的实质
4、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现象。
展示录像:水的汽化过程
分析: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之间空隙的变化。
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学生画图——用模型表示出水汽化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模型
展示:教材提供的模型。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水三态变化的模型”,学习构建模型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归纳: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不变。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符号和模型的一些表示方法及作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经常要模型来表示物质的微观方法。
对于水的三态变化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掌握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本质。
〖家庭作业〗:1、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和模型的表示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2、作业本A本第一节(拓展练习选做)
〖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点不多,教师发挥的余地较大。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符号,也可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丰富内容。
对于两者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死记,而是从常用的符号或模型去体会它们的概念及作用。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的建立是本知识的应用,也是本节的重点,在建立这个模型时,应抓住两点:一是水在三态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水在三态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