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20.08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知识要点1]符号和模型1. 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2)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2. 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2)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常见的符号有:交通标志、消防安全标志、汽车标志、元件符号等。
3. 对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的观察。
(1)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变。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典型例题】例1、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例2、如下图:(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发生了改变。
例3、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时,为了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所构建的速度模型是:v=s/t则符号v、s、t所表示的事物分别是什么?[知识要点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3)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为原子。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m 个A 原子和n 个B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2个H 原子构成;1个O 2分子由2个O 原子构成;1个H 2O 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 原子构成。
五、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材分析〗:在第一册第4章学习的基础上,本章引言直接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这一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教科书以学生已接触过的一些常见符号为例,通过图示的对比,让学生体验科学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这里体现了综合学科的特点。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的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教学目的〗1、知道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2、知道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符号与模型的建立〖知识重点〗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教学准备〗地球仪、眼球模型、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展示一些符号:Ω≤℃㎏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引出课题:第1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和作用新课教学:一、符号其实我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符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很多符号,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2、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思考: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学生讨论教师做引导:分析课件中的交通标志,可知:符号(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分析电流表、电压表、电灯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分析图1-1右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总结: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文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活动:自己设计符号表示一些事物,如你心目中的太阳和月亮。
学生设计(指导尽可能简单,让人一目了然)如何设计地球的符号,并让学生回忆除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以如何表示,引出模型二、模型思考: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学生一般能讲出狭义的模型概念: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一个模型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一个模型也可以是一幅图。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表。
一个模型也可以是计算机图像。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的示意。
3、什么是模型方法?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建立一个适当模型的过程,通常称建模过程。
思考:你现在知道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有哪几种?A.实验法B.模型法C.逻辑推理法温故而知新:将分子有关知识填入下列现象后的横线上1.汽车驶过时可闻到很浓的汽油味,_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_。
2.木棍很难拉断,__分子间存在引力__。
3.用力压气球,气球体积缩小,_分子间有空隙_。
思考1:还记得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你能建立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用图表示)吗?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思考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a.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____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____态的水蒸气。
b.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____;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_____。
c.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____发生了变化。
问:请你画出一杯水在空气中蒸发的模型。
4、模型方法的作用1.能简化和理想化。
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简约事物。
可以将一些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事物变得直观易明白。
2.能发挥想象、抽象和推理能力。
3.能突破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限制。
4.模型方法也有一定缺陷性。
模型与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任何模型的应用都不能代替严格的逻辑推理,更不能代替科学实验的检验和判定。
5、模型的分类有些模型形象具体而逼真,有些模型高度概括成抽象。
1.形象模型A.直观模型:只供展览的实物模型及玩具、照片等。
第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很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展示出学生很多的创新能力。
如学生自己绘制常见符号以及学生自主设计G20符号:
第三、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建立水分子的模型,学生尽管模型各异,但用于简单研究事物的模型已经可以运用了。
第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水分子扩散的不同模型的研究,促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图:
第五、注重学生体验,从体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符号、模型等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堂进行中对后排同学的关注没有前排同学多;
第二、课堂中PPT播放忽然出现问题,后来进行了一些尝试之后依然无法打开。
这个片段的出现,让学生们原本很高涨的学习热情稍稍冷却了一些。
而且也使得后面其他模型的介绍,比如一张表,一条曲线,一个公式等等的展现只能以板书和口头表达的形式出现。
第三、板书问题,本节课其实比较简单,我设计的重难点是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收获符号、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在板书上比较简单,只在最后学生小结阶段。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目录 (1) (3) (5) (7) (9)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4)模型的类型【说明】由于模型具有简单化、理想化的特点,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应用模型方法时也要注意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模型毕竟不是原型,它与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将由模型得来的信息处理后所得结果外推到原型时,要注意原型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例如,s(路程)、t(时间)、g(克)等。
2.符号的作用(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符号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图形等。
某些公共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等也可以认为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
3.几种常见符号简介符号能简明地表示事物,在生产、生活、各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
(1)常见数学符号。
加、减、乘、除(+、、×、÷)、三角形(△)、平行(//)、数的平方(n2)、数的开平方(√n)等。
(2)常见天气符号(如图所示)(3)常见物理符号。
力(F)、电流(I)、电压(U)、电阻(R)、速率(v)等。
(4)常见的通用符号(如图所示)一、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也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 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 O2★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3、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等,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知识点分析】一.模型1.模型法: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2.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模型的分类:(1)对不易观测的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地球仪、行星模型、分子结构、细胞结构。
(2)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计算机图像。
(3)可以是对复杂的对象和过程的示意:比如化学反应过程模型描述。
(4)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二.符号1.符号的定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符号的分类:数学运算符号、交通符号、汽车标志、元件符号、商标、单位符号等。
三.模型与符号的应用1.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2.简化事物的描述【例题分析】【例1】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此图为交通信号标志,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此图是坐标图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是细胞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是分子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A.足球烯B.电路图C.m-V图D.危险品标识【答案】D【解析】A.图中为足球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电路图是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属于物理模型,B不符合题意;C.图中为m-V的关系图象,属于物理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是安全警示标志,不属于模型,故D符合题意。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svtB.C.D.【答案】C【解析】A.这是一个速度的计算公式,属于物理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 .这是一个水分子模型,故B 不符合题意;C .这是一个人行横道的警示标志,故C 符合题意;D .这是一个C 60分子结构模型,故D 不符合题意。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模型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等。
知识点二:符号代表事物的标记。
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电流I、电压U、电阻R等。
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模型1.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等。
2.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3.类型:①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表示一个过程的示意图;④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A.金属中的自由电子B.衣藻结构图C.电流表D.水分子解析:A、这是原子核与自由电子的结构模型,故正确;B、这是衣藻结构图,是模型,故正确; C、这是统计用电情况的电流表,不是模型,错误; D、这是水分子的结构模型,故正确.答案:C变式训练一: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B. 状态乙是水蒸气C. 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 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答案:A变式训练二:如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答案:组成方面: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故填: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结构方面: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填: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性质方面: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变化方面: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考点2.符号1.符号:代表事物的标记。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主要内容有模型和符号的建立及作用。
教材从一般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模型,如眼球和细胞模型,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模型,如公式等。
在理解模型同时,还设计了读微观状态模型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模型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对模型的建构,也让学生体验到模型是一种方法的描述。
对于符号,从科学中常见的符号作为为引入,得出使用符号的三大原因。
从总体安排上是先主再次,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节课首次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采用模型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微观世办,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科学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为后面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和原子结构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和符号,如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标志、各种公共场所的标志和和一些商品的标志等和地图、地球仪、飞机轮船等模型。
这是学习的基础,但这些认识往往都是停留在较为低层次的表面,在模型的认识上认为模型就是一种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没有抓住模型的本质,更没有体验到模型是一种方法,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各种符号学生一起在用,平时就是缺少关注,教师只要将符号的概念和作用提出,学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模型和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并对它们加以区分。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
(2)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符号、模型来丰富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用符号、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
(2)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模型与符号的区别;运用模型方法来解释科学现象。
难点:对模型建构的初步掌握。
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侏罗纪公园”,提问:这是什么?学生答:恐龙。
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教案+试题+答案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3.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1)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变.....。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例1.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精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模型可以是复制品或一张图,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2、物质的构成:如右图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汞,俗称水银)、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离子:硫酸铜氯化钠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材分析〗:在第一册第4章学习的基础上,本章引言直接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这一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教科书以学生已接触过的一些常见符号为例,通过图示的对比,让学生体验科学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这里体现了综合学科的特点。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的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教学目的〗
1、知道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
2、知道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
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符号与模型的建立
〖知识重点〗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
〖教学准备〗地球仪、眼球模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一些符号:Ω≤℃㎏
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引出课题:第1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和作用
新课教学:
一、符号
其实我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符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很多符号,
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2、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思考: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学生讨论
教师做引导:
分析课件中的交通标志,可知:符号(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分析电流表、电压表、电灯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分析图1-1右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总结: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文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活动:自己设计符号表示一些事物,如你心目中的太阳和月亮。
学生设计(指导尽可能简单,让人一目了然)
如何设计地球的符号,并让学生回忆除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以如何表示,引出模型
二、模型
思考: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
学生一般能讲出狭义的模型概念: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如:航模、船模、车模[来源:Z。
xx。
]
提问: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
展示一些图片:
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二页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谈谈模型的作用。
[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呢?
因为地球大了,难以认识,为了更好研究它,将它制成模型。
2、我们为什么要用眼球模型呢?因为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
3、我们为什么要用细胞模型呢?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画出了细胞模型图。
教师补充:[来源:学科网]
模型————一一些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事物通常用一个直观的模型加以描述。
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可以是一幅图如地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展示一些模型:
水的分布柱形图、欧姆定律研究的一张表格、食盐溶解过程动画。
引:有的模型不是简单的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引出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创设情境:烧杯里装水,放置几天,有何变化?
生:水会减少?为什么减少
生:水蒸发
问: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看,如何解释
生: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水会减少。
[来源:学科网]
如果以圆圈代表水分子,箭头表示水分子的运动方向,请画出水变化的模型,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二题中完成。
【用模型表示】
提出任务:能否用模型表示出水的汽化过程?
回忆:
1、水分子的构成微粒
2、水分子的结构模型
3、水汽化的实质
4、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现象。
展示录像:水的汽化过程
分析: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之间空隙的变化。
没有变成新的分子[来源:][来源:学科网][来源:Z。
xx。
]
学生画图——用模型表示出水汽化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模型
展示:教材提供的模型。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水三态变化的模型”,学习构建模型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来源:
学&科&网][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归纳: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不变。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符号和模型的一些表示方法及作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经常要模型来表示物质的微观方法。
对于水的三态变化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掌握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本质。
〖家庭作业〗:1、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和模型的表示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2、作业本A本第一节(拓展练习选做)
〖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点不多,教师发挥的余地较大。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符号,也可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丰富内容。
对于两者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死记,而是从常用的符号或模型去体会它们的概念及作用。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的建立是本知识的应用,也是本节的重点,在建立这个模型时,应抓住两点:一是水在三态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水在三态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