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778.24 KB
- 文档页数:17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二重组织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第五节起毛组织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3.能够分析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1)织物组织的定义;(2)织物组织的分类:平织、斜纹、提花、麻花、针织等;(3)不同织物组织的特点和应用。
2.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1)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经纬纱线的交织;(2)织物结构的形成方法:经编、纬编和全排织等;(3)不同结构方法对织物品质的影响。
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1)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2)织物组织与结构对透气性和保暖性的影响;(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4)织物组织与结构对色彩和图案的影响。
4.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与分析(1)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方法;(2)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分析方法;(3)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践操作(1)平织和斜纹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2)经编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3)针织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4)提花和麻花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制样实验,并进行观察和分析;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解决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实验操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验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行评价;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设计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个人能力,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课程。
本课程在广泛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研发等职业岗位的需要,重点开设机织物设计基础知识、白织物设计与试织、面料分析、色织物设计与试织、复杂织物设计与试织、起绒织物设计与试织、新产品设计与试织等七个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会机织物分析、织物规格、织物组织、上机工艺、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小样试织等操作技能,并在“教、学、做”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达到纺织面料设计师四级职业技能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织造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营销等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是建立在《纺织材料》、《机织工艺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上,并为学习《纺织新产品开发》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120,学分为3。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纺织品设计人员根据销售部门接的订单,按照客户提供样布或客户某种织物规格要求,分析样布确定织物规格、用纱情况、织物组织,设计织造上机工艺。
织物设计以小组或独立工作形式,使用计算机、织物CAD、专用工具(穿综钩、插筘刀和意匠纸)和通用工具(计算器、各种采色铅笔)、各种纱线,参阅材料、纺织品设计手册、国家标准等各种参考资料,按照织物标准和客户要求计算织物规格,确定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或小批量(500M以下)试织。
试织过程中做好相关试验并记录,试验尽量做全,数据要保持准确性,以便跟踪改进质量。
试织后的小样交客户确认,始终保持工作岗位的整洁,并对记录和设计文件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技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及同学指导协助下或借助参考教材、织物工艺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产品样品,制定计算织物规格,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等工作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并检查反馈。
第一章织物组织与织物上机图教学目标与要求:1、让学生掌握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织物的上机图及上机图的构成与布局;3、掌握穿综方法及原则;4、掌握穿入数如何在穿筘图中表示方法;5、掌握纹板图的含义及其绘图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织物组织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一、织物的形成二、织物组织与组织循环织物交织示意图如下:平纹组织2/1 斜纹组织图1-1 织物交织(结构图和剖面图)1.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纬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1)交错:如图所示经(纬)纱由浮到沉、或由沉到浮,我们称之为交错。
2)交织:经(纬)纱由沉到浮,再由浮到沉;或者由浮到沉,再由沉到浮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交织2、组织点(浮点):把经纬纱线相交处,称为组织点。
1)经组织点(经浮点):经纱浮在纬纱上,2)纬组织点(纬浮点):纬纱浮在经纱上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浮沉交织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
用R 表示。
1)经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称为经循环数。
用R j表示。
2)纬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纬纱数,称为纬循环数。
用R w 表示。
4、经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的,称为经面组织。
5、纬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纬组织点多于经组织点的,称为纬面组织。
6、同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经组织点等于纬组织点的,称为同面组织。
三、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1、方格法:1)意匠纸:带有格子的纸,其中的横行代表纬纱,纵行代表经纱。
一般习惯上将经纱填绘符号来表示(○、×、■、●、▲等),纬组织点为空白格。
利用交织示意图与组织图示意讲解组织图:绘组织图注意的问题:画组织图以前先画范围和边框,标出经纬纱序号,再画组织点。
2、分式表示法适用于较简单的织物,分子表示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分母表示每根经纱上的纬组织点。
四、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1中所示)1、纵向截面示意图:表示沿织物的中某根经纱正中间切断,再将断面翻转900后的剖面视图。
幼儿园大班手工艺术:刺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刺绣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手工艺术水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刺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二、教具准备1. 绣线、针、织物2. 裁纸、剪刀3. 彩色毛线、彩色布料4. 刺绣图案5. 刺绣架、布料固定夹6. 教师制作好的刺绣范例三、教学内容1. 布料的准备:教师准备好需要用来刺绣的布料,并用布料固定夹固定在刺绣架上。
2. 线的选择: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用于刺绣的绣线,讲解绣线的选择和搭配。
3. 刺绣图案的选择: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刺绣图案,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开始刺绣。
4. 刺绣的基本操作: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刺绣的基本操作,如插针、打结、缝线等。
并逐步引导幼儿们进行练习。
5. 刺绣范例的示范:教师向幼儿们展示刺绣范例,让他们了解刺绣的效果并有一个参考。
6. 指导和纠正:教师在幼儿刺绣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幼儿们克服困难,提高刺绣质量。
7. 创作时间: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刺绣作品。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示范给予幼儿们直观的刺绣技巧和效果。
2. 引导法:教师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们兴趣和想象,激发其创造力。
3. 体验法:允许幼儿们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刺绣的乐趣和成就感。
4. 激励法:及时给予幼儿们肯定和鼓励,在他们刺绣过程中建立信心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刺绣的由来和意义,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教师进行刺绣的基本示范,引导幼儿们感受刺绣的魅力。
3. 让幼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刺绣图案,并进行刺绣准备。
4. 教师指导幼儿们进行刺绣,注意细节和技巧。
5. 鼓励幼儿们克服困难,完成自己的刺绣作品。
六、教学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刺绣作品进行评价,重在肯定和激励,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让幼儿们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进步,增强创作的自信心。
七、延伸活动1. 刺绣作品展:让幼儿们互相欣赏交流刺绣作品,增进友谊和合作。
幼儿园手工教案《创意毛线织物》
幼儿园手工教案《创意毛线织物》
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们的手工创造能力和观察力。
2. 了解毛线的使用方法和手工织物的制作过程。
3. 提高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
4. 培养幼儿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 教学准备:
1. 毛线,织布器,剪刀,针,钮扣等。
2. 完成品参考。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现场展示一些毛线织物,并询问幼儿们是否有学过或制作过类似作品。
2. 讲解:教师简要讲解毛线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引导幼儿们认识织布器、针、钮扣等基础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3. 操作训练:
(1) 让幼儿们试着将毛线穿过织布器中的孔洞,练习基本的编织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幼儿们选择颜色搭配并织制出自己的创意毛线织物。
4. 教师巡视与点评:检查幼儿们的手工作品,看看是否符合规范,针迹是否匀称、美观。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幼儿们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5. 清洁教室:清洁幼儿们操作时产生的毛线碎屑和废料,让幼儿们共同参与整理教室。
四. 拓展延伸:
1. 建议幼儿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制作自己的毛线织物,发挥创造力,向家长展示。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地不同风格的毛线制品和织物,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收官:
本节课通过手工织物帮助幼儿们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
同时也普及了毛线织物的基础知识。
让幼儿们在乐趣中获得了收获。
梭织针织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梭织和针织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历史发展和分类特点。
2. 学生能描述梭织和针织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不同织物组织的结构特征。
3. 学生能了解梭织和针织产品的应用领域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识别不同类型的梭织和针织织物。
2. 学生能在指导下,动手实践梭织和针织的基本操作,制作简单的织物样品。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并制作具有一定创意的梭织和针织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纺织品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梭织和针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梭织与针织的基本概念- 梭织的起源、发展及应用- 针织的起源、发展及应用2. 梭织与针织的基本工艺流程- 梭织的工艺流程:包括原丝准备、织造、后整理等环节- 针织的工艺流程:包括针织原理、编织方法、后整理等环节3. 梭织与针织的组织结构- 常见梭织组织的结构特征及识别方法- 常见针织组织的结构特征及识别方法4. 梭织与针织产品实例分析- 梭织产品:如窗帘、服装面料等- 针织产品:如T恤、毛衣、袜子等5. 实践操作- 梭织基本操作:如穿经、织造等- 针织基本操作:如手摇针织、电脑针织等6. 创意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则: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 制作过程: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并制作作品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梭织与针织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第二课时:梭织与针织的工艺流程第三课时:梭织与针织的组织结构第四课时:梭织与针织产品实例分析第五课时:实践操作(梭织基本操作)第六课时:实践操作(针织基本操作)第七课时:创意设计与制作(1)第八课时:创意设计与制作(2)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梭织与针织的知识。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2.掌握织物的成型技术与工艺;3.学会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4.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织物产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织物的结构分类•织物结构图的绘制•织物的性质与应用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纺纱技术•织造工艺•印染技术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条纹与格子类图案的设计•花样图案的设计•面料纹路的规划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讲解:打牢理论基础,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织物成型技术与工艺,了解织物行业的实际情况。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面料设计的构思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估•课堂测试: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作业: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织物结构分析、设计等作业,并进行评分和点评。
•期末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实际的面料产品,包括织物结构图、实物样本、设计说明等,并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材。
•织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
•实际案例资源。
六、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2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第3-5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第6-9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综合实践项目第10-14周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期末考核七、教学考核方法期末考核分为理论、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分类、织物成型技术、织物设计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综合实践项目考核: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织物面料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演示,并进行评分。
八、参考文献1.董孝敏. 织物结构与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王志清,李允斗. 织物面料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3.等. 织物设计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机织学Weav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0422211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计划)学时数:48 ;其中: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2 机动学时:0 ;学分数:3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机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各工序生产设备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为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其任务是阐述机织物的加工工艺流程、各工序织造设备的生产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的主要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加工设备的纱线工艺流程、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1.络筒: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原理、络筒张力、清纱、接头、定长及毛羽控制2.整经:整经筒子架、整经张力、整经卷绕3.浆纱:浆料、浆液配方与调浆、上浆、浆纱综合讨论4.穿结经:穿经、结经5.定捻与卷纬:定捻、卷纬6.开口:梭口、开口运动规律、开口机构7.引纬:有梭引纬、片梭引纬、剑杆引纬、喷气引纬、喷水引纬、无梭引纬辅助装置8.打纬:打纬机构、打纬与织物的形成9.卷取与送经:卷取机构、送经机构10.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织机传动系统、断头自停装置11.织机综合讨论:织机主要工艺参数、织机生产率12.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坯布整理方法、白坯织物及色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纺织工程导论》、《纺织材料学》、《纺织认识实习》、《纺纱学》后续课程:《织物组织与结构》、《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纺织厂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朱苏康, 高卫东主编机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参考书目(1)高卫东主编机织工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2)崔鸿钧主编现代机织技术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郭兴峰主编现代准备与织造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4)蔡永东主编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5)周永元主编浆料化学与物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幼儿园聪明小编织家:手工织物与纺织技艺教学案例幼儿园聪明小编织家:手工织物与纺织技艺教学案例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与机器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手工艺似乎在悄悄地被人们忽视。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手工艺依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幼儿园的纺织技艺教学中,手工织物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中手工织物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为读者呈现一番生动的教学风貌。
1. 手工织物在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中的重要性手工织物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在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手工织物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手工织物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用双手操作,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手工织物也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织布、编织等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另外,手工织物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尊重。
2. 实际案例:手工织物与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为了更具体地展现手工织物在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某幼儿园的纺织技艺教学课程中,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手工编织活动,让他们自由地选择颜色和图案进行织布,并将织成的布料制成简单的小手袋。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手工织物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设计图案和挑选颜色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而且,通过制作小手袋,幼儿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这一活动中,手工织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给幼儿带来了乐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3. 对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的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园纺织技艺教学中,手工织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工织物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