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1
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作者: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 2011-08-11化工矿产包含磷、硫、钾、硼、重晶石、萤石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是化肥及相关化工行业的主要矿物原料,具有基础原料工业和支农工业的双重属性,特别是磷、硫、钾矿作为制取磷肥、钾肥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矿业发展迅速,已建立了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完整的开发体系。
我国磷矿、重晶石、萤石、芒硝产量列世界第一,除钾、硫资源外,基本保证了我国化肥工业和化工生产的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相关化工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化学矿业取得的主要成果(一)地质找矿取得成绩,资源保障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化工地质勘查单位和化工矿山企业加强了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2006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明确了钾盐是国家急缺的重要矿产,2006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将磷、硫、钾、硼、萤石、重晶石等列为全国25种重要矿产。
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了“优质化工非金属资源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化工矿产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以扬子化工矿产评价区、新疆天山化工矿产评价区和华北准地台北缘化工矿产评价区三大化工矿产成矿区带为基础,全面开展评价工作。
重点调查评价了扬子地区磷矿资源、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硫铁矿资源、新疆罗布泊-莎车地区钾盐资源、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地区钾盐资源、辽宁东部营口地区硼矿资源、浙江西北部萤石矿资源、湘西-黔东南地区重晶石矿资源。
按主矿种划分为21个成矿远景区分别开展地质工作。
通过路线地质调查、槽探、钻探、坑探以及物化探等地质工作,查明资源远景,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及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危机矿山找矿、大型工业矿床周边和深部找矿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2月上旬,国内各大网站发布了国家工信部《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其主要内容,以附件形式发布。
国家对化肥行业未来五年的规划方向如下:1、化肥行业发展趋势:(1)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化肥企业天然气价格、用电、铁路运输、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
2、化肥行业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
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率。
3、化肥行业发展目标:满足需求前提下、淘汰落后产能,维持整体自给有余,氮、磷肥完全自给并有少量出口,钾肥自给能力在60%以上,较以往的56%提升4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制定合成氨、磷铵、复混肥行业准入条件,上优汰劣、产能置换、逐步建立退出机制。
研究制定化肥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政策。
先进煤气化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
45.80规模以上实现自主化。
4、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氮肥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化肥用煤生产基地,保障化肥用煤稳定供应。
支持企业在能源产地和有条件的粮棉主产区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
在云、贵、鄂、川建大型磷肥基地。
青海、新疆建设钾肥基地。
复混肥和掺混肥料主要在消费区域建立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走出去发展复合肥。
产品结构调整:尿素仍是重要的氮肥品种,占氮肥比重还将上升10个百分点。
规划到2015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由目前的60%多上升到70%左右。
磷铵占磷肥比重由目前的62%上升到70%左右。
对甲醇发展的规划:基调是产能基本不增长,沿海布局促进口低价国际甲醇做下游产品。
2006—2010年,中国甲醇产能增加2847万吨,截至2010年底甲醇产能达3803万吨。
而同期,中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约20%,根据对下游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规划到2015年国内甲醇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
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一、磷复肥工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一)行业现状1、基本情况我国磷复肥工业建国后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引进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发展历程,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1月末,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磷复肥企业1553家,比2004年增加510家;从业职工25.5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3万人;资产总计1655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实现销售收入2027.7亿元,是2004年的3.2倍;实现利润57.1亿元,比2004年增长83.6%。
2、现有能力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P2O5,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60%,其中,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5%,比2004年增长140%,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CMP)产能约下降20%。
高浓度磷复肥中,磷酸二铵(DAP)和磷酸一铵(MAP)实物能力都已经超过1400万吨,磷酸基NPK复合肥约1100万吨,重过磷酸钙(TSP)约200万吨,硝酸磷肥(NP)90万吨。
3、产量“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基本实现了自给,2007年实现了自给有余,由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当年出口磷复肥产品占到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
2009年磷肥产量达到1386万吨P2O5,创历史新高,比2004年增长36.2%,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1061.5万吨,比2004年增长93.3%,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量324.2万吨,比2004年下降30.8%。
高浓度磷复肥中:DAP产量1045.4万吨(实物量,下同),比2004年增长139%,是所有磷肥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种;MAP产量835.2万吨,比2004年增长101%;磷酸基NPK复合肥产量849.9万吨,比2004年增长32.4%;TSP产量131.6万吨,比2004年增长47.5%;NP产量66.3万吨,与2004年持平。
十二五化肥工业发展要点
1、产业集中度
到2015年,氮肥、磷肥和复混肥企业数量要大幅减少,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2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
要加快兼并重组,鼓励化肥企业和能源企业重组,提升整体规模效应,解决原料保障问题。
2、产品结构
不再强调高浓度肥料的比例,“十二五”品种优化主要以提高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污染、降低农业成本为目标。
主要包括进一步提升尿素、磷铵等基础肥料的质量,发展硝基肥料、液体肥料、缓控释肥、新型钾肥等多元肥料,鼓励复合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
3、技术进步
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要从目前的15%提
高到30%,年产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或以上规模)装置要实现自主化。
不断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石和磷石膏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氯化钾生产技术要不断提高,盐湖卤水制取硫酸钾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掺混肥料技术和装备要实现产业化。
4、产业布局
鼓励企业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等能源产地和粮棉大省建设大型尿素基地。
对已建成的滇、黔、鄂、川大型磷肥基地进行深加工、精细化、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完善。
对青海钾肥基地进行资源配置优化,新疆则要推进钾肥二期项目的建设,但重点是要突破境外钾肥基地的建设,力争2015年在境外建成200万吨氯化钾生产基地。
在重点消费区域建设复(掺)混肥的加工、分销和应用体系。
2018年市磷化工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市“十二五”磷化工行业发展规划一、全市磷化工行业发展现状18年底全市磷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家,职工人数26000余人。
其中,龙头骨干企业7家。
全市磷化工行业的主导产品:磷酸氢钙年生产能力8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年生产能力10万吨;磷肥年生产能力37万吨;合成氨年生产能力10万吨;碳铵年生产能力20万吨;黄磷年生产能力3.5万吨;磷酸一铵、二铵工业级6万吨;磷酸一铵农业级13万吨;硫酸年生产能力95万吨。
XX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探明储量约2.35亿吨,其中80-90%集中在XX。
我市磷矿资源经50余年的开采,18年末经省地矿局审定,我市辖区磷矿资源保有储量7254.6万吨(矿权登记储量)。
目前我市磷矿企业28户(以矿权证统计),18年度辖区企业磷矿石产量378万吨(XX市属企业清平磷矿产能100万吨/年,天池煤矿产能35万吨/年),其中XX辖区销售250万吨左右,市外销售约130万吨。
XX市属企业四川省清平磷矿,XX 市天池集团公司等企业是外销XX、广汉等外企业及XX市外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年约60-80万吨。
截止18年底,全市共有磷矿石开采规模以上企业14家。
18年磷化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129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0283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1098万元;实现利税52400万元。
我市化工行业主要以磷化工产业为主,磷化工产业占化工行业80%以上。
从磷矿开采到黄磷、磷复肥、磷酸盐及其它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形成了磷化工产业链。
由于地震造成了磷矿开采企业不同程度损毁,部分磷矿开采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全面复产,致使给下游相关受损磷化工企业生产恢复带来原料不足的困境。
目前,磷矿开采企业正加紧恢复重建,磷化工企业也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积极恢复重建和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是我市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十二五”期间磷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以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我市磷化工产业的灾后重建速度。
1. 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作者: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点击数: 312更新时间:2011—08—11 化工矿产包含磷、硫、钾、硼、重晶石、萤石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是化肥及相关化工行业的主要矿物原料,具有基础原料工业和支农工业的双重属性,特别是磷、硫、钾矿作为制取磷肥、钾肥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矿业发展迅速,已建立了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完整的开发体系。
我国磷矿、重晶石、萤石、芒硝产量列世界第一,除钾、硫资源外,基本保证了我国化肥工业和化工生产的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相关化工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十一五”期间化学矿业取得的主要成果1.1.1. 地质找矿取得成绩,资源保障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化工地质勘查单位和化工矿山企业加强了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2006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明确了钾盐是国家急缺的重要矿产,2006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将磷、硫、钾、硼、萤石、重晶石等列为全国25种重要矿产。
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了“优质化工非金属资源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化工矿产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以扬子化工矿产评价区、新疆天山化工矿产评价区和华北准地台北缘化工矿产评价区三大化工矿产成矿区带为基础,全面开展评价工作。
重点调查评价了扬子地区磷矿资源、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硫铁矿资源、新疆罗布泊—莎车地区钾盐资源、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地区钾盐资源、辽宁东部营口地区硼矿资源、浙江西北部萤石矿资源、湘西—黔东南地区重晶石矿资源。
按主矿种划分为21个成矿远景区分别开展地质工作。
通过路线地质调查、槽探、钻探、坑探以及物化探等地质工作,查明资源远景,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及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磷肥行业研究“十二五”期间中国磷肥产业发展趋势特点及前景展望 2011-2021年间中国磷肥产业发展趋势特点新增磷肥产能将加剧国内市场过剩局面根据调查统计,仅2011-2012年国内就将新增磷肥产能560万吨,折P2O5301万吨,而且由于重钙连续两年出口量迅猛增长,导致云南部分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企业纷纷转产重钙,而受此影响,湖北宜化、黄麦岭及云南几家重钙企业纷纷调研重钙市场,计划新建和扩产,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国内重钙的产能将由目前的273万吨增长至400万吨。
按照此发展速度,“十二五”末,国内各种磷肥产品总产能将达到2500万吨P2O5,而按照目前国内对磷肥消费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磷肥消费量将约在1700万吨P2O5,行业过剩约800万吨,只有通过出口一条途径才能解决。
但按照近几年国内对磷肥产品的出口政策分析,“十二五”期间对磷肥出口限制政策将会更加严格,不仅会降低目前的磷矿石出口配额,而且对于附加值低的磷肥产品、基础磷化工产品加大限制出口力度,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扶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的行业及企业发展,对于磷肥行业将不再允许新建企业,并以现有磷肥规模为基础,利用综合能耗、信贷、环保、产品质量等多种手段来调整,立求减少现有市场规模,尤其是非资源地区企业,将促进其加快推出行业的步伐,使得整体磷肥行业能够进入到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及循环经济时代。
8.1.2 国内磷肥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内磷肥产业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且这种局面仍在继续加剧,最终影响到了磷肥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资源控制、企业规模、技术创新、综合利用及营销模式等几个方面,现就这些方面做进一步分析:资源控制根据调查,截至到2010年底,国内磷肥企业中拥有磷矿资源的约占40%,其合计产能约占60%以上;有硫酸资源优势的占35%,其合计产能约占40%以上;另外有部分企业靠近用肥市场,有市场优势,总体上看,有资源优势的约占75%(磷矿资源+硫酸资源),对市场掌控力度强,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绩 (1)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 (2)4.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3)(二)存在问题 (3)二、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 (4)(一)发展趋势 (4)(二)需求预测 (4)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目标 (5)四、重点任务 (7)(一)加快结构调整 (7)(二)优化产业布局 (7)(三)推动技术进步 (8)(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9)(五)强化安全发展 (9)五、保障措施 (10)(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10)(二)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10)(三)鼓励科技创新 (10)(四)完善化肥市场调控 (10)(五)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10)(六)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11)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绩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经过多年努力,尿素、磷铵等主要化肥产品从大量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钾肥国内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化肥产量6620万吨(折纯,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0%。
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尿素、磷铵、氯化钾产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7%、16.7%和6.3%。
2010年进口化肥386万吨,出口化肥73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6273万吨,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表1“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化肥品种产量单位:万吨种类2005年产量2010年产量年均增长率(%)45974963 1.551786620 5.0氮N)38094521 3.5氮N)19952516 4.7P2O5)120617017.1P2O5)488105716.7K2O)15939720.1K2O)176239 6.3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善。
磷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矿物与加工》
【年(卷),期】2011(40)7
【摘要】“十二五”是我国磷化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开发利用好资源,保障我国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我国磷化工行业的整体规划。
近期《磷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草案)发布。
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无机磷化工产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整体规划;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年均增长率;开发利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3
【相关文献】
1."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会"特别报导(二)"十二五"煤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及建议——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 [J], 刘延伟
2.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J], 修学峰
3."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会"特别报导(二) “十二五”煤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措施的建议——化肥、煤气化、纯碱 [J], 李志坚
4.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J],
5.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J], 冯元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一、磷复肥工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一)行业现状1、基本情况我国磷复肥工业建国后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引进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发展历程,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1月末,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磷复肥企业1553家,比2004年增加510家;从业职工25.5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3万人;资产总计1655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实现销售收入2027.7亿元,是2004年的3.2倍;实现利润57.1亿元,比2004年增长83.6%。
2、现有能力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P2O5,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60%,其中,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5%,比2004年增长140%,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CMP)产能约下降20%。
高浓度磷复肥中,磷酸二铵(DAP)和磷酸一铵(MAP)实物能力都已经超过1400万吨,磷酸基NPK复合肥约1100万吨,重过磷酸钙(TSP)约200万吨,硝酸磷肥(NP)90万吨。
3、产量“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基本实现了自给,2007年实现了自给有余,由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当年出口磷复肥产品占到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
2009年磷肥产量达到1386万吨P2O5,创历史新高,比2004年增长36.2%,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1061.5万吨,比2004年增长93.3%,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量324.2万吨,比2004年下降30.8%。
高浓度磷复肥中:DAP产量1045.4万吨(实物量,下同),比2004年增长139%,是所有磷肥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种;MAP产量835.2万吨,比2004年增长101%;磷酸基NPK复合肥产量849.9万吨,比2004年增长32.4%;TSP产量131.6万吨,比2004年增长47.5%;NP产量66.3万吨,与2004年持平。
高浓度磷复肥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达到了76.6%,比2004年提高了22.6个百分点。
国产DAP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1%,比2004年提高了35.1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20%的产量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
表1 “十五”以来年我国磷肥产量表万吨P2O 5表2 高浓度磷复肥历年产量万吨(实物量)注:NPK指用自产磷酸直接与合成氨等原料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产品,不含二次加工方法生产的产品。
预计2010年磷肥产量将达到145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在磷肥产量中的比例约78%,DAP的实物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MAP将达到900万吨。
4、磷肥进出口情况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口磷肥,主要品种为DAP和NPK,进口量逐年增加。
1998年进口DAP曾达到549.5万吨,占当年世界市场贸易量的35%,占我国当年农业DAP需求量的85%。
随着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国产高浓度磷复肥竞争力的增强,进口产品逐渐减少,出口量逐年增加。
表3 近年来我国磷肥进口情况 万吨(实物量)随着我国磷肥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大量进口各种磷复肥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06年我国实现了进出口基本平衡;2007年则实现了磷肥净出口,净出口量达到209万吨P 2O 5,主要产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22%;2008年由于对磷肥产品出口实行了严厉的关税+特别关税的政策,出口量锐减,净出口量为135万吨;2009年出口政策比较平稳,出口量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它国家消费疲软,国际市场磷复肥价格低廉,进口量也有增加,共实现净出口131.6万吨。
相比于2004年,2009年我国磷酸二铵出口增长了141.9%,磷酸一铵出口增长了228.5%,重钙出口增长了25.6%,NPK 出口下降了87.8%。
表4 近年来我国磷肥出口情况 万吨(实物量)5、表观消费量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的消费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产磷复肥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表观消费量在200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后,进入了平台期,消费量趋于稳定。
表5 “十五”以来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 万吨(100% P 2O 5)(二)取得的成就1、产品结构大为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与2004年相比,2009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增长了59.0%。
磷肥产量提前四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1200万吨),磷肥产品结构调整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一五”目标(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的70%)。
磷肥自给率达到了110.5%,国产磷肥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6.7%。
2、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
云、贵、川、鄂四个磷资源产地,2004年的磷肥产量占磷肥总量的53.8%,2009年上升到62%。
2009年磷肥产量前五名的省份中,磷资源产地占其三(湖北、云南、贵州),第四名为硫资源大省——安徽,第五名为复混肥生产大省——山东,体现我国磷肥产业基本实现了两个转移: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各种作物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转移,产业分布趋于合理。
2004年,行业前十名企业产量之和占磷肥总量的27.7%,2009年上升到47%,产生了云天化、瓮福、开磷、宜化、中化、洋丰、铜化等一批大型磷复肥企业集团。
主要品种DAP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前五家企业的产量之和占到全国DAP总产量的52%;前十家企业之和占总产量的74%。
(3)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
目前,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80万吨/年硫磺制硫酸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投资大幅度降低。
一些以往需进口的关键设备如料浆泵、磷酸氟回收尾气风机、转台式过滤机等国产化进程进展顺利。
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磷矿中提碘也已经实现规模化;我国自行开发的料浆法磷铵、氯化钾低温转化生产硫基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酸快速萃取、传统法DAP与料浆法MAP联产、湿法磷酸净化、回收副产氟生产无水氟化氢等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后来居上,多种缓释肥、控释肥逐步在大宗农作物上推广应用;磷石膏制各种建材产品的推进工作进展很快,到2009年底,我国磷石膏的年综合处理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占每年新增石膏量的20%。
二、磷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磷复肥已经产能过剩,部分地方还在盲目发展。
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年(折100% P2O5),其中DAP产能约1400万吨(实物量),而国内需求约550~650万吨;MAP产能1400万吨,国内需求600~700万吨。
目前,一些地方还在盲目发展。
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还要增加150万吨(折100%P 2O5),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二是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
2009年我国进口硫磺1271万吨,同比增长44.6%,约占世界贸易量三分之一强,加上进口硫酸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进口原料伴生的硫,硫资源进口依存度约为60%。
虽然我国硫磺进口量世界第一,但由于是多头进口,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进口价格一直高于美国、摩洛哥等其它主要硫磺消费国。
2009年由于国内复混肥生产开工率不高,加上一些企业由于钾肥单养份价格过高而改变了复混肥的配方,钾肥进口量锐减,全年共进口氯化钾 198万吨,同比下降61.4%;进口硫酸钾 9.1万吨,国内钾肥总体对外依存度仍达到近60%。
三是与国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肥产业集中度还很分散。
我国有磷酸装置的企业有130多家,其中DAP、MAP企业近100家,平均每家企业的磷酸能力不到11万吨,与美国、摩洛哥、突尼斯及前苏联等产磷国相比,中小企业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少。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研发力量不足,缺乏自我创新的经济实力。
关键技术还在模仿国外,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不多。
五是化肥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
化肥产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缺乏全局性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有关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各行其是,各收其费,地方保护严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亟待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序高效的市场秩序。
三、磷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资源保障情况中国的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世界领先,已建成选矿装置1450万吨,在建650万吨,拟建1700万吨,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磷资源具有了比较优势。
硫与钾资源的自给率也将大为改善。
目前我国硫磺回收能力310万吨左右,随着西部高硫天然气的开发,进口高硫原油精炼扩建及相关行业的硫回收加强,硫资源自给率将逐步提高。
今后五年,我国有色冶炼制酸还将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中国硫资源进口会逐步减少。
截止2009年底我国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三种资源性钾肥)产能390万O。
随着新疆罗布泊钾盐二期等工程的建成投产,到2012年钾肥产能将达到460万吨吨K2KO,折标准氯化钾767万吨,加上老挝等境外钾肥项目建设,钾肥自给率将由2007年的230%提高到60%以上,为磷复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市场需求前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肥市场,磷肥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0%。
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在,还有一些地区和作物施肥量不足,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磷肥的需求仍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5.3亿吨,但人均粮食却与1984年相当,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巨大,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在“十二五”期间,要保证国内粮食的产量,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证化肥的投入量仍是主要措施之一。
二是我国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为22.7公斤/亩(2005年),看似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施肥水平,但如果将耕地的复种指数119%考虑在内,单位耕地面积的施肥量仅为19.0公斤/亩,而且这个数据只计算了大田作物面积,没有包括油料、果蔬、茶叶、热带经济作物、糖类、药材、花卉、烟叶、麻类等种植面积,这样的施肥水平大大低于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国家,更远低于农业发达的以色列的施肥水平(103.3公斤/亩)。
三是广大西部地区化肥投入水平仍然偏低,需要增加施用量。
四是我国农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结构都在改变,经济作物用肥量一般是粮食作物的1.2-2.0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化肥需求量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