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腱鞘囊肿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10
腕背部腱鞘囊肿全网发布:2011-06-23 20:29发表者:王临青5646人已访问【概述】腱鞘囊肿也称“滑液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内含无色透明或微白色、淡黄色的浓稠胶冻状粘液。
古称“腕筋瘤”、“腕筋结”、“筋聚”等。
发病部位通常在腕背部。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学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周围的半球状囊性而且有弹性的肿块。
多与劳累等诱因有关,形成囊肿原因有三:一是关节囊和伸肌肌腱之滑膜鞘向外突出之囊性症状物;二是关节囊或腱鞘之粘液样变性;三是与关节或肌腱滑膜鞘无关,而是结缔组织之囊肿性变性囊肿外层由致密纤维组织构成,内层为光滑的白色膜遮盖。
因此长期过度的腕部劳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
【西医诊断】囊肿的生长多较缓慢,也有突然发现。
少数可自然消失,以后可再长出。
最常见于腕背,起自手舟骨及月骨关节的背侧,位于拇长伸肌及指伸肌腱之间;其次常见于腕掌面偏桡侧,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
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基本治疗】一、手法治疗对囊壁教薄者,可用指压法压破囊壁。
如囊肿在腕部,将手腕尽量掌屈,使囊肿尽量高突和固定,术者用两拇指相对挤压,并加大压力压破囊壁,再用按摩手法散肿活血,以便囊内液体充分流出,使之逐渐减少或消失。
术后局部可外敷消肿止痛膏或万应膏,使肿物渗液进一步消散吸收。
二、针灸治疗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腱鞘囊肿切除临床路径一、手足外科腱鞘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腱鞘囊肿或引起局部不适、压迫神经者。
2,位于手指近节掌侧影响患指握物者。
3,采用其他方法未能治愈或治疗复发者。
行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补术(ICD-9:727.403)(二)入院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澍寰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病史: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为多。
2.发生于关节附近和腱鞘,常见部位为:(1)腕背桡侧,位于食指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此处最常见。
(2)腕掌部桡侧,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
(3)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指骨掌侧屈指腱鞘上,米粒至黄豆大小,质地坚硬。
(4)足背伸趾肌腱周围及其跗骨关节囊。
3.腕背侧囊肿可引起腕关节无力与压痛;腕掌侧囊肿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引起手部麻木等;足背侧囊肿可引起踝关节酸胀不适。
4.查体:囊肿边界清楚,多活动,质软或韧,呈圆形或分页状,大小不等,时有多发。
5.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见完整包膜内有液体,有时与关节腔相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顾玉东等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有:(1)囊肿压迫;(2)注射硬化剂或激素;(3)抽吸;(4)皮下刺破;(5)囊肿切除。
2.腱鞘囊肿切除术适应症:肿物较大引起局部疼痛不适者,位于手指近节掌侧而影响患者抓物者,位于特殊神经部位引起神经压迫综合征,采用其他方法未能治愈或治疗后复发者均应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7.401腱鞘囊肿疾病编码。
手足外科腱鞘囊肿日间手术临床路径一、腱鞘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ICD-10:M67.401)。
需行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补术。
(ICD-9:727.4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手外科学》(王树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王岩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十一版)。
1.病史: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为多。
2.发生于关节附近和腱鞘,常见部位为:(1)腕背桡侧,位于食指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此处最常见。
(2)腕掌部桡侧,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
(3)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指骨掌侧屈指腱鞘上,米粒至黄豆大小,质地坚硬。
(4)足背伸趾肌腱周围及其跗骨关节囊3.腕背侧囊肿可引起腕关节无力与压痛;腕掌侧囊肿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引起手部麻木等;足背侧囊肿可引起踝关节酸胀不适。
4.查体:囊肿边界清楚,多活动,质软或韧,呈圆形或分页状,大小不等,时有多发。
5.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见完整包膜内有液体,有时与关节腔相通。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手外科学》(王树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王岩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十一版)。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囊肿压迫;注射硬化剂或激素;抽吸;皮下刺破;囊肿切除。
1.符合腱鞘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补术适应症。
肿物较大引起局部疼痛不适者;位于手指近节掌侧而影响患者抓物者;位于特殊神经部位引起神经压迫综合征;采用其他方法未能治愈或治疗后复发者均应手术切除。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腱鞘囊肿疾病编码。
(ICD-10:M67.401)。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腱鞘炎合征临床路径一、手足外科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炎(ICD-10︰?)需行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松解术(ICD-9:727.403?)(二)入院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澍寰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病史: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或1-5岁的学龄前儿童,表现拇指或其它手指呈半屈曲状,指指间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伸指时出现弹响感。
2.诊断要点:(1)拇指或其它手指出现伸屈手指时出现指间关节疼痛。
(2)手指伸指活动时有弹响或出现嵌顿,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3.查体:拇指或其它手指掌指关节可触及豆粒样大小结节,局部压痛,屈指活动时有弹响,出现嵌顿时手指不能伸直或伸直后不能屈曲。
4.辅助检查:腕部正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手部拍片检查未见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顾玉东等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1.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有:(1)局封及物理治疗等(2)手术治疗:腱鞘切开减压、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2.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适应症:(1)手指伸屈活动时疼痛,影响工作生活者。
(2)手指伸屈活动时出现弹响,影响手指活动者。
(3)屈指肌腱出现嵌顿,手指不能伸屈活动。
(4)局部注射保守治疗1月无效、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7.401?腱鞘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3)凝血常规;(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6)患处X线检查。
腱鞘囊肿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腱鞘囊肿临床路径尺度住院流程(一)实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ICD10:)行腱鞘囊肿切除术(ICD9CM-3:83.312)(二)诊断根据.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平易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病院译,人平易近军医出版社).1.病史:腕部或手指的肿物,可伴随痛苦悲伤;2.体魄检讨:多产生于关节邻近和腱鞘囊性肿物,最罕有部位为:腕背桡侧.腕掌部桡侧.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掌侧的屈肌腱腱鞘上;一般鸿沟清晰,概况滑腻.产生于腕部的囊肿多有活动度,质软或韧,大小不等;产生于掌指关节或手指掌侧的囊肿多呈米粒大小,质硬.多半囊肿局部有压痛,亦可引起腕部力气削弱或榨取神经导致感到或活动障碍.3.帮助检讨:黑色B超检讨.MRI有助于明白诊断.(三)治疗计划的选择及根据.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平易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北京积水潭病院译,人平易近军医出版社).1.腕及手部的腱鞘囊肿;2.不雅察或保守治疗无效,或引起痛苦悲伤.无力.麻痹等症状者行手术治疗.(四)尺度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尺度.ICD10:M67.401腱鞘囊肿疾病编码;2.位于腕背.腕掌侧或手指部位的腱鞘囊肿,但除外粘液囊肿;3.除外多次复发.局部瘢痕轻微的囊肿;4.除外病变规模普遍,引起轻微畸形.或肢体功效障碍,或切除后影响可能导致轻微功效障碍者;5.除外敌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6.须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患者及家眷赞成手术治疗.(六)术前预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讨项目.1.血通例.血型.尿通例.肝肾功效,血糖.凝血功效检讨.沾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囊肿黑色B超检讨;须要时行MRI检讨;4.其他根据患者情形须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5.有相干疾病者须要时请响应科室会诊.(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运用机会.1.按《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点原则》(卫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光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术后3天内停滞运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瘦语.体温等情形恰当延伸运用时光.(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天.1.麻醉方法:局部麻醉.臂丛阻滞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法:囊肿切除术;3.术顶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4.术后病理:所切除肿瘤组织送病理科做病理检讨.(九)术后住院恢复5—6 天.1.必须复查的项目:无;2.须要时复查的项目:黑色B超,血通例,肝肾功效,血糖.凝血功效检讨等;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点原则》(卫医发〔2015〕43号)履行;(2)其他对症药物:止血.养分神经.改良轮回.消肿.止痛等.4.呵护下手部功效锤炼.(十)出院尺度(根据一般情形.瘦语情形.第一诊断转归).1.体温正常.通例化验无显著平常;2.瘦语无平常;3.无与本病相干的其他并发症;4.病理回报相符腱鞘囊肿诊断.(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剖析.1.并发症:尽管严厉控制入选尺度,但仍有一些患者因肿瘤累及规模超出预期,手术后消失一些并发症而延期治疗,如局部神经血管毁伤.关节囊或韧带毁伤.沾染.皮肤坏逝世等情形;2.归并症:如患者自身有及较多归并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或需延期治疗;3.病理情形:若病理回报成果与腱鞘囊肿不相符,则须要退出临床路径.二.腱鞘囊肿临床路径表实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号:住院号:。
【影像诊断】请注意,腱鞘囊肿不仅仅在腱鞘里!来源: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平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腱鞘囊肿,这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最常见的位置为腕部背侧(约占70%),可你知道没长在腱鞘里的腱鞘囊肿吗?没关系,下面将从影像学诊断着手重点为大家讲解这个没长在腱鞘内的腱鞘囊肿,学名骨内腱鞘囊肿。
骨内腱鞘囊肿概述1.命名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骨囊肿、关节旁骨囊肿、骨内粘液囊肿或滑膜囊肿等。
1972年WHO统一命名为骨内腱鞘囊肿,并规定其定义为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病变伴广泛的粘液样变。
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有骨硬化带的溶骨性病变。
2.病理其病理改变与软组织腱鞘囊肿相同,囊壁为缺乏血管组织的纤维组织或胶原纤维,散在少量纤维母细胞,囊内为不连续的扁平细胞,有时可见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并有纤维包膜。
3.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提到的可能原因有:•邻近软组织腱鞘囊肿或骨膜腱鞘囊肿向骨内侵蚀穿透而成;•骨内成纤维细胞化生、增殖并分泌粘液,压迫骨质所形成;•骨表面机械性应激反应、局部应力作用和反复轻微损伤引起骨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粘液变性;•与外伤骨折有关,滑膜通过外伤性缺损的关节软骨疝入骨内形成囊肿。
相关分型1968年Salzer分为:•Ⅰ型紧贴附于骨或侵蚀骨皮质;•Ⅱ型发生于骨内。
1974年古贺三郎根据病变发生在骨内外和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型:•Ⅰ 型为紧贴于骨皮质;•Ⅱ型为Ⅰ 型穿透骨皮质并入骨内;•Ⅲ型为发生于骨内。
并将Ⅰ、Ⅱ型称为骨膜下腱鞘囊肿,将Ⅲ型称为骨内腱鞘囊肿。
1979年Schajowicz等统称为骨内腱鞘囊肿,根据囊腔是否与关节腔相通而将其分为:•特发型(与关节腔不相通,相当于古贺Ⅲ );•穿透型(与关节腔相通,相当于古贺Ⅱ型)。
穿透型:骨外腱鞘囊肿穿透至骨内,在骨内形成囊肿,常伴有软组织腱鞘囊肿形成。
特发型:病变仅见于骨内,无临近软组织腱鞘囊肿形成。
骨科常见疾病科普之——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是发生在手部和足部关节或腱鞘内的结缔组织粘液变性所形成的囊肿。
病因不清,可能与外伤、慢性劳损有关。
临床上分为单房形和多房型两种,单房型最常见,少数为多房型。
囊的外壁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内壁由滑膜细胞组成一光滑的白膜。
囊内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粘液,与关节腔或腱鞘滑膜腔是否相通,目前尚有争议。
腱鞘囊肿见于中年和青年女性,好发于腕部背侧及足背,亦见于膝及肘关节附近肌腱和腱膜处。
主要症状为肿块,很少疼痛。
肿块生长缓慢,呈圆形,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2cm,质软,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基底较固定。
当囊肿发生在腕管或小鱼际时,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引起感觉障碍或肌肉萎缩。
如囊肿发生在腕部背侧时,将腕关节向掌侧屈,则肿块更见突出,张力也增加,局部可有酸痛;相反,将腕关节背伸时,则肿块张力减小,可扪及波动。
少数囊肿可以自行消失,多数囊肿持续存在或有增大,须进行治疗。
对小的囊肿如无疼痛可不做治疗,传统的治疗是用手指挤压使其破裂吸收;或用粗针头抽液后囊内注入透明质酸酶或醋酸氢化考的松类药物,然后加压包扎包,疗效良好,但容易复发。
对较大的囊肿,或有症状的囊肿多采用囊肿切除术。
【浮针疗法】浮针对腱鞘囊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便易行,尤其是对伴有酸痛不适的患者,可以标本兼治,一次治愈。
笔者先后对4例腕部腱鞘囊肿患者进行了浮针治疗,均一次性治愈。
从目前返回消息,尚无复发现象,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病案举例】余某,女,34岁,新都某银行职员,诉右手腕部有一胡豆大小硬块一年余,以往无任何症状,近一月来屈腕时有酸痛感,自贴伤湿止痛膏数张,效果不佳。
于2000年10月24日来我科求诊治。
检查见右腕部掌面尺骨远端处有一约0.5cm×0.5cm硬块,边缘清楚,无移动性,有压痛,屈腕时有酸痛和无力感。
诊断:右腕部腱鞘囊肿。
给予浮针治疗。
常规消毒囊肿处皮肤。
然后在囊肿近心端距囊肿约5cm处进针,针尖对准囊肿,进入结缔组织后,将针平行推进至囊肿边缘,经多次运针后,局部压痛消失。
腱鞘囊肿本病的发生,有人认为是由于关节囊或腱鞘膜因外力作用,将关节囊内或腱鞘膜内的滑液由其薄弱处挤出,停留于皮下,周围逐渐形成囊壁,与关节或腱鞘壁相通,每于活动关节或肌腱时,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高时,滑液即可由关节囊或腱鞘内向外渗出,使腱鞘囊肿由小而大。
亦有人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的自然向外膨出而形成的疝状物,有人提出是粘液样病变所致;或由于结缔组织内局部胶样变性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此系劳损或外伤后,气血阻滞,血不荣筋,夹痰瘀聚结而成。
因此又称“腕结筋”、“筋聚”等。
临床表现以腕关节背侧者为多见、发展缓慢的小肿块呈圆形式椭圆形,高出皮面,初起质软,触诊轻度波动感,日久纤维化后,则可变为较小而硬、按之有酸胀或自觉无力感。
发生于腘窝内者,直膝时可有鸡蛋大,屈膝时则在深处不易摸清楚。
部分腱鞘囊肿可自消,但时间较长1.徐长卿方[功能主治]功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腱鞘囊肿。
[处方组成]徐长卿全草(干品)200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10天后可使用。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针刺破,将上药浸湿棉球,按压于囊肿处,隔日1次,依上法湿敷,7天内囊肿即可全部消失。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腱鞘囊肿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0-55岁,囊肿从1.5×1.0厘米--2.5×2.5厘米大小,病程从l年-5年不等。
结果35例均获痊愈。
[处方来源]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黄辉然。
[处方备注]徐长卿辛温,入肝、胃经,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
本方用徐长卿浸酒,配合针刺后外用,使药至病所,故疗效满意。
2.栀红膏[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主治腱鞘炎。
[处方组成]生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桃仁9克、红花12克、土鳖虫6克,将上药研成粉,用75%酒精浸湿,1小时后加适量的蓖麻油调成糊状备用。
使用时将上药效贴患处,隔日换药l次。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本方治疗57例手腕、脚跟腱鞘炎,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5-45岁,病程在1个月以内。
腱鞘囊肿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腱鞘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ICD10:M67.401)
行腱鞘囊肿切除术(ICD9CM-3:83.3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
1.病史:腕部或手指的肿物,可伴有疼痛;
2.体格检查:多发生于关节附近和腱鞘囊性肿物,最常见部位为:腕背桡侧、腕掌部桡侧、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掌侧的屈肌腱腱鞘上;一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发生于腕部的囊肿多有活动度,质软或韧,大小不等;发生于掌指关节或手指掌侧的囊肿多呈米粒大小,质硬。
多数囊肿局部有压痛,亦可引起腕部力量减弱或压迫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障碍。
3.辅助检查:彩超检查、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2011年,王澍寰编著,人民卫生)、《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2010年,复旦大学)、《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6版,积水潭医院译,人民军医)。
1.腕及手部的腱鞘囊肿;
2.观察或保守治疗无效,或引起疼痛、无力、麻木等症状者行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7.401腱鞘囊肿疾病编码;
2.位于腕背、腕掌侧或手指部位的腱鞘囊肿,但除外粘液囊肿;
3.除外多次复发、局部瘢痕严重的囊肿;
4.除外病变围广泛,引起严重畸形、或肢体功能障碍,或切除后影响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者;
5.除外对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
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囊肿彩超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
4.其他根据患者情况需要而定: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
5.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后3天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臂丛阻滞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囊肿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4.术后病理:所切除肿瘤组织送病理科做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5—6 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无;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彩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
凝血功能检查等;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2)其他对症药物:止血、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消肿、止痛等。
4.保护下手部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根据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2.切口无异常;
3.无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并发症;
4.病理回报符合腱鞘囊肿诊断。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尽管严格掌握入选标准,但仍有一些患者因肿瘤累及围超过预期,手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延期治疗,如局部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囊或韧带损伤、感染、皮肤坏死
等情况;
2.合并症:如患者自身有及较多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或需延期治疗;
3.病理情况:若病理回报结果与腱鞘囊肿不符合,则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二、腱鞘囊肿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腱鞘囊肿患者 ICD-10: M67.401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