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物理性状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肉羊养殖场水质检测要求一、物理性状1.1 水温水温是影响肉羊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水温能够保障肉羊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长性能。
一般来说,肉羊养殖场的水温应保持在10-25℃之间,以保证肉羊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1.2 色度正常的水质应为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如果水质出现浑浊、颜色异常等现象,可能表明水质受到了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水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1.3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不可沉淀的固体物质,如泥沙、有机物、微生物等。
过多的悬浮物会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影响肉羊的消化和健康。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悬浮物含量应不超过10mg/L。
二、化学性状2.1 pH值pH值是衡量水质酸碱度的指标,对肉羊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pH值范围应为6.5-8.5之间。
如果水质pH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肉羊出现中毒症状或生长受阻。
2.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mg/L。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可能会导致肉羊出现缺氧症状。
2.3 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等离子的总和。
过高的硬度会影响肉羊对钙、镁等元素的吸收,而过低的硬度则可能会导致肉羊出现软壳蛋等问题。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总硬度应在150-300mg/L之间。
三、生物性状3.1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水体中细菌的总数量,是衡量水质清洁度的重要指标。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细菌总数应不超过10000个/mL。
如果细菌总数超标,可能会导致肉羊出现感染和疾病等问题。
3.2 藻类含量水中的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多的藻类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肉羊的健康。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藻类含量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保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四、毒理学指标4.1 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镉等离子对肉羊具有极大的毒性。
肉羊养殖场的水质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国家相关标准。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
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清洁的水无色。
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清洁水无臭气。
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清洁水无异味。
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
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
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
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
当大量酸、碱废水污染水体时,水的pH值可发生明显改变。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资源之一,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国家和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标来评估水质的好坏。
生活饮用水的97个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外观性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微生物学性质、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
外观性状是评估水质的第一个指标。
包括水的透明度、色度、臭味和浊度等。
透明度反映水中是否有杂质,色度是水的颜色是否正常,臭味可以判断水是否受到了污染,而浊度可以检测水中的悬浮物。
物理性质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水的温度、电导率、溶氧量和pH值等。
温度可以影响水的微生物生长,溶氧量则是评估水的富氧程度,而pH值则是判断水的酸碱性。
化学性质方面的指标包括溶解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这些物质包括无机物质(如钙、镁、钠、氯)和有机物质(如有机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它们的存在和含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生物学性质方面的指标主要是指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含量,来评估水质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学性质方面的指标特别关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它们可能导致各种水源性传染病。
有害物质方面的指标涉及水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例如,重金属、农药、草甘膦等物质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放射性无机质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超过安全标准时,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总体而言,生活饮用水的97个指标覆盖了外观性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微生物学性质、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保证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饮用水的质量可靠、健康、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关注水质的情况,合理选择饮用水,并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行动中。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
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清洁的水无色。
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清洁水无臭气。
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清洁水无异味。
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
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
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
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
当大量酸、碱废水污染水体时,水的pH值可发生明显改变。
水处理水质标准
水处理的水质标准是对水体中污染物和其它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各类用水的正常供应而制定的。
水质标准中的指标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物理性指标:如感官性状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
这些
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外观和气味,是人们对水质最直接的感受。
2.化学性指标:包括pH值、硬度、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
体、耗氧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以及水体的酸碱度、硬度等特性。
3.生物学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
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评价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水质标准会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和处理工艺进行调整。
例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会更为严格,要求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更低,以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而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质标准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因为它们的用水需求和处理工艺与生活饮用水不同。
此外,水质标准还会根据地区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地区的水质可能受到特定的污染源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标准来保护当地人群和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水处理的水质标准是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和处理工艺制定合适的水质标准,并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第一章 污水水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降雨一、污水的物理性指标1 感官性状指标(1)温度:工业废水厂引起水体热污染。
危害① 水中的化学反应 ② 生化反应③ 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④ 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度⑤ 溶解氧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⑥可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度 ⑦ 水体自净及其速率⑧ 细菌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各地生活污水平均水温为10~20℃。
(2)色度:主要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所含杂质不同,色度不同。
危害:色度升高,透光性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水体自净作用减弱。
(3)嗅与味:主要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
2 固体含量危害:产生色度,堵塞鱼腮,消耗溶解氧,恶化水质,吸附其他物质随水流迁移。
性质:有机、无机、生物 水中各种固体物的形态:水样 蒸发 总固体(TS )TS :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
水样 沉降 可沉降固体温度升高,饱和溶解氧浓度越低,亏氧量越低,大气复氧 速率越低,溶解氧含量减少。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越高,耗氧量越高,溶解氧含量减少。
水样 FS DS 悬浮固体SS挥发性可过滤固体VFS :尿素、 FFS :化物等无机物VSS :在马福FSS :灰二、污水的化学性指标1 无机污染物指标(1)酸碱度,无机盐及指标:一般要求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氮氧化合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2)植物性营养元素: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植物尤其是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影响鱼类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含氮化合物:氮是有机物中除碳以外的一种主要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水质检测物理性状水质检测物理性状:质检测的物理指标包括温度、颜色、气味、浊度、残渣、盐度、电导率等,属于感官性状指标。
这些物理指标对饮用水、风景旅游区的水质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水质检测物理指标的测定与化学指标同样受到重视。
1. 温度温度是水质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微生物的活动,甚至pH和盐度都与温度变化有关。
水温的测定,在测定其他一些项目时是一项必要的参数,例如溶解氧的饱和率,要求准确测定水温。
温度的测定需在现场进行。
2.颜色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中存在某些物质时会出现颜色。
这里所谓的“颜色”是指已除去浊度的水的颜色,也称“真色”。
未经过滤或离心处理水样的颜色称为“表色”,水质的色度是指真色而言,颜色测定的方法分目视法和光度计法。
3.气味臭是人的嗅觉器官对水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不良的感官反应,提供危险可能性的最初警告,对饮用水或娱乐用水来说是一项重要水质物理指标。
天然水略带一些气味,人们习以为常。
污染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污染物(如石油、酚等)以及有机物腐败分解的各种气体(如硫化氢、氨等)而产生强烈臭味,因此,水的臭味总与受污染程度有关。
有关感官特性的化学分析虽有所进展,但是目前对气味的主要实验手段还是靠人的鼻子。
臭实验的结果很难用物理量表示,因而只能用文字对臭的性质做定性描述,臭的强度采用稀释法进行测定。
4.浊度浊度是表示水质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砂、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都可使水体呈现浑浊。
水的浊度的大小不仅与水中存在悬浮物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其粒径大小、形状及物质表面对光的散射特性等密切相关。
水体浊度增加不仅影响表观,而且妨碍阳光透射,影响水生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浊度是自来水厂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定水样浊度可用分光光度法、目视比浊法和浊度计法。
5.透明度透明度是指水质的澄清程度。
水质指标和标准一、水质指标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表3-1是水质指标的分类。
表3-1水质指标的分类及实例物理性水质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其它物理性水质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化学性水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氧平衡指标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C等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下面仅介绍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中的的几种主要的水质指标。
(一)物理性水质指标1.感官物理性指标(1)温度水的许多物理特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中进行的许多物理化学过程都和温度有关。
地表水的温度随季节、气候条件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0.1-30℃。
地下水的温度比较稳定,8-12℃工业废水的温度与生产过程有关。
饮用水的温度在10℃比较适宜。
测定:现场测定,与地点和深度有关,用0.1 ℃的汞温度计。
(2)颜色和色度纯水是无色的。
颜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
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即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
表色包括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一般只对天然水和用水作真色的测定。
用铂钴标准比色法:氯铂酸钾K2PtCl6和氯化钴CoCl2·6H2O配置的混合溶液作为色度的标准溶液,规定1升水中含有2.491毫克K2PtCl6及2.00毫克CoCl2·6H2O时,即Pt的浓度为1毫克/升时所产生的颜色为1度。
测定水样时,将水样颜色与一系列具有不同色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或绘制标准曲线在仪器上进行测定。
由于氯铂酸钾太贵,一般用重铬酸钾和硫酸钴,称铬钴比色法。
环境卫生学重要知识点:水质的物理性状的指标
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环境卫生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水质的物理性状的指标
(一)水温
它可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和人类对水的利用。
(二)色
1.清洁水应是无色,色度不超过15度。
相当于1mg铂在1L水中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2.水中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
3.在静水水体中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水面呈不同颜色,如小球藻使水呈绿色,硅藻呈棕绿色,甲藻呈暗褐色,兰绿藻呈绿宝石色等。
(三)臭和味
清洁水不应有任何臭气和异味。
天然水中臭和味的主要来源有:
1.水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
2.有机物的腐败分解;
3.溶解的气体如硫化氢等;
4.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
水藻大量繁殖或有机物较多而有鱼腥气及霉烂气;水中含有硫化氢时使水呈臭蛋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过多时有涩味;水中适量碳酸钙和碳酸镁时使人感到甘美可口;含氧较多的水略带甜味。
(四)浑浊度
水的浑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含量、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
清洁水应是透明,不应超过3度。
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一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例题:
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的感官性状指标不包括?
A.水温
B.浑浊度
C.水的颜色
D.水的总硬度
E.臭和味
正确答案:D。
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1.水温:水温是水体的物理性质之一,它会影响水体的生物活动、溶氧能力等。
通常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可以通过连续监测水温数据,了解水体季节性、年际性的变化情况。
2.pH值:水体的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影响,也是水体中其他化学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测量pH值的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指示剂法等,根据pH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水体是否酸性或碱性。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通过接触性和非接触性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如溶解氧电极法、化学滴定法等。
4.水浊度:水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测量水浊度可以了解水体中的悬浮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光散射法、光吸收法等。
5.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COD和BOD是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COD表示水体中化学氧化所需的氧气量,BOD表示水体中生物降解有机物所需氧气量。
通过测量COD和BOD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体中有机物的多少和有机污染的程度。
6.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水体中重要的氮含量指标,也是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考。
氨氮是水体中总氮的一种形态,亚硝酸盐氮是水体中氨氮氧化生成的产物。
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量。
7.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水体中重要的营养盐指标,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量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8.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群是水体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也是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胶膜过滤法、培养法等。
除了单项水质参数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水质。
例如,可以使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来对水体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估。
WQI是综合考虑多个水质参数的指标,通过为每个参数设定权重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整体水质的评分。
综上所述,单项水质参数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来进行。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
GB 5749-2006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个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和质量要求,以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物理性状:
•包括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方面的要求。
2.化学性状:
•包括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根、氯化物、硫酸根、氰化物、重金属等成分的测定要求。
3.微生物学指标:
•包括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方面的检测要求。
4.放射性核素:
•对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进行了规定。
5.水质污染物限量:
•对一些可能存在于水中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规定,包括农药残留、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6.水质卫生标准:
•规定了水中可致病的寄生虫卵、钩虫幼虫、致病菌等的检测标准。
7.其他要求:
•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处理工艺、水源水质监测、管道输送
水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这个标准的实施旨在确保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保护公众健康。
这个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可能会根据科学研究和卫生监测的发展而进行。
因此,为了获取最新的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版本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咨询相关卫生部门。
水的检测标准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来说,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健康。
因此,水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水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水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水的检测标准。
首先,我们来谈谈水的物理性质检测标准。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味道等。
颜色的检测通常采用比色法,根据水样的颜色与标准色的相似度来判断水质。
而浑浊度的检测则是通过浊度计来测定水中的悬浮物质含量。
气味和味道的检测则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进行分析。
这些物理性质的检测标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水的清洁度和适用性。
其次,化学性质的检测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
水的化学性质包括PH值、溶解物质、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等。
PH值的检测是通过PH试纸或PH计来进行的,PH值的合理范围可以保证水的饮用安全。
溶解物质的检测则需要用到离子色谱仪等仪器,以确定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需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以确保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有机物质的检测则需要借助气相色谱仪等仪器来进行分析。
这些化学性质的检测标准可以全面地了解水的成分和污染情况。
最后,微生物的检测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菌落总数的检测是通过培养基培养法来进行的,可以直观地了解水中微生物的总数。
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通过膜过滤法和PCR法来进行的,以确保水中没有致病性细菌的存在。
而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则需要借助显微镜和培养法来进行分析。
这些微生物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水的卫生安全。
总的来说,水的检测标准涉及到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可以全面地了解水的质量和适用性。
只有严格按照水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才能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水的检测标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于一体,应用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及有关分支学科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生活居住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阐明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消除和控制这些影响。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专题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要求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它的卫生学意义,一定要阐述清楚,概念明确,使学生懂得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理论,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数量变化规律和人体负荷,要求学生能分析环境质量与机体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卫生学评价,为制定环境卫生决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课堂实习讨论课和生产实习,教学中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学时分配:总学时87(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36学时)(二)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讲解、提问、讨论、计算、示教、实际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卫生学评价等方法来组织教学章节内容学时合计讲授实习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环境与健康7 6 13第三章大气卫生 6 6 12第四章水体卫生12 9 21第五章饮用水卫生9 9 18第七章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 6 6第八章城乡规划卫生 3 3 6第九章环境质量评价 3 3 6第十章家用化学品卫生 3 3合计51 36 87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课:第一章绪论[目的和要求]1.重点掌握并理解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
水质物理性状与评价根据水的物理性状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1)水温: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气温和降雨量等变化而改变。
深层地下水的温度比较恒定。
水温改变超过一般变动范围时,表示有污染的可能。
大量工业冷却废水排入水体时,可造成地面水的热污染。
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的大量流入所致。
水温可以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自然净化过程。
(2)颜色:清洁的水无色,某些自然因素可以使水呈色。
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植质呈棕黄色; 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而呈现黄褐色。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水色通常用铂钴标准测定,1L水中含1mg铂所呈的颜色为1度。
水受工业废水污染呈现各种颜色时,除用文字描述外,可以稀释法测定颜色,结果以在10cm水柱高度下刚辨认出颜色的稀释倍数表示。
(3)臭:清洁水无臭气。
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可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
工业废水中,有许多发臭物质,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浓度低到化学方法难以检出时已能嗅到。
可用文字对水臭的性质加以描述如泥土臭、芳香臭等。
我国采用六级强度法评价水臭和水味(表1)。
表1 臭和味的强度等级
等级强度说明
0 1
2
3
4
5
无
微弱
弱
明显
强
很强
无任何臭和味
一般饮用者甚难察觉,但嗅、味觉敏感者可察觉
一般饮用者刚能察觉
巳能明显察觉
已有很明显的臭、味
有强烈的恶臭和异味
(4) 味:清洁的水无异味。
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
水受到人为污染时,可产生难尝的异味。
味与臭的强度分级相同(见表1)。
(5) 浑浊度:简称浊度,由水中的泥沙、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
水的浊度是指光线通过水样时被吸收和散射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悬浮颗粒的数量、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地面水常因地面径流的汇入,流速湍急和遭受污染等而浑浊。
地下水的浊度往往很低,但如含有大量亚铁、亚锰离子的深井水汲出后,因铁、锰离子氧化成氢氧化物而呈黄浊色。
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也可出现浑浊。
浊度常用硅藻土标准比浊法测定,1L蒸馏水中含有1mg硅藻土所呈现的浊度为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