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铬钼钢化学成分

铬钼钢化学成分

铬钼钢化学成分
铬钼钢化学成分

铬钼钢化学成分标准

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性状及药理作用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小论文 论文题目: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性状及药理作用研究论文作者: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日期: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一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化学成分 1.1 倍半菇大环内醋类生物碱 1.2 精眯类生物碱 1.3 卫矛碱、翅卫矛辛宁 2 雷公藤生物碱的免疫抑制作用 2.1 疫抑制作用 2.2 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3 抗生育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杀虫活性

摘要目的:对中药雷公藤生物碱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状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查阅相关的期刊、文献及论文。结果:雷公藤生物碱主要包括倍半菇类生物碱、睛眯类生物碱、卫矛城、翘卫矛辛宁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杭炎、免疲抑制、杭肿瘤、抑制雄性生育、杭艾滋病、杀虫等作用。结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而且毒性较小,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雷公藤;生物碱;单体;药理作用;植物杀虫剂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为著名的中药植物和杀虫植物。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二线首选药物。雷公藤的化学和药理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有二赌类、三砧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二菇类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近,其毒性大于生物碱类,临床证明生物碱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0%,生物碱制剂对关节的消肿、止痛作用明显、见效快,降血沉作用也较大,同时还发现有抗肿瘤,抗雄性生育作用,是有希望的男性避孕药。近几年来人们对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又发现了多种单体,其中有些单体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和较小的毒性[z],充分显示了生物碱很好的应用前景,对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未见有人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综述报道。 1化学成分 国内外就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单体命名不同,同一种单体有几种中文名称,一定程度上给其他研究工作者带来了混淆和麻烦,本文对已发现的所有生物碱单体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类,报道如下。 1.1 倍半菇大环内醋类生物碱 wilfordine(雷公藤定碱,雷公藤碱,wilforine(雷公藤灵碱,雷公藤次碱,wilforidine(雷公藤碱戊,wilforgine (雷公藤晋硷,雷公藤碱乙,雷公藤吉碱wilfortrine(雷公藤春碱,雷公藤特碱I,雷公藤碱T,wilfordinin。(雷公藤定宁),wilforzine(雷公藤增碱,雷公藤辛碱、雷公藤庚碱),wilfordsuine(雷公藤植碱),wilfoeonine(雷公藤康碱),wilfrdsine(雷公藤明碱),wilfordmine(euonine一雷公藤新碱,雷公藤碱已[s])isowilfortrine(异雷公膝春碱),isowilfordine(异雷公藤碱),euonymine,「4],PedtassinesA。 1.2 精眯类生物碱 eelaeinnine(苯乙稀南蛇碱)。elafurine(峡喃南蛇碱),eelabazine(苯代南蛇碱),eelalloeinnine(南蛇藤别内桂酞胺碱)。 1.3卫矛碱、翅卫矛辛宁 表1 雷公藤生物碱及其理化常数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院系:理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1005 班 学号:100130148 姓名:谢胜波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 谢胜波 摘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全世界同样享有盛誉。此外,牡丹的根皮还是我国传统中药——“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而且牡丹花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开发美容保健品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不仅是牡丹的原产地和多样性中心,也是栽培牡丹的发源地,是品种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开展野生牡丹系统和进化的研究以及栽培牡丹起源的研究对阐明牡丹的起源以及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牡丹花;综合利用;品质特征;开发前景 一前言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木本植物,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历来为世人所珍爱.广泛分布于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安徽铜陵、陕西汉中、河北柏山、四川、甘肃、浙江等地.据统计,我国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hm2[1]。目前,牡丹花除作为重要的观赏花卉之外,主要利用其根皮(即丹皮)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但由于受到花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导致花开时经贸、旅游活动繁荣,花落时惨淡经营的不良局面,且受制于深加工技术落后,每年有大量的牡丹花白白地浪费掉。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对牡丹花的成分和应用性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以期对牡丹花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作为生产丹皮的副产品———牡丹花、牡丹籽的保健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二研究概况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 丹皮含有牡丹皮原苷( 酶解后生成丹皮酚和丹皮酚苷) 、芍药苷、芍药酚、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吴少华等[2]从丹皮中分离出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齐墩果酸、芍药苷元、丹皮酚、6-2-羟基香豆素、没食子酸等9个化合物。丹皮酚是牡丹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化学名为2,2-羟基-2,4,2-甲氧基苯乙酮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相似性分析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相似性分析 黄耀峰,沈雪松,顾生玖,朱开梅,李芳耀 (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 [目的]研究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方法]采用乙醚、氯仿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根茎进行顺序热提取。其提取液经浓缩后对相对应部位进行薄层层析检查、化学成分的预测和熔点的测定来判别2种植物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2种植物含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成分。其薄层层析法的检查结果可作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的生药鉴定,以及判断质量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离、提纯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所含的化学成分及研究各化学成分的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鉴别;薄层层析法中图分类号 S6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5961-03A nalysis on Similarit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etw een T ripterygium wilfordii H ook.f.and T 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 évl.)H utchins HUANG Yao 2feng et al (G uilin M edical University ,G uilin ,G uangxi 541004 )Abstract [Objective]T 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sim ilarity of chem ical com position of T ripterygium wilfordii H ook.f.and T riptery 2gium hypoglaucum (L évl.)Hutchins.[M eth od]T he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and other organic s olvents were used for root extraction under heat sequence in this essay.A fter concerntration of the extract ,T LC exam ination ,prediction of chem ical com position and m elting point determ ination were applied for judgem ent between the tw o plants ’differences.[Result ]T he results sh owed that the tw o species contained a lot of sim ilar chem ical com position.T he ex 2perim ental results of T LC exam ination could be regarded as pharm acogn ostic identification ,quality standard of tripterygium and THH.[C onclusion]T his research w ill give s om e references in the further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com positions and chem ical structure study of T ripterygium wilfordii H ook.f.and T 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 évl.)Hutchins. K ey w ords T ripterygium wilfordii H ook.f.;T 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 é vl.)Hutchins ;Identification of chem ical com position ;T hin layer chrom atog 2raphy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厅课题(200809MS179)。 作者简介 黄耀峰(1954-),男,广西百色人,副教授,从事天然药物 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9202216 雷公藤[T riptergium wilfordii H ook.f.]和昆明山海棠[T. hypoglaucum (Levi.)Hutchins.]属于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 在植物分类学上定为2个品种[1]。其药用部位为根,临床作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和消坚消肿,原是民间治疗“风湿”的草药。据文献报道,雷公藤根中含有生物碱、卫茅醇、二萜内酯和三萜类化合物等[2]。从昆明山海棠中可以测得生物碱、萜甾类、卫茅醇、鞣质、不饱和化合物、醛酮化合物、酚类和糖类等,两者从植物的种源、临床的用途以及副作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点[3-9]。针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在临床疗效上具有相似性的特性,笔者采用乙醚、氯仿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根茎进行顺序热提取,其提取液经浓缩后对相对应部位进行薄层层析检查、化学成分的预测和熔点的测定来判别两种植物的差异,为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雷公藤根由桂林市药材站提供,昆明山海棠根 由桂林市药检所提供。2种药品均按照文献方法做生药学鉴定。乙醚为广州化学试剂二厂生产,批号081014;氯仿由上海试剂一厂生产,规格G B 2682265,批号081216;乙酸乙酯由上海试剂一厂生产,批号080916。高速粉碎机:上海中药机械厂,型号SF 21703;烘箱:上海市实验仪器厂,型号10122型;干燥器: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生产。 1.2 方法 1.2.1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取E.meick 硅胶27.5g ,加0.5%(W/V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上清液80m l ,充分拌匀,加数滴乙 醇,倒入清洁的2块3mm 厚的玻璃中间,另取一块边缘光滑 的玻片,从一端刮向另一端而成,室温空气干燥后,置105℃烘箱活化30m in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1.2.2 试验样品的制备。取雷公藤根粉(或昆明山海棠根 粉)分别置于连续提取器中,顺次以乙醚、氯仿、乙酸乙酯连续提取,每种溶剂在更换之前,使提取液呈无色透明为止。提取液过滤浓缩,浸膏干燥除去溶剂,分别得到相应的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3个提取部分,供分离、鉴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醚提取液的薄层对照 雷公藤根(或昆明山海棠根) 粉经乙醚连续提取后,乙醚液过滤,浓缩至浆状物,分别称取 0.1g 加入乙醚至10m l ,用血色素管点样30μl ,薄层对照,点好样的薄层板①置于盛有石油醚∶乙酸乙酯=8∶2的展开缸内饱和1h ,然后展开,展距14cm ,展毕除去展开剂,于紫外灯下观察萤光(图1)。由图1可知,采用乙醚提取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展开剂的薄层对照,雷公藤有8个斑点,昆明山海棠有10个斑点,表明雷公藤从1~8的斑点与昆明山海棠的1~8斑点相同,这说明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②置于盛有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0∶2.5∶0.7的展开缸内直接展开,展距14cm ,展毕除去展开剂后于紫外灯下观察萤光,(图2)。由图2可知,采用乙醚为提取液,环己烷、乙酸乙酯及冰醋酸为展开剂的薄层对照,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均有 11个斑点,说明化学成分相同。 2.2 氯仿提取液的薄层对照 雷公藤根(或昆明山海棠根) 经乙醚提取后的根粉继续用氯仿连续提取,提取液过滤,浓缩呈浆状物,分别称取0.1g 加入氯仿至10m l ,用血色素管点样20μl ,薄层对照,点好样的薄层板①置于盛石油醚∶乙酸乙酯=8∶2的展开缸内饱和1h ,然后展开,展距14cm ,展毕除去展开剂后于紫外灯光下观察萤光(图3)。由图3可知,采用氯仿提取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展开剂的薄层对照,雷公藤含有8个斑点,昆明山海棠含有6个斑点,表明雷公藤 1~6的斑点与昆明山海棠1~6的斑点相同,这说明含化学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13):5961-5963 责任编辑 李玮 责任校对 况玲玲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functi ons in advanced2stage cancer patients.I mm uno l Invest, 2003,32(3):2012215 19 H su M J,L ee S S,L in W W.Po lysaccharide purified from Ganod er m a lucid um inh ibits spontaneous and Fas2m ediated apop to sis in hum an neutroph ils th rough activati on of the pho s2 phatidylino sito l3k inase A k t signaling pathw ay.J L eukocyte B i o l,2002,72:2072216 20 W ang S Y,H su M L,H su H C,et a l.T he anti2tumo r effect of Ganod er m a lucid um is m ediated by cytok ines released from acti2 vated m acrophages and T lymphocytes.Int J Cancer,1997,70 (6):6992705 21 Zhang J S,T ang Q G,Zi m m er m an2ko rdm ann M,et a l.A cti2 vati on of B lymphocytes by GL IS,a bi oactive p ro teoglycan from Ganod er m a lucid um.L ife Sci,2002,71(6):6232628 22 J iang J H,Slivova V,H arvey K,et a l.Ganod er m a lucid um supp ress grow 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h rough the inh ibiti on of A k t N F2kappa B signaling.N utr Cancer,2004,49(2):2092 216 23 M in B S,Gao J J,N akam ura N,et a l.T riterpenes from the spo res of Ganod er m a lucid um and their cyto toxicity against M eth2A and LL C tumo r cells.Chem Phar m Bull,2000,48 (7):102621033 24 M in B S,Gao J J,A hn E M,et a l.N ew triterpene aldehydes, lucialdehydes A—C,from Ganod er m a lucid um and their cyto to2 xicity against m urine and hum an tumo r cells.Chem Phar m Bull,2002,50(6):8372840 25 Yo sh iyuk i K,M asah iko T,K i m iye B,et a l.A ntitumo r and an2 ti m etastatic effects on liver of triterpeno id fracti ons of Ganod er2 m a lucid um.A nticancer R es,2002,22(6A):330923318 26 H u H B,A hn N S,Yang X L.Ganod er m a lucid um extract in2 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 to sis in M CF27hum an breast cancer cell.Int J Cancer,2002,102(3):2502253 27 M au J L,L in H C,Chen C C.A nti oxidant p roperties of several m edicinal m ush room s.J A gric Food Chem,2002,50(21): 607226077 28 K i m Y S,Eo S K,O h K W,et a l.A ntiherpetic activities of acidic p ro tein bound po lysaccharide iso lated from Ganod er m a lucid um alone and in com binati ons w ith interferons.J E thnophar m aco l,2000,72(3):4512458 29 Zhang G L,W ang Y H,N iW,et a l.H epatop ro tective ro le of Ganod er m a lucid um po lysaccharide against BCG2induced i m2 m une liver injury in m ice.W o rld J Gastroentero l,2002,8(4): 7282733 30 Zhao H B,L in S Q,L iu J H,et a l.Po lysaccharide extract iso2 lated from Ganod er m a lucid um p ro tects rat cerebral co rtical neurons from hypoxia reoxygenati on injury.J Phar m aco l Sci, 2004,95:2942298 31 Sliva D.Cellular and physi o logical effects of Ganod er m a lu2 cid um(R eish i).M ini R ev M ed Chem,2004,4(8):8732879 (2005209203 收稿) 180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王祝举 唐力英 赫 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 要 牡丹皮来源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类及酚苷类、单萜及单萜苷类,其他成分还有三萜、甾醇及其苷类、黄酮、有机酸、香豆素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影响免疫功能等。 关键词 牡丹皮 丹皮酚 芍药苷 抗炎 抗血栓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 aeon ia suf f ru ticosa A ndr.干燥根皮,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牡丹是一种观赏花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根皮作为药用也有悠久的历史。牡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中国具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现代研究始见于1887年,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牡丹皮的研究在化学和药理方面才有较大进展,特别是50年代以后,研究逐步深入,分离出来大量的化合物,并且进行了药效学、代谢及毒理学研究,为牡丹皮的临床药效和安全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将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借鉴。 1 化学成分 从牡丹皮中分离到的成分较多,但主要成分为酚及酚苷类、单萜及其苷类,其他还有三萜、甾醇及其苷类、黄酮、有机酸、香豆素等。 111 酚及酚苷类 酚及酚苷类是牡丹皮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合物,主要是以丹皮酚为母核所衍生的一系列苷类化合物。组成苷的糖只有葡萄糖、阿拉伯糖和芹糖3种单糖;有时糖上还连接了没食子酰基。除丹皮酚与糖缩合成苷外,没食子酸也直接与糖缩合成苷,如m u2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doczj.com/doc/4d1888702.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4.1降血糖作用 刘超等用于比较粗品和纯化的芍药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粗多糖和纯多糖均能有效降低小鼠高血糖。赵选择了三种方法提取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相关证据表明,用蒸馏水作为溶剂提取的纯品和使用温水作为溶剂的提取的纯品降糖效果显著。蒸馏水提取物的纯度更高,效果也最好。温水由于受到水中离子的影响,造成提取物的成分不稳定,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削弱。洪浩等人通过实验发现,PSM2B能有效降低T2DM大鼠的食物和水分摄入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葡萄糖耐量,降低干细胞膜的相对含量。胰岛素受体的最大结合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加。张不康等人从牡丹皮中提取多糖,发现芍药多糖还具有降血糖作用。牡丹皮汤能通过前列腺生物合成有效抑制炎性组织的通透性,从而抑制多种急性炎症反应。他的优点是牡丹皮的制备不影响特定的抗体产物。补体侧通路的溶血活性也不受影响。在此前提下,人体正常的体验免疫功能不同时影响牡丹皮制剂的抗炎作用。唐文禄等人的现实。结果表明,芍药苷总苷能有效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急性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的耳部水肿,且呈剂量依赖性。 4.2抗菌消炎作用 研究表明,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厂杆菌等细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制剂能够对炎症组织的头痛醒和前列腺的合成进行明显的抑制,同时也能够抑制其他急性炎症的反应,但是对特异性抗体不具备抑制的功能。对于脱离路径的溶血活性没有影响,因此牡丹皮中的化学成分在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后,对人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不具备作用和影响,有一定的安全性。唐文禄等人发现结果显示,牡丹苷能够有效抑制角叉菜

胶的急性足肿胀,二甲苯引起的耳水肿对剂量会起到一定的依赖性质。牡丹皮本身也具有多种抗炎消毒的作用吗,可以直接拮抗炎症截止,对白细胞和前列腺素E2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3抗动脉粥样硬化(AS) AS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增加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加呈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AS。通过氧化修饰血管内皮细胞Shilin等。重复并比较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结果表明,丹皮酚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机制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有关。戴敏等。高脂血症大鼠口服丹皮酚。实验证明,大鼠血清中的高血脂能够被丹皮酚进行有效的降低,主动脉和肝脏脂质过氧化,从而使得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质进行降低。蛋白质的产生能够在体外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进行抑制,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实现AS效应。周晓霞做了以下实验,通过体外细胞的培养,来观察丹皮酚对高血脂症刺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淼淼,丹皮酚的抗AS作用于抑制SMC的异常增殖有可能相关。 4.4抗心律失常作用 丹皮酚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丹皮酚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缩短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这也是丹皮酚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Tang Jingrong等报道丹皮酚显着抑制新生大鼠心肌细胞Ca2 +的摄取,减缓心肌细胞的搏动速度。该效果类似于慢通道阻滞剂,并且还拮抗氧化。因此,假设丹皮酚可以通过拮抗再灌注诱导。细胞内钙超载以拮抗心律失常。王腾等人用单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牡丹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丹皮酚400ug / ml 可显着缩短动作电位(APD)的持续时间。给药前APD50和APD90分别从325 27 mg和16 633 mg缩短至168 20 mg和165 23 mg,分别为52 2%和35 6%,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没有显着变化。胰岛细胞抗体(Ic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被阻断,其最大峰值减少。抑制率分别为36.6%和72.7%,使Ica的I / R曲线向上移动,但没有抵消I / V曲线,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pm2.5的化学成分和健康效应

PM2.5的化学成分与健康效应 PM2.5的科学定义是:粒径≤2.5um的细颗粒物,通常用质量浓度表示,其中粒径最大的差不多是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它是造成回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能负载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直接进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通常我们将粒径≤100um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将粒径≤10u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将粒径≤1um的颗粒物称为PM1。 谈及PM2.5,不得不涉及气溶胶的科学概念以及灰霾天气与大雾天气。广义地讲,灰霾和雾都属于大气气溶胶的范畴,科学界的气溶胶定义是“气体介质中加入固态或液态粒子而形成的分散体系”。大气气溶胶的特征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辐射性质特征之分。气溶胶有多种分法,按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排放源。按生产方式可分为机械粉碎,燃烧,气粒转化和凝并等。按组分可分为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按谱分,可分为巨粒子,大粒子,细粒子,超细粒子。按辐射可分为辐射吸收性粒子和散射性粒子。而且气溶胶主要以混合物形式存在,极少以单一化合物存在。排除降水粒子后,其中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如果在近地面层就是气象学的雾和轻雾,气溶胶中的其他非水成物就是气象学所称的灰霾。 PM2.5是由人为源和自然源排放的大量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根据其化学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无机多元素(有可分为痕量元素和地壳元素)。这些物质中有的理化性质稳定,有的则容易分解或挥发,后者主要是半挥发性组分如硝酸铵、SVOCs。其中,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胺根离子(合称SNA),此外还含有氯离子,钾离子,镁离子及水溶性有机组分等。SHA主要来自气粒转化,其浓度高低与其气态前提物在大气中的转换率有关,并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细粒子PM2.5成因复杂,约50%是来自自然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能燃烧等产生的一次性颗粒物;约50%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细颗粒物来源十分广泛,既有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又有机动车、船舶、飞机、工程器械、农机等移动源的排放,还有餐饮油烟,装修装潢等量大面大的面源排放。也有一小部分是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 PM2.5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灰霾天气频发和雾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增加。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含有很大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污染日益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污染事件越来越严重。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和非化学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 形成灰霾的PM2.5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工业。其中,大部分PM2.5不是直接排放而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自然界也存在这个过程,比如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蓝山山脉。 PM2.5的化学成分与来源在不同城市间的差异较大,这与城市的定位功能,发展水平和气候背景都有关系。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综述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周浩楠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 学号:1246128 摘要: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 关键词:甘草;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综合利用。 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in)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用作矫味剂、烟草添加剂和祛痰药。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成分。但是,自从1969年Chihara[2] 在日本首先发现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的被重视。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化合物。截至目前,甘草中共分离得到30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60多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15多个多糖类成分[3]。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逐渐深入和广泛。它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业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应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防水土流失及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甘草的应用日益广泛,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有关甘草的研究一直是广大药学工作者所热衷和关注的。本文就其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传统中医用药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d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严振1,田洋2 ,马跃平3,傅晓春1,张振学2,王金辉3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2.沈阳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42 ; 3.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 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雷公藤;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其性苦、寒,有大毒,具有杀虫、消炎、活血通络、解毒的功效。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多种免疫系统异常而致的疾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大量药理及临床已证明其提取物和某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和男性抗生育作用[1]。通过对雷公藤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得到6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Bruker ARX-300和Bruker AV-6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TMS内标,瑞士Bruker公司);N2000型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型色谱柱为YWC C18反相柱(5μm,10 mm×250mm);MP-S3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日本Yanaco公司);Sephadex LH-20(美国Pharmacia 公司),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为色谱纯和分析纯。 雷公藤(市售)经沈阳药科大学孙启时教授鉴定为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的根。 2 提取与分离方法 取雷公藤根20 kg,用体积分数为90%乙醇煮沸提取,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后得浸膏900 g,将浸膏加适量水稀释,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层和氯仿层提取物(71.5 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丙酮系统(100:1~1:1)梯度洗脱。得到的流份(Fr.37~63)经重结晶处理后得化合物5;流份(Fr.88~96)经重结晶处理后得到化合物1;流份(Fr.143~169)经重结晶处理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瓜馥木属(Fissistigma)植物,瓜馥木属植物因民间用药广泛,富含抗炎以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倍受国内外学者青睐。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瓜馥木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及其有机酸类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瓜馥木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抗风湿以及抗炎活性研究尚不系统,尤其是对海南产瓜馥木的成分及活性研究几乎空白。为了阐明瓜馥木中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瓜馥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数据,探明地域性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差异,本研究对海南产瓜馥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瓜馥木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8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 为:orientaline-N-oxide(1),reticuline-N-oxide(2),fisoldhamoneA(3),lanu ginosine(4),liriodenine(5),norcepharadione B(6),anolobine(7),xylopine(8),N-methylbuxifoline(9),norannuradhapurin e(10),anonaine(11),nuciferine(12),isocorydine(13),asimilobine(14),lau rotanine(15),3-hydroxynornuciferine(16),isoboldine-β -N-oxide(17),aristolactam AIIIa(18),piperumbellactam A(19),goniopedaline(20),aristololactam BIII(21),salutaridine(22),oxyphyllenodiol A(23),dysodensiols D(24),dysodensiols E(25),1,10-seco-4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