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勾股定理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44.00 KB
- 文档页数:4
17.1 勾股定理同步习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图形个数是()A.1B.2C.3D.4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则下列关于a,b,c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b2=c2-a2B.a2=c2-b2C.b2=a2-c2D.c2=a2+b23.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A.5B. 7C.2D.5或7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5B.6C.8D.105.在△ABC中,AB=10,AC=2,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A.10B.8C.6或10D.8或106.在△ABC中,AB=AC=5,BC=8,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PD⊥AB于点D,PE⊥AC于点E,则PD+PE的长是()A.4.8B.4.8或3.8C.3.8D.5知识点2 勾股定理与面积的关系7.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12B.13C.144D.194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则b的面积为()A.3B.4C. 5D.79.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B.60C.76D.8010.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B.26C.47D.94易错点考虑问题不全面而漏解(分类讨论思想)1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9,b2=16,则c2为()A.25B.7C.7或25D.9或16提升训练考查角度1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12.如图,在△ABC中,CD⊥AB于D,AC=4,BC=3,DB=.(1)求DC的长;(2)求AB的长.考查角度2 利用勾股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13.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如图,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探究培优拔尖角度1 利用勾股定理解非直角三角形问题(倍长中线法)14.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4,CD=5.(1)求DB的长;(2)求△ABC中BC边上的高.拔尖角度2 利用勾股定理解四边形问题(补形法)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60°,∠B=∠D=90°,BC=6,CD=4,求: (1)AB的长;(2)四边形ABCD的面积.参考答案解: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a,b,c,所以应用勾股定理可得a2+b2=c2.第一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第二个图形中,首先根据圆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半圆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第三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第四个图形中,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2.【答案】C3.【答案】D解:当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时,斜边长为=5;当斜边长为4时,另一条直角边长为=.故选D.4.【答案】C5.【答案】C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①所示,AB=10,AC=2,AD=6,在Rt△ABD和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8,CD==2,此时BC=BD+CD=8+2=10;如图②所示,AB=10,AC=2,AD=6,在Rt△ABD和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8,CD==2,此时BC=BD-CD=8-2=6,则BC的长为6或10.故选C.6.【答案】A解:如图,过A点作AF⊥BC于F,连接AP,因为在△ABC中,AB=AC=5,BC=8,所以BF=4,所以在Rt△ABF中,AF2=AB2-BF2=9,所以AF=3,所以×8×3=×5×PD+×5×PE,即12=×5(PD+PE),解得PD+PE=4.8.7.【答案】C8.【答案】D解: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为10,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与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差.10.【答案】C11.错解:A诊断:容易忽略a,c为直角边长,b为斜边长这种情况,故很容易错选A.正解:C解题策略:解答此题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此题有两种情况:a,b为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和a,c为直角边长,b为斜边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12.解:(1)在Rt△BCD中,DC2=BC2-BD2=32-=,所以DC=.(2)在Rt△ACD中,AD2=AC2-CD2=42-=,所以AD=,所以AB=AD+BD=+=5.13.解: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所以152-x2=132-(14-x)2,解得x=9.在Rt△ABD中,AD===12.所以S△ABC=BC·AD=×14×12=84.14.解:(1)∵DB⊥BC,BC=4,CD=5,∴BD==3.(2)如图,延长BD至E,使DE=BD,连接AE.∵D是AC的中点,∴AD=DC.在△BDC和△EDA 中,∴△BDC≌△EDA(SAS),∴∠DAE=∠DCB,∴AE∥BC.∵BD⊥BC,∴BE⊥AE.∴BE为△ABC中BC边上的高,∴BE=2BD=6.15.解:(1)如图,延长AD,BC交于点E,在Rt△ABE中,∠A=60°,∴∠E=30°.在Rt△CDE中,CD=4,∴CE=2CD=8,∴BE=BC+CE=6+8=14.设AB=x,则有AE=2x,根据勾股定理得:x2+142=(2x)2,解得x=,则AB=.(2)在Rt△CDE中,∠CDE=90°,∴DE===4.∴S=S△ABE-S△CDE 四边形ABCD =·AB·BE-·CD·DE=××14-×4×4=.。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为()A.5B.25C.D.5或2.△ABC中,AB=20,AC=13,高AD=12,则△ABC的面积为()A.66B.126C.54或44D.126或663.如图,Rt△ABC中,∠BAC=90°,分别以边AB,CA,BC向外作正方形,正方形ABIH 的面积为25,正方形BDEC的面积为169,则正方形ACFG的面积是()A.194B.144C.122D.1104.下面图形能够验证勾股定理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5.如图,我国古代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密铺构成的大正方形,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a 与较长的直角边b的比的值是()A.B.C.D.6.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AB=6,则该正方体A、B两点间的距离为()A.2B.3C.4D.67.如图,在△ABC中,∠C=90°,分别以A、B为圆心画弧,所画的弧交于两点,再连接该两点所在直线交BC于点D,连接AD.若BD=2,则AD的长为()A.B.C.1D.28.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10,BE=24,则EF的长是()A.14B.13C.14D.149.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5,Rt△BCE的斜边CE的长为8,则BE的长为()A.17B.10C.6D.710.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所有线段的端点都在格点处,则这些线段的长度是无理数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二.填空题11.把图1中长和宽分别6和4的两个全等矩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图2的正方形,则图2中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方圆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和b,那么(a+b)2的值为.13.如图,已知OA=13,点A到射线OM的距离为5,点B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当△AOB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OB的长度为.14.如图,Rt△ABC中,∠ABC=90°,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 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15.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10,AC=6,则BD的长是.16.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22=.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中,BC=6,AC=8,DE⊥AB,DE=7,△ABE的面积为35.(1)求AB的长;(2)求△ACB的面积.18.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 方向运动,在BC边上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cm,在AC边上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5cm,它们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A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PQ将△ABC周长分为23:25两部分.19.如图△ABC中,∠ACB=90°,AC=12,BC=5.(1)求AB的长;(2)若动点P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按C→A→B的路径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可爱三角形.(1)根据可爱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试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可爱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1.如图,∠AOB=90°,点C在OA边上,OA=36cm,OB=12cm,点P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运动,点Q同时从点B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方向匀速运动,P、Q两点恰好在C点相遇,求BC的长度?2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横向(或纵向)距离可以用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来表示.(1)如图,平面内点A坐标为(2,3),点B坐标为(﹣1,﹣1),则AB两点的横向距离BC=,纵向距离AC=,最后,可得AB=;(2)平面内有点M(1,),点N(m,﹣)(m>0),请参考(1)中方法求线段MN的长.(用含m的式子表示)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BC,AB=AC=13,BC=10,点C的坐标为(6,0),求A,B两点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的坐标分别为(﹣a,2a)、(3a,2a),其中a>0,点A为BC的中点,若BC=4,解决下列问题:(1)BC所在直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2)求出a的值,并写出点A,C的坐标;(3)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 AC的面积等于5?若存在,求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是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2)图中线段BC的长为;(3)△ABC的面积为;(4)点P在y轴上,且△ABP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则点P的坐标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当3和4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当4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故选:D.2.解:如图1,∵AD⊥BC,∴∠ADB=∠ADC=90°,∵AB=20,AD=12,∴BD===16,又∵AC=13,∴CD===5,∴BC=BD+CD=21,∴△ABC的面积=×21×12=126;如图2,BC=BD﹣CD=11,∴△ABC的面积=×11×12=66;综上所述,△ABC的面积为126或66,故选:D.3.解:在Rt△ABC中,∠BAC=90°,∴AB2+AC2=BC2,∵正方形ABIH的面积为25,正方形BDEC的面积为169,∴AB2=25,BC2=169,∴AC2=BC2﹣AB2=169﹣25=144,∴正方形ACFG的面积=AC2=144,故选:B.4.解:第一个图形: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c2=(a+b)2﹣4×ab;化简得c2=a2+b2,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第二个图形: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b﹣a)2=c2﹣4×ab;化简得a2+b2=c2,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第三个图形:梯形的面积=(a+b)(a+b)=2××ab+c2,化简得a2+b2=c2;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第四个图形:由图形可知割补前后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则正方形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即(b﹣)(a+)=ab+c c,化简得a2+b2=c2;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能够验证勾股定理的有4个.故选:A.5.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设边长为c,∴c2=13,∴a2+b2=c2=13,∵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3,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b=3,∴ab=6,∴(a+b)2=a2+b2+2ab=c2+2ab=13+2×6=13+12=25,∴a+b=5.∵小正方形的面积为(b﹣a)2=1,∴b=3,a=2,∴.故选:B.6.解:∵AB=6,∴该正方体的棱长为3=,∴把正方形组合起来之后会发现A、B在同一平面的对角线上,所以该正方体A、B两点间的距离为3,故选:B.7.解:由作图可知,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AD=BD=2,故选:D.8.解:∵AE=10,BE=24,即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小正方形的边长=24﹣10=14,∴EF==14.故选:D.9.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5,∴BC2=15,∠ABC=90°,∴∠EBC=90°,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7,故选:D.10.解:由勾股定理得,a=,b=.c=,d=2,∵无理数有,两个,故选:B.二.填空题11.解:6﹣4=2,2×2=4.故图2中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故答案为:4.12.解:由于大正方形的面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是25﹣1=24,即4×ab=24,即2ab=24,a2+b2=25,则(a+b)2=a2+b2+2ab=25+24=49.故答案为:49.13.解:过A作AN⊥OM于N,则AN=5,∴ON===12,当△AOB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OA=AB时,如图1所示:∵AN⊥OM,∴ON=BN=12,∴OB=2ON=2×12=24;②OA=OB时,如图2所示:OB=13;③OB=AB时,如图3所示:设OB=AB=x,则BN=ON﹣OB=12﹣x,在Rt△ABN中,由勾股定理得:AN2+BN2=AB2,即52+(12﹣x)2=x2,解得:x=,∴OB=;综上所述,当△AOB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OB的长度为24或13或,故答案为:24或13或.14.解:∵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C=8,BC=5,∴△BEC的周长是:BE+EC+BC=AE+EC+BC=AC+BC=13.故答案是:13.15.解:作DE⊥AB于E,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AD平分∠BAC,AC⊥DC,DE⊥AB,∴CD=DE,∴S△ABC=+=,∴6CD+10CD=48,∴CD=3,∴BD=BC﹣CD=8﹣3=5,故答案为:5.16.解:∵OP=1,OP1=,OP2=,OP3=,∴OP2022=.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7.解:(1)∵△ABE的面积为35,DE=7,∴AB×7=35,解得:AB=10;(2)在△ABC中,AB2=102=100,AC2+BC2=62+82=100,则AB2=AC2+BC2,∴∠C=90°,∴S△ABC=AC•BC=×6×8=24,答:△ACB的面积24.18.解:(1)当t=2s时,点Q在边BC上运动,则AP=2cm,BQ=2t=4(cm),∵AB=8cm,∴BP=AB﹣AP=8﹣2=6(cm),在Rt△BPQ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Q===2(cm),∴PQ的长为2cm;(2)∵S△ACQ=CQ•AB,S△ABC=BC•AB,点Q在边BC上运动时,△A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CQ=BC=×6=2(cm),∴BQ=BC﹣CQ=6﹣2=4(cm),∴t==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t为2时,△A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10(cm),当点P达到点B时,t==8,当点Q达到点A时,t=+=,∵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0≤t≤8,∵AP=tcm,∴BP=(8﹣t)cm,点Q在CA上运动时,CQ=1.5×(t﹣)=(1.5t﹣4.5)(cm),∴AQ=10﹣(1.5t﹣4.5)=(﹣1.5t+14.5)(cm),∴BP+BC+CQ=8﹣t+6+1.5t﹣4.5=(0.5t+9.5)(cm),AP+AQ=t+(﹣1.5t+14.5)=(﹣0.5t+14.5)(cm),分两种情况:①=,即=,解得:t=4,经检验,t=4是原方程的解,∴t=4;②=,即=,解得:t=6,经检验,t=6是原方程的解,∴t=6;综上所述,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t为4或6时,PQ将△ABC周长分为23:25两部分.19.解:(1)∵∠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3,∴AB的长为13;(2)当点P在AC上时,CP=CB=5,t=5(s);当点P在AB上时,分三种情况:①当BP=BC=5,如图1所示:则AP=13﹣5=8,t=12+8=20(s);②当CP=CB=5时,过点C作CM⊥AB于M,如图2所示:则BM=PM=BP,∵AC•BC=AB•CM,∴CM===,在Rt△BCM中,由勾股定理得:BM===,∴BP=2BM=,∴AP=13﹣=,∴t=12+=(s);③当PC=PB时,如图3所示:则∠B=∠BCP,∵∠B+∠A=90°,∠BCP+∠ACP=90°,∴∠A=∠ACP,∴AP=PC,∴AP=PB=AB=,∴t=12+=(s);综上所述,当t=5s或20s或s或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20.解:(1)等边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理由: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2)该三角形不是可爱三角形,理由:∵22=4,()2=17,32=9,∴22+()2≠2×32,22+32≠2×()2,()2+32≠2×22,∴该三角形不是可爱三角形.21.解:∵点P、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BC=CA,设BC=xcm,则CA=xcm,∵OA=36cm∴OC=(36﹣x)cm,∵∠AOB=90°∴OB2+OC2=BC2,∴122+(36﹣x)2=x2,解得:x=20,∴BC=20cm.22.解:(1)BC=2﹣(﹣1)=3,AC=3﹣(﹣1)=4,由勾股定理得,AB=,故答案为:3,4,5;(2)∵MN的横向距离为m﹣1,纵向距离为2,∴MN====|m+3|,∵m>0,∴MN=m+3.23.解:过A作AD⊥BC于D,∵AB=AC,∴DC=BD=BC=5,∵点C的坐标为(6,0),∴OC=6,∴OD=1,OB=4,∴B(﹣4,0),在Rt△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12,∴A(1,12);答: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2)、(﹣4,0).24.解:(1)平行,∵B与C的纵坐标相同,∴BC∥x轴,故答案为:平行;(2)∵BC=4,∴3a﹣(﹣a)=4,∴a=1,∴B(﹣1,2),C(3,2),∵A为BC的中点,∴A(1,2);(3)存在,设P(0,m),∵AC=2,∴,∴m=﹣3或7,∴P(0,﹣3)或(0,7).25.解:(1)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3,4),(0,2);(2)BC==;故答案为:;(3)S△ABC=4×3﹣×2×3﹣×1×4﹣×1×3=5.5;故答案为:5.5;(4)设P(0,m),∵△ABP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m﹣2|×3=5.5,解得:m=或﹣,∴点P的坐标为(0,)或(0,﹣).故答案为:(0,)或(0,﹣).。
人教版《17.1 勾股定理》同步训练卷(3)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为3,股为4,则弦为()A.5B.6C.7D.82.在勾股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如图图形,验证著名的勾股定理,这种根据图形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简称为“无字证明”.实际上它也可用于验证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中的许多数学公式和规律,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是()A.统计思想B.分类思想C.数形结合思想D.函数思想3.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若EB=1,EC=2,那么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B.3C.D.54.“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B.6C.4D.35.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矩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矩形的面积为()A.20B.24C.D.6.如图,△O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1=1,以斜边OA2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2A3,再以OA3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3A4,…,按此规律作下去,则OA n的长度为()A.()n B.()n﹣1C.()n D.()n﹣17.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连接EG,BD相交于点O,BD与HC相交于点P.若GO=GP,则的值是()A.1+B.2+C.5﹣D.8.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9.如图,在3×3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若BD 是△ABC的高,则BD的长为()A.B.C.D.10.如图,A(8,0),C(﹣2,0),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y轴正半轴于点B,则点B的坐标为()A.(0,5)B.(5,0)C.(6,0)D.(0,6)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4)到原点的距离是.12.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3.如图,在△ABC中,已知AB=2,AD⊥BC,垂足为D,BD=2CD.若E是AD的中点,则EC=.14.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60°,AB=4,则AD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16.如图是“弦图”的示意图,“弦图”最早是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它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请你运用此图形证明勾股定理:a2+b2=c2.17.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西方国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流传至今.(1)①请叙述勾股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人们已经找到了400多种方法,请从下列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中任选一种来证明该定理;(以下图形均满足证明勾股定理所需的条件)(2)①如图4、5、6,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部作正方形、半圆、等边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个;②如图7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设图中两个月形图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S3,请判断S1,S2,S3的关系并证明;(3)如果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勾股树”.在如图9所示的“勾股树”的某部分图形中,设大正方形M的边长为定值m,四个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已知∠1=∠2=∠3=∠α,则当∠α变化时,回答下列问题:(结果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①a2+b2+c2+d2=;②b与c的关系为,a与d的关系为.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BAC=90°,∠CED=45°,∠DCE=30°,DE=,BE=2.(1)求CD的长:(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7.1 勾股定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某公司举行周年庆典,准备在门口长25m,高7m的台阶上铺设红地毯,已知台阶的宽为3m,则一共需购买________m2的红地毯. ( C)A. 21B. 75C. 93D. 962如图所示,若∠A=60°,AC=20 m,则BC大约是(结果精确到0.1m) ( B)A.34.64 mB.34.6 mC.28.3 mD.17.3 m3.如图所示,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C)A.12B.13C.144D.1944.如图,在Rt△ABC中,∠C=90°,D为BC上的一点,AD=BD=2,AB=,则AC的长为( A )5.如图,一个高3 米,宽4 米的大门,需在相对角的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条,则木条的长为( C )A.3米B.4米C.5米D.6米6.湖的两端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的点C测得CA=130米,CB=120米,则AB为( )A.50米B.120米C.100米D.130米7.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D)A. 12 cmB. 10 cmC. 8 cmD. 6 cm二、填空题8.在ABC中,C=90°,(1)若c=10,a:b=3:4,则a=__6__,b=__8_.(2)若a=9,b=40,则c=___41___.9.在 ABC中, C=90°,若AC=6,CB=8,则ABC面积为__24__,斜边为上的高为___4.8__.10.在Rt△ABC中,∠C=90°.(1)若a=3,b=4,则c=5;(2)若b=6,c=10,则a=8;(3)若a=5,c=13,则b=12;(4)若a=1.5,b=2,则c= 2.5.11、已知:数7和24,请你再写一个整数,使这些数恰好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则这个数可以是2512.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9 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12 m处,则大树折断之前的高度为____24____m.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 (2)求△ADB的面积.解:(1)∵AD平分∠CAB,DE⊥AB,∠C=90°,∴CD=DE.∵CD=3,∴DE=3.(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14.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 cm,BC=10 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求CE的长.15、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延长线上,求证:AD2-AB2=BD·CD16、如图,小颍同学折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使A 与B 重合,折痕为DE ,若已知AC=10cm ,BC=6cm,你能求出CE 的长吗?解:连结BE由已知可知:DE 是AB 的中垂线,∴AE=BE设AE=xcm ,则EC=(10-x)cm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BE 2=BC 2+EC 2x 2=62+ (10-x)2解得x=6.8∴EC=10-6.8=3.2cm解得x=6.8∴EC=10-6.8=3.2cm。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1.如图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下面是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过程,请补充完整:∵S1=,S2=,S3=,∴S1+S2=S3.即2+2=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你用该图验证勾股定理.3.2000多年来,人们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探究颇感兴趣,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意探究它,研究它的证明,新的证法不断出现.下面给出几种探究方法(由若干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试用面积法选择其中一种推导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之间的数量关系(1)三边a、b、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理由:.4.计算:(1)在Rt△ABC中,∠C=90°,a=8,b=15,求c(2)在Rt△ABC中,∠C=90°,a=3,b=4,求c(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5.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求它的面积.6.如图,在△ABC中,∠ACB=90°,AC=20,BC=15,CD⊥AB于点D.求:(1)CD的长;(2)BD的长.7.如图,求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8.如图.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x的长度吗?9.细心观察如图,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下列问题:()2+1=2,S1=()2+1=3,S2=()2+1=4,S3=.(1)用含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3)求出S1+S2+S3+…+S n的值.10.如图,4×4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图①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在图②的4×4方格中画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3)把图②中的数轴补充完整,然后用圆规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和﹣.11.如图,在Rt△ABC中,∠C=90°,AM是中线,MN⊥AB,垂足为点N,求证:AN2﹣BN2=AC2.12.写出图中3个三角形的面积S1、S2、S3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13.(1)如图1,∠ACB=90°,图中有阴影的三个半圆的面积S1,S2,S3有什么关系?(2)如图2,∠ACB=90°,△ABC的面积为20,在AB的同侧,分别以AB,BC,AC 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及h,求证:.15.如图1是著名的赵爽弦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用它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思路是: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两种求法,一种是等于c2,另一种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从而得到等式c2=,化简便得结论a2+b2=c2.这里用两种求法来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得到等式或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双求法”.现在,请你用“双求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如图2,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C=3,BC=4,求CD的长度.(2)如图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B=4,AC=5,BC=6,设BD=x,求x的值.16.如图,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C=8,BC=4,求AE的长.17.如图,在△ABC中,AB=8cm,AC=6cm,∠A=90°,点D在AB上,且BD=CD.(1)求BC和BD的长.(2)求△BDC的面积.18.在△ABC中,AB=10,AC=17,BC=21,求高AD(画图作答).19.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20.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2.5,MN=6.5,BN=6,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14,AM=4,求BN的长.参考答案1.解:∵S1=4,S2=9,S3=13,∴S1+S2=S3.即AC2+BC2=AB2.故答案为:4,9,13,AC,BC,AB.2.解:梯形的面积=(a+b)(a+b)=ab+ab+c2,∴a2+2ab+b2=ab+ab+c2,∴a2+b2=c2.3.解:(1)由勾股定理得:a2+b2=c2.故答案为:a2+b2=c2.(2)选择图1.∵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a+b)2=4×ab+c2,即a2+2ab+b2=2ab+c2,∴a2+b2=c2.故答案为:(a+b)2=4×ab+c2.4.解:(1)利用勾股定理,得c===17,即c=17;(2)利用勾股定理,得c===5,即c=5;(3)5cm是直角边时,第三边==cm,5cm是斜边时,第三边==4cm,所以,第三边长为cm或4cm.5.解:由勾股定理得(cm),∴长方形的面积为5×1=5(cm2).6.解:(1)在Rt△ABC中,∠ACB=90°,BC=15,AC=20,由勾股定理可得,AB===25,∴AB的长是25;∵S△ABC=AC•BC=AB•CD,∴AC•BC=AB•CD,∵AC=20,BC=15,AB=25,∴20×15=25CD,∴CD=12,∴CD的长是12.(2)∵CD⊥AB于点D,∴∠CDB=90°,在Rt△BCD中,∠CDB=90°,BC=15,CD=12,由勾股定理可得,BD===9,∴BD的长为9.7.解:过点C作CD⊥AB于点D,∵AC=BC,DC⊥AB,∴AD=BD=AB=3cm,∵BC=5cm,∴DC==4(cm),∴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4×6=12(cm2).8.解:如图1中,∵∠A=∠B=45°,∴∠C=90°,AC=BC=1,∴AB===.∴x=,如图2中,∵∠C=90°,AC=3,∠B=30°∴AB=2AC=6,∴x=BC===3.9.解:(1)结合已知数据,可得:OA n2=n;S n=;(2)∵OA n2=n,∴OA10=.(3)S1+S2+S3+…+S n=++++…+.10.解:(1)图①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故答案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11.证明:∵MN⊥AB于N,∴BN2=BM2﹣MN2,AN2=AM2﹣MN2∴BN2﹣AN2=BM2﹣AM2,又∵∠C=90°,∴AM2=AC2+CM2∴BN2﹣AN2=BM2﹣AC2﹣CM2,又∵BM=CM,∴BN2﹣AN2=﹣AC2,即AN2﹣BN2=AC2.12.解:如图①:设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d1、d2、d3,S1=×π×()2=π,S2=×π×()2=π,S3=×π×()2=π.由勾股定理可得:d12=d22+d32,∴S3+S2=(d32+d22)=π=S1,所以,S1、S2、S3的关系是:S3+S2=S1.如图②:设AC=b,BC=a,AB=c,则S2=a2,S3=b2,S1=c2,又∵a2+b2=c2,∴S1、S2、S3的关系是:S3+S2=S1.如图③:设AC=b,BC=a,AB=c,则S2=×a×a=a2,S3=×b×b=b2,S1=×c×c=c2,又∵a2+b2=c2,∴S1、S2、S3的关系是:S3+S2=S1.13.解:(1)S1=π()2=,同理S2=,S3=,∵BC2+AC2=AB2,∴S1+S2=S3;(2)S阴影=S1+S2+S△ABC﹣S3=S△ABC,则S阴影=S△ABC=20.故答案为:20.14.证明:设斜边为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c=,∵ab=ch,∴ab=h,即a2b2=a2h2+b2h2,∴=+,即.15.解:(1)在Rt△ABC中由面积的两种算法可得:解得:CD=(2)在Rt△ABD中AD2=42﹣x2=16﹣x2在Rt△ADC中AD2=52﹣(6﹣x)2=﹣11+12x﹣x2所以16﹣x2=﹣11+12x﹣x2…(9分)解得=(10分)16.解:连接BE,∵DE垂直平分AB,∴AE=BE,设AE=BE=x,则CE=8﹣x,在Rt△BCE中,BC2+CE2=BE2,∴42+(8﹣x)2=x2,解得x=5,∴AE=5.17.解:(1)∵AB=8cm,AC=6cm,∠A=90°,∴BC===10(cm),设BD=CD=xcm,则AD=(8﹣x)cm,∵∠A=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即BD=cm,由上可得,BC=10cm,BD=cm;(2)由(1)知BD=cm,AC=6cm,∠A=90°,∴S△BDC===(cm2),即△BDC的面积是cm2.18.解:设DC=x,则BD=21﹣x,∵在△ABC中,AB=10,AC=17,BC=21,AD⊥BC,∵AD2=AB2﹣BD2=CA2﹣CD2,∴102﹣(21﹣x)2=172﹣x2,∴x=15,∴AD2=172﹣152=64,∴AD=8.19.解:(1)在Rt△ABC中,BC2=AB2﹣AC2=102﹣62=64,∴BC=8(cm),由题意知BP=2t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8cm,即t=4;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8)cm,AC=6cm,在Rt△ACP中,AP2=62+(2t﹣8)2,在Rt△BAP中,AB2+AP2=BP2,即:102+[62+(2t﹣8)2]=(2t)2,解得:t=,故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t=4或t=;(2)①当AB=BP时,t=5;②当AB=AP时,BP=2BC=16cm,t=8;③当BP=AP时,AP=BP=2tcm,CP=|2t﹣8|cm,AC=6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2t)2=62+(2t﹣8)2,解得:t=,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5或t=8或t=.20.解:(1)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理由如下:∵AM2+BN2=2.52+62=42.25,MN2=6.52=42.25,∴AM2+NB2=MN2,∴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2)设BN=x,则MN=14﹣AM﹣BN=10﹣x,①当M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MN2=AM2+NB2,即(10﹣x)2=x2+16,解得x=4.2;②当B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BN2=AM2+MN2.即x2=16+(10﹣x)2,解得x=5.8.综上所述,BN=4.2或5.8.。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1.1 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夯实基础篇一、单选题:1.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A.a2+b2=c2B.b2+c2=a2C.a2+c2=b2D.c2﹣a2=b2【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在△ABC中,∠B=90°,∴△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根据勾股定理得:.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在△ABC中,∠C=90°,AB=3,则AB2+BC2+AC2的值为()A.6B.9C.12D.18【答案】D【分析】根据,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示,∴在中,∴,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长分别是13,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6B.25C.144D.1【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进行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得出:,,阴影部分面积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清楚阴影部分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的平方.4.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长为()A.5B.C.5或D.不能确定【答案】C【分析】分两种情况,3,4为直角边时和4为斜边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当3,4为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当4为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则第三边的长为或,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分类讨论.5.如图,在中,,,垂足为D .若,,则的长为( )A .2.4B .2.5C .4.8D .5【答案】A【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再运用等面积法求得的长即可.【详解】解:∵在中,,,,∴,∴,即.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面积法等知识点,掌握运用等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6.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面积为( )A .24B .20C .15D .12【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上的中线,同时也是边上的高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求得.【详解】解: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中,,是上的中线,,同时也是上的高线,,,,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得出底边上的中线是上的高线.7.在中,,,,则的长为( )A.3B.3或C.3或D.【答案】A【分析】在中,已知与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详解】解: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的长为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8.在中,,,,则____.【答案】4【分析】直接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中,,,,.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满足,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答案】【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出的值,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解得:,∴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勾股定理,得出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0.在中,,.则的面积为______.【答案】60【分析】画出图形,过点作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到,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于,则,∵,,∴,∴在中,,∴,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答的关键.11.如图,在中,.以、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若,,则的长为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得,,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以、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的关键.1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a、b,且满足,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的平方为_____.【答案】25或16##16或25【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两直角边长、,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解得:,,,,解得,,①当a,b为直角边,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的平方为,②4也可能为斜边,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的平方为16,故答案为:25或16.【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正确的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为中斜边上的一点,且,过作的垂线,交于,若,,则的长为________.【答案】【分析】连接,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的长度,进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为中斜边上的一点,且,过作的垂线,交于,∴,∴在和中,,∴,∴,又∵,∴.在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连接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Rt中,,现将沿进行翻折,使点A刚好落在上,则_____.【答案】##2.5【分析】设,将沿进行翻折,使点A刚好落在上,则.则直角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的方程,即可求得.【详解】解:设,则在Rt中,.则.在Rt中:.即:.解得:【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根据勾股定理把求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B=3,BD=2,DC=1,求AC的长.解:在Rt△ABD中,AB=3,BD=2,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32-22=5.在Rt△ACD中,CD=1,由勾股定理得16.如图,在△ABC中,AB=AC,BC=10,CD⊥AB,垂足为D,CD=8.求AC的长.解∵CD⊥AB,∴∠ADC=∠BDC=90°.在Rt△BCD中,设AC=AB=x,则AD=x-6.在Rt△ACD中,AC2=AD2+CD2,即x2=(x-6)2+82,解得x=,即AC的长为.17.、、是的三边,且有.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的值.【答案】或【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为,可得,,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解得:,,当,为直角边时,;当为斜边时,;综上所述,的值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勾股定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如图,在中,,点是中点,于点,求证:.【答案】见解析【分析】在、、中,运用三次勾股定理,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结论.【详解】证明:在中,,在中,,∴,又∵是中点,∴,∴,即:.【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重复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且准确应用等量代换是解题关键.能力提升篇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中,AB=AC=6,∠BAC=120°,过点A作AD⊥BA交BC于点D,过点D作DE⊥BC 交AC于点E,则AE的长为( )A.1B.2C.3D.4【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的长,再求出的长,即可确定的长.【详解】解:,,,,,设,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解得或(舍去),,,,,,,设,则,根据勾股定理,得,或(舍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四边形中,,,点是边上一点,,,.下列结论:①;②;③四边形的面积是;④;⑤该图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D【分析】利用可证,故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求出,即可得到②正确;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③正确;根据列式,可得④正确;整理后可得,即⑤正确.【详解】解:∵,,∴,∴,在和中,,∴,故①正确;∴,,∵,∴,∵,∴,故②正确;∵,,∴梯形的面积是,故③正确;∵,∴,故④正确;整理得:,∴该图可以验证勾股定理,故⑤正确;正确的结论个数是5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勾股定理等知识,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3.如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下列结论:①;②x﹣y=2;③2xy+4=49;④x+y=7.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C【分析】由题意知,①﹣②可得2xy=45记为③,①+③得到,由此即可判断.【详解】解:由题意知,①﹣②可得2xy=45记为③,①+③得到,∴,∴.∵x>y,由②可得x-y=2由③得2xy+4=49∴结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中弦图的有关计算,准确找出图中的线段关系,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出各个式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4.如图,点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内,满足,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答案】1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分别求出和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面积是,∵的面积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5.如图,在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若,,则EC的长为______.【答案】【分析】连接,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再由勾股定理确定,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如图所示:∵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交的延长线于点E,∴,∵,,,∴,设,则,在中,,即,解得:,∴,故答案为:.【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等,理解题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6.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则斜边的长为______.【答案】10【分析】根据阴影部分面积等于以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之和加上的面积减去以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7.已知:在中,,、、所对的边分别记作a、b、c.如图1,分别以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其正方形的面积由小到大分别记作、、,则有,(1)如图2,分别以的三条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其半圆的面积由小到大分、、,请问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直径作半圆,如图3所示,其面积由小到大分别记作S1、S2Sa,根据(2)中的探索,直接回答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3)若中,,,求出图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3)24【分析】(1)由扇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S1+S2=S3;(2)根据(1)中的求解即可得出答案;(3)利用(2)中的结论进行求解.(1)解:①,根据勾股定理可知:,;(2)解:由(1)知,同理根据根据勾股定理:,从而可得;(3)解:由(2)知.【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对勾股定理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
勾股定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2.在Rt△ABC中,a,b,c为△ABC三边长,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2+b2=c2B.a2+c2=b2C.b2+c2=a2D.以上关系都有可能3.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中间所夹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16D.644.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 的长度为()A.5B.6C.7D.255.在Rt△ABC中,斜边长BC=3,AB2+AC2+BC2的值为()A.18B.9C.6D.无法计算6.小明在一个矩形的水池里游泳,矩形的长、宽分别为30米、40米,小明在水池中沿直线最远可以游()A.30米B.40米C.50米D.60米7.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8.暑假期间,小明的妈妈趁电器打价格战之机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电视,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93厘米长和52厘米宽,则这台电视机为________英寸(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A.32(81厘米)B.39(99厘米)C.42(106厘米)D.46(117厘米)9.如图所示,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A.20cmB.10cmC.14cmD.无法确定10.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直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A.2 m B.2.5 m C.2.25 m D.3 m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其中斜边上的高为()A.6cmB.8.5cmC.D.1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B.3cmC.4cmD.5cm二.填空题(共5小题)13.在△ABC中,∠C=90°,(1)若a=5,b=12,则c= ;(2)若c=41,a=9,则b=14.如图所示,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15.一座桥横跨一江,桥长24m,一般小船自桥北头出发,向正南方驶去,因水流原因到达南岸以后,发现已偏离桥南头7m,则小船实际行驶m.16.如图,在Rt△ABC中,∠C=90°,BC=16,AB=20,以AC为直径作半圆,则此半圆的面积为1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cm2.三.解答题(共6小题)18.如图,在Rt△ABC中,∠C=90°,∠BAC:∠B=2: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点E,AC=3cm,求BE的长.19.如图所示,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20.如图,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米处,已知旗杆原长16米,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21.如图,有一个长方形的场院ABCD,其中AB=9m,AD=12m,在B处竖直立着一根电线杆,在电线杆上距地面8m的E处有一盏电灯.点D到灯E的距离是多少?22.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18,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 处,AE交DC于点F,若AF=13,求AD的长.2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处的正前方30m的C处,过了2s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参考数据转换:1m/s=3.6km/h)参考答案1-5:CDDAA 6-10:CCCBA 11-12:lCB13、13;4014、415、2516、18π17、4918、:∵在Rt△ABC中,∠C=90°,∠BAC:∠B=2:1,∴∠B=30°,∴AB=2AC=6cm,∵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AC=AE=3cm,∴BE=AB-AE=6-3=3cm.19、20、设旗杆在离底部x米的位置断裂,在给定图形上标上字母如图所示.∵AB=x,AB+AC=16,∴AC=16-x.在Rt△ABC中,AB=x,AC=16-x,BC=8,∴AC2=AB2+B C2,即(16-x)2=x2+8,解得:x=6.故旗杆在离底部6米的位置断裂.21、22、:由折叠得:∠EAC=∠BAC,AE=AB=18,∵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DC∥AB,∴∠DCA=∠BAC,∴∠EAC=∠DCA,∴FC=AF=13,∵AB=18,AF=13,∴EF=18-13=5,∵∠E=∠B=90°,∵AD=BC=EC,∴AD=12.23、。
17.1勾股定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Rt △ABC 中,∠C=90°,若AC=6,BC=8,则AB 的长为( ) A.6 B.8 C.10 D.122.在Rt △ABC 中,斜边AB=1,则222AC BC AB ++的值是( ) A.2 B.4 C.6 D.83. 如图所示,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ABCD ,AD ∥BC ,斜腰DC 的长为10 cm ,∠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 的长是______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4.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3)是( ).A20cm B10cm C14cm D 无法确定5.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6. 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n 2-1,2n (n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2nB.n+1C.n 2-1D.n 2+17.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B .7+7C .12或7+7D .以上都不对 8.△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 B. c b a >+ C. c b a <+ D. 222c b a =+ 9.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 .42B .32C .42 或 32D .37 或 3310.在Rt ∆ABC 中,∠C=90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 长分别是( )A .5,4,3 B.13,12,5 C. 10,8,6 D.26,24,101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90°B.60°C.45°D.30°12.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 )A.4B.6C.16D.5513. 如图,AB ⊥CD 于B ,△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17,BE=5,那么AC 的长为( ).A.12B.7C.5D.13DC BACBCBA 4题图 3题图 5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3题图14. 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3 B.6 C. 23 D. 2615. 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3,则AB 的长为( ) A.3 B.4 C.5 D.616.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2ddC.2dD.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222c b a =+B.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222c b a =+C.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A ,则222c b a =+D.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C ,则222c b a =+. 18. △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 二、填空题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2.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___3. 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4所示,其中4AB =米,30BAC ∠=°,90C ∠=°,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 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4.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5. 如图,已知△ABC 中,∠ABC =90°,AB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 1,l 2,l 3上,且l 1,l 2之间的距离为2 , l 2,l 3之间的距离为3 ,则AC 的长是__________Bl 3l 2l 1CBAA 14题图 15题图 2题图 3题图 5题图 6题图6. 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__.7. 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元.8. 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如图),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4.6㎝,问吸管要做 ㎝。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A .5,12,13B .23,24,25C .1,2,3D .7,24,26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5),点B (1,1),则线段AB 的长度为()A .2B .3C .4D .53.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两边长为3cm ,4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另一边为()A .5cmB .7cmC .7cmD .5cm 或7cm4.在△ABC 中,∠C =90°,BC =2,sin A =23,则边AC 的长是( ) A .5 B .3 C .43 D .135.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分别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1S ,2S ,3S ,若17S =,224S =,则3S 的值为()A .17B .20C .25D .316.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4cm ,BC =8cm ,将△ABC 折叠,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DE 的长为().A .25B .5C .52D .5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H BC ⊥于H ,M 为AH 上异于A 的一点,比较AB AC -与MB MC -的大小,则AB AC -()MB MC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大小关系不确定8.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PQ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45,则S 2的值是( )A .12B .15C .20D .259.如图所示,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竖直插到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 ,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A .2mB .2.25mC .2.5mD .3m10.如图,AC BC ⊥,一架云梯AB 长为25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此时云梯底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7米,云梯滑动后停在DE 的位置上,测得AE 长为4米,则云梯底端B 在水平方向滑动的距离BD 为()A .4米B .6米C .8米D .10米二、填空题11.△ABO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任意一边上的高长为___.12.已知:点A 的坐标为()3,4,点B 坐标为()1,1-,那么点A 和点B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13.如图,在数轴上,点O 所对应的实数是0,点A 所对应的实数是2,过点A 作数轴的垂线段AB ,且1AB =,连接OB .以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对应的实数为______.14.如图,小明想要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从而测得绳子比旗杆长a 米,小明将这根绳子拉直,绳子的末端落在地面的点C 处,点C 距离旗杆底部b 米(b a >),则旗杆AB 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 ,另一棵高2m ,两树相距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要飞______m .三、解答题16.某中学初二年级游同学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后对《九章算术》勾股章产生了学习兴趣.今天,他学到了勾股章第7题:“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本题大意是:如图,木柱AB BC ⊥,绳索AC 比木柱AB 长三尺,BC 的长度为8尺,求:绳索AC 的长度.17.《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门槛)一尺,不合四寸,问门广几何?其大意:如图,推开双门(大小相同),双门间隙CD =4寸,点C 、点D 与门槛AB 的距离CE =DF =1尺(1尺=10寸),求AB 的长.18.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6AB =,8BF =,求CE 的长. 19.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勾股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公式的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共勾股数的公式为:222211(),,()22a m nb mnc m n =-==+,其中0,,m n m n >>是互质的奇数. (1)当5,3m n ==时,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2)当5,5m t n t =+=-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并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的周长值.20.已知:如图,ABC 中,90C ∠=︒,AB ==BC(1)求AC 的长;(2)求ABC 的面积.21.若图是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1)求地毯的长是多少米?(2)如果地毯的宽是2米,地毯每平方售价是10元,铺这个楼梯一共需要多少元?22.如图,某测量员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左侧一斜坡上端点A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点的高度AB为3米,台阶AC的坡度为(即:AB BC=,且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斜坡AC的长;(2)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的高度.(侧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2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P1(1x,1y),P2(2x,2y)其两点间的距离P1P2 =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2x− 1x|或|2y− 1y|.(1)已知A (1,4)、B (-3,2),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D(-1,4)、E(-2,2)、F(3,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DF是以DF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1.A2.D3.D4.A5.D6.B7.C8.B9.A10.C1112.513.14.22 2b aa-15.1016.绳索长是736尺17.52寸18.8 319.(1)三角形的面积为60;(2)1050a b c t++=+;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的周长为70.20.(1)(2)21.(1)7米;(2)140元22.(1)6AC=米;(2)树高为9米.23.(1)DEF是直角三角形;(3)12P⎛⎫-⎪⎝⎭,18.2.2菱形的判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若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可添加的条件是() A.AB=CD B.AD=BCC.AB=BC D.AC=BD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中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A.AB=BC B.AC=BCC.∠B=60°D.∠ACB=60°3.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4.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拉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如图甲,测得AC=2,当∠B=60°时,如图乙,AC=()A 2B . 2C 6D . 225.若依次连结四边形各条边的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A.矩形 B.菱形 C.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A 2.5B . 2.8C 3D . 3.58.如图,在菱形ABCD中,AB = 5,∠,则对角线AC等于()A.20B.15C.10D.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0.如图,△ABC 中,DE ∥BC ,EF ∥AB ,要判定四边形DBFE 是菱形,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 .AB =ACB .AD =BDC .BE ⊥ACD .BE 平分∠ABC11.如图,小聪在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 ,D ,则直线CD 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 一定是()A .矩形B .菱形C .一般的四边形D .平行四边形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CE ∥BD ,DE ∥AC ,AD =23,DE =2,则四边形OCED 的面积为()A .2 3B .4C .4 3D .8二、填空题13.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______的_______是菱形;(2)四条边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____的_________的是菱形.14.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AB ∥CD ,请你添上一个条件:_________,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15.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满足AO =CO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 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CB 的顶点O 在原点,点C 的坐标为(4,0),点B 的纵坐标是1 ,则点A 的坐标是 。
17.1勾股定理练习
一、基础题
1. 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 2
-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k
B 、k+1
C 、k 2
-1
D 、k 2
+1
2.小刚准备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平刚好相齐,河水的深度为( ). A.2m B.2.5cm C.2.25m D.3m
3.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1
B .120
C .90
D .不能确定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OP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7
5.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6.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顶角的平分线为__. 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200,则斜边长为
8.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 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
9. 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cm 3,面积为2
12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 10.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 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 1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 、y 满足|x 2-4|+
652+-y y =0,则第三边长为
12.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至少需要 米
13.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E 垂直于BE ,且AE =3,BE =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二、解答题
1、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
8题
A
B
A
E
米
12题
A
B
C 13题
2.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 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 伙伴在离该树12m ,高8m 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 它立刻以2m/s 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它最短要飞多远?这只小鸟 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m 处,过了2s 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4.如图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若AB=60m,BC=84m,AE=100m,•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5. 如图3,长方体的长BE=15cm,宽AB=10cm,高AD=20cm,点M 在CH 上,且CM=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A
观测点
F
D C
B
A
6.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 •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想一想,此时EC 有多长?•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BC=2,将其折叠,使AB 边落在对角线AC 上,得到折痕AE ,则点
8.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点E .(1)试判断△B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4,AD=8,求△BDE 的面积;
9、(6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 BC=6,AC=8, 求AB 、CD 的长
C B
A D E
10. 如图,滑杆在机械槽内运动,∠ACB 为直角,已知滑杆AB 长2.5米,顶端A 在AC 上运动,量得滑杆下端B 距C 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 向右移动0.5米时到达D 点,而A 到达E 点,求滑杆顶端A 下滑多少米?
11.△ABC 中,BC a =,AC b =,AB c =,若∠C=90°,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则2
22c b a =+,若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2
2b a +与2c 的关系,并证
明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