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08.52 KB
- 文档页数:4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定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
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
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
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3)腋路法1)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完全暴露腋窝。
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之阳早格格创做(一)麻醒前准备1.交脚术病人确认择期脚术病人已止术前访视,慢诊病人须正在交病人后相识病情,是可有药物过敏史,末尾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可存留麻醒禁忌症.是可已挨术前针,何种术前针.决定是可已签佳麻醒共意书籍.2.进室后修坐通畅的静脉通讲,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鼓战度、心电图.决定死命体征稳固后启初麻醒;对于死命体征没有服稳的先做处理.(二)麻醒支配1.用物准备:硬膜中脱刺包.2.体位:锁骨上战肌间沟的病人俯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偏对于侧,肩下垂.支配者位于病人头前.腋路法病人俯卧,头偏偏背对于侧,被阻滞的上肢中展90度,肘伸直,前臂中旋,脚背揭床且靠拢头部做止军礼状.3.定位:1)锁骨上:与锁骨中面上1~2cm处为脱刺面,紧邻此面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3)腋路法:正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背,上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得处.4.脱刺:1)惯例消毒:脱刺前需用2%碘酒及酒粗庄重消毒皮肤,消毒后脱刺面处需铺孔巾或者无菌单.2)庄重按照无菌支配,惯例脱刺,脱刺历程可觅找同感,同感没有明隐时没有克没有及反复脱刺觅找同感.3)推药程必须反复回抽无血液战脑脊液圆可继承推药.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2%利多卡果 10ml0.5%布比卡果 5ml 共20ml0.9%NS 5ml(肾上腺素4-5滴)(三) 术中管造1.周到瞅察,连绝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鼓战度、心电图,干佳记录处事,5~10分钟记录一次.2.根据麻醒、脚术需要适合静脉应用镇定药、镇痛药,加强麻醒.3.麻醒中稀切瞅察病情变更,并即时处理.1)血压下落战心率缓缓:予赶快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者胶体液,慢需提高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i.v.;心率缓缓可思量阿托品0.25~0.5mg i.v..2)呼吸压造:举止灵验吸氧,辅帮呼吸,直至肋间肌弛力回复为止,如果爆收齐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齐脊麻抢救处理.3)恶心、呕吐:预防矮血压,久停脚术,镇吐药物应用.4)局麻药中毒或者过敏:按相闭的抢救过程抢救处理.(四)脚术中断再测一次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鼓战度,病人死命体征稳固予收脱脚术室.(五)庄重掌握符合症与禁忌症[符合症]上肢、锁骨等部位的脚术及痛痛治疗.[禁忌症]脱刺部位有结核、炎症者属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禁忌症、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rachiaIp1exusb1ockanesthesia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臂丛神经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主要的分支有: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楼神经、尺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临床医师通过超声显像观察外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并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精准地实施神经阻滞,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
3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主要适用于肩部及上肢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4禁忌症4.1 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
4.2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者。
4.3 穿刺局部或全身感染者。
4.4 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4.5 局麻药过敏者。
4.6 凝血功能障碍。
5准备工作5.1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签署知情同意书。
5.2 操作前了解病史,亚阅气管镜报告(特别是封堵右肺时注意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置关系,肺癌是否累及左、右主支气管)。
5.3 检查喉镜、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路是否堵塞,套囊是否易脱落)等器械。
5.4 牙垫、胶布、听诊器、吸引器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备用。
5.5 术者戴口罩、帽子、洗手。
6操作方法6.1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术者面向病人。
嘱咐病人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 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 适应证:
2.1上肢手术麻醉;
2.2关节复位;
2.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 禁忌证:
3.1 凝血障碍;
3.2 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3 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
3.4 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 使用人员:
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 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
5.1 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5.2 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5.3 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5.4 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5 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5.6 以1% 利多卡因注射局麻皮丘;
5.7 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
5.8 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
5.9 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6.1 局麻药中毒;。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1、锁骨上径路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转向对侧(呈45)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
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发现,即注局麻药。
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15-20ml(如 1.5%-2%利多卡因,0.25%-0.375%布比卡因或0.25%-0.5%罗哌卡因)。
如无禁忌,利多卡因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肌间沟)。
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射局麻药。
退针,轻轻按摩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25-40ml(如1.3%利多卡因25ml,1%利多卡因40ml;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25ml可施行肩部手术;40ml使颈丛、臂丛支配区域大都被阻滞(肩关节离断术还须阻滞T2神经)。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综合征、膈神经麻痹、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
除局麻药中毒外,其他无需特殊处理。
3、腋径路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外展90-100°,区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
2)穿刺点定位: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除摸到腋动脉搏动,为进针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适应证】上肢、肩关节手术。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
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操作准备】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局麻药用量为20~35ml;有条件时最好使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刺激针进行定位。
【操作规程】1、肌间沟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必要时肩下可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先让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及一条小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外缘还可触及一条大小相同的肌肉即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前、中斜角肌间隙即肌间沟;以下3点可作为穿刺点参考:肌间沟平环状软骨下缘或相当于第六颈椎水平;沿此沟向下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取搏动点上1cm 处作为穿刺点(在成人距锁骨中点上约2.5~3cm);头偏向对侧后仰位时肌间沟与颈外静脉走向基本一致,可于静脉前缘进针。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脚端推进,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到横突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
可反复试探2~3次,以找到异感为好。
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及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作用。
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局部麻醉药。
注药时可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部肌间沟,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则使尺神经阻滞较完善。
2、锁骨上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肩下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用22G穿刺针经穿刺点刺入皮肤,针尖向内、向后、向下推进针1~2cm后可刺中第1肋骨表面,在肋骨表面上寻找异感或用神经刺激定位器方法寻找臂丛神经当出现异感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液,无气体,注入局部麻醉药。
不必勉强寻找异感,禁止刺入过深,造成气胸。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一)麻醉前准备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行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了解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
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
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确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1.用物准备: 硬膜外穿刺包.2.体位: 锁骨上和肌间沟的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侧,肩下垂。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前。
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3.定位:1)锁骨上:取锁骨中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点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
4.穿刺: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用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感,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程必须反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药.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2%利多卡因10ml0.5%布比卡因5ml 共20ml0.9%NS 5ml(肾上腺素4—5滴)(三)术中管理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做好记录工作,5~10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麻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i.v。
;心率缓慢可考虑阿托品0.25~0.5mg i.v。
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脊麻抢救处理。
臂丛神经阻滞简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提供局部麻醉的常见技术。
通过将局部麻醉剂注入到臂丛周围的神经 plexus 中,可以有效地产生局部麻木,从而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本文将介绍臂丛神经阻滞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概念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给予局部麻醉剂来使患者手臂一侧神经各个分支发挥麻醉作用的技术。
臂丛是由 C5 至 T1 胸椎神经节的神经根发出的,它在锁骨下静脉旁好发的位置,是手臂和手部的主要感觉和运动神经来源地。
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主要是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和手部的手术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禁忌症尽管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禁忌症,例如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变或过敏性反应等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技术。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的皮肤2.定位臂丛3.插入穿刺针4.注入局部麻醉剂5.观察患者反应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是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此项技术时应注意细致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
注意事项1.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应对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情况有充分了解。
2.避免给予过量的局部麻醉剂,以免出现神经毒性。
3.在给药前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局部麻醉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疼痛控制。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合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行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
了解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
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
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
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
图。
确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
1.用物准备:硬膜外穿刺包。
2.体位:锁骨上和肌间沟的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侧,
肩下垂。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前。
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
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
部作行军礼状。
3.定位:
1)锁骨上:取锁骨中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点内
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
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
4.穿刺:
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用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
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感,
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程必须反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药。
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
2%利多卡因 10ml
0.5%布比卡因 5ml 共20ml
0.9%NS 5ml
(肾上腺素4-5滴)
(三) 术中管理
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做好
记录工作,5~10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麻
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心率缓
慢可考虑阿托品~ .。
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脊麻
抢救处理。
3)恶心、呕吐:防止低血压,暂停手术,镇吐药物应用。
4)局麻药中毒或过敏:按相关的抢救流程抢救处理。
(四)手术结束
再测一次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予送出手术室。
(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上肢、锁骨等部位的手术及疼痛治疗。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结核、炎症者属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