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
- 格式:pptx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9
语文园地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之一,是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适用于六年级上学期。
该教材主要分为阅读理解、写作与表达、修辞与鉴赏三个板块,涵盖了大量的语文知识点和技能。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教材的内容,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3.通过修辞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阅读理解1.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了解分析文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2.阅读技巧的训练3.段落信息整合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分享阅读经验3.学以致用,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写作与表达2.1 写作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基本写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选材和取材的方法2.文章结构的规范3.篇章语言的规范教学方法1.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以学习为目的的写作技能2.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技能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 修辞与鉴赏3.1 文学修辞的学习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修辞的重要性,借鉴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修辞艺术的分类和表现方式2.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精选文学名篇,采取欣赏鉴赏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文学之美2.教师与学生互动,辅导学生学会悟道,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验证、评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
【导语】在《语⽂园地⼆》中,“交流平台”介绍了场⾯描写中点⾯结合的⽅法;“词句段运⽤”栏⽬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是相同句式的连⽤,其⼆是“说”的不同表达⽅式;“⽇积⽉累”栏⽬让学⽣感知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并把这种写法运⽤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种不同表达⽅式,并尝试运⽤。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些古代的爱国名⾔。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组爱国名⾔。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学习运⽤。
2.学习并运⽤说话的⼏种不同表达⽅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1.读下⾯两段⽂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课件2、3】 ⽂段1:为了拖住敌⼈,七连六班的五个战⼠⼀边痛击追上来的敌⼈,⼀边有计划地把⼤批敌⼈引上了狼⽛⼭。
他们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次⼜⼀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像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敌⼈始终不能前进⼀步。
在崎岖的⼭路上,横七竖⼋地躺着许多敌⼈的⼫体。
⽂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的帽⼦,跟海洋⼀个颜⾊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阵,齐步⾏进。
接着是炮兵⼀个师,野炮、⼭炮、榴弹炮、⽕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样。
接着是⼀个骑兵师,“红马连”⼀⾊红马、“⽩马连”⼀⾊⽩马,五马并⾏,马腿的动作完全⼀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这几个内容。
“交流平台”主要写了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同时还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及习作交流描写场面所用的方法, 加深对点面写法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二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结合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就留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语言。
4•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体会句子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有了较多的积累,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也比较多,但是对于场面描写中,对点面结合这一写法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平时的习作中使用这一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对于语言描写已经较为熟练,但是如何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说”,积累不够。
学生对于硬笔书法的练习较为扎实,但对于书法作品的行款布局、书写规范等仍要加以注意。
学生借助词义理解诗意,积四句名言,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悟理。
五、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材第六单元“经典情书”中的一篇选段《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围绕“写作情感,在多样表达中展示自我和传递心意”的主题展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情书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感悟情书的内在价值,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爱情、友情等情感价值,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讲解和理解《致橡树》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阅读并感受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学习情书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实践书写情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授和展示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的要素和技巧。
•作品欣赏,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用课前准备的好看影片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提问,“有谁收到过情书吗?你们有什么感受?”4.2 分析篇章•逐句解读《致橡树》的文本,分析句子结构、语言表达和文本内涵。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写作,在课堂上现场处理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地表达。
4.3 阅读感悟•带领学生阅读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分析文学名句及乐府诗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感悟情感,透过诗歌沉淀自己的情感。
4.4 翻译、默写•让学生对于《致橡树》的节选内容进行翻译,发掘其中的美言妙句,并要求学生默写下来。
•对学生默写下载进行修改、提升。
4.5 写作体验•带领学生进行感性体验,让学生提上他们认为美丽、可爱的人或物,写一封短情书,并分享于众。
5. 课堂小结•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情书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语文园地二一、交流平台读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这段话描写了激烈的______________场面。
在描写时,作者既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情形进行了概括描写,又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详细描写。
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是对场面中的重点人物进行详细描写,“______”是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2.请把具体描写马宝玉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二、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炮声,只听见连用两个“只听见”更能突出全场的____________,表现了人们对国旗的尊重与____________之情。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连用两个“是那么”,更能抒发作者对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2.尝试练一练,试着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写人物说话的句子,谈发现。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2)“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代替了“说”。
我还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交流点拨】首先,回忆我们在学习和阅读中读到过的场面描写的段落,分析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自已的体会。
各个小组选取有代表性的段落,全班交流。
最后,交流完毕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场面描写的习作训练,并请老师指导。
【交流范例】学生甲: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如《虎门销烟》一文中,“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里就沸腾了。
人们纷纷拥上街头,老爷爷笑嘻嘻地捋着胡子,小伙子兴奋地挥着拳头,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大声地喊:“要销毁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去虎门滩看哪!'”第一句话是对场面的整体概括,第二句话分别选取了老爷爷、小伙子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细致描写。
学生乙:我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尝试着用过场面描写:“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决赛开始了。
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
“加油!加油!”“张小红,加油!”“王莉,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发令枪一响。
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
她叫李莹,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
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李莹,加油!李莹,加油!”……学生丙:我的很多习作中也使用了场面描写,我通常也会用到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能让人感受到总体情况,又能体会到具体细节,会让读者对所写的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运动会的习作,就是先描写了整个操场的布置和竞赛的整体情况,然后单独描写了田赛和径赛中个别项目和个别选手的参赛情况,这样能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运动会赛场的热烈和令人激动的氛围。
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叫作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活动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段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语文园地二》知识点01交流平台(1)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2)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
(3)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
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02词句段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这个句子中“只听见”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渲染场面的肃静、庄严;使描写更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
2. 这个句子中“是那么”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节奏鲜明、层次清楚、语势得到增强;突出了草原的可爱之处;使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可不是;去年这个时候还没有穿羽绒服呢。
” 他1.“好像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你觉得呢?”“们边走边谈论着天气。
2.“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
”同桌小声问我。
3.“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垃圾随地乱扔。
”他看着满地狼藉;脸上写着不满。
4. 我终于对弟弟发火了:“你再玩游戏不写作业;小心我不带你去博物馆。
”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语文园地二》同步练习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读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理解、分析《语文园地二》的文字语言,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体会文学作品的美妙和魅力。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概述《语文园地二》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位少年的童年回忆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意化的语言,在文字表达上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生动地描绘了近代城市孩子的童年记忆和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生动的语言形式的掌握;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以及学生对语言美感的体验和鉴赏能力的教育;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字表达;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指导学生选取重要词句,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2.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调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1.师生自我介绍,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教师展示一个视频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球的自然景观)你们喜欢它吗?(yes、no)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任选数名学生回答,讨论)3.分组讨论:你们小时候有什么与自然相关的经历吗?请以小组为单位描述一下。
4.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汇总起来,呈现给全班同学听,并挑选出写得较精彩的篇章进行展示。
第二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1.用学生集体提出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2.指导学生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分析,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比较地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感悟;4.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知识+日积月累带习题《语文园地二》知识点01交流平台(1)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2)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
(3)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
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02词句段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这个句子中“只听见”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渲染场面的肃静、庄严,使描写更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
2. 这个句子中“是那么”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节奏鲜明、层次清楚、语势得到增强,突出了草原的可爱之处,使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好像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你觉得呢?”“可不是,去年这个时候还没有穿羽绒服呢。
” 他们边走边谈论着天气。
2.“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
”同桌小声问我。
3.“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垃圾随地乱扔。
”他看着满地狼藉,脸上写着不满。
4. 我终于对弟弟发火了:“你再玩游戏不写作业,小心我不带你去博物馆。
”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