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 格式:pptx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6
语文园地二授课目的: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述。
2.词句段运用:领悟词句重复的妙处;说说人物说话时“说”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经过理解、感悟、朗诵,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授课要点难点:1.要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述;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领悟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授课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述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理解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要点语句。
(2)能够围绕要点写写标明,或感觉。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述。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述。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述呢?(1)侧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述,这即是“面”的描述。
(2)侧重对某个人物或详尽的事情进行认真地描述,这是“点”的描述。
(3)着要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满的印象,才能够把要点部分写详尽。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场面描述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魄,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搬动 ,上百人 ,不, 上千人 ,还不 ,忧如到位的 ,上万人 , 都一齐歌唱。
歌声委婉 ,朴素 ,像谆谆的教诲 ,又像娓娓的发言 ,素来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 ,洋溢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反响;声浪高出延河 , 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 ,素来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述,也有面的描述,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述出大合唱的气派宏伟,也能够反响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述。
既有俯视式的描述 ,又有特写的镜头 ,点面结合 ,井然有序 ,把一个喧杂非凡的伟大场面 ,写得十分动人 ,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容颜。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2.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用多种形式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积累关于爱国情怀的名言。
【教学重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读过的、写过的场面描写。
2.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师生简单交流,阅读课文中含有相关内容的语段,唤醒回忆。
导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饱含着爱国情怀的课文,其中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令人心潮澎湃的热闹场面,肃穆庄重的宏大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喜欢的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读一读,然后再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明确:这是《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民群众在高声欢呼,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
其中特别突出了毛主席的活动,是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2.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标一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场面描写的相关语段。
【导语】在《语⽂园地⼆》中,“交流平台”介绍了场⾯描写中点⾯结合的⽅法;“词句段运⽤”栏⽬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是相同句式的连⽤,其⼆是“说”的不同表达⽅式;“⽇积⽉累”栏⽬让学⽣感知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并把这种写法运⽤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种不同表达⽅式,并尝试运⽤。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些古代的爱国名⾔。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组爱国名⾔。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学习运⽤。
2.学习并运⽤说话的⼏种不同表达⽅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1.读下⾯两段⽂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课件2、3】 ⽂段1:为了拖住敌⼈,七连六班的五个战⼠⼀边痛击追上来的敌⼈,⼀边有计划地把⼤批敌⼈引上了狼⽛⼭。
他们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次⼜⼀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像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敌⼈始终不能前进⼀步。
在崎岖的⼭路上,横七竖⼋地躺着许多敌⼈的⼫体。
⽂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的帽⼦,跟海洋⼀个颜⾊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阵,齐步⾏进。
接着是炮兵⼀个师,野炮、⼭炮、榴弹炮、⽕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样。
接着是⼀个骑兵师,“红马连”⼀⾊红马、“⽩马连”⼀⾊⽩马,五马并⾏,马腿的动作完全⼀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语文园地二》知识点01交流平台(1)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2)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
(3)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
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02词句段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这个句子中“只听见”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渲染场面的肃静、庄严;使描写更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
2. 这个句子中“是那么”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节奏鲜明、层次清楚、语势得到增强;突出了草原的可爱之处;使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可不是;去年这个时候还没有穿羽绒服呢。
” 他1.“好像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你觉得呢?”“们边走边谈论着天气。
2.“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
”同桌小声问我。
3.“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垃圾随地乱扔。
”他看着满地狼藉;脸上写着不满。
4. 我终于对弟弟发火了:“你再玩游戏不写作业;小心我不带你去博物馆。
”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语文园地二》同步练习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读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一、多音字蒙měng(蒙古)mēng(蒙骗)磅páng(磅礴)bàng(过磅)华huá(华丽)huà(华山)二、形近字拖(拖拉)恨(悔恨)讥(讥笑)桨(船桨)施(施工)艰(艰巨)饥(饥饿)浆(泥浆)盆(脸盆)涉(干涉)撤(撤退)岔(岔道)频(频繁)撒(播撒)侵(侵入)挚(真挚)墩(矮墩墩)寝(寝食)势(势力)敦(伦敦)瑞(瑞士)受(接受)斑(可见一斑)端(端详)授(教授)班(班别)悬(悬挂)县(县长)昙(昙花)渡(渡河)度(尺度)席(席地而坐)寇(日寇)冠(冠军)幅(一幅)副(副职)汇(汇报)江(江河)三、解析课文、语句1、《七律·长征》: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参考答案:第一组诗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两句诗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第二组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高耸人云的悬崖上,把悬崖拍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仅剩的十三根铁索,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这两句诗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件事写出了红军那种不怕艰难险阻的英勇精神和战胜敌人后喜悦的心情。
2、《狼牙山五壮士》: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参考答案:①“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
是对五位战士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体现了他们对人民群众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