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谈起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苏东坡观后心得范文5篇他的文采飞扬,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雨果;他的动人情感,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
他的人性与人生让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苏东坡。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苏东坡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苏东坡观后心得1摄制组历经十五个月,行程十万公里拍摄素材三万多分钟,先后踏访过黄冈、惠州、儋州、眉山、杭州以及台湾等国内二十多个城市和地区,美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采访了国内外五十名重量级专家及嘉宾,呈现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但却把与苏东坡文化最割舍不掉的四个纪念地减掉了,一个是东坡长眠地汝州郏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个是东坡豪放词风典基地密州(山东省诸城市),一个是东坡为官成败的北宋国都汴梁(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是东坡多次游玩寓居的颖昌(河南省许昌市)。
公元1074年10月--1076年10月,苏轼任密州知州,其间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留世的诗词曲赋共计209篇,脍炙人口的密州三曲《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两首代表作完竟只字未提。
密州一地(山东诸城城)是央视制片和专家学者遗忘了还是被有意的减掉了呢?至于郏城,过滤、剪辑的这么干净,我们只能是佩服了只有央视才能做到……。
苏东坡观后心得2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苏轼给我的启发作文范文五份苏轼给我的启发作文 1皓月当空,一丝清影撒下,朦朦胧胧,像是薄雾。
我心里略感悲凉,此时不禁想到:百年前,他是否也像我这样曾独赏这轮明月?苏轼,一个震撼人心的诗人,他的诗抨击人们的心灵,或旷达,或豪放,或凝重。
他,从不要求别人理解他,他有自己的思想。
他倦了,多年的官场沉浮,多年的四处飘零,他心灰意冷,终隐入山林,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呢”,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是拣尽寒枝终不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吗?我想,他就是他,虽处处受拙,但依然豪情万丈。
站在雪堂前,我又想到了他;东坡,苏轼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作诗,饮酒,在这世外桃源,苏轼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虽劳累,贫困,但是真实的自己。
我敬佩他的志存高远: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我欣赏他的豪放旷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动容他的温柔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喜欢这样的苏轼,虽无易安的柔美,无李白的绚烂,无陶渊明的悠闲,可我还是无怨追随你,而你吸引我的,就是在那历史长河中的随缘旷达。
既然此事古难全,何不把酒问青天?念着本性,把这超凡脱俗的态度继续唱下去。
苏轼给我的启发作文 2夜深了,邻居的灯一盏一盏地熄灭,我却睡不着,捧起一本《苏轼诗词文选》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时间慢慢地流逝,渐渐的,我的头垂了下去,在这本书上趴着,睡着了。
梦中,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地方。
这是个大湖,一叶扁舟在湖中心驶动,深蓝色的夜幕仿佛连着天际,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东山后升起,清风阵阵吹来,水面却波澜不惊,乳白色的雾横贯江面,清冷冷的水发仿佛连着天际,我猛的想起《苏轼诗词文选》中的一幅风景图来。
这,不就是赤壁吗?风大了,金黄色的落叶被吹落,随着河水向东流去,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江心上的扁舟也被风吹得有些晃动,船上的人似乎感觉到了,揭开船帘,从船舱中走了出来。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精心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本书刚开始读觉得晦涩难懂,但是读了之后就像品一杯咖啡,第一口的苦,回味却是无穷的。
本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轨迹的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个部分来写苏东坡的传记。
因为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他对苏东坡十分了解,也在他收集的资料与他的中,创造出状元一本好书。
谁说苏东坡本就在东坡流放,谁说苏东坡整天就在那里耕田写诗不管国家,而这些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苏东坡又开始绽放了自己的荣耀,变得那么平易近人。
少年天才苏东坡在考试时被误认为了曾巩,欧阳修为了避嫌,所以他成为第二名。
在京师之中“三苏”的名声早已经传遍。
可是原本是要殿试的三人,却因为苏东坡的母亲的死亡,所以三苏赶紧回家,三年的守孝。
三年以后,“三苏”再次来到京城,但是兄弟两人只有一个人可以在待在京都与父亲在一起当官,于是苏东坡被派到郑州。
休闲的开始了,苏东坡偶尔做做公事,经常游山玩水,好不自在逍遥,可是小人佞臣在历史中总是不会缺少,在乌台诗案中苏东坡被新党众人列入了死亡,不杀了苏东坡,不能安心,但是在朝廷上下也都在上书劝神宗不要杀苏东坡,就连是新党的前领导者王安石也上书,所以苏东坡开回归人们的记忆中——苏东坡被贬黄州,那个东坡来了。
在经历了困难的生存危机之后,“东坡”上的一块田,一家人的劳作。
自从神宗驾崩之后,旧党的势力开始恢复,但是在东坡待的几年也让他见识到旧党的不好,这让苏东坡现在既不能容于旧党,也不能体谅于新党,所以对于朝廷的黑暗,苏东坡自请外调。
在一端政治交替候,徽宗继位,朝廷又让苏东坡复任朝官职,但是在又一次次的交换之中,苏东坡也经历的海南岛的穷困潦倒,所以在北归的途中也逝世了。
苏东坡经历了人世间的心酸和苦楚,身心怀有着志气,却只有郁郁寡欢而到达生命终点,但是在他留下的一篇篇的诗词和记录他的言行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个活泼在我们心头的苏轼。
读苏东坡读后感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工作计划、事迹材料、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work plans, deeds material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苏东坡读后感精选6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他人分享,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苏东坡读后感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少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8篇)少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篇1苏轼的人生态度在于他不畏艰难,敢于对文学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在于他忠心为国,爱民如子,勤政为民,与民同乐的气概;在于他感怀伤事,对于政治上的失意,依然能够胸怀祖国,情系民生,将自己的满腔热血付之与诗词创作的另一种生存力量。
苏轼的命运可谓悲惨,但我们翻看他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却几乎看不到他哭哭啼啼。
他总是幽默、乐观地去看待挫折。
苏轼的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词上。
他的一首词就很形象的反应了他的这一特点。
就是他在经历了文字狱,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的一天,他和几个好友出去游玩,遇上了雨,没有雨具。
同行的人都四处奔跑,结果还是被淋得湿透,十分狼狈。
只有苏东坡不在乎,好像没雨一样,一边走一边吟诗。
过了一会儿,天就晴了,他就此写了一首《定风波》苏轼就是以这样一种淡薄达观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无数风风雨雨的。
他自己非常喜欢“回首向来萧瑟处”和“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在晚年贬居海南的时候,还在自己的诗里用了这两句。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贯穿了苏东坡大起大落的一生,成就了一种高贵的人生境界。
苏轼所以能如此开朗乐天,绝非偶然,这是与他超尘脱俗的人生悟性分不开的。
他为人超拔物欲,淡漠富贵,而倾情人格品第、学问文章。
这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自然流露,时时体现。
如“心闲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结语:最喜欢苏子藉水月之流逝、盈虚为喻,阐明天地永恆及人生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
人生荣辱毁誉之变化不可免,无须悲观失望,应豁达开朗,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少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篇2课时候好给同学推荐书,有段时间学生见我上课就说,推销书的又来了。
又没啥回扣,为啥要推销呢?因为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开卷有益,但书的选择也很重要。
同一个话题,不同人写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甚至同一,不同的装帧编排注解都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感觉。
书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阅读体验,所以总忍不住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他们。
与苏轼相遇作文(精选11篇)与苏轼相遇作文(精选1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苏轼相遇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苏轼相遇作文篇1苏轼是一个纯粹的词人,一个正直的文人,有着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在波诡云橘的官场容不下这样放达天真的诗人。
因此,他只有去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但在诗词中他畅谈自己的政见,却得罪权贵,结果就是被贬。
在面临这样的打击与挫折时,苏轼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月明风轻,在清静幽深的天空下,一切仿佛都沉睡了。
在睡意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远处有一个身影,定睛一看,那不正是苏轼吗?他刚刚贬居黄州。
一个人的夜晚,他是否感到了一点儿孤独,需要一个同游的侣伴了?对于一个刚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的人,对于一个刚从文坛领袖迁居到穷乡僻壤的人,他是否还有吟风赏月的闲适心情?转眼间,已到了黄州,到了苏轼的门口,我想面临这样的挫折,苏轼该是怎样消极的心态呢?他是否在借酒消愁呢?然而,当我透过竹林打开柴门时,却不由得一惊,那倚坐在小院中央与对面的人谈笑风生的不正是苏轼吗?他正指手划脚,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在小院中来回漫步,陶醉于作诗吟赋当中。
隐约传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而后两人相对大笑,这笑声感染着我,让我从刚刚的悲悯中脱离,他哪里有半点儿的颓废与不悦?他还是那个爽朗幽默的苏轼,他还是那个喜欢写诗,无时无刻都在享受人生的苏轼。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节点,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凄苦的,但是他却拥有的诗文,对凄苦进行了挣扎和超越,完成了千古绝唱。
对于苏轼,即使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即使刚刚从云端跌落下来;及时从高官变成农夫,他还是一自己的达观调整了心情。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在牢中,他仍旧吃得香,睡得稳。
我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在牢中他还能那样安逸?于是,我便走过去询问苏轼,而他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我心中中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我认为,苏东坡不仅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阳光照射千载的夺目大牌明星,他更意味着着一种豁达大度痴情,固执顽强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
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经历了人生道路的一次起起落落,这对他的内心是何其厚重的严厉打击。
下边给大伙儿共享一些关于我们心中中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供大伙儿参照。
我心中中苏东坡的发言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朋友:各位好!:欧阳修一时的生性多疑将你算为第二,但你,仅仅恬淡的笑了;朝中没有人同你一样看穿朝廷,你毅然要求外调,离去时,舍不得的笑了;被别人诬陷,差点儿丧命,再度出京,你依然是笑,无可奈何的笑了。
你,竟这般爱说笑么?本属于你的物品没有了,本可挽救的官衔丢失,本空穴来风的事儿将你闭上死路。
但你,却还能这般学会放下的去应对日常生活,依然高声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爱祖国之歌,依然感叹出“物和我皆无穷”的生活哲理。
就是你的口直心快,使你这般开朗。
或是被一次又一次重挫的你,已乏力去品位忧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多数是不肯进军政界的。
但你,却总揣着着整治我国的理想。
纵然被损害,乃至赔上生命。
你或是永不放弃,是你永远不知道腐坏的政界难以去更改么?我觉得,你是了解的。
但在左边胸口颤动的那颗爱民的心,是不允许你独自一人离去,置老百姓与不管不顾的。
为什么说一进到政界,心便会如岩层般硬实、冰凉?你或是那麼敏感多疑。
与弟兄的别离心里很难受吧?七年末见,实际上很牵挂他吧?为何一直强忍不用说呢?是怕自身的想念会使小弟的日常生活遭受危害,或是要证实自身的顽强?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际,才敢表露心咒,用“人会有离合悲欢,月有悲欢离合”得话来安慰自己。
与老婆的分离出来心里很痛楚吧?一瞬间,那般深爱着过并服务承诺要相守一生的人,就那么渐行渐远了。
这痛楚,你怎能承受十年?这十年中,你的心里承担着多少的难熬?大白天与别人吟诗作赋,在静寂没有人的夜晚,也许唯有你一人在悄悄流泪吧?末了,只可诵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样悲伤的词句来表述情深。
苏东坡传200字感悟(优秀10篇)苏东坡传200字感悟篇1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
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
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
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
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
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
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
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
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之豁达篇(精选范文)摘要:苏轼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为后世之人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世人喜爱敬仰。
他品性中的豁达,使他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乃至日常生活都提升了一个境界;而他的诗作、书画以及美食,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
关键词:人格魅力;豁达;文学艺术;好食之乐;境界提升苏轼,这位宋朝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第二位领袖,在诗、词、文三个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苏轼的人生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他是一位爱好广泛而又博学多才之人,可以说是“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楷模。
他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书法绘画;尤为难得的是,生在男尊女卑的君权社会的他,竟然还能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更甚者,他对医药、水利等技艺也有贡献。
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能够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如此之多的中华儿女所熟知和喜爱,究其根源,是凭了他那独有的人格魅力——他的豁达坦然、他的执着勤奋、他的独特创新、他的率真性情让世人赞叹,就连林语堂语及苏子亦是对其投以“亲切而敬佩的微笑”。
①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就了这样一位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皆优的文学艺术奇才——苏轼。
谈起苏轼其人,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较于东床快婿天然无琢的放达,更觉得苏轼那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豁达尤显得弥足珍贵。
笔者以为,唯有承受了人生苦难从而酵酿出的玉液琼浆,才可垂千古而经得起后世之人的酌品斟鉴,那历经波折之后的豁然旷达更能彰显出人性之伟大。
亦如一帆风顺之人成功便不及命途多舛者有得而给世人留下的财富更多,那份面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尤为珍贵。
苏轼的豁达,遍洒于他人生的各个角落:文学中随处可见豁达之境;书法绘画艺术中的豁达,亦是从笔端尽情绽放;而他那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可以交得挚友,觅得美食。
一、诗词文赋尽豁达在他的诗文辞赋中信手便可拈来豁达之句。
他对琐碎凡事和自然景物的敏感让他从中挖掘和体悟出简便的人生哲学,即使对于出行遇雨如此败兴之事,于他却“何妨吟啸且徐行”,而且好不快哉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这样旷达超脱的胸襟,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苏东坡,一位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会诗人。
他那样的人物,世间是独一无二的。
在一千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的人都是那么喜欢这位大诗人,我一直不解,直到读了《苏东坡传》,才能稍微理解一些,不是那么透彻,也不是那么清晰明了。
但就是这么一些,冷我有了深深的感触。
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生活多次多彩的人。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百姓们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诗人,这些还是永不足一勾画出苏东坡的全貌,也许到现在也没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
苏东坡,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
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厉害谋算,与苏东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兰西斯。
培根相反的人。
他的诗词__,或一时有感而发,或随兴而为之。
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陈春鸟秋虫之声”。
虽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涡当中,但他却觉月吟诗作赋,独处于政治之上。
但他有体恤民众,为百姓做好事。
书中有一回这樟写道,苏东坡现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
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
当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由此可见,苏东坡他是一个有仁爱,体恤民众的人。
事后,苏东坡自己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为乡村贫苦的孕妇提供帮助。
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够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
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
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义,这本书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是不因俗见而改变。
所以,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苏东坡传》读后感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从苏东坡谈起
诗词洒脱豪放,书画形神俱佳,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乐观向上。
这是我在深入了解苏轼后对他概括性的评价。
对苏东坡的敬佩,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想法而并非只是嘴上说说凑个热闹的。
回顾历史,其实可以发现,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名留千古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像苏轼这样“诗词书画,样样在行”的通才,却是曲指可数的。
由此可知,他在宋代文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足为怪的。
私下里统计了一下他所有的身份,结果实在惊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多变的。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便是这位通才的人生转折点。
在当时,他受朝中奸人的有意陷害获罪入狱,及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到达黄州后,他虽然有心结未解,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得像其他贬谪官员一样悲观。
在那段时间里,他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比如《赤壁赋》,其中就有这么一段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由此可见,苏轼的心态是多么的积极向上!
此外,苏轼在黄州时的作品还有: 《南乡子》、《浣溪沙》、《少年游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 。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从起初的政治忧患到后来宽广的人生忧患,时光的洗涤已经让苏轼变得愈加乐观了。
黄州贬谪生活是贫苦的,他担任的职位团练副使,不仅地位低微,而且也没有实权。
苏轼全家几十口人的衣食住行,哪是他那微薄的俸禄和弟弟的救助所能维持的啊。
可是,苏轼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脱去文人的长袍自己耕作。
这是何其的淡然和乐观啊!
可以说,苏轼坎坷的人生是封建社会里政治斗争的一大牺牲品。
在被贬黄州之后,东坡又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政治打击,分别被贬至惠州和蟾州,但是汲取了佛家精华的东坡,在痛苦和悲伤中及时调整了心境,以一种随缘自适、旷达超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
而且他每到一处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当地的百姓,哪怕自己的收入是那样微薄。
这种境界,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吧。
虽然我们很难达到那种境界,但是我们需要
学会的是:乐观地活着,哪怕是身处逆境,也要帮助别人。
提到东坡,不由自主地总忘不了美食。
每当走进一个餐馆,在菜单列表里浏览到东坡肉、东坡羹,我不禁都会想起这位了不起的美食家。
记得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曾有一首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当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一职时,因其广受百姓爱戴,“东坡肉”也跟着苏东坡的人气,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说真的,我实在很难想像,这会是一个怎样乐观的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种种不济面前他却依旧能自得其乐,基本的日常生活尚需担忧的时候却还能发挥自己的天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食。
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洒脱,怎叫我不对他肃然起敬呢!
莫名地,我又想起了现实的生活。
在我们周围,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认为乐观是个遥不可及的生活态度。
看到挫折就说自己要放弃,被人批评就说自己没用,被领导降职就失去希望......试想,有几个人的人生是真正能够一帆风顺的呢。
我们只有在挫折和困难中保持乐观的态度,方能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方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就像苏东坡,他几遭贬谪,却始终豁达乐观。
有人说,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价值,消极的思想,只会给你带来沉重的包袱,最终也改变不了人生。
因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倘若苏轼没有如此的乐观态度而是像众人一样消极处事,也许我们就不会在菜单上看到“东坡”两个字了。
都说苏东坡在书画方面没有专门的研究,他的作品主要是由意而成。
但是我十分欣赏他的书画。
借用现今的一种说法叫字如其人,在他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中,我似乎看到了东坡的身影。
用墨丰腴、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不就是他旷达豪放的性格写照么?
爱书法的人心境都十分平静,而其中的最高境界即可作到荣辱不惊。
由此想来,他的《寒食帖》被世人称作“天下第三行书”,也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另外,东坡喜欢画墨竹。
而他作品,追求的一直是神似而非形似。
他将书法的笔法融入绘画,使他的作品有了自己的灵魂。
欣赏之,总会有意犹未尽之处。
创造价值是人活着的动力,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没有了创造,一个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而创造,需要我们拥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就像苏东坡,他用自己的乐观,活出了自己的精神财富价值,用自己的豁达,创出了世代不朽的美食,创出了行楷的新境界,创出了墨竹的灵魂所在。
让我们学着像东坡一样看世界吧,不要总觉得自己不行,不要怕别人的嘲笑,不要为自己的家境而自恼,也不要为没有人能了解你而埋怨。
其实,只要我们乐观坦然对待一切,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依旧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东坡,以你为榜样,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