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视角下的金融产业演化发展研究——以中国融资租赁产业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
中国融资租赁发展史
中国融资租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开始引入,并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199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企业租赁管理暂行办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企业融资租赁的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形成。
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国融资租赁协会,以促进和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2004年,中国进一步加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颁布了
《关于支持和规范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融资租赁的经营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4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融资租赁被视为
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
许多中国融资租赁
公司开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
到目前为止,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已经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重
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融资租赁行业有望继续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经营管理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特色化发展路径浅析梁雪文邓涛涛(山重敵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100052)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历史概况,全面梳理了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基于当前的宏观经营环境和管理实战经验,建设性地提出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融资租赁;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0—0072—03一、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情况概述1.融资租赁行业五大发展阶段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时间,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市场,在此期间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快速起步、问题暴露、调整恢复、高速增长、规范发展五大阶段。
一是快速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为加快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引进,融资租赁在国内应运而生,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等第一批租赁企业于1981年先后成立,标志着融资租赁业态在国内土壤扎根,并取得了近7年的快速发展。
二是问题暴露阶段。
由于行业配套法律、制度等不健全,法律对于融资租赁物权、债权的界定以及融资租赁的性质不明朗,大规模履约风险开始积聚爆发,出租人通过诉讼渠道追偿债权屡遭败诉,许多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停滞甚至破产清算,几乎造成整个行业的覆灭,这一阶段持续至20世纪末。
三是调整恢复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业内风险和问题的充分暴露,融资租赁行业有关法律框架、制度体系等基础建设得以逐步完善,自1999年10月起实施的《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给予了明确认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对租赁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列报进行了全面规范,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外资租赁三类企业的监督管理办法也陆续出台,融资租赁行业四大支柱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
四是高速增长阶段。
自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设立条件放宽、新一轮简政放权实施以来,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国家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行业发展迅猛,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由2008年的142家增至2018年的11777家,复合增长率高达56%。
对我国融资租赁业行业发展的思考作者:赵祎梦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23期赵祎梦摘要: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被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务的火热开展又激发了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热情,再次进入蓬勃发展期。
融资租赁业务为闲置资本找到了出路,也为厂商解决了融资难题,本文立足于此,通过引入国外一些先进的融资租赁模式,以期引发对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的思考。
关键词:融资租赁银行厂商投资人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定义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简单的讲就是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将本需一次性拿出的款项进行了展期。
相比银行借贷,融资租赁有表外融资、加速折旧的好处,成为最受投行欢迎的业务之一。
一、中国融资租赁的现状融资租赁主要应用在一些有良好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中,例如能源、电信、航运、船舶等等,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需要资金量巨大,但是所谓的优质项目,例如一架飞机的价格要高达数亿美元,即使是大型航空公司完成一定数量飞机的采购也会力不从心,不能拿出这一巨大资金,在这个时候,也就需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
就目前来说,飞机在世界上的租赁率已经高达70%,因此可以说融资租赁在这一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进行比较,其主要优势就是采用较低成本,实现了企业大的发展。
从融资租赁的参与主体讲,承租人可以在近期便使用自己本无力承担的设备,用经营中的现金流支付租金,还款方式更加灵活,并且对于承租人来讲,由于政策支持,允许对融资租赁产业采取加速折旧等会计处理,延迟了纳税时间,使承租人实际支付的款项的现值一般要低于通过银行借贷所支付款项的现值。
对于出租人,即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在项目中收取手续费、服务费、利差等,达到了其规模效益;对于厂商来讲,融资租赁事实上是一种促销手段,扩大了其市场份额,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型厂商纷纷设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原因。
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历程
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历程:
1. 前期发展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
起初,融资租赁主要应用于航空业,用于飞机的资产融资。
这一模式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如运输设备、工程机械等。
2. 市场壮大阶段:
20世纪80年代,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各国
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融资租赁的发展。
同时,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融资租赁得到了更多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3. 国际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融资租赁行业逐渐国际化。
许多跨国租
赁公司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为融资租赁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机构化阶段:
进入21世纪,融资租赁行业逐渐向机构化发展。
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等开始介入融资租赁业务,并与租赁公司合作。
这一趋势促使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了融资租赁行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
5. 创新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融资租赁行业也
在不断创新发展。
例如,出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融资租赁平台,提供更高效、透明的融资租赁服务。
同时,绿色融资租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租赁设备的环保性能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的来说,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壮大、国际化、机构化、创新发展的历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创新,融资租赁行业有望继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融学视角下的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交易成本是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时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和代价。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可以分为两类:显性交易成本和隐性交易成本。
本文将从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交易成本,探讨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显性交易成本显性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明确需要支付的费用,在金融市场中主要包括经纪人佣金、手续费和税费等。
1. 经纪人佣金经纪人佣金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交易时需要支付给经纪人的费用。
在金融市场中,经纪人扮演着撮合买卖双方的角色,提供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
投资者需要支付佣金作为对经纪人服务的回报。
佣金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2. 手续费手续费是投资者在进行金融交易时需要支付给交易所或金融机构的费用。
在股票、期货、外汇等交易中,交易所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手续费一般根据交易额或交易量的大小来计算,对于交易量较大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手续费会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成本。
3. 税费税费是交易过程中需要缴纳给国家的税金。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需要支付的税费主要有印花税和资本利得税。
印花税是在股票交易时需要缴纳的税费,资本利得税是在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时需要缴纳的税费。
税费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进行金融交易的成本。
二、隐性交易成本隐性交易成本是指投资者进行交易时不易察觉的、难以量化的各种代价和损失。
隐性交易成本包括市场冲击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和流动性成本等。
1. 市场冲击成本市场冲击成本是投资者进行大额交易时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的成本。
当投资者进行大额买卖时,可能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使得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买入或卖出的价格与预期价格有较大的偏差,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2. 信息不对称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是指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上的差异所产生的成本。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一些市场参与者拥有更多和更准确的信息,使得其他投资者在交易时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投资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购买研究报告等。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
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
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
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
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
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摘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是推动产业更新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力量。
近几年,融资租赁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地方政信类业务,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期限长、方式灵活的资金,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资金提供者之一。
随着隐性负债、打破刚兑出现违约、租赁物等监管原因,融资租赁打破类信贷,如何结合产融结合背景,实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本文结合我国融资租赁转型的背景、对头部租赁公司的做法进行分析,提出产融结合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产融结合;融资租赁业务;转型与创新一、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的内在融合。
在我国,我国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控股进入实业,因此,我国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为“由产到融”模式,即“实体+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产融结合可以产生提高融资租赁企业融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融资租赁企业价值等积极效应,如以联想、美的为首的大型实体融资租赁企业均成功借助产融结合实现了实体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融结合又会产生代理成本、弱化监督治理、制度套利等系列问题,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融资租赁企业经营业绩恶化,如以德隆、海航为首的知名融资租赁企业因产融结合实践给实体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产生一系列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不同融资租赁企业参股金融机构实施产融结合表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
那么当前我国实体融资租赁企业产融结合的现状如何?究竟怎样发展产融结合才能有效支持实体主业发展?本文以2007—2014年期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当前我国“实体+金融”这一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实体融资租赁企业产融结合的特征与问题,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二、产融结合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转型背景(一)宏观层面2023年新春伊始,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抢时间、划重点、强信心,千方百计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传递出全力拼经济、抢抓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竞争与差异化发展李青【摘要】Firstly,A brief description is made to present the unique development among the bank-backed,the manufacturer-based and the third-party financing leasing institutions in China.Specifical-ly,the bank-backed financing leasing institutions have the advantage in money and branches,which in turn makes them more likely toinnovate.However,manufacturer-based ones can take advantages in their professional technique while the third-party leasing companies can provide abundant products. Then the writer deeply analysis the causes and reasons of this market segments via the SWOT strate-gy and finally give suggestions on strategy position of the above three types.%本文通过对中国融资租赁业三大市场主体对比,分析三大租赁业主体的比较优势。
银行系租赁公司具有网点优势,且适合面相资金密集型行业,创新模式多样化;厂商系租赁机构擅于在专业型领域占据龙头,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主体的竞争优势则是能够提供给客户多元选择和增值服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 SWOT 分析,确定三类融资租赁主体未来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融资租赁的行业分析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是指租赁公司或机构将其所购
买的资本设备租给企业或个人使用,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金融业务。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是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提高资本利用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融资租赁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设备投资的持续增加,需求量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对于高端设备和技术的需求较为旺盛,这为融资租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其次,融资租赁行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具有操作灵活、资金流向控制能力强的特点。
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灵活地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同时具备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融资租赁行业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是融资的首选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
同时,融资租赁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推动技术与资本的深度融合。
然而,融资租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业务能力。
其次,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对于行业风险管理和企业合规要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对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监管,提升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