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 格式:pdf
- 大小:245.47 KB
- 文档页数:2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几点尝试,获益匪浅。
一、多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话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由于学生阅历少,见识浅,作文时往往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怎样写。
针对这一现象,在作文教学安排上,我除了讲好课本单元作文训练外,还尽量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让他们在书山报海中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用无穷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懂得为人处世的哲理,学会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方法。
具体做法:一是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读书看报,并要求做读书卡片,积累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二是组织订阅一些优秀报刊。
我们坚持订阅了《语文报》、《语文周刊》、《中学生作文报》、《作文点评报》、《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
三是组织学生订阅和购买好书。
凡是好书,我都大胆向学生推荐。
我前后向学生推荐了有助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批好书,如《高中作文精批》、《快速作文精法》、《作文技法新探索》、《快速作文描写论据手册》等。
在我的影响带动下,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大,他们积累大量材料后,提笔作文时就能厚积薄发,比较顺利。
二、善观察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弊病:假话连篇——编;东凑西拼——抄;华而不实——空。
而要医治这些病症,就要引导他们写真人,记实事,抒真情,发实感。
一句话,要写真人真事。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而要写出真实的文章,绝不是靠编造出来的,而是要去体会生活。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就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怎样把人和事写得真实呢?首先,要细致观察。
散文家朱自清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认为观察时对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
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和事;观察自然,包括景和物。
观察的方法很多。
有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观察,也有有目的的专意观察,还有更深层次的比较观察和反复观察。
不论哪种观察,我都教育学生要细致深入,切莫飘浮粗心,要把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小学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写作技巧,这对他们未来语文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让他们真正会写好作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以实际为主,培养观察能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一般比较强,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通过实际调查或参观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感性认识并切身体验到事物的特点和特征,从而有话可说。
例如,我曾带领学生们去采访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故事,让他们亲身体验采访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和角度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闻。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通过积累引导,提高写作素材质量小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还比较浅显,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使他们做到准确丰富的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我在教学中,会多次提醒学生重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天空、花草、石头、飞鸟、路标、交通工具等,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和观察,并用自己的词汇表达出来。
这样,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就得以得到大大丰富,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三、方法多样,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老师还要创造出多种形式,通过多方位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口头讲解、画面训练、表演练习、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
例如,我曾让学生们做成各种造型的折纸,然后用五个“我不知道”的开始句,他们有什么话想和这些造型物体聊聊,然后记录下自己所想所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通过类比、想象、创造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写作素材,让他在未来的写作中更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获得多样的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自信心,养成优秀的写作习惯。
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比如儿童文学、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这些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尝试采用“写作日记”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每天课堂上,我都会让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我还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加入一些对课文的感悟或者是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使他们不仅仅是机械地赘述生活琐事,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
我尝试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法进行写作。
在课堂上,我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或者图片,让他们进行联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作文创作。
我可以给他们出示一张图片,要求他们根据图片中的情景进行描述;或者给他们几个关键词,要求他们根据这些词进行写作。
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帮助他们把握作文的主题和重点。
除了教学方法的尝试,我还尝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我告诉他们,写作不是一项孤立的技能,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要想写出好作文,就需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心。
我希望他们能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不仅可以提高作文的水平,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也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激励。
每当学生交上一篇作文,我都会认真阅读并给予一些针对性的点评。
我会指出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我也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进行表扬,使他们在写作中有所成就感,增强写作的信心。
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通过多读书、写作日记、利用联想法、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以及积极的评价和激励,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尽管这些尝试中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去尝试,总有一种方式是适合我的学生的,也总能够让他们在作文中有所收获。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作文教学历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常常是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作文并能高效地写出作文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心活动,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
学生只有感兴趣后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在指导作文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
例如课上可以表演小话剧,进行角色扮演,或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实地感受要写的内容。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
二、积极地表扬与鼓励,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对于小学生,表扬与鼓励的作用往往大于批评。
写话应以兴趣为主,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每个学生的写话中,我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与鼓励。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的语文老师,特别爱笑,一笑就找不到眼睛”,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并送给她一个笑脸!一位孩子在写《春来了》中写到,“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当然在表扬的同时,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如“你能写得具体些,就更好了!”“如果能把故事写完整,就更好了!”……学生们看着这些温暖的批语,更敢写也更想写了,我时刻教学生,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表我心。
”学生的写话热情高了,都期盼着自己写的文章能被老师选中张贴。
三、以课本为载体,给学生提供写话的机会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美文,更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好材料,那么我们在语文课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说话的能力。
在学习《春雨的色彩》时,让学生们说一说“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在学习《风》一课时,问学生们:“你从哪里见到过风,也用小诗的形式说出来!”除了用课堂的提问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课本剧、小记者采访等多种形式来演绎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毫无疑问,作文教学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学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有利的写作氛围,以引导学生参与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害怕写作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写作的案例,如短篇故事和诗歌,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和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学生的写作,例如鼓励学生多读书,寻找有用的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写作。
其次,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提供足够的练习,以熟悉学生的写作结构,以及如何以更优秀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要练习的想法,以便在考试中表现更好。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指定的时间完成作文,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一篇文章,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规范的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给予指导性的指示和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逐步改善作文质量。
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自我检查,以考察他们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作文,并自主选择所需的语言材料来完成作文。
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并充分利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教师应恰当地运用以上几点尝试,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有效的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语言表达,从而在课堂和考试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鼓励他们用心感觉、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触摸,用嘴品味。
然后,我会引导他们用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我带着学生走到校园里的花坛旁边,让他们仔细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然后,让他们用几句话来描述这朵花。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的质量。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会给学生一些情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来写作。
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越大海,探索未知的世界。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自己会飞到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景色,遇见什么有趣的事情。
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作文。
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我会告诉学生如何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何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我也会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学习其中的优秀表达方式。
我会给学生朗读一些经典的诗歌或散文,让他们感受优美的语言,培养自己的独立审美能力。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让他们学会分类、归纳和整理思绪。
我会给学生一些主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整理相关的内容。
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通过注重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只有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关于初中写作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初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下面是我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我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前,我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
在写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语言魅力。
在写作结束后,我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知识。
写作素材和知识是写作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知识。
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我也注重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和知识,如写作结构、段落衔接、过渡词语等,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质量。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自主能力。
写作习惯和自主能力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我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我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写作培训班和写作比赛,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我的尝试与探索,我相信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热爱写作、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
我将继续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有的一节课下来还不知从何下手,急得抓耳挠腮,有的所性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交上作文万事大吉。
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抵触心理,害怕作文,觉得作文是一项高不可攀的事情。
我总觉得,学生们之所以这样怕作文是因为知识储备量少,缺乏写作材料的积累,为了扭转小学生怕作文的局面,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一)对初学者:走读写结合的访写之路,引导学生寻找写作文的感觉。
学生初学作文往往感到困难,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学习的范文,供儿童模仿,作为初学儿童的“拐杖”。
由于榜样具体,儿童能够从中理解如何才能好文章,这样从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作文,减少了他们动笔笔难度,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但始终要强调访写的要求:不拘一格,各取所需,决不能照搬硬套,学生们这是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灵活的访写开头、结尾或某一片断,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读书习惯。
达到了读写结合的和谐统一,例如:在引导学生描写自己所喜爱的一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及作用时,我先引导学生们回想《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的成文思路:从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
然后指导学生借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畅谈西瓜这种水果,结果令我喜出望外,他们不但把西瓜的特性描述的淋漓尽致,有的还能把它的特性变成顺口溜形式的歌谣:皮儿绿,个儿大又圆;种皮能炒能淹,能凉拌;种子炒后磕着吃,解闷又解馋;瓜瓤香甜可口消暑、解渴,人人喜欢。
有的甚至从西瓜的生活习性联想到了描写它与众不同的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不去攀高尚,也不卖弄妖艳的芬芳,总是温情地匍匐大地,朝着自己的境界生长。
”我听了不仅拍案叫绝。
在例如: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先重点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按不同的季节写小兴安岭而又突出其美丽的?重点写哪个季节?怎样写具体的?用了哪些相应的好词好句?然后引导学生集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美丽的田野》、《美丽的××树》、《美丽的××花》、《美丽的……》,这样放开让学生任选一物一景,一事或一人写。
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里烦。
”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充分反映出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细细思考,学生作文难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找不到生活素材;二是找到了素材不知怎么表达,思路不畅;三是有了素材和好的思路却苦于没有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几句话。
为了让学生知道习作写什么,如何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写作方法教材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
现行教材在编排采用“读写双线并行”的体例,便于学生学习时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很多教师习惯于单元即将结束时才关注习作要求,即使想到利用课文资源,也只是回过头来匆匆地梳理,已经错过了学习时层层深入的好机会,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作用。
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课文与习作相对脱节”的现象。
我根据教材特点,在每一单元学习的开始,就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提示学生从本单元课文中汲取科学的观察方法,对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匠心独运之处,认真讲解并及时启发学生去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同时借助课堂内声情并茂地朗读,走近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实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的理想境界。
二、扎根生活充实作文素材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
”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的乐园,因此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对一个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大多的生活在学校里度过的,在这个群体生存的环境里,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
而放学回家,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多数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什么事也做不好。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三沙中心小学吴田作文是对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反映。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改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但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教师感到作文课不好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何提高作文课的质量,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我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有米可炊”——有话可说、能说1、自主阅读,积累语言在实际作文中,学生普遍存在有了生动丰富的生活素材,但不知道用哪些词汇、语句去表达,即“有话不能说”的现象。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我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摘录、多积累。
(1)积累课文范例。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例,对于文中的妙词佳句、写法独特语言优美的片段,我要求学生或熟读成诵,或摘抄,或写感受等,使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2)课外阅读积累。
学生在课内的阅读时间、数量都是有限的,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结合“课外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制订了课外阅读长效激励机制: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后,可申请接受教师或课外阅读小组长预先设计的一些问题的检验,或由教师、小组长检查读书笔记的情况,若检验顺利通过则可获得“小书迷之星”证书,若没通过可再读再接受检验。
当学生累计获得四张“小书迷之星”证书即可颁予“小硕士之星”证书,若累计获得六张“小硕士之星”证书即可颁予“小博士之星”证书,并给予奖励。
这样即可不断激励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好书。
并把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作为对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每读一篇做一篇。
指导学生可以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内容概要、古诗名言和名人名言、读后感想体会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待到作文时,受到语境激发,就能得心应手地提取语言素材,使学生“心中有话能说或能写”。
2、引导观察,积累素材学生在作文时,常出现“手中提笔心中却无话可说”,这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体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