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组别:姓名:总第张领导批示: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老师授课日期月日星期第节班级主备教师参与教师学习准备教师提供学生提供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知识链接】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
【自主学习】(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字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
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展示】(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
【课堂练习】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缩()担()泡()神()架()攻()伸()驾()功()【课后延伸】成语填空( )鸡起舞杞人( )天守株待( ) 刻( )求剑囫囵吞( ) 画( )点睛( )假虎威班门弄( )【学生自我评价】☆☆☆☆☆【课后反思】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郭里口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导学案主备人:车迪迪班级:三学生姓名: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课型新知探究编号GLKXX3725学习内容学习字词,品读课文学具准备红色笔,铅笔学习目标1.我会认“矛、盾、持、蜗、般、坦”六个生字,我会写“矛、盾、集,般、持、架、龟、攻、炮、坦、战、神、兵、退”14个生字。
我能理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矛盾、大显神威”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感知课模块一、学习字词1、我会正确书写14个生字(易错笔画或易错字用红笔标出)2、我能读正确课文中的词语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3、我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以招架:庞然大物: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固然:模块二、正确朗读1、我能与组员合作,朗读课文。
2、我会读最感兴趣的一段给大家听。
模块三、课文内容1、我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学了课文,我懂得了:2、我会画出让我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的旁边作批注。
温馨提示:我能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语,与同学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品读运用课模块四、品读感悟:1、初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知道这篇课文讲发明家把()和()合二为一,发明了(),告诉人们()。
3、课文应该如何分层我能按照“发明坦克——坦克的实际运用——从中悟出的道理”把这篇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自然段;第三部分是()自然段。
模块五: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对学、群学)1、默读课文填空①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发明家手持—————,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的集合。
从这里可以看出发明家—————。
②矛和盾是怎样结合的呢?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把盾做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面伸出进攻的——、再给铁屋子装上——、安上______。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重点)2.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难点)三、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知识链接:坦克(Tank),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
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
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四、学习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①认真看书中的插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
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
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2.读写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A.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这节课,我学会了“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我爱学,我会学班级:30 姓名:日期:12.2 编制人:三年级语文组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自研课导学】晨读课:无预习目标(20分钟)1、结合教材全解,给生字:“矛、盾、持、般、蜗、坦、架、龟、攻、炮、战、神、兵、退”加拼音2、解释词语:“难以招架、大显神威、合二为一、集与一身”的意思;3、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弄清每一段描写的内容,完成于预习本中。
自主积累: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展示课导学】(时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通过自主学习我能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随堂笔记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且完成随堂笔记一2、再读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预时;7分钟)请按以下程序进行组内合作交流:一次互动:1、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3分钟)二次互动①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②预演:大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代表-呈现成果,进行板书设计。
(预时6分钟)展示单元一字词闯关会:可设立字音关(读准字音),词语关(理解词语:可采用说词猜意思、说意猜词等形式)展示单元二朗读课文我最棒: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展示单元三:我是小小演说员:我来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预时:30分钟)一、易错字:二、结合课文理解词意:1. 难以招架:2. 大显神威:3. 集与一身: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书写等级: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矛和盾优点的集合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完成随堂笔记二。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二十五课《矛和盾的集合》第1课时活动设计科目版本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章节第七组课名第七组第二十五课矛和盾的集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 教师上课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原来“矛”又尖又长,是用来进攻的,而“盾”又圆又扁是用来自卫的。
它们是相互抵触的两种武器。
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1.2初读课文(1)让我们来听一听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生字的读音,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
(2)大家都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号。
(3)请你用默读课文的方式,边读边思考: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后结果会怎样?1.3学习生字(1)和老师一起读读本课中的词语。
(2)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同桌两人读一读。
(3)先读读本课中的生字,再认真看一看,在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提示:教师利用动画中“认生字”和“帮写字”部分进行生字教学。
)(4)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注意生字的笔画、笔顺,以及在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写完后,和你的同桌比比看,看看谁写得漂亮。
1.4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下课要好好练习,记住这些生字,为我们学习课文做好准备!2. 学生自学2.1跟我学同学们,让我们和视频中的同学一起学习这节课吧,我们要读熟练课文,记清生字。
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结合情景理解“集合、自卫、进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档、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明白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感受发明家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借助图片揭示课题,指导书写,提炼课题中的关键词语。
(2分钟)1.(课件出示:矛、盾)——图上的两个人使用的兵器你们认识,知道他们有什么作用?(矛进攻、盾自卫)指名上台指着图画说。
2.板书课题矛:横钩写在横中线上,竖弯写在竖中线上。
盾:两个撇就像盾的形状,十字就是盾的把手,目代表保护身体的部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矛”和“盾”的作用有所了解,知道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对的。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乱成一团3.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这个意思,请你默读课文把这句话画下来。
4.指名汇报读句子。
课件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集合”在这指的是什么呢?(生:集合不是简单地把矛盾放在一起,而是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2)板书:合二为一。
5.出示句子:“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概括出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
出示句子:“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三都县第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自悟,我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自悟】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并注音、找出课文中组词,想想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3、仔细读文,用“”画出课文中的精彩词语,丰富语言的积累。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每一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发明家手持()和(),与朋友()。
对方的矛如()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还是()。
在这紧张危急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合作交流】对学:1、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并互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群学:1、按自学中的步骤或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2、小组分配任务朗读课文。
【交流展示】展示课题一:我来当大家的生字生词小老师建议:可教读、齐读、抽读,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的方法识记生字,通过“我说意思你说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展示课题二:课文内容我知道,说出各部分的意思.建议:可按填空的方式说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习成果检测】一、我会根据句子写词语。
1.来势凶猛,抵挡不住。
()2.从各方向挡住压力。
()3.充分显露神奇威力。
()4.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二、发明了坦克有什么好处?提示:坦克既能(),又能(),还会(),在战场上()。
自学笔记(等级:分)一、给课后生字注音,尽量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写下来。
易错字有:二、给课文分段,用自己的话说出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理解课文内空并填空。
发明家手持()和(),与朋友()。
对方的矛如()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还是()。
在这紧张危急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思考:A、为什么盾要大得像个铁屋子?B、这样固然安全,但能进攻吗?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从洞里伸出来攻的“矛”------()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1.学习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学生自读后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2.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导学活动一:认识矛和盾活动任务: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勾画生字词。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6.学习生字:(1)小组内轮读生字。
(2)小组展示读。
(可以全组展示读,也可以小组代表展示读)(3)字音、字形辨析。
(4)指导学生书写。
活动二:探究发明坦克的原因活动任务:讨论“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是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并板书。
(矛——进攻。
盾——自卫。
坦克其实就是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二、导练。
(完成课堂练习三、导结。
课堂小结。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课班级主备教师知识与教能力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基本环节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三( 3) 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副备教师曾钦贤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11 日星期 四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等词语。
能流利的读通课文,读懂课本。
初读了解将如何将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的道理。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等词语。
能流利的读通课文,读懂课本。
多媒体放手自读,适当引导、点拔。
X|k |B| 1 . c|O |m多读多想、联系生活实际、合作探究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看图导入:观看图,联系新课。
激发兴趣, 导观看矛与盾的图片,导入新课。
入新课初 学1、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批批划划, 学生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新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要内容, 并小组交流课文写 3、大概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了一件什么事并分段。
4、文章共有几段,可以分成几大部分?课能流利的读通课文, 读懂课本。
(初步探究)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1、齐读课本。
2、自学生字词,将生字词注音并组词。
3、请生将生字工整地书写在黑板上。
4、请生观察黑板上的生字是否正确,将错的改正。
引5、师指导生字学习。
并重点讲解字的意思和字的易错。
特1、齐读课本,读准字音。
会认 6 个生别“矛”和“盾”的解析。
2、自学生字词字,会写 14导6、请生熟记生字小组交流汇报,并请个别学个生字。
能正方式:( 1)请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在黑板上写字音,组词,确读写“集( 2)轮组读新课标第一网其他同学认真看黑板,当小合、招架、紧释( 3)男女交叉读老师,帮他们改一改是否写张、固然、乌( 4)开火车读对了龟、自卫、进7、齐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