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铁路车站中间站、区段站(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三篇区段站一.定义: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称为区段站二.区段站分类:1、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无解编作业区段站(只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有关作业,没有列车改编任务,或仅担任摘挂列车的整编作业)有解编作业区段站(除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有关作业外,还担任区段、摘挂列车和少量直通、直达列车的解编作业)2、按布置图(书上有图,不需要背图,能识记即可)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级三场式区段站三.区段站在路网上的分布1.牵引区段长度的影响因素⑴牵引种类⑵乘务制度⑶机车交路⑷机车走行速度⑸合理连续工作时间:8-10小时L交路=T·V旅=(工作时间-自外段停时)×上或下行单向较低V旅2、路网上技术作业的要求⑴路网干线交会处⑵有一定车流集散的地点3、地区及城镇发展规划四、区段站作业:1.内容为邻接地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2.特点小而全:小-作业量、设备规模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承上启下: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与中间站的区别:设有机务段、有编解作业与编组站的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小五区段站布置图A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关系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机务设备的配置(1)配置方案B.进路交叉分类:据车站作业类别不同,一般分行车、调车和机车作业三类。
有以下交叉点(1)行车与行车; (2)行车与调车; (3)行车与机车; (4)调车与调车; (5)调车与机车;(6)机车与机车。
(按交叉性质依次降低)行车交叉中,旅客列车交叉最严重,其次旅客与货物列车交叉,货物与货物列车交叉又次之;到达进路间交叉较严重,到发进路交叉次之,出发进路间交叉又次之C.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 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通过旅客列车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4、自编始发货物列车5、本站货物作业车6、扣修的车辆1、旅客列车到发线2、货物列车到发场3、调车场4、机务段5、货场及工业企业专用线6、站修所(或车辆段)①站房同侧(I 、II )机车出入库切割正线,影响居民区环境,机务段发展受限,一端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
中间站第一节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一、中间站的作业1.列车的通过、会让、越行、运行调整2.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客运业务3.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货运业务4.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5.其它二、中间站的设备1.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线2.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3.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及货运办公房屋4.信号及通信设备5.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6.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第二节中间站布置图一、不设牵出线中间站一般都采用横列式布置。
当在山区修建单线铁路时,遇地形陡峻狭窄,设置横列式中间站其站房或站台需设在桥上、隧道内等困难条件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
中间站的货场布置(一)决定因素:①货源货流方向②车站未来发展③便于车站管理④便于摘挂列车调车作业:顺运转方向前端⑤环境、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⑥工业企业线、支线接轨(二)货场方案布置1、站同左、站同右(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a、便于管理和联系,货场离站房近,联系方便;b、货主方便,城镇侧为货流、货源地;c、有利于车站在对侧发展。
缺点:a、上行摘挂列车切割正线;b、货场发展受限制。
适用:a、上行摘挂作业量不大,干扰小;b、货源在站房同侧。
2、站对右、站对左(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避免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作业与正线交叉,货场发展不受城镇限制。
缺点:地方货源货流在站房同侧时,增加了收发货人搬运距离,且需横越铁路,很不方便。
需设置跨越铁路线的专门通道,以便利地方搬运。
车站向对侧发展受限。
(3)适用:a、货源主要在站房对侧;b、同侧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货场;c、上行摘挂作业量大。
(三)货场位置选择一般,由于站房设于城镇一侧,主要客流也多集中城镇侧,为使小搬运不跨越铁路,危机车辆和人身安全,可将小型货场设站同侧;当货运量大,为避免摘挂列车与停站旅客列车的作业干扰,货场宜设站对侧,此时应妥善处理货源地与货场间的道路连接问题;当货物集散地在站房对侧,不论货运量大小,货场均应设站房对侧的合适位置当货场有粉尘、异味等货物影响周围环境时,则要将货场远离站房和居民区或建于其下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