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产自用产品的涉税会计处理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购进货物用于自用部分的涉税处理近日,一家刚成立的加油站的会计向税务机关咨询,其公司经营汽油和柴油,且公司自有车辆也使用这两种产品,是否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还是视同销售?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是否作视同销售处理?增值税处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二)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从上述规定可知,加油站自用汽油、柴油的行为,在增值税方面,不属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范围,不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也不属于视同销售货物,不需要计算销项税额。
企业所得税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下自产货物“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前言自产货物是指企业自行生产的商品或完成的技术服务。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自产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同销售”,视同销售也称为自用产品视同销售,是指企业生产的自产货物,如果不向外销售,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计税的,按照等量同品质的商品或技术服务的价格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纳税完毕后,企业按照生产成本进行记账。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条件自产货物“视同销售”的条件包括:1.自产货物不出售的;2.按照法律规定要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3.按照等量同品质的货物或技术服务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4.按照生产成本进行记账;5.其他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
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 条件符合前提符合上述条件后,企业应将自产货物“视同销售”,并按照规定计算应纳税额。
2. 记录营业税进项税额企业因“视同销售”而按照等量同品质的货物或技术服务价格计算的销售收入,应计入增值税销项税额中,相应地,还需记录相应的进项税额。
3. 计算所得税企业按照“视同销售”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对应的所得税税额应该是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后的利润,按照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所得税。
企业应该将计算所得税的过程进行记录,方便纳税申报。
按照生产成本进行会计处理,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1.记录“视同销售”生产成本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视同销售”生产成本分摊到对应的产品或者工程项目上,具体记录方式如下:科目借方贷方生产成本X按月折旧X材料费用X直接人工费用X制造费用X应交增值税税金X2.记录各项进项税额科目借方贷方营业税进项税额X增值税进项税额X发票及进项税额X3.记录应纳税额科目借方贷方应纳营业税X应纳所得税X4.记录交税科目借方贷方应交税金X应交增值税税金X应交所得税税金X自产货物“视同销售”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自产货物按照等量同品质的货物或技术服务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和应纳税额的一种税务处理方式。
企业自产自用产品税务与会计处理2009-7-23 14:16郭枚香张智峰【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如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或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投资或利润分配及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或其他非货币性福利等方面的行为,税法将其界定为“自产自用,视同销售”。
本文主要就自产自用行为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税务和会计处理的制度依据(1)税收制度规定。
视同销售是与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销售有所区别的货物销售行为,按照我国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自产自用应视同销售,应正常缴纳增值税,同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如果自产自用产品为消费税应税消费品,还应计算缴纳消费税。
即上述自产自用行为应当作为收入处理,应调整企业的应税所得。
(2)会计制度规定。
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准则并没有专题予以明确统一规定,只在各相关准则中有所表述。
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均有相关规定,其中具有核心指导地位的是收入准则,其对收入确认条件的规定有助于会计处理中判断收入是否确认。
二、会计实务界对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的不同会计处理上述税收制度规定,直接、具体指导和规范了税收实务。
在税收实务界,对于自产自用行为的税务处理是毫无争议的,即都是按售价、计税价格(公允价值)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并按售价、计税价格(公允价值)增加应税收入,计入应税所得。
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均未对自产自用行为的账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致使缺乏理论指导的会计实务界产生了对自产自用行为的不同账务处理且各自为政。
具体表现在:(1)只需按自用产品的成本转账,不确认收入。
原因是自产自用只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正常销售的条件,没有产生现金流量。
自产自用产品的会计处理自产自用产品的会计处理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集资、广告样品、职工奖励福利等方面,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
企业不会由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
因此,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是按成本转账。
会计处理如下:自产自用的产品在移送使用时,应将该产品的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关科目,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库存商品”。
《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中明确: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并据以计算缴纳各种税费。
对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征税而无销售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其销售额: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企业将自产自用的产品用于上述用途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应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税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按税收规定需要缴纳所得税的,还应将该项经济业务视同销售应获得的利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据以缴纳所得税,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举例如下:某企业2007年2月8日,辅助生产车间为本企业一专项工程(尚未完工)特制一台专用机床,经核实其实际生产成本为3.2万元,企业账务处理为:借:在建工程32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2000会计人员自查2月份账证资料发现,2月份生产成本中所耗外购材料等扣除项目金额占整个生产成本比例为65%,采购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视同销售,工程成本少计销项税额5984元[32000×(1+10%)×17%].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
【老会计经验】企业自产自用产品税务与会计处理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 如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或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投资或利润分配及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或其他非货币性福利等方面的行为, 税法将其界定为“自产自用, 视同销售”。
本文主要就自产自用行为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税务和会计处理的制度依据(1)税收制度规定。
视同销售是与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销售有所区别的货物销售行为, 按照我国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 自产自用应视同销售, 应正常缴纳增值税, 同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如果自产自用产品为消费税应税消费品, 还应计算缴纳消费税。
即上述自产自用行为应当作为收入处理, 应调整企业的应税所得。
(2)会计制度规定。
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并没有专题予以明确统一规定, 只在各相关准则中有所表述。
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均有相关规定, 其中具有核心指导地位的是收入准则, 其对收入确认条件的规定有助于会计处理中判断收入是否确认。
二、会计实务界对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的不同会计处理上述税收制度规定, 直接、具体指导和规范了税收实务。
在税收实务界, 对于自产自用行为的税务处理是毫无争议的, 即都是按售价、计税价格(公允价值)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并按售价、计税价格(公允价值)增加应税收入, 计入应税所得。
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均未对自产自用行为的账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致使缺乏理论指导的会计实务界产生了对自产自用行为的不同账务处理且各自为政。
具体表现在:(1)只需按自用产品的成本转账, 不确认收入。
原因是自产自用只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 不存在销售行为, 不符合正常销售的条件, 没有产生现金流量。
货物自产自用的会计处理好吧,今天我们聊聊货物自产自用的会计处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我们就像聊天一样,把这事儿给说清楚。
你知道,很多企业都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在一些生产型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还得用来自己用,这可就有点麻烦了。
一般来说,咱们企业一旦自己做了产品,不是卖给别人,就是自用,不用卖出去,也不收钱,那会计上得怎么处理呢?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货物自产自用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你自己生产了个东西,本来是要卖的,但结果你决定不卖,自己用着。
比如说,工厂生产了很多零件,原本是打算卖给客户的,但最后发现自己用了,那这些零件就成了“自产自用”的产品了。
你想啊,像这样,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直接就“消化掉”的。
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把自用的这些货物,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处理。
其实这事儿挺简单的,记账嘛,只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步,你得考虑到一个税的问题。
自用的货物,按照规定,是需要按照当时市场价来计算的。
什么市场价?就是说,你本来要卖出去的价格,或者是根据类似商品的价格来估算。
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得把它的“进项税”给记进去。
比如,你原本买了原材料,付了增值税,这部分税,实际上是可以抵扣的。
可是,一旦你不卖了,这个增值税就得按一定的标准来“还”回去。
也就是说,增值税不能继续抵扣,你得想办法处理一下。
所以,这就是很多公司在处理自产自用时,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很多时候,企业忽视了税务上的这些细节。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可能有点懵了,没关系,我慢慢来。
自用产品的会计处理,除了税务上的问题,还有一个挺重要的点,就是成本的分摊。
你想,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算是自用,那这个货物到底该如何记账?是不是把所有的生产成本全部算在里面?答案是肯定的。
成本得分摊。
每个部门的生产费用、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等等,都得算到自用货物里。
你不可能生产了一堆货,就随便记个账“算完了事”。
自产自用的货物,必须按照它的实际成本来进行会计处理,这个成本不仅仅是原材料的价格,还得加上人工、制造费用等,所有涉及到的成本都得入账。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自产产品视同销售的涉税会计处理视同销售是指企业或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务上要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
一般来说,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并按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计提增值税,同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而用产成品与有关科目直接对转是错误的。
具体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1、适用的税收政策:①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②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交纳消费税。
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
注: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则应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一般也是增值税的视同销售。
2、消费税的计算:①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②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3、会计处理方法:企业自产的产品自用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作销售处理后,企业会凭空增加一块利润,然而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资金,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不利,而按成本转账,则可以避免这种弊病。
按成本转账就是在产品移送使用时,将该产品的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应的科目中。
例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即将产品成本转入在建工程的成本中。
会计分录为: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可税前扣除)4、举例:【例1】某炼油厂2007年5月份将其自产的柴油5000升用于本厂的基建工程的车辆,该柴油的单位成本为4元/升,单位售价10元/升,消费税单位税额为0.1元/升。
(1)纳税会计:总成本=5000×4=20000(元)销售额=5000×10=50000(元)应交增值税=50000×17%=8500(元)应交消费税=5000×0.1=500(元)借:在建工程29000贷:库存商品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85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00注1:调增纳税所得50000-20000-500=29500(元);注2:计算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可计入“在建工程”并在税前扣除(本笔业务未予计算。
企业自产自用产品的涉税会计处理技巧
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集资、广告样品、职工奖励福利等方面,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
企业不会由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
因此,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是按成本转账。
会计处理如下:自产自用的产品在移送使用时,应将该产品的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关科目,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库存商品”。
《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并据以计算缴纳各种税费。
对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征税而无销售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其销售额: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企业将自产自用的产品用于上述用途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应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税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按税收规定需要缴纳所得税的,还应将该项经济业务
视同销售应获得的利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据以缴纳所得税,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举例如下:某企业xx年2月8日,辅助生产车间为本企业一专项工程特制一台专用机床,经核实其实际生产成本为万元,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32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2000.
会计人员自查2月份账证资料发现,2月份生产成本中所耗外购材料等扣除项目金额占整个生产成本比例为65%,采购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视同销售,工程成本少计销项税额5984元[32000××17%].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
在计算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元[32000×-32000-5984×].应补企业所得税额元。
有关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598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984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企业自制产品被福利部门领用,举例如下:xx年3月,将成本价20万元的特制低度薯类白酒1万千克发放给职工,计提增值税万元,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274000
贷:产成品——薯类白酒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4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0000
会计人员自查时发现,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虽视同销售进行了会计处理,但计税销售额错误,企业错按成本价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错用按成本价计提消费税。
正确的计算如下:组成计税价格=200000×÷=275000;应补增值税=200000×÷×17%-34000=12750;应补消费税=200000×÷×20%+10000×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