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中溶盐试验记录(162~163)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探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3.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盐(氯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易溶于水。
温度对食盐溶解度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食盐的溶解度越大。
本实验通过改变水温,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从而了解温度对食盐溶解度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烧杯:5个,100mL2. 温度计:1个3. 食盐:适量4. 研钵:1个5. 玻璃棒:5根6. 计时器:1个7. 天平:1个8. 酒精灯:1个9. 烧杯夹:1个四、实验步骤1. 将5个烧杯分别编号为1-5,并在每个烧杯中加入50mL水。
2. 使用研钵将食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分别称取5g食盐,分别放入5个烧杯中。
3. 将温度计放入烧杯1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逐渐升高,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食盐溶解情况,直至水温达到90℃。
4. 在烧杯2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逐渐升高,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食盐溶解情况,直至水温达到70℃。
5. 在烧杯3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逐渐升高,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食盐溶解情况,直至水温达到50℃。
6. 在烧杯4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逐渐升高,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食盐溶解情况,直至水温达到30℃。
7. 在烧杯5中,将水温保持在室温,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食盐溶解情况。
8. 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以加速食盐溶解。
9. 实验结束后,记录各烧杯中食盐溶解度,即每烧杯中溶解的食盐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烧杯1(90℃):食盐溶解度为4.8g- 烧杯2(70℃):食盐溶解度为4.2g- 烧杯3(50℃):食盐溶解度为3.8g- 烧杯4(30℃):食盐溶解度为3.5g- 烧杯5(室温):食盐溶解度为3.0g2. 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水温的升高,食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当水温达到90℃时,食盐溶解度最大,为4.8g;而当水温为室温时,食盐溶解度最小,为3.0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种类盐在水中的溶解度;2. 研究温度对盐溶解度的影响;3. 掌握溶解度、溶解速率等基本概念。
二、实验器材1. 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氯化钙;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温度计、量筒、滤纸、滤液、蒸发皿。
三、实验步骤1. 分别称取0.5克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氯化钙,放入四个烧杯中;2. 向每个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盐的溶解情况;3. 分别记录四种盐的溶解度;4. 在室温下,将四种盐分别加入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盐的溶解情况;5. 记录四种盐在室温下的溶解度;6. 分别将四种盐加入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加热至50℃、75℃、100℃,观察盐的溶解情况;7. 记录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8. 对比不同种类盐的溶解度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种类盐的溶解度:- 氯化钠:室温下溶解度为36克/100毫升水;- 硫酸铜:室温下溶解度为25克/100毫升水;- 硝酸钾:室温下溶解度为31克/100毫升水;- 氯化钙:室温下溶解度为37克/100毫升水。
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四种盐的溶解度均有所增加;- 氯化钠在100℃时溶解度达到最高,为40克/100毫升水;- 硫酸铜在100℃时溶解度达到最高,为40克/100毫升水;- 硝酸钾在100℃时溶解度达到最高,为47克/100毫升水;- 氯化钙在100℃时溶解度达到最高,为52克/100毫升水。
五、结论1. 不同种类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氯化钙的溶解度最高,硝酸钾次之,氯化钠和硫酸铜较低;2. 温度对盐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盐的溶解度逐渐增加;3. 本实验为探究盐的溶解度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证烧杯内的水量充足,避免盐的沉淀;2. 加热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高导致溶液沸腾;3.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 9205-2015铁路工程试验表格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2015- 03 - 28 发布2015- 06 - 25 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Q/CR 9205-2015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施行日期:2015年06月24日2015年·北京前言本试验表格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简称“原试验表格”,下同)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试验表格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调整了原试验表格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原试验表格发布后,在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本试验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无损检测、混凝土构件性能、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岩石和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填土密度、钢材、道砟、锚杆、防水材料、石灰等的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本试验表格主要增加了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和施工部位等信息,统一了相关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调整了表格中日常试验项目的排序。
在执行本试验表格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试验表格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试验表格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32 中溶盐试验32.1 一般规定32.1.1土的中溶盐是指土中石膏而言。
测定结果以干土中含CaSO4·2H2O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32.1.2本试验采用硫酸钡质量法,适用于各类土;采用EDTA容量法,适用于现场和杂质较少的土。
32。
2 硫酸钡质量法32。
2.1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分析天平:称量200 g,分度值0。
0001 g.2 加热设备:高温炉、电炉、烘箱、水浴、干燥器。
3 其他设备:烧杯、洗瓶、量筒、容量瓶、坩埚、坩埚钳、漏斗架、玻璃棒、定量滤纸等。
32。
2。
2 试剂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0。
25 mol/L,c(HC1)溶液:量取浓盐酸20。
8 ml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继续用水稀释至1L。
2 10% NH4OH溶液:于1L量筒中加适量水,再加浓NH4OH 400 ml,然后用水稀释至1L。
3 10%BaC12溶液:称取(BaC12)10 g,溶于100 ml水中。
溶液数滴酸化,4 酸化硝酸银溶液:称取(AgNO3)1 g,溶于100 ml水中,加(1+1)HNO3贮于棕色滴瓶中。
5 (1+1)HC1溶液:取一份浓HC1与一份水互相混合.6 甲基橙指示剂:按第30。
2.2条配制。
32。
2。
3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试样制备应按本规程第3.4.2条进行。
称取试样1.0000~5.0000 g(视其含量而定)于200 ml烧杯中,徐徐加入0。
25 ml/L,c(HC1)溶液50 ml边加边搅拌,如果土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应继续加至无气泡产生为止,放置12h.另取此试样5。
00 g测定其风干含水率.2 将放置12h后的酸浸出液过滤于另一烧杯中,并用0.25 mol/L,c(HC1)溶液淋洗残渣至数滴应无白色浑浊生成)。
滤液无SO42-为止(可承取最后滤液数滴于试管中,加10% BaC12OH溶液中和至呈现黄色,然后改用(1+1)3 向滤液中加甲基橙指示剂2滴,用10% NH4HC1溶液滴加至滤液刚转变为红色为止,继续多加10滴过量的酸.4 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搅拌下缓缓滴加热的10% BaC12溶液,直至滤液中SO42-完全沉淀后,再加数滴使稍过量为止(是否完全沉淀,可稍等滤液澄清后,沿杯壁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溶液接触处,如无白色浑浊生成,表示已沉淀完全)。
粗食盐提纯实验报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粗食盐提纯吴心悦(环境工程163班宁波)摘要(1)掌握提纯NaCl 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3)了解Ca 2+、Ma 2+和SO 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关键词过滤;乙醇洗涤;关键词3;pH 试纸1.引言粗食盐的提纯和粗食盐中带有离子的定性鉴定。
2.实验部分 2.1实验原理粗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溶于水的K +、Ca 2+、Ma 2+、Fe 3+、SO 42-、CO 3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
将粗食盐溶于水后,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需加入合适的化学试剂,使之转化为沉淀而过滤除去,其方法是:(1)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可将SO 42-离子转化为BaSO 4沉淀,过滤除去SO 42-。
Ba 2++SO 42-====BaSO 4↓(2)向粗食盐溶液中加入NaOH 和Na 2CO 3溶液,使溶液中的Ca 2+、Ma 2+、Fe 3+及过量加入的Ba 2+转化为CaCO 3、Ma 2(OH )2CO 3溶液、Fe (OH )3和BaCO 3沉淀后过滤除去。
Ca 2++CO 32-====CaCO 3↓2Ma 2++2OH -+CO 32-====Ma 2(OH )2CO 3↓Fe 3++3OH -====Fe (OH )3↓ Ba 2++CO 32-====BaCO 3↓(3)用稀HCl 溶液调节食盐溶液使pH 至2~3,除去过量加入的NaOH 和Na 2CO 3。
H ++OH -====H 2O 2H ++CO 32-====CO 2↑+H 2O粗食盐中的K +离子不与上述试剂作用,仍留在溶液中。
在蒸发和浓缩溶液时,由于NaCl 的溶解度小先结晶出来,过滤时,溶解度大而含量少的KCl 则留在残液中而被除掉。
食盐检验原始记录食盐检验原始记录
名称:规格:名称:规格:
检验日期:生产日期:检验日期:生产日期: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1 干燥失重 1 干燥失重
空杯加样品重:空杯重:样品重:空杯加样品重:空杯重:样品重:
一次烘后重:二次烘干后重:干燥失重:一次烘后重:二次烘干后重:干燥失重:
2 氯化物测定 2 氯化物测定
空杯加样品重:空杯重:样品重:空杯加样品重:空杯重:样品重:
定容100ml,取2.0ml( )耗C= mol/LAgNO3溶液;定容100ml,取2.0ml( )耗C= mol/LAgNO3溶液;
V1 ml V2 ml,氯化物: %V1 ml V2 ml,氯化物: %
2 外观、感官: 白色、味咸、无异味、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 2 外观、感官: 白色、味咸、无异味、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 异物 异物
3 净含量: 3 净含量:
检验员:检验员:。
实验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景:
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我们必须摄取食盐。
固态的食盐难以下咽,日常生活中总要将它溶解,以被我们食用并吸收。
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猜测一些影响因素,这些猜测能被实验证实吗?探究目标:
1、扩展固体物质溶解的有关知识。
2、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学习对变量进行控制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3、通过探究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4、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协作精神。
器材、药品:
小烧杯2个、玻璃棒1根、粗盐5克、细盐5克、冷水、热水探究活动要求:
取20毫升水,5克食盐,并将食盐一次性全部放入水中。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根据知识和经验,对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可能因素做出猜测。
猜测1:搅拌可能是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一个因素。
猜测2:
猜测3:
、、、、、、
3、实验检验:
根据所猜测的因素,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测。
实验中应对相关的条件进行控制,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变量的因素。
4、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
5、交流评价:
将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通过交流比较,概括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如果水和食盐的质量不限定,你还能提出哪些猜测?为了验证这些猜测,你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厨房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为厨房烹饪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溶解性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溶剂种类、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
本实验主要探究温度和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药品:食盐、白糖、面粉、淀粉、食醋、酱油、料酒、橄榄油、水、酒精、碘酒、冰块。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温度对溶解性的影响(1)将相同质量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水和50ml冰水。
(2)同时将两个烧杯放入冰箱中,一个保持室温,一个保持在0℃。
(3)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情况,持续观察30分钟。
2. 实验二: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1)将相同质量的食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水、50ml酒精和50ml橄榄油。
(2)用玻璃棒搅拌三个烧杯中的溶液,观察并记录食盐的溶解情况。
(3)持续观察30分钟,记录溶解情况。
3. 实验三:不同物质溶解性的比较(1)将相同质量的食盐、白糖、面粉和淀粉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
(2)分别加入5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
(3)持续观察30分钟,记录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温度对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食盐在水中溶解较快,30分钟后基本溶解完全;0℃下,食盐在水中溶解较慢,30分钟后仍有少量未溶解。
结论: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好。
2. 实验二: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最快,其次是酒精,橄榄油中溶解最慢。
结论:溶剂种类对溶解性有显著影响,水对食盐的溶解性最好。
3. 实验三:不同物质溶解性的比较食盐和白糖在水中溶解较快,面粉和淀粉溶解较慢。
结论: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性较好。
六、讨论与展望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溶剂种类和物质种类都会影响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