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69.20 KB
- 文档页数:15
picc堵管的处理措施picc堵管是指由于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路内部的血栓形成或外部的压迫等原因,导致PICC管路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
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采取一些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picc堵管的处理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 确认管路是否堵塞首先,需要确认管路是否真的堵塞。
如果PICC管路无法使用,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例如管路脱落或者插入不当。
因此,在处理之前,需要先确认管路是否真的堵塞。
2. 给予溶栓治疗如果确认管路内部有血栓形成,可以采用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管路的通畅。
但是,溶栓治疗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 进行机械性清除如果血栓过大或者溶栓治疗无效,可以采用机械性清除。
机械性清除是通过插入导丝或者导管进行清除,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栓,并恢复管路的通畅。
但是,机械性清除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4. 给予抗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给予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抗凝治疗可以通过注射肝素或者口服华法林等药物来实现。
但是,在给予抗凝治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5. 更换PICC管路如果以上治疗方法均无效,可以考虑更换PICC管路。
更换PICC管路需要注意消毒和穿刺技术,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picc堵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定期更换PICC管路、加强患者宣教等方式来预防picc堵管的发生。
PICC堵管原因及解决方案PICC堵管:顾名思义就是PICC官腔堵塞,其表现为输液治疗过程不畅,液体不滴,回抽负压过大抽不动,抽不到回血等都是官腔堵塞的表现。
(一)冲管不及时①工作太忙了,未想起来冲管②不知道PICC输液过程中也需要冲管解决方案:加强培训,提高PICC堵管的警觉性,下达医嘱,遵医嘱执行,按时冲管。
冲管时机如下:①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血)前,及治疗结束后。
②输液(血)治疗过程中,输注黏稠、高渗、中药制剂、抗生素等对血管刺激较大的液体后连续输注的药液不相容时,应在两种药物输注之间进行冲管,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导管。
③连续输液过程中谨记也需要冲洗管腔。
(二)冲管剂量、方法不对①冲管液的剂量不够,②冲管的手法不对解决方案:①冲管液的剂量至少为管腔容积的2倍以上③冲管手法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避免药物刺激局部血管,达到真正冲管的目的。
(三)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堵管、甘露醇结晶堵管、两种药物接触后的反应性堵管等(统称药物导致堵管)解决方案:①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容易发生沉淀性堵管,选择使用输液泵正压泵入药物,并且谨记定时脉冲式冲管。
②甘露醇结晶堵管,在使用甘露醇前需要严格检查使用的药物有无结晶的出现,在冬季使用甘露醇最好可以温箱恒温保存。
③两种容易出现反应的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两种药物中间,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一定要冲洗干净。
(四)接头松懈、三通断裂、输液管路断裂等等,导致的血液流出,堵塞管腔。
解决方案:①使用高质量的输液用品②定时检查维护,避免接头松懈(五)患者高凝状态解决方案:遵医嘱使用抗凝剂,以及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封管浓度:PICC/CVC可用0〜1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根据PORT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10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方式采用正压封管。
(六)置管肢体活动不当解决方案:遵医嘱进行PICC置管肢体的康复锻炼。
解决PICC堵管的常用方案①若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接头堵塞给予及时更换接头②若为官腔内堵塞,进行评估判断后进行溶栓治疗③若PICC管道无留置的必要性,应当每日评估尽早拔除,若溶栓失败,那么只能忍痛拔管。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 (5)2.1 药物本身的因素 (6)2.1.1 药物的化学性质 (7)2.1.2 药物的刺激性 (8)2.2 患者因素 (8)2.2.1 血液凝固性 (10)2.2.2 个体差异 (11)2.2.3 心理因素 (12)2.3 治疗操作因素 (14)2.3.1 导管选择不当 (15)2.3.2 导管位置不佳 (16)2.3.3 正确的冲管方法未掌握 (16)2.4 置管后护理因素 (17)2.4.1 患者活动过度 (18)2.4.2 护士操作不规范 (18)2.4.3 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 (19)三、PICC药物性堵管的处理方法 (20)3.1 药物溶栓法 (21)3.2 静脉滴注法 (22)3.3 聚合物凝胶清除法 (23)3.4 超声波溶栓法 (24)3.5 小切口切开取栓法 (24)四、预防措施 (25)4.1 合理选择药物 (26)4.2 提高患者依从性 (27)4.3 规范操作流程 (28)4.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28)五、结论 (29)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PICC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药物性堵管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
药物性堵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导管类型与材质、输液速度控制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堵管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导管失效、患者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对PICC药物性堵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剖析药物性堵管的成因,探讨其临床表现,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且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中,可作为输液、抽血、输血及化疗途径,有利于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分析1.1冲封管方法不正确对新护士的PICC培训欠到位,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护士对脉冲与正压的作用与目的未能理解,在培训时重视理论传授,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结合。
1.2导管接头松动、脱落导致堵管特别是夜班和中班时间段关灯给病人休息,对病人关注度相对降低;对持续微泵推注的固定方法不合理,病人翻身时或烦躁不安时,牵拉输液导管易导致接头松动和脱出。
1.3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间接活化凝血系统,致血液成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当连接管脱出和输液完毕未及时冲管和接药时导致血液返流引起管道堵塞。
1.4静脉血流缓慢PICC置管后血管通路变窄;重症病人在床上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压迫置管肢体或担心导管脱出不敢动,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使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
1.5药物性堵管输注配伍禁忌药物和容易形成沉积的药物溶液后可立即发生阻塞,脂肪乳剂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它任何液体都高[3];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液浑浊、沉淀。
1.6手臂过度活动由于部分患者治疗时间长,因此进行活动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属于卧床休息当中,病人容易产生不适感,在床上进行活动未注意使手臂进行过度弯曲造成导管堵塞。
如何判断是否堵管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抽不出回血。
导管堵塞还可表现为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PICC引言硬化的血管、营养贫乏的组织、长时间静置、局部感染等因素都容易导致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外周插入中央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堵塞发生,给患者的医疗护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生原因1.1 血液凝块血凝块是导致PICC 导管堵塞的一大原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内外血液流速差异所导致的,在导管内部,血流速度会增快,而在导管外部,则会受到肢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减缓。
当血液在导管内部流速增快时,就会易于发生凝聚,导致血凝块的形成。
1.2 营养贫乏的组织由于导管直接插入中央静脉血管,相对于外周动脉血管,在存活组织上产生的影响程度更大,而一旦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就容易导致血凝块的生长。
1.3 长时间静置这是导致PICC 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导管长时间不动的状态会导致整个导管内血液的流动减缓,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残留在导管内,这也会增加产生血凝块发生的概率。
1.4 局部感染患者的体内细菌波动可以导致PICC 导管的堵塞。
在导管周围存在感染灶时,组织炎症会影响导管周围的血液流动,导致血液减缓并沉淀,进一步诱导血管内凝块的形成。
二、护理干预2.1 导管清洗PICC 在置入后,每次使用结束后都需要清洗,以保持导管畅通。
清洗的时候,应将导管的两个孔口分开使用两个注射器,通过将清洗液注入导管,可以清除其中的血块等污物。
2.2 维持导管通畅要保持导管通畅,有以下几点:2.2.1 定时排气定时排气,可以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保持导管开放,护士或医生应该根据临床需要定期排气。
2.2.2 倒腾导管护士将导管依次朝一侧和另一侧倒腾,可以使导管内存在的血凝块或者气泡等顺利排出管道,从而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2.2.3 滴注抗凝剂为了减轻导管内凝血,护士或医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滴注少量的抗凝剂。
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防范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导管,广泛用于医院的临床护理中。
然而,PICC堵管是其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的医疗困扰和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对PICC堵管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PICC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血流堵塞:PICC导管中的血液流动缓慢或中断是导致堵管的主要原因。
造成血流堵塞的原因包括:血小板聚集、血浆凝血、血液凝固和导管内腔附着物的形成等。
防范措施:定期冲洗导管内腔,保持血液流畅;根据不同情况考虑适当的抗凝治疗;注意导管处的清洁,防止感染。
2.导管内壁附着:导管内壁的附着物也是导致PICC堵管的原因之一、导管使用时间长了,附着物的积聚会导致堵塞。
防范措施:定期更换导管;定期检查导管内腔,如有附着物应及时清除;注意导管处的清洁。
3.弯曲或扭折:导管在患者体内可能会发生弯曲或扭折,导致血流受阻。
防范措施:在导管固定时应避免过度张力和弯曲;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有变形,及时调整或更换导管。
4.导管插入部位感染:PICC导管插入部位的感染会导致周围组织水肿和渗出,形成血流堵塞的一个常见原因。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操作;导管插入部位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5.过度使用:不合理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堵塞的原因之一、过度使用导致导管使用寿命过长,增加了堵塞的风险。
防范措施:合理使用导管,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定期检查导管的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防范PICC堵管的措施:1.权威规范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权威规范操作,正确插入和管理导管,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导管外观和内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血流缓慢、颜色异常等。
3.定期冲洗:定期冲洗导管内腔,保持血液流畅,防止血流堵塞。
PICC堵管的应急处理
一、常见原因
1.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血液返流致堵管;
2.封管不当所致堵管;
3.封管不及时导致药物沉淀或脂质沉积堵住导管;
4.导管可能弯曲盘绕或受损。
二、应急措施
1.评估堵管的程度及原因;
2.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
3.准备用物:40万u尿激酶一瓶,0.9%NaCL100ml,1ml、2ml 注射器各一个,三通接头一个;
4.可用5000u40万u尿激酶加10ml生理盐水稀释,PICC管接三通后,三通侧支接吸取了1ml尿激酶的注射器,另一侧接20ml注射器,利用空注射器抽吸PICC管的负压力将尿激酶注入PICC管,20分钟后抽出溶血块。
三、预防
1.正确封管,必须用10ml以上注射器脉冲式冲入生理盐水;
2.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扭曲或受损;
3.注射完高浓度的药或输血结束时,应及时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药物沉淀;
4.每周应冲管一次。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剖析及处理措施中间静脉置管(PICC)导管留置时光长,操纵保护简略,安然有用,不但可以削减反复静脉穿刺的苦楚和局部不良反响,呵护外周静脉, 还可以有用防止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苦楚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逝世,是以是肿瘤患者的首选置管计划.但在运用进程中常因多种身分引起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重要问题.今朝国内对血栓性栓塞运用肝素钠和尿激酶的报导较多,故分离用肝素钠和尿激酶进行再通.PICC堵管的分类依据PICC导管堵塞原因可分为机械性. 非血栓性和血栓性三种类型.导管堵塞再通办法1机械性堵塞:原因是炎天敷贴脱落所致接头衔接处导管扭曲,经修剪导管从新改换接头后解除堵塞.2非血栓性堵塞:因为药物引起的沉淀, 可用反抗剂(碳酸氢钠.盐酸)调节,使沉淀物恢复到消融状况.3血栓性堵塞:依据其产生的时光,分为A组和B组,A组运用肝素钠,B组运用尿激酶.具体操纵办法如下.撕去贴膜,去除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带无菌手套,消毒穿刺部位及导管,不雅察导管的体外部分有无血液,若有较硬的凝血块,运用指腹反复揉搓,将血块揉碎,消毒导管的接口,如导管接口处有凝血块,应修剪导管改换导管接头.A组衔接三通,使三通的接口处于封闭地位.消毒三通的一个接口,衔接20ml打针器(抽好心理盐水10ml),消毒三通的另一个接口,衔接吸好肝素液的5ml打针器(肝素钠打针液2ml).将衔接5ml打针器的三通口封闭,衔接20ml打针器的三通口凋谢.回吸20ml打针器,将PICC导管内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并封闭此三通口,同时打开衔接5ml打针器的三通口,运用导管内负压将肝素液吸进导管,使肝素液在导管内保存20min后封闭此三通口,并凋谢衔接20ml打针器的三通口,用20ml打针器抽吸并不雅察抽出液体的情形,反复反复此进程,直到抽出回血.如导管通行即回抽5ml血液弃失落,然后用心理盐水冲管,去失落三通衔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持续输液,如患者不输液运用肝素钠液正压封管.B组把10万单位尿激酶用心理盐水20ml消融,用20ml打针器抽取尿激酶5ml,直接衔接在PICC导管接口端,回抽至10ml,轻轻放松.反复操纵直至抽出回血,把抽出的血液弃失落(至少3ml),以免将血块注入体内,形成栓塞.再用心理盐水冲管,衔接输液装配.。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ICC是一种经皮穿刺插管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场景,如放化疗、营养支持、输血和药物输注等。
然而,PICC堵管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了不便和疼痛。
原因分析与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PICC通畅是非常重要的。
1.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PICC堵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血管内插管可能引起血管损伤,促使血液凝结,导致血栓形成。
患者静脉血流变慢、血管受压或病理性状态增加均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蛋白结块:部分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当插管后体内蛋白沉淀在管腔壁上形成结块。
这些结块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血栓形成,并最终导致PICC堵塞。
3.气体堵塞:气体堵塞的情况较少见,但在PICC的插入和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比如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空气进入管道中。
4.弯曲或折叠:PICC插管过程中,管道可能会因为过度弯曲或折叠而导致通畅性下降。
1.流体冲洗:对于蛋白结块引起的PICC堵塞,可以通过用生理盐水、稀释的肝素溶液或其他溶液轻轻冲洗管道来尝试恢复通畅性。
2.药物溶解: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以尝试通过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如尿激酶)或肝素溶液等药物进行溶解。
3.机械通畅:在一些情况下,上述方法可能无法解决堵塞问题。
此时,可以使用超声引导或X射线引导的导丝通畅技术,通过插入导丝来清除堵塞物。
4.预防措施: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预防PICC堵塞的发生。
常规检查PICC的通畅性,确保饮食营养足够,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定期更换衬套和冲洗插管,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潜在致堵的患者活动等,可以有效降低堵塞的发生风险。
总结起来,PICC堵管的原因复杂且多样。
对于已经发生堵塞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然而,预防PICC堵管是最重要的,通过定期检查、维持适当的护理和注意减少潜在致堵的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证PICC通畅。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PICC是从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它因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造成的血管损伤,留置时间长,因而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患者及反复采血、输注血液制品者等[1]。
尽管PICC 有许多优点,但其并发症也频繁发生,如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其中导管堵塞是导管留置过程中除感染之外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3%。
导管堵塞中有57%为血栓栓塞,27%为非血栓因素,16%为机械因素,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一、堵管原因分析1.血凝性1.1封管手法不当,导致血液回流堵塞。
部分护士手法不熟练,不明确彻底封管的标准和封管的流程,封管时未能做到正压,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
1.2推迟封管或延长封管间隔留置导管的住院及带管出院病人必须每三天冲封管一次,有3例病人出院后未及时回院冲管,导致导管堵塞。
1.3输液滴完后未及时更换导致血液反流有3例病人输液滴空后未及时发现,血液反流至输液管前端,导致导管堵塞。
1.4上腔静脉压力突然增高化疗后病人经常反复呕吐,咳嗽,呃逆;置管侧手臂用力过猛或活动过多,导致胸腔压力过大;血压过高,血液反流。
2.非血凝性主要是药物性堵塞: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前后没有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甘露醇、造影剂等一些大份子、粘稠度高、易结晶的药物,沉积在管腔,导致堵塞;输注人血白蛋白或血制品时滴速过慢。
其中有一例病人输注完甘露醇后堵塞。
3.机械性通常为病人前臂弯曲;PICC敷料松脱或固定扭曲;敷料固定不当,当病人前臂弯曲时,导管打折。
二、护理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操作人员责任心,促进操作人员的自我提高和改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