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
- 格式:pptx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39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简称腰穿,是指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患者安全。
【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1)监测颅内压,收集脑脊液用于细胞、生化、细菌学检查。
用以协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脑膜癌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部手术后及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诊断。
2)向脊髓珠网膜下腔内注入碘水等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或注入放射性示踪药物,了解脑脊液的循环。
2、治疗性穿刺:椎管内用药及减压引流等治疗。
【禁忌证】1、颅内占位性病变或颅内高压引起中线结构移位者。
2、未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出血素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者,应在穿刺前先输注血小板。
3、不能配合或耐受操作的患者:包括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或躁动不能配合操作等。
4、穿刺部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5、麻醉药物过敏者。
【操作物品】一次性腰穿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9号、7号穿刺针各1个、5ml和10ml注射器各1个、消毒纱布、敷贴、无菌试管6支、测压管一支)、备用测压表1个(当颅内压相当高时,测压管无法测量时使用)、局麻药(2%利多卡因5ml1支)和砂轮1枚、消毒用品(碘酒、75%酒精各1瓶)和无菌棉签2包、术者及助手用品(包括无菌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无菌口罩);其他用品:胶布1卷、弯盘1个(用于盛放污物)。
物品准备时应注意操作物品的包装完整性及使用的有效日期。
【术前准备】1.术前评估:了解和复习患者术前相关资料,是否符合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
了解病史、患者过敏史(特别是麻醉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征等),阅读辅助检查资料(头部或脊髓CT和MRI,血常规,出凝血功能等);2.操作前谈话及签署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详细说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
该技术通过在腰椎穿刺点进入脊椎骨隧道,使医生可以获取腰椎骨
髓内液体样本或者进行注射治疗。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
的操作指南。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及可能
存在的并发症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
操作。
2. 仪器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标准的腰椎穿刺器械包括:注
射器、蛛网膜穿刺针、导管等。
确保这些器械在操作前已经进行完
全的清洁和消毒。
3.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情况下,腰椎穿刺点位于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下缘之间。
在选择穿刺点时,需要注意避开椎间盘和神经根。
4. 局麻:
使用无菌技术在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随后进行局部麻醉。
一般情况下,使用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进行局麻。
5. 穿刺:
在局麻生效后,医生将蛛网膜穿刺针插入穿刺点,朝向骶尖方向缓慢推进。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结构。
6. 获取样本或注射治疗:
当蛛网膜针进入腰椎骨髓内液体腔后,可以通过连接的导管进行腰椎骨髓内液体的采样。
同时,腰椎穿刺术也可以用于给药,例如注射麻醉药物或化疗药物。
7. 操作完成后:。
腰椎穿刺术后注意事项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腰椎间隙,将针管插入蛛网膜下腔进行检查或治疗的一种医疗操作。
术后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来保证患者术后的康复。
首先,术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腰椎穿刺术后的患者需要尽量保持平躺的姿势,避免过度活动或扭转腰部,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和鞘膜的刺激,防止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其次,术后患者需要维持液体和食物摄入。
腰椎穿刺术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渗漏,可能导致脑脊液的流失,因此患者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
此外,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腹泻。
第三,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观察伤口情况。
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可能会有疼痛、发红、淤血等情况,这是正常的手术反应。
患者应注意观察伤口,并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术后患者需要避免饮酒和抽烟。
酒精和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对伤口的愈合不利,会延迟伤口愈合的时间,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术后患者需要戒烟、戒酒,以促进伤口的康复。
第五,术后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劳累和精神压力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增加伤口愈合的困难,因此患者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助于术后康复。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要遵循医嘱,定期复诊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患者应按时进行复诊检查,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腰椎穿刺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保持卧床休息、维持液体和食物摄入、观察伤口情况、避免酒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以及按医嘱定期复诊检查。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身体,促进术后的康复。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腰椎穿刺术,也称为腰穿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和病症。
该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将医疗器械插入腰椎骨间隙以收集体液样本、注射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目的的过程。
腰椎穿刺术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和精确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结果。
本文将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操作的详细指南。
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2. 同意书:患者和医生应签署一份详细的同意书,说明腰椎穿刺术的风险和好处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3. 术前准备:患者应在手术前清空膀胱,并换上手术服。
医务人员应提供必要的镇静剂和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镇静和舒适。
二、操作步骤1. 定位: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技术对患者进行定位,并标记适当的穿刺点。
通常情况下,腰椎穿刺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进行,但具体的穿刺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局部麻醉:医务人员应使用局部麻醉药物,例如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和周围区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 穿刺操作: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的穿刺针,根据穿刺点的标记进行穿刺。
针头应与脊椎平行插入,并逐渐向下倾斜,直到穿刺进入腰椎骨间隙。
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收集样本/注射药物:一旦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医务人员可以使用穿刺针收集脑脊液样本进行诊断分析,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这些步骤时,医务人员应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无菌性,以避免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5. 穿刺结束及处理:一旦完成样本收集或药物注射,穿刺针应从患者身体中缓慢而逐渐地拔出。
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涂抹适当的药物或胶带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三、术后护理和监测1. 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手术后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
他们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一、概述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部皮下组织和椎骨间隙穿刺,进入脊髓腔或硬膜外腔进行检查、治疗或麻醉的操作方法。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腰椎穿刺术的详细步骤,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适应症腰椎穿刺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脑脊液检查,如脊髓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2、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3、脊髓腔内治疗,如脊髓穿刺引流等。
三、术前准备1、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2、检查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腰椎穿刺术;3、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4、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穿刺针、消毒液、麻醉药物等;5、提前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出血倾向、感染等。
四、操作步骤1、让患者保持侧卧位,膝关节弯曲,头部稍微下垂,以充分张开腰椎间隙;2、消毒穿刺部位,避免交叉感染;3、局部麻醉,使用2%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麻药;4、用一个透明膜覆盖穿刺部位,以便观察穿刺过程;5、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注意穿刺方向和深度;6、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检查脑脊液流出情况;7、完成操作后,缓慢拔出穿刺针,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8、激活血压控制机制,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五、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3、监测脑脊液引流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有无感染迹象;5、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和康复时间。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腰椎穿刺术操作记录表2、穿刺针规格和选择指南3、穿刺部位消毒液选择指南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脊髓腔:指脊椎骨和脊髓软膜之间的空隙,包括硬脊膜和软脊膜。
2、硬膜外腔:指硬脊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隙,脑脊液流动的通道之一。
3、局麻药:局部麻醉药物,用于麻醉局部组织以减轻疼痛感。
4、并发症:指在操作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或异常反应。
5、透明膜:通常指聚乙烯薄膜,用于保护无菌环境和观察穿刺过程。
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包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脊髓病变的检查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素脑池扫描等,以及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然而,腰椎穿刺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
绝对禁忌包括有脑疝征象、存在视盘水肿、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以及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
在进行腰椎穿刺术前,需要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接着,需要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然后病人取去枕平卧位,保持姿势平稳,选择穿刺点,消毒皮肤,铺孔巾。
在局麻后,进针时需要注意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以避免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
最后,需要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在进行腰椎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针尖遇到骨质时,应略微调整穿刺针的深浅,以便顺利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
当针尖突破硬脊膜时,会感觉到阻力突然减轻,这时可能已经进入了蛛网膜下腔。
如果没有脑脊液滴出,可以尝试将穿刺针略微旋转或调整深浅,或者缓慢地将针退出,直到脑脊液顺利滴出。
如果仍然没有脑脊液滴出,可以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次进行穿刺。
在脑脊液滴出后,需要立即接上测压管进行测压。
此时,病人需要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并将头稍微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
首先需要测量初压,如果压力过高,则不能释放脑脊液,只能取出压力管中的脑脊液进行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
如果压力不高,可以缓慢地放出需要的脑脊液,然后测量末压。
在穿刺完成后,需要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然后拔出穿刺针。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一、腰椎穿刺术的概述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穿刺腰椎间隙,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颅内压、脑脊液成分、感染情况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腰椎穿刺术也可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二、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腰椎穿刺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指导患者排空大小便,以保持穿刺时的舒适。
3、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能够配合操作。
(二)物品准备1、腰椎穿刺包,内有穿刺针、测压管、5ml 和 20ml 注射器、洞巾、纱布等。
2、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等。
3、局麻药物,如利多卡因。
4、标本容器,用于盛放脑脊液标本。
(三)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应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
三、操作步骤(一)患者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以增大腰椎间隙,便于穿刺。
(二)确定穿刺点一般选择腰椎 3-4 间隙(即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穿刺点。
有时也可选择腰椎 4-5 或 2-3 间隙。
(三)消毒与麻醉1、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约 15cm,消毒 2-3 遍。
2、铺无菌洞巾。
3、用 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自皮肤至椎间韧带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四)穿刺操作1、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
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针尖已进入蛛网膜下腔。
2、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如果脑脊液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稍旋转或调整方向。
3、接上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
正常成人侧卧时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₂O。
(五)收集脑脊液标本1、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脑脊液,一般为 3-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