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三、实训地点XX医院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对象临床实习护理学生五、实训内容1. 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1.1 了解患者病史,询问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
1.2 准备青霉素过敏试验液,按照规定配制。
1.3 选择患者前臂内侧作为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1.4 使用皮内注射器将青霉素过敏试验液注入皮肤,形成直径约0.5cm的皮丘。
1.5 注射后20分钟观察局部反应。
2. 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2.1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2.2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
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3. 过敏反应的处理3.1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3.1.1 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1.2 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内注射。
3.1.3 保持患者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3.1.4 寻求医生协助,进行进一步救治。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能够正确判断过敏试验结果。
3. 我认识到,在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在处理过敏反应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七、实训心得1.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在进行过敏试验时,要认真观察患者反应,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面对过敏反应,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本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3. 学会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医学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青霉素皮试液2. 生理盐水3. 注射器4. 75%酒精棉球5. 计时器6. 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五、实验方法1. 实验准备- 详细询问受试者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 评估受试者病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
2.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取青霉素皮试液2000U/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U/ml。
3. 皮内注射- 取0.1ml稀释后的青霉素皮试液,在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形成直径约0.5cm的皮丘。
4. 观察与记录- 注射后20分钟观察局部反应,记录皮丘变化、红肿范围、硬结程度等。
- 若出现阳性反应,观察并记录全身反应,如荨麻疹、腹痛、头晕等。
5. 过敏反应处理-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 立即使患者平卧,速以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内注射。
- 如心跳已停止,可行静脉注射。
- 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六、实验结果1. 皮试结果-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 阳性:速发反应: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
全身反应:轻者可出现荨麻疹、腹痛、头晕,少数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 过敏反应处理- 实验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七、实验讨论1.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2. 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分为阴性、阳性两种。
阴性结果表示受试者对青霉素无过敏反应,可使用青霉素治疗;阳性结果表示受试者对青霉素过敏,禁止使用青霉素治疗。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分为速发反应和延迟反应。
青霉素过敏实验的实训内容一、前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是由于其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霉素过敏实验的实训内容。
二、实验目的1.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表现;2.掌握青霉素皮肤试验和斑点试验的操作方法;3.掌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的标准。
三、实验原理1.青霉素过敏反应机理:当人体接触到青霉素后,会产生IgE抗体,这些抗体会结合到人体细胞表面上,导致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2.皮肤试验: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3.斑点试验:将患者血清与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混合后滴于薄层石蜡板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是否有荧光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四、实验步骤1.皮肤试验(1)选择测试部位,通常选择前臂或背部;(2)在测试部位上用无菌注射器将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注射入皮下;(3)观察测试部位是否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记录结果。
2.斑点试验(1)取患者血清5μL,加入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混合;(2)滴于薄层石蜡板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是否有荧光反应;(3)根据荧光强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1.皮肤试验前需进行过敏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2.皮肤试验前需消毒皮肤,避免感染;3.斑点试验前需检查血清是否完整无菌;4.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六、实验结果分析1.皮肤试验:若测试部位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则判断为阳性反应。
2.斑点试验:根据荧光强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荧光强度越强,阳性可能性越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表现,并掌握了青霉素皮肤试验和斑点试验的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的标准。
这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患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过敏试验1.核对治疗卡。
取80万单位青霉素1支,检查药物质量、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痕迹,查看有效期,批号,将批号记录在治疗卡上。
开启青霉素铝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塞及瓶颈。
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检查有效期,对光检查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出现。
2.检查一次性注射器有效期及包装密闭性。
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4毫升生理盐水将青霉素溶解,摇匀,1毫升内含青霉素20万单位。
3.取1毫升注射器并检查有效期及密闭性。
抽取药液0.1毫升+0.9毫升生理盐水:(2万单位)取上液0.1毫升+0.9毫升生理盐水:(2000单位)取上液0.25毫升+0.75毫升生理盐水。
(500单位)解释评估 1.查对床号、姓名、 腕带:2.按需要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1. 按规定着装 、洗手、戴口罩:2. 掌握过敏试验的结果判定及过敏性休克的处理:3. 用物准备:皮试单、消毒盘、75%酒精、棉签、1 毫升注射器2个、5毫升注射器1个、付肾1支:4. 按医嘱备药。
操作准备 1. 核对治疗卡:2. 检查药物、药名、剂量、有效期、药品质量:3. 检查注射器包装、有效期:4. 打开注射器按规定配制药液:5. 将配制好的青霉素皮试液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放 注射器包装内,放在治疗盘内。
检查配制药液 1.用75%乙醇消毒皮肤: 2.再次核对、排气:紧绷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 注射药物0.1毫升,局部半球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4.拔针头后勿按压,再次核对:5.严密观察患者,20分钟后看结果。
选择部位某某,皮试做好了,请您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抓挠、按压、您有任何 不适立即按这个呼叫器,我会随时过来看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1.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腕带、将患者安排舒适体位:2. 过敏试验常选择前臂掌面1/3尺侧: 消毒注射 判断结果1.整理用物:2.洗手,签名,记录时间。
整理记录阴性:皮肤周围无红肿、皮丘无改变,勿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厘米,或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护理规范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
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试液配制: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
配制方法如下:(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
(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
(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
(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
2.试验方法:取0.1ml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
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1用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2操作方法: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
(1)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
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
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
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
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1)阴性: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2)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教案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
然而,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过敏反应。
因此,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皮肤试验和青霉素过敏检测。
皮肤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可帮助我们确定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在皮肤试验中,我们将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行小剂量的青霉素注射或划痕,观察是否会发生皮肤反应。
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过敏检测来确认是否真正过敏。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及时并正确地处理过敏反应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
1. 停用青霉素:如果患者确诊为青霉素过敏,应立即停用青霉素类药物。
2. 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糠酸钙、肾上腺素等,以减轻过敏反应症状。
3. 紧急处理: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及时启动应急程序,包括使用肾上腺素注射剂、静脉输液等。
4.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过敏反应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对青霉素的过敏史。
此外,教育患者关于青霉素过敏的重要性也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了解过敏反应的症状,并知道在发生过敏反应时该如何处理。
同时,患者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的过敏史,并避免未经医生许可乱用抗生素药物。
总之,青霉素过敏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步骤。
对于确诊为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正确处理过敏反应以及加强患者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过敏状况,确保他们获得适当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