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91.50 KB
- 文档页数:27
轮状病毒肠炎幼儿的护理措施体会目的: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案,降低论证病毒肠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36例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36例幼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理质量,提高轮状病毒肠炎幼儿的治愈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轮状病毒感染;并发症;护理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6~24个月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占婴幼儿急性腹泻总病例的50%左右,流行于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1]。
此病起病急,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和腹泻稀水样便,引起幼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幼儿健康存在严重威胁[2]。
患儿一般年纪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临床配合性较差,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
笔者对我院的36例院内感染患儿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36例院内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RV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5个月~2.6岁,平均1.45岁。
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护理一般护理: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针对患儿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督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同时,做好患儿的臀部护理也非常重要,粪便刺激臀部皮肤及皮肤长时间受湿布刺激易诱发红臀,指导家属用棉尿布代替尿不湿或纸尿裤,并在患儿便后用温水清洗,干毛巾轻轻擦干,并涂以护臀用品。
心理护理:患儿一般配合性较差,可鼓励父母及其他家人陪在患儿身边,选择患儿喜欢的玩具、卡片或动画片等安慰患儿,在确保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把患儿的感受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满足患儿的需求;多陪患儿聊天,并用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安抚患儿情绪等。
饮食护理:由于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患儿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病理变化,造成小肠黏膜容貌萎缩及脱落,故暂以豆制品代乳品或发酵奶代替乳类喂养,以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必要时可喂以ORS补充患儿体液。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病毒由内、外两层衣壳及含11片段的双股RNA核心组成。
根据组成内层衣壳的主要蛋白质(VP6即病毒6号蛋白)的抗原性不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补体结合等试验,可将病毒分为A、B、C、D、E 等属,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轮状病毒为A属,成人轮状病毒腹泻为B属;B属及其他属轮状病毒与动物感染相关。
轮状病毒根据其外层衣壳蛋白VP4及VP7的不同抗原性通过中和试验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引起婴幼儿腹泻属1~4血清型;动物轮状病毒仅限于3~7血清型。
本科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从高热、臀部皮肤、饮食、心理、出院指导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0例,女30例,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轻者可口服补液盐,重者可用静脉补液纠正。
80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2护理2.1高热的护理(1)保证休息,防止过劳,给予患儿卧床休息至退热。
(2)体温37.5~38.5℃的患儿,可多饮水及给予温水擦浴,对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应给予物理和和药物降温,防止小儿高热惊厥。
2.2呕吐的护理(1)呕吐时,头偏一侧,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2)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
哺乳后可抱正身体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得以排出。
(3)呕吐较轻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宜少量多次进食,呕吐较重者,暂时禁食。
2.3严格消毒隔离对入院患儿确诊及怀疑病例应隔离安置病室,病房应每日定时空气消毒2次,每次2h,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0min,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医疗用物按感染性物品处理,采用擦拭消毒,浸泡消毒以及医疗废物为感染性废物处置,并指导家长不要带小孩到人多密集场所,不要带患儿随意出入不同病房以及不同病区,患儿勤洗手,餐具奶嘴可煮沸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疗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传染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脱水现象。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有影响,因此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
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是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干预、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从整体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干预方法及疗效。
一、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口服补液盐、止泻药物、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性感染)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合适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护理干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观察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情变化较快,尤其是病情较重的孩子,需要定期观察呕吐、腹泻、体温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情较重的孩子需要隔离,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病室的通风、消毒工作需要加强。
3、督促孩子多饮水: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引起脱水,因此需要督促孩子多饮水,但要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可以采用小口小口的方式喝水。
4、注意护理食物: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进食,但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及含纤维素高的食物,避免刺激肠胃。
5、及时更换尿布:腹泻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见症状,需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周清洁。
三、饮食调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易消化。
可以选择米粥、面条、稀饭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冷食品等,以免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