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分析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分析方法归纳企业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分析方法归纳摘要:本文在对企业保本点的内涵进行扼要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管理会计教材中有关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的保本点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归纳,具体包括综合边际贡献率法、产品组分析法和利量式盈亏临界图分析法。
关键词:保本点边际贡献率产品组保本点也叫做盈亏临界点或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收入与成本相等、不盈利也不亏损的销售数量或销售收入,其中保本的销售数量叫保本量,保本的销售收入叫做保本额。
企业在进行保本分析时,首先需将经营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然后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1)(1)式中当营业利润为零时企业即保本,此时的保本量和保本额分别为: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2)保本额=保本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3)从(2)和(3)式可以看出,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单一产品的话,保本点分析比较简单,只需将企业的固定成本除以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即可得到保本量,然后再根据保本量计算保本额。
如果企业同时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由于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不相同,此时企业的保本量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固定成本除以单位边际贡献,而必须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关于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的保本点分析,不同的教材介绍了不同的方法,本文对其进行归纳。
一、综合边际贡献率法综合边际贡献率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根据每种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率以及该种产品销售收入在企业全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计算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采用该种方法对企业进行保本分析时,首先假设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的品种结构保持不变,即每种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不变,因而综合边际贡献率也保持不变。
然后根据综合边际贡献率计算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再根据综合保本销售额计算企业保本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怎么计算1、成本性态模型y=a+bx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已销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3、边际贡献有两种表现形式:(1)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m =p—b(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既贡献×销售量T cm=(p—b)x4、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5、二、保本点的确定(一)单一品种的保本点计算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或=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二)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计算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分析方法在实务中应用较广泛的是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法。
(其他如分算法、历史资料法、综合保本图法等).多品种保本点计算的基本程序如下:1.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销售总额=∑(各种产品的单价×预计销售量)2.计算各种产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所占比重。
销售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额3.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4.计算整个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量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各自的销售比重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的单位销售价1.某年的盈亏平衡点=该年固定成本÷[(该年含税销售额-该年可变成本-该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该年生产负荷]2.盈亏平衡点=现金平衡点+每月折旧摊销额×平均售价/边际贡献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股票止损方法。
《管理会计》多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分析全面预算概述盈亏临界点01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由于每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不同,因此在计算盈亏临界点的公式中的贡献毛益率应是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可采用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n销售总额=Σ(各种产品的单价×销售量)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n某种产品的销售比重=该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总额计算各种产品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Σ(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n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及销售量n某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n某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该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该产品单价例设某企业的年固定成本为21000元,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甲250020101050%乙3000106440%丙12501612425%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额=2500*20+3000*10+1250*16=100000元计算各种产品销售比重。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500*20/100000=50%乙产品的销售比重=3000*10/100000=30%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250*16/100000=20%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50%*50%+30%*40%+20%*50%=42%计算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21000/42%=50000元计算各种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甲产品的销售额=50000*50%=25000元甲产品的销售量=25000/20=1250件乙产品的销售额=50000*30%=15000元乙产品的销售量=15000/10=1500件丙产品的销售额=50000*20%=10000元丙产品的销售量=10000/16=625件《管理会计》THANK YOU。
多品种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方法一:综合边际贡献率法。
由于各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边际贡献率也各不相同,通过计算在一定品种结构下的综合边际贡献率,来计算盈亏平衡销售额。
计算步骤:1、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U=∑M/∑S2、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0=F/U3、计算各品种的保本销售额,SI0=S0*SI/∑S4、计算完成一定利润目标(Pz)的销售额,Sz=(F+Pz)/USiz=Sz*SI/∑S5、计算完成一定销售额(Sz)时企业获利,先计算Mz=Sz*UP利=Mz-F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第186页某企业同时经营A、B、C三种产品,各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该企业年固定成本为62.7万元,求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解:根据以上资料可得1、综合边际贡献率U=∑M/∑S=118.8/360*100%=33%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0=F/U=62.7/33%=1903、各品种保本销售额SA0=S0*SA/∑S=190*216/360=114 SB0=S0*SB/∑S=190*108/360=57 SC0=S0*SC/∑S=190*36/360=194、若企业要完成30万元目标利润,则z=(F+Pz)/U=(62.7+30)/33%=281SAz=Sz*SA/∑S=281*216/360=168.6SBz=Sz*SB/∑S=281*108/360=84.3SCz=Sz*SC/∑S=281*36/360=28.15、若企业完成300万元销售额,则Mz=Sz*U=300*33%=99企业利润为Pz=∑M-F=99-62.7=36.3方法二:单个边际贡献率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当条件一定时,企业总是先生产盈利能力高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盈利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安排生产和销售。
因此,多品种盈亏分析时,我们要按边际贡献率大小列表计算。
具体步骤: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ui=Mi/Si2、按边际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并列表计算(如下表)。
石化企业多品种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与应用作者:赵小玺王瑾刘焘来源:《商情》2017年第40期【摘要】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企业经营决策常用工具之一,其主要思想体现在通过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项目的最低生产和销售水平,即盈亏平衡点,也称“保本点”。
企业生产和销售能力如果达到该点以上,则项目盈利,否则将亏损。
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其盈亏平衡点计算简单,结果也是唯一的,然而企业不可能只生产或销售某一种产品,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下,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数采用多品种产销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当企业销售多个产品时,就需要决定如何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多种产品盈亏平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一、石油企业管理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随着石化集团整合的深入,以及油田单位“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进一步加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受整合后与用户之间隶属关系变更等因素影响,石化集团酸化压裂、钻固板块等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再加上各种成本、费用上涨因素对石化集团生产经营的影响不断增加,销售利润不断降低。
面对不利因素,化石化集团积极通过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与销售规模、增加工作量与业务范围等措施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销售产品从整合前的103种增加到200种以上。
因此,准确测算多种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难度不断加大,研究多品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预测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企业在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只能用金额来表示企业的盈亏临界点。
即只能计算企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通常计算多品种企业盈亏临界点的方法有:(1)综合贡献毛益率法。
是指将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按照其各自的销售比重这一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贡献毛益率,然后再据此计算企业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每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方法。
具体来说,企业盈亏临界点=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
(2)联合单位法。
是指企业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产销量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产品组合可以视同为一个联合单位,然后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售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以进行多品种的盈亏临界点分析。
掌握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与市场分析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如何掌握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与市场分析,欢迎阅读!盈亏临界点的含义保本点分析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时的特殊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也称保本点分析。
首先,它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会出现亏损等总括性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在业务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降低多少成本,或增加多少收入才不至于亏损的特定经济信息。
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制定经济责任制提供依据,比如,企业决策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层下达到以了某年的利润总额和销售量的经营指标。
双重经营指标如果达不到这个双重经营指标,职工的工资总额就要削减,那么,经营层在制定对经销部门、生产部门的考核指标或者在制定考核经济责任制时,就可以用到盈亏临界点分析。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如何计算盈亏临界点:设以P代表利润,V代表销量,SP代表单价、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亏临界点,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可求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为: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按实物单位计算其中,单位产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 000元,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8 000÷(10-6)=2 000(件)。
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按金额综合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乘以100%该指标表示企业要达到处于不赢利不亏损的状态时,其生产的开工率必须达到的百分比。
本量利分析材料一:多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分析模型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不能用实物量来表现,而只能用金额来反映。
在不同的条件下,多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1、加权平均模型在多品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即贡献毛益率有差异,因此,可以在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也就是计算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即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或综合贡献毛益率。
加权平均模型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即: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各种产品的单价×该种产品的销售量)第二步:确定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即: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即: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或: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之和÷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之和=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各产品变动成本总额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或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第五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即: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加权平均模型主要适合于固定成本无法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的情况。
【例1】假定某企业某月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若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下表:要求: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企业的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甲、乙、丙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即: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20000×15+10000×18+3000×25=555000(元)第二步:确定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即:甲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20000×15)÷555000≈54.054%乙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10000×18)÷555000≈32.432%丙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3000×25)÷555000≈13.514%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即: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5-7.5)÷15=50%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8-10.8)÷18=40%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25-17.5)÷25=30%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50%×54.054%+40%×32.432%+30%×13.514%=44.054%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20000÷44.054%≈272392.97(元)第五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即: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54.054%≈147239.30(元)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47239.30÷15≈9816(件)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32.432%≈88342.49(元)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8342.49÷18≈4908(件)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13.514%≈36811.19(元)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811.19÷25≈1472(件)2、分别计算法:分别计算法是指分别计算各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将产品大于或不足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差额部分分别乘以各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得出超额的贡献毛益或不足的贡献毛益。
盈亏临界点论文联合单位法;我:多品种条件下的盈亏临界分析摘要:该文从盈亏临界点的涵义入手,运用实例阐述了多品种条件下盈亏临界分析的三种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盈亏临界点;联合单位法;综合边际贡献法;顺序法一、盈亏临界点的含义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销售总收入等于销售总成本,营业利润等于零时所实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由于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亏盈平衡的状态,所以又可称之为保本点、两评点或损益平衡点。
当企业正好处于盈亏临界点时,利润为零;当企业的业务量超过该点时,利润大于零;当企业的业务量小于该点时,利润小于零。
盈亏临界分析是要揭示企业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之间内在的依存关系。
盈亏临界点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实务量指标,即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二是货币量指标,即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计算这两项指标。
二、多品种条件下盈亏临界分析多品种条件先盈亏临界点确定有多种方法,下面分别分析联合单位法、综合边际贡献法、顺序法三种。
(一)联合单位法在企业产品品种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联合单位法确定企业多品种产品盈亏临界点。
所谓联合单位,是指按固定实物量比例构成所计算的、统一反映一组产品业务量的计算单位。
例如服装企业经过多年的销售经验发现,西装、领带之间的销售量长期保持着稳定的比例关系,一套西装对应两条领带,则这种1:2的比例关系可以作为这一组产品的计量单位。
联合单位法的具体计算为:(1)计算各种产品的实物量比例;(2)计算“联合单价”、“联合销售量”、“联合单位变动成本”、“联合单位边际贡献”:联合单价=?撞×各该产品的实物量比例;联合销售=各种产品销售的最小公倍数;联合单位变动成本=?撞×各该产品的实物量比例;联合单位边际贡献=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3)确定多品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以联合单位表示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以联合单位表示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以联合单位表示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联合单价。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盈亏分析法此法用来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查找盈亏分界点在哪里,即确定能使盈亏平稳的产量是多少。
那个地点,盈亏平稳的产量确实是指保本产量,即在那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假如决策的产量超过那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大于成本,决策有利可图。
假如决策的产量小于那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小于成本,决策会导致亏本,方案不可取。
一、盈亏平稳点产销量(或销售额)的确定1、前提条件(1)在分析时期内,产品的售价不变。
(2)在分析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内容及售价不变。
(3)全部销售成本均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而且,变动成本均按一定的比例变动,即随着产量的增长,变动成本呈线性增长,这意味者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即:C = F + V=F + C、Q①固定成本:企业治理费、车间经费、治理人职员资、办公费、折旧费(指固定资产折旧)等。
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限度内不受产量变动的阻碍,但平均固定成本则与产量增减呈反比例变动。
②变动成本:随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包括: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计件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外协加工费等。
③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同方向、但不成比例增减的费用,既含固定成份,乂含变动成份。
如修理费、运输费、化验费等。
2、工业企业销售成本(或全部成本)的构成(1)原材料:包括要紧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等。
(2)燃料和动力:指企业不论作为产品的原料使用,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包括煤、油、液化气、天然气、电等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燃料动力。
(3)工资:指企业应对给直截了当从事产品生产职工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
(4)职工福利基金:指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提成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5)废品缺失:指企业在生产中显现废品而发生的缺失。
(6)车间经费:指企业的差不多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为治理和组织车间生产者所开支的费用。
本量利分析材料一:多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分析模型
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不能用实物量来表现,而只能用金额来反映。
在不同的条件下,多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1、加权平均模型
在多品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即贡献毛益率有差异,因此,可以在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也就是计算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即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或综合贡献毛益率。
加权平均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即:
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各种产品的单价×该种产品的销售量)第二步:确定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即:
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即:
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或: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之和÷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之和=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各产品变动成本总额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或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第五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即:
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加权平均模型主要适合于固定成本无法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的情况。
【例1】假定某企业某月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若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下表:
要求: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企业的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甲、乙、丙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即:
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20000×15+10000×18+3000×25=555000(元)第二步:确定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即:
甲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20000×15)÷555000≈54.054%
乙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10000×18)÷555000≈32.432%
丙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3000×25)÷555000≈13.514%
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即:
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5-7.5)÷15=50%
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8-10.8)÷18=40%
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25-17.5)÷25=30%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50%×54.054%+40%×32.432%+30%×13.514%=44.054%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
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20000÷44.054%≈272392.97(元)
第五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即: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54.054%≈147239.30(元)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47239.30÷15≈9816(件)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32.432%≈88342.49(元)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8342.49÷18≈4908(件)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72392.97×13.514%≈36811.19(元)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811.19÷25≈1472(件)
2、分别计算法:
分别计算法是指分别计算各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产品大于或不足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差额部分分别乘以各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得出超额的贡献毛益或不足的贡献毛益。
第二步:将超额的贡献毛益以及不足的贡献毛益相加,若二者为正,表明达到了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若二者为负,表明未达到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从而得出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分别计算法主要适合于固定成本可在产品间进行分配的情况。
【例2】假定某企业某月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若产销平衡,甲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54000元,乙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0元,丙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其他条件如上例。
要求:用分别计算法确定企业甲、乙、丙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以及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销售量,即: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54000÷50%=108000(元)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08000÷15=7200(件)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6000÷40%=90000(元)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90000÷18=5000(件)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30%=100000(元)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00000÷25=4000(件)
则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
108000+90000+100000=298000(元)
第二步:计算超额或不足的贡献毛益,即:
甲产品超额或不足的贡献毛益=(20000-7200)×15×50%=96000(元)
乙产品超额或不足的贡献毛益=(10000-5000)×18×40%=36000(元)
丙产品超额或不足的贡献毛益=(3000-4000)×25×30%=-7500(元)第三步:将超额的贡献毛益以及不足的贡献毛益相加,得:
96000+36000+(-7500)=124500(元)
结果为正,表明达到了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从而得出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应当注意的是,在分别计算法下,当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时,即使企业各种产品的总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实现了保本。
如上例,若当月甲产品的实际销售额为90000元(即甲产品实际销售6000件);乙产品的实际销售额为86400元(即乙产品实际销售4800件);丙产品的实际销售额为125000元(即丙产品实际销售5000件),总销售额为301400元(大于298000元),但是:
甲产品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贡献毛益=(90000-108000)×50%=-9000(元)乙产品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贡献毛益=(86400-90000)×40%=-1440(元)丙产品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贡献毛益=(125000-100000)×30%=7500(元)
各产品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贡献毛益之和
=(-9000)+(-1440)+7500=-2940(元)
所以,该企业本月未能保本
3、历史资料法:
历史资料法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平均每年销售收入与贡献毛益总额,然后计算平均贡献毛益率。
这种方法适合于经销产品非常多的百货公司、销售品种机构较为稳定以及产品贡献毛益较为稳定的公司。
一般情况下作为利润控制的辅助参考数据。
4、“联合单位”模型:
“联合单位”模型是以“联合单位”作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量单位,具体方法为:第一步:确定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即;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固定成本÷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
其中:
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第二步:计算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即: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联合单位单价其中:联合单位单价=∑(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
【例3】沿用例1的数据,假定某企业某月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若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0元。
要求:用“联合单位”模型确定企业的总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即:
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15-7.5=7.5(元)
乙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18-10.8=7.2(元)
丙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25-17.5=7.5(元)
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
=7.5×54.054%+7.2×32.432%+7.5×13.514%=7.402704(元)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120000÷7.402704≈16210(单位)第二步:计算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即:
联合单位单价=54.054%×15+32.432%×18+13.514%×25=17.32436(元)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16210×17.32436=280827.87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