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盈亏平衡分析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424.44 KB
- 文档页数:33
盈亏平衡知识点总结一、盈亏平衡概念盈亏平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与成本支出相等的状态。
在盈亏平衡状态下,企业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销售收入能够覆盖所有的成本支出,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盈亏平衡分析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如房屋租金、固定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在盈亏平衡分析中,固定成本是企业必须支付的成本,无论产品销售多少都不能减少,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2.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销售人员提成等。
变动成本在盈亏平衡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们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亏状况。
3.总成本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总成本是企业盈亏平衡分析的核心内容,也是制定企业盈亏平衡策略的基础。
4.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
销售收入是企业盈亏平衡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总成本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确定企业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是否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包括成本-体积-利润分析法、边际利润分析法、贡献分析法等。
2.成本-体积-利润分析法成本-体积-利润分析法是用来分析企业在不同销售量下的盈亏状况。
通过构建成本-体积-利润图表,确定最低经营量、最低利润量、最大利润量等关键指标,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营策略。
3.边际利润分析法边际利润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每增加一个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边际利润来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状态。
通过计算边际利润贡献率,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每增加一个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盈利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4.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确定企业在不同销售量下的盈亏状况。
一、引言会计盈亏平衡点和财务盈亏平衡点是企业财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可以指导企业制定经营策略。
本文将对会计盈亏平衡点和财务盈亏平衡点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会计盈亏平衡点的概念会计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刚好能够覆盖所有相关成本,使得企业在这一时期内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的销售量或服务量。
在会计上,这个销售量或服务量就是会计盈亏平衡点。
三、财务盈亏平衡点的概念财务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刚好能够覆盖所有相关成本,并且使得企业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的销售量或服务量。
在财务上,这个销售量或服务量就是财务盈亏平衡点。
四、会计盈亏平衡点和财务盈亏平衡点的关系会计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实现零利润的销售量或服务量,而财务盈亏平衡点则是指企业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的销售量或服务量。
通常情况下,财务盈亏平衡点会高于会计盈亏平衡点,因为财务盈亏平衡点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盈利目标。
五、会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会计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会计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其中,总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固定的所有成本之和,销售价格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是指企业销售一个产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需要的变动成本。
某企业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0元,销售一个产品的售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那么该企业的会计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得出:\[会计盈亏平衡点 = 10000 / (100 - 60) = 250\]即该企业需要销售250个产品才能实现会计盈亏平衡。
六、财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财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与会计盈亏平衡点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财务盈亏平衡点需要考虑企业的盈利目标。
财务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财务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预期盈利) /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其中,总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含义同会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中的含义相同,预期盈利是企业在某一时期内预期实现的盈利金额。
Excel在投资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分析中的应用8.1 盈亏平衡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据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从而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既不亏又不盈或营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
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分析又可分为静态盈亏平衡分析和动态盈亏平衡分析。
8.1.1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静态盈亏平衡分析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情况下,对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进行分析。
当某年的营业利润为零时,可以得到该年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为(这里假设只有一种产品):式中,Q t为第t年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又称保本销售量);F t为第t年的固定成本,这里假设非付现固定成本只有折旧,即F t= D t + F c,D t为第t年的折旧;F c为付现固定成本;p 为产品单价;v为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并假设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和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
当产销量低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投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反之,当产销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项目就有了盈利。
当企业在盈亏平衡点附近经营,即销售量接近于Q t时,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很大,或经营上的安全程度很低,销售量微小的下降都可能使企业发生亏损。
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比较简单。
根据给定的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折旧、产品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即可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年的静态保本销售量。
当一个投资项目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对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整个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则需要考虑多品种产品的情况。
在进行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时,加权平均法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8-1】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A产品年销售量100000件,单价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8.5元/件;B产品年销售量25000台,单价2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16元/台;C产品年销售量10000套,单价50元/套,单位变动成本25元/套;全厂固定成本300000元。
(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盈亏分析法第四节盈亏分析法此法用来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寻找盈亏分界点在哪里,即确定能使盈亏平衡的产量是多少。
这里,盈亏平衡的产量就是指保本产量,即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如果决策的产量超过这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大于成本,决策有利可图。
如果决策的产量小于这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小于成本,决策会导致亏本,方案不可取。
一、盈亏平衡点产销量(或销售额)的确定1、前提条件(1)在分析时期内,产品的售价不变。
(2)在分析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内容及售价不变。
(3)全部销售成本均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而且,变动成本均按一定的比例变动,即随着产量的增长,变动成本呈线性增长,这意味者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即:C=F+V=F+CVQ①固定成本:企业管理费、车间经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折旧费(指固定资产折旧)等。
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限度内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平均固定成本则与产量增减呈反比例变动。
②变动成本:随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包括: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计件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外协加工费等。
③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同方向、但不成比例增减的费用,既含固定成份,又含变动成份。
如维修费、运输费、化验费等。
2、工业企业销售成本(或全部成本)的构成(1)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等。
(2)燃料和动力:指企业不论作为产品的原料使用,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包括煤、油、液化气、天然气、电等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燃料动力。
(3)工资:指企业应付给直接从事产品生产职工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
(4)职工福利基金:指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提成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5)废品损失:指企业在生产中出现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6)车间经费:指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为管理和组织车间生产者所开支的费用。
浅谈盈亏平衡分析沈阳小密蜂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孟照国盈亏平衡点模型是一个叙述销售收入、成本、产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数学模型。
它作为一个反映和分析变量间的变化对利润水平影响程度的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应用时,由于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往往漏掉了税金、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而出现较大的偏差。
本文拟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根据通用的定义:所谓平衡点是指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时的经营水平,用公式表示为: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当销售利润为零时,销售收入=总成本。
此式表明,某产品销量处于一种即不盈利又不亏损的平衡状态,即平衡点。
显然,当销售收入大于总成本总额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亏损。
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平衡点定义是在成本计算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总成本而下的定义,显然,总成本的内容是包括期间费用在内的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支出。
在本模型中,总成本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指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保险费,房屋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费,取暖费,管理人员工资、开发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职工培训费等等。
变动成本是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范围内,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包装材料,按工作量(小时)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等等。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设:x代表每期的产量或销售量p代表单位产品销售价格s代表同期产品销售收入,则s = px;a代表产品的固定成本;b代表产品的变动成本;b r代表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则有b = b r xy代表总成本,则有:y=a+b=a+b r x由上述定义,当盈亏平衡时应有:s = y∴px = a+b r x------------------------------------------------------------------- ---------------(a)此式中的x,仅仅是表示在盈亏平衡状态下的产量水平,即平衡点产量。
中级经济师《建筑专业》考点:盈亏平衡分析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专业》考点:盈亏平衡分析导语: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产量盈亏平衡点的求解;2、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年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的含义;3、敏感性分析的定义及作用、单要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内容提要〗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内容详解〗1、不确定性分析的原因:项目经济评价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具有不确定性。
2、不确定性分析的种类:盈亏平衡分析——判断项目抗风险能力的大小敏感性分析——判断哪些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大一、盈亏平衡分析(一)含义:假定在一定时期内,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变动成本都保持一个确定量值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分析。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品生产数量的多少而变化的成本。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是指出厂价格。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变化而成直线变化的成本(成曲线变化的成本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二)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年总销售收益R=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年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P•Q年总成本C=年固定成本十年可变成本=F+V•Q年销售利润E=年销售收益—年总成本=P•Q-(F+V•Q)Q——年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P——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V——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F——年的固定成品若将使年销售利润恰好等于零,即使该项目既不盈利,也不亏本称为盈亏平衡,则有:E=P• Q -(F+V•Q)=0即:盈亏平衡点为利润为0时的产量或销售量,或价格无论求的是产量或销售量的盈亏平衡点Q*,还是求价格的盈亏平衡点P*,再或者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盈亏平衡点F*、V*,我们都可以利用上式这个盈亏平衡的基本方程,通过数学解方程的'手段求得。
财务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盈亏平衡点是财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确定企业销售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这意味着在这个点上,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入完全相等。
在这个点上,企业既不会获利也不会亏损。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对于企业制定销售目标、定价策略以及评估业务的可行性都非常重要。
在财务分析中,有两种常见的方法来计算盈亏平衡点:成本法和收入法。
一、成本法成本法是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常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基于企业的总成本来确定需要销售的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销售单价 - 可变成本比例)其中,总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特定期间中的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是单位产品的售价,可变成本比例是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与销售单价的比例。
例如,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00元,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30元。
那么,根据成本法计算的盈亏平衡点将是: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50 - 30) = 5,000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销售5,000个单位的产品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成本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计算。
然而,该方法假设单位产品的销售单价和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收入法收入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企业的总收入来确定需要销售的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单位产品销售收入 -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其中,单位产品销售收入是销售单价减去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与成本法不同的是,收入法需要通过已知的销售收入和可变成本来计算盈亏平衡点。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那些销售收入和可变成本容易获取和跟踪的企业。
例如,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00元,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为50元,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30元。
那么,根据收入法计算的盈亏平衡点将是: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50 - 30) = 5,000这个结果与成本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用于研究企业在特定的经营或投资条件下,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这种模型,企业可以预测在不同经营规模或不同投资水平下,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亏损状况,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制定有效的战略。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基于基本的收入和成本平衡原则。
它将企业的总收入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可变成本是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化的成本,如材料成本、直接人工等。
固定成本则是相对稳定且不随业务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等。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特定的业务量水平,使得企业的总收入恰好能够覆盖所有成本,实现盈利。
二、建立模型建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业务量:首先定义企业的业务量范围,这通常是基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市场潜力来确定的。
2.确定成本结构:将企业的总成本分解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这需要详细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
3.绘制收入曲线:根据业务量和成本结构,计算出企业在不同业务量下的总收入。
通常,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等于产品的价格。
4.绘制成本曲线:根据业务量和成本结构,计算出企业在不同业务量下的总成本。
成本曲线通常是一条凹形曲线,其斜率在业务量增大时逐渐减小。
5.找到盈亏平衡点:在收入曲线和成本曲线之间找到一个交点,该点对应的业务量即为盈亏平衡点。
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总收入恰好能够覆盖所有成本,实现盈利。
三、应用场景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应用场景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制定销售目标: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并评估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投入。
2.优化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调整生产计划,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盈亏平衡点是一种财务分析工具,用于确定企业所需的销售额或产量以达到盈亏平衡。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没有盈利或亏损的情况下的销售额或产量水平。
在这个点上,企业的总成本等于总收入。
在计算盈亏平衡点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销售价格。
1.利润法:
利润法是一种计算盈亏平衡点的简单方法,根据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利润率来计算。
利润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与销售额相关的成本。
2.成本法:
成本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总成本和销售额来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成本法的公式如下: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在利润法中,需要先计算出总成本才能确定盈亏平衡点。
3.边际贡献法:
边际贡献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每个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固定成本来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边际贡献是指每个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减去可变成本的差额。
其中,边际贡献率=(销售价格-可变成本)/销售价格
边际贡献法考虑了每个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固定成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盈亏平衡点。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分析和管理盈亏平衡点,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盈亏平衡
摘要
盈亏平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所获得的收入与支出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
本文将从企业盈亏平衡的概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盈亏平衡的概念
盈亏平衡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所获得的收入与支出之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盈亏平衡的情况下,企业实现了收支的平衡,不会出现亏损或盈利过多的情况。
二、盈亏平衡的理论基础
盈亏平衡的形成有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绩效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支撑。
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评估绩效水平,并有效管理风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三、盈亏平衡的影响因素
盈亏平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成本控制、营销策略等。
合理应对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盈亏平衡。
四、盈亏平衡的实践应用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等手段来实现盈亏平衡。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五、结论
盈亏平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盈亏平衡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取得长期稳定的盈利。
任何企业都是为谋取利润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盈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必须提供多少业务量才能使企业获得的收入弥补甚至超过付出的成本,此时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的决策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盈亏平衡分析研究的内容。
正因如此,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之中。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会计学教授提出,经过人们几十年的研究和探讨,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要介绍了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及作用,并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同时指出了企业在实际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盈亏平衡分析也称本、量、利分析,是通过揭示成本、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进行盈亏平衡分析,首先要把产品的成本根据其与销售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凡是成本总额与销售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称为变动成本。
凡是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销售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成本。
当企业的产品销售量较少时产品的销售收入减除产品的变动成本所余部分不足以抵偿固定成本,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随着销量的增大,在相关范围内由于固定成本不变,这时产品销售收入总量的增加快于变动成本总量的增加,企业的亏损额就会逐渐降低。
当产品的销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企业就不亏损也不盈利,即企业此时的利润为零。
当企业的销量继续增大时,企业的盈利也逐渐增大。
因此,利润为零时,所对应的销售量或销售额是一个临界值,称为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
企业的产品销售量或销售额小于此值时,企业将会亏损。
反之,企业就会盈利。
2 盈亏平衡分析的作用盈亏平衡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易学易懂的特点。
目前西方和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前途。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在XXX公司成本决策中的应用(相关课程:技术经济学)【理论背景】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一般说来,企业收入=成本+利润,如果利润为零,则有收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而收入=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这样由销售量×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每计量单位的贡献差数盈亏平衡分析的分类主要有以下方法:1.按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图解法和方程式法;2.按分析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3.按分析的产品品种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4.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
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投资、成本、销售量、产品价格、项目寿命期等)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当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影响方案的取舍。
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这种临界值,即盈亏平衡点(BEP),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盈亏平衡分析作用即本量利分析法,它是一种通过分析产品成本、销售量、和销售利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临界点(保本点)而进行选择的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对项目的风险情况及项目对各个因素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进行科学地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盈亏平衡分析以盈利为零作为盈亏平衡点,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静态分析,盈利为零的盈亏平衡实际上意味着项目已经损失了基准收益水平的收益,项目存在着潜在的亏损.把资金的时间价值纳入到盈亏平衡分析中,将项目盈亏平衡状态定义为净现值等于零的状态,便能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在盈亏平衡分析内,变静态盈亏平衡分析为动态盈亏平衡分析.由于净现值的经济实质是项目在整个经济计算期内可以获得的、超过基准收益水平的、以现值表示的超额净收益,所以,净现值等于零意味着项目刚好获得了基准收益水平的收益,实现了资金的基本水平的保值和真正意义的"盈亏平衡".动态盈亏平衡分析不仅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可以根据企业所要求的不同的基准收益率确定不同的盈亏平衡点,使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更全面、更准确,从而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市场结构,预测市场价格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将各类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市场的最优盈亏平衡点的行业分析方法。
在经济管理学中,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变化,以及盈亏平衡点的位置。
二、盈亏平衡点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主要方法可以用于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收入成本分析和盈亏平衡点分析。
收入成本分析可以用来测量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变化,以及产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
而盈亏平衡点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最优销售量和最优价格,以达到最大收益。
盈亏平衡点分析运用营销经济学、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知识,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进行分析,以考察企业的收入状况,其中包括营业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税金等;在确定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后,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
三、盈亏平衡点分析的意义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一种定量的行业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对市场的结构、价格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正确预测市场情况,合理安排营销策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此外,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市场机会,以有效的把握市场机会,以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并且,还可以指导企业有效控制成本,让企业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四、盈亏平衡点分析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分析已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经营中,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销售量和最优价格,当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时,也可以用来调整营销策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而且,盈亏平衡点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市场机会,把握市场动向,以及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五、结语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销售量和最优价格,调整营销策略,以及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以达到最大收益;此外,它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市场机会,把握市场动向,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是一种财务分析工具,用于确定公司必须销售的最低数量或金额,以使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即没有盈亏。
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1.确定固定成本:这些费用不会随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租金、设备成本等。
2.确定每个销售单元的变动成本:这些成本会随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3.计算盈亏平衡点:通过将固定成本除以每个销售单元的变动成本,计算出必须销售的最低数量或金额,以实现盈亏平衡。
4.分析利润和亏损:如果销售量低于盈亏平衡点,公司将出现亏损。
如果销售量高于盈亏平衡点,公司将获利。
5.探讨其他情况:通过模拟增加销售量或减少成本等变化,可以探讨其他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成本结构和经营风险,为决策提供重要参
考。
陕西省中医院财务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来实现项目成本与经
济效益之间平衡关系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为本量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该种财务管理方法主要用于利润预测或成本控制,能够为各种经营状况分析与规划提供指导,实用性极佳。
盈亏平衡分析即本一量-利分析,其中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被称为成本性态,又叫成本习性。
盈亏平衡分析理论中成本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化影响而发生数额变动的一类成本,稳定性是其一大特点,业务量变化过程中单位成本呈反比例变化。
变动成本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可随业务量变化而发生正比例变化的一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时其总额会随业务量变化而发生变化。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及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可更为直观的表示为C=F+vQ,其中C表示总成本,F为固定成本,v为单位变动成本,Q为业务量。
了解各类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实行盈亏平衡分析的基础。
Excel 在投资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分析中的应用8.1 盈亏平衡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据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从而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既不亏又不盈或营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
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分析又可分为静态盈亏平衡分析和动态盈亏平衡分析。
8.1.1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静态盈亏平衡分析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情况下,对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进行分析。
当某年的营业利润为零时,可以得到该年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为(这里假设只有一种产品):式中,Q t为第t 年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又称保本销售量);F t为第t 年的固定成本,这里假设非付现固定成本只有折旧,即F t = D t + F c,D t为第t 年的折旧;F c为付现固定成本;p为产品单价;v 为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并假设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和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
当产销量低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投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反之,当产销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项目就有了盈利。
当企业在盈亏平衡点附近经营,即销售量接近于Q t 时,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很大,或经营上的安全程度很低,销售量微小的下降都可能使企业发生亏损。
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比较简单。
根据给定的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折旧、产品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即可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年的静态保本销售量。
当一个投资项目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对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整个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则需要考虑多品种产品的情况。
在进行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时,加权平均法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8-1 】某企业生产A 、B、C三种产品,A 产品年销售量100000件,单价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8.5 元/件;B 产品年销售量25000台,单价2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16 元/台;C 产品年销售量10000 套,单价50 元/套,单位变动成本25 元/套;全厂固定成本300000 元。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建立分析表格如图8-1 所示。
有关计算分析公式如下: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边际贡献=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比重=某产品销售收入÷全厂各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某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比重全厂综合保本额=全厂固定成本÷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某产品保本额= 全厂综合保本额×该产品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量= 某产品保本额÷该产品单价输入已知数据及定义完公式后,即可马上计算出各个可变单元格的数值来,即全厂综合保本额1200000元,产品A、B、C 的保本额分别为600000元、300000 元和300000 元,保本量分别为60000 件、15000 台和6000 套。
各单元格的计算公式为单元格E3:E5 :“= B3 :B5*C3 :C5”(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F3:F5 :“=B3:B5*(C3 : C5-D3 :D5)”(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G3:G6 :“ =F3: F6/E3: E6”(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E6:“ =SUM(E3 :E5)”。
单元格F6:“ =SUM(F3 :F5)”。
单元格B8 :B10 :“=E3:E5/E6”(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D8 :D10 :“=B8:B10*D11”(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E8:E10 :“=D8:D10/C3:C5”(数组公式输入)。
单元格D11 :“=H6/G6 ”。
图8-1 建立了各产品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保本额或保本量之间的关系,图8-1 就可分析它们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利用图8-1 某企业的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8.1.2 动态盈亏平衡分析8.1.2.1 独立项目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静态盈亏平衡分析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得税、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由此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仅仅能使项目的当期达到盈亏平衡,却并不能保证项目的净现值恰好为零。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所得税等因素的条件下,项目的动态盈亏平衡点就是项目净现值为零的那一点,即动态保本销售量就是使项目净现值为零的销售量。
考虑单一产品的情况,令NPV=0 ,则可得到项目各年的动态保本销售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 为所得税税率;Q t为各年的保本销售量;p t、v t和F ct分别为各年的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付现固定成本;i 为项目的基准收益率;I 为初始投资(并假设在第0 年一次性投入项目)。
这样,利用上述公式,即可分析各种情况下项目各年保本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例8-2 】某企业准备投资生产一种新产品,项目总投资350 万元,项目寿命期5年,期末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经预测,项目投产后每年可销售产品85000 台,产品单价40 元/台,单位变动成本20 元/台,年付现固定成本50 万元,企业的基准收益率为10%,所得税税率33%。
此时,各年的折旧额相同,假设各年的销售量、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付现固定成本以及折旧均相同,可以利用上述公式直接导出动态盈亏平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根据此公式计算出保本销售量为76664 件,如图8-2 所示,单元格E4 中的保本销售量计算公式为:“=(E3+(B3/PV(F3,B3,-1)-G3)*A3/B3/(1-G3))/(C3-D3)*10000”。
图8-2 投资项目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但实际上,各年的销售量受到企业内部及市场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同的,故可以利用规划求解工具来计算各年的保本销售量,步骤如下:(1)如图8-2 所示,将单元格C10:G10 作为可变单元格,存放各年的保本销售量。
(2)在单元格B7 中输入公式“ = -A3 ”,在单元格C7:G7 中输入净现金流量计算公式“ =(C:9G9/10000*(C3-D3)-E3)*(1- G3)+SLN(A3,H3,B3)*G3 ”(数组公式输入)。
(3)在单元格H7 中输入净现值计算公式“=NPV(F3,C7:G7)+B7”。
(4)单击工具菜单中的【规划求解】项,出现【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其中【设置目标单元格】选“ $H$7 ”,【等于】选“ 0”,【可变单元格】选“ $C$9:$G$9”;单击【求解】按钮,即得各年的保本销售量,如图8-2 所示。
当可变单元格C9:G9 中赋予不同的初始值时,会得到不同的保本销售量,如图8-2 所示),各年的销售量变化范围很大,这正反映了动态盈亏平衡的特点。
实际上,各年保本销售量组合有无数个,故为求得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本销售量组合,还要考虑一些约束条件,比如各年的会计利润应大于零,各年取得的现金收入应能够偿还各年到期的债务以及支付股利,等等。
8.1.2.2 互斥项目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在需要对若干个方案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若是某一个共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销售量、产量、寿命、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等)影响这些方案的取舍,则可以利用盈亏平衡分析帮助决策。
【例8-3 】某企业投资生产某种产品,现有两个方案,有关资料如图8-3 所示,该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基准收益率为15%,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那么,企业应如何根据项目的寿命期来选择方案?图8-3 根据方案寿命期选择项目如图8-3 所示,进行决策分析的步骤如下:(1)首先在单元格F3 中输入“ 5”,在单元格H3 中输入“ 11”,单元格G3 可先空置。
(2)选取单元格区域F4:H5,输入不同寿命期下两个方案的净现值计算公式“=PV(D4 :D5,F3:H3,-C4:C5)-B4:B5”(数组公式输入)。
(3)在单元格G6 中输入公式“ =G4-G5 ”,将单元格G6 作为目标单元格,将单元格G3 作为可变单元格,利用【规划求解】工具或【单变量求解】工具,可以求得两个方案净现值相等时的项目寿命期。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个方案净现值相等时的寿命期为共有变量时方案1 与方案2 的净现值无差异点。
因此,当寿命期小于9.92年时,应采用方案1;而当寿命期大于9.92 年时,应采用方案2。
8.1.3 投资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除了前面介绍的直接利用公式计算盈亏平衡点保本销售量或设计工作表格进行分析外,我们还可以设计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来分析每个因素各种可能的变动情况下对保本销售量的影响。
例8-4 】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如图8-4 所示,具体设计步骤如下:单击【滚动条】按钮,然后在工作表的合适位置(这里为E4~F4 单元格)拖曳出一个矩形组合框】控件,并调整其大小。
9.92 年,这就是以项目寿命期为1)首先设计好分析模型结构,如图8-4 所示(表中数据以例8-2 为例)。
2)单击【视图】,选择【工具栏】,再单击【窗体】,出现【窗体】工具栏,如图8-5 所示,图8-4 投资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图8-5 【窗体】工具栏(3)将鼠标移到新建立的【滚动条】控件上,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选择【设置控件格式】,出现【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选择【控制】项,如图8-6 所示。
(4)在【当前解】栏输入25,【最小值】输入0,【最大值】输入50,【步长】输入1,【页步长】输入10,在【单元格链接】填入“ E4”,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就建立了初始投资的【滚动条】控件。
(5)其他项目的【滚动条】控件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
(6)在单元格C4:C10 中建立变动百分比与【滚动条】控件的联系,即:在单元格C4 中输入公式“ =E4/100-25% ”,并将单元格C4分别复制到单元格C5:C10 中。
说明:本例中各因素的变动范围为-25%~+25% ,而滚动条控制按钮的值的变化范围为50,为了使滚动条控制按钮的变化表示为百分数的变化,这里将控制按钮的值除以再减去25%,则每次单击滚动条两端的箭头,单元格C4:C10 中的变动百分比就变化0~100 后图8-6 【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1%,而当滚动条在中间位置,变动百分比恰好为零。
(7)选取单元格D4:D10 区域并输入变化后数值的计算公式“=B4:B10*(1+C4 :C10) ”(数组公式输入)。
( 8 ) 在单元格C15 中输入静态盈亏平衡销售量计算公式“=(SLN(D4,D5,B11)+D6)/(D8-D9)*10000 ”。
(9)在单元格C16 中输入动态盈亏平衡销售量计算公式:“ =(D6+(D4-PV(D10,B11,-1)*SLN(D4,D5,B11)*B13-D5/(1+D10)^B11)/PV(D10,B11,-1)/(1-B1 3))/(D8-D9)*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