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教材内容分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现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获金牌。
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民族素质提高的体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再度翻开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没有要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知道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一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天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明天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我国在世界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导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贺敬之答应大家,表示将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很快,这个稿子给了《延河》杂志,就在《延河》杂志发表了,这就是著名的《回延安》:展示:“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教师:语言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回延安》曾经是那个火红时代的强音,感染过千千万万读者。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文学艺术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
2. 通过对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文艺作品,加深对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主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国文艺繁荣、体育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
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我国体育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表现,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语言概括能力。
3.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艺术和体育领域取得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的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和鉴赏积极、健康的文艺作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讲述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文学、艺术、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状况。
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对比旧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情形,激励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好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文学艺术作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成就。
四.教学难点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搜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图片,并制成幻灯片。
2.让学生收集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大型赛事获奖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多媒体:舞蹈图片《千手观音》【教师引导】舞蹈《千手观音》不仅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而且在2008年奥运会上都有过精彩绝伦的演出。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课时完成)【重点】“双百方针”及其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中的经验教训。
【学习内容】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一)“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3.建国初期,思想混乱:建国初期,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4.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1956·1·14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于知识分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二)提出:(三)含义:(四)内涵:1.“双百”方针,就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3.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4.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5.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列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五)影响:1.繁荣:2.成就:(六)“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教材内容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本课的内容又分为文学的繁荣、艺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三个部分。
详细讲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体育等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掌握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敢于开拓思维、推陈出新的好作品更为人们喜闻乐见。
通过“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一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今天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明天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更加强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⑵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教学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教师: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11分),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一个特大喜讯降临华夏大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
申奥成功,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它不仅反应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肯定。
除了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外,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获得繁荣发展。
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20课寻找答案吧!(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百花齐放——文学的大繁荣教师: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1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型课时 1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学难点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
学生准备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主案个性化修改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
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
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
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
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
2
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
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
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
线。
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
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学的繁荣
二、艺术的发展
3
三、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