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三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学习过程】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1、1917年11月,取得的胜利,推翻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17.11---1918年夏:苏维埃政府将一部分大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1918年夏---1921。
3月:为了保证战争胜利,实行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三年国内战争胜利,保住了十月革命胜利果实。
3、1921.3---1928年:实施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分配方面,。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重难点突破)1.试着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2.同为“新”经济政策,想一想,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异同。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2. 《大国崛起》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3.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4.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学习过程】2.曲折发展的十年中正确和失误的探索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⑴概念:⑵发动原因:⑶主要标志:⑷影响:⑸经验教训:4.周恩来的调整和邓小平的整顿⑴周恩来的调整:① 时间:② 措施:③效果:。
⑵邓小平的整顿:章节与课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 ⑴概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重大举措、特点和意义。
⑵掌握1956年—196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
⑶了解“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
⑷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资源教材及教材中的“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以及知识链接等。
①背景:②措施:③结果:(效果)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二、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2.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3.以下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C.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下列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经济建设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B.要更多的发展重工业C.要更多的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D.标志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6.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学习过程】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
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重大举措和特点
⑴背景:
⑵重大举措:
⑶特点:
2.曲折发展的十年中正确和失误的探索
正确的探索:
探索中的失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⑴概念:
⑵发动原因:
⑶主要标志:
⑷影响:
⑸经验教训:
4.周恩来的调整和邓小平的整顿
⑴周恩来的调整:
①时间:
②措施:
③效果:。
⑵邓小平的整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结果:(效果)
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
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
2.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
3.以下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C.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经济建设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B.要更多的发展重工业
C.要更多的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D.标志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6.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 ( )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 962年
8.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
”这反映出当时()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加快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改革生产关系
9.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10.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的工作大局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1.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