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米开朗基罗的简介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在绘画方面很有才能的人,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甚至是建筑方面,他都有着拿手的本领。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米开朗基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米开朗基罗的简介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外文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斯柏里斯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
他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米开朗基罗的性格怎么样米开朗基罗性格特点是米开朗基罗能够成功的关键,在米开朗基罗的身上充分的体现着性格决定命运的预言。
米开朗基罗性格特点一:米开朗基罗性格上比较孤僻,正是这种不喜欢与人接触,不喜欢人际交往的个性,使得他能够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上,也使得米开朗基罗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艺术的巅峰,性格上的孤僻使得米开朗基罗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但是也使得米开朗基罗在婚姻上不如意,甚至是不去想婚姻的事情,最终使得他终生未婚。
米开朗基罗性格特点二:米开朗基罗性格坚韧,特别能吃苦耐劳。
正是这种性格特点使得米开朗基罗在艰苦的创作之路上翻越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艺术创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在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在这漫长的创作时间中米开朗基罗每天仰着头工作,导致米开朗基罗的脖子无法做到低头。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即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Buonarroti Simoni。
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设计了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1]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
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
《米开朗琪罗传》出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人物简介米开朗琪罗,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
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
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
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来到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创办的雕塑学校。
[2]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
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8年,[2]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
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
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
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
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
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摘要: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2.米开朗基罗与数学的联系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概述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具体内容5.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应用和影响正文: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的才华横溢,作品丰富多样,包括雕塑、绘画、建筑等领域。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雕塑《大卫像》、绘画《创世纪》和建筑设计西斯廷教堂等。
2.米开朗基罗与数学的联系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对数学有着深厚兴趣的学者。
他的数学知识广泛,涉及几何学、力学等领域。
在艺术创作中,他巧妙地将数学原理运用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完美的比例。
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概述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指的是他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的一种数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艺术家在绘画和雕塑中准确地表现人体的比例和结构。
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具体内容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的比例:米开朗基罗通过观察和测量,总结出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头长与身长之比、上下肢长度之比等。
这些比例关系可以帮助艺术家在创作时准确地表现人体的形态。
(2)人体的结构: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结构有深入了解,他将这些结构以几何图形的方式表现在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立体感。
(3)空间的表现: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和雕塑中运用透视法,准确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5.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应用和影响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艺术家都学习和借鉴了米开朗基罗的数学方法,将数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这种方法不仅使艺术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完美的比例,还使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和理性的思考。
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米开朗基罗的生平简介2.米开朗基罗与数学的关系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概述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实际应用5.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历史意义正文1.米开朗基罗的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布奥纳罗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
他的艺术成就举世闻名,作品如《大卫像》、《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均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2.米开朗基罗与数学的关系虽然米开朗基罗以艺术成就著称,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对数学有着深厚兴趣的学者。
他的数学研究涉及几何学、数学比例等方面,并且他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概述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实际上是一种描述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
他在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时,发现了一种通过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计算圆周率的公式,即:π = 4 × (p - r) / (2p × r)其中,p 为正多边形的周长,r 为正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
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实际应用虽然米开朗基罗的数学公式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在后世却得到了数学家的重视。
这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被称为“米开朗基罗逼近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圆周率研究的发展。
同时,这一公式也激发了艺术家和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
5.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历史意义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为圆周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二是它将艺术与数学紧密结合,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知识和美的追求。
形容米开朗基罗的词语
【最新版】
目录
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
2.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
3.形容米开朗基罗的词语
正文
【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之一,他在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
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神圣三人”之一,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
米开朗基罗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后来在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活动。
他的艺术风格以雄浑有力、形象生动著称,深受当时贵族和教皇的欣赏和赞誉。
【2.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
米开朗基罗在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
其中,他的雕塑作品《大卫像》和《摩西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他的绘画作品《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也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建筑领域,米开朗基罗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设计了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和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成为了建筑史上的杰作。
【3.形容米开朗基罗的词语】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艺术天才,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他的作品风格雄浑有力,形象生动,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总结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生涯及其主要作品。
一、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雕塑家。
1489年,米开朗基罗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工作室学习绘画。
后来,他师从著名雕塑家贝内代托·德尔·里皮,学习雕塑技艺。
1501年,米开朗基罗前往罗马,开始了他在罗马的艺术生涯。
二、艺术成就1. 雕塑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善于表现人物内心的激情与力量。
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卫像》、《圣母怜子》、《摩西像》等。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以大卫与巨人哥利亚战斗为题材,展现了大卫勇猛、果敢的形象。
这座雕塑作品至今仍被视为雕塑艺术的典范。
《圣母怜子》是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件杰作,描绘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悲痛欲绝的场景。
作品中的圣母形象端庄、慈祥,充分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题材的深刻理解。
2. 绘画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善于运用明暗对比、线条勾勒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品有《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壁画,描绘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场景。
壁画中的众多人物形象生动,构图宏大,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卓越的绘画技艺。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另一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审判世界的场景。
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题材的深刻理解。
3. 建筑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善于运用古典建筑元素,展现宏伟、庄重的气势。
他的代表作品有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等。
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经典建筑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庄重的气氛而著称。
一、引言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艺术家,被誉为“艺术之神”。
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如《大卫像》、《达维德像》和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等。
然而,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米开朗基罗也经历了许多苦难。
本文将对米开朗基罗的苦难经历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二、早年生活与家庭背景1.出生:1475年,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比萨市。
他的父亲是一位石匠,母亲则是一位养蚕女工。
2.家庭贫困:米开朗基罗的家庭贫困,但他的母亲非常重视教育,鼓励他学习和创作。
3.早年职业生涯:米开朗基罗年轻时曾在比萨的一所修道院担任过画家助手,后来成为一名独立的画家。
三、艺术生涯1.早期作品:《圣母子像》:这是米开朗基罗最早的一幅杰作,展示了他对人物形象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艺。
2.《大卫像》: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创作了这件著名的大理石雕塑,展现了他对古典主义美学的独特诠释。
3.《达维德像》:1508-1512年,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创作了这件巨大的青铜雕塑,展示了他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4.梵蒂冈项目:1508年起,米开朗基罗开始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设计天顶画。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建筑学、绘画、雕塑等。
然而,由于与教皇保罗三世的长期意见分歧,这项工程最终未能完成。
四、个人生活与健康状况1.感情生活:米开朗基罗一生未婚,但与多名女性有过亲密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健康状况:米开朗基罗晚年身体状况欠佳,患有多种疾病, 如关节炎、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五、晚年与遗产1.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尽管梵蒂冈项目未能完成,但米开朗基罗的其他作品,如《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仍然为世人所称颂。
2.艺术影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师和画家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是艺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大师。
其中,米开朗基罗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一位。
米开朗基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才华在绘画、雕塑等领域树立了不朽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事迹和他对艺术的巨大贡献。
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出生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
他在佛罗伦萨长大,并在早期展示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政治家,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理解和兴趣。
正是从他的父亲那里,米开朗基罗接触到了艺术的奥秘,并萌发了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梦想。
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米开朗基罗接受了许多受人尊敬的艺术家的指导和影响。
他最初在佛罗伦萨学习绘画,并在当地的工作室中磨练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天赋和创造力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人开始意识到他的潜力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米开朗基罗以其在雕塑领域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准确描绘,以及对表情、姿势和细节的精细处理。
他的雕塑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戏剧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雕塑作品《大卫》。
这座雕像描绘了《圣经》中的大卫,他站在战斗胜利的姿势中,显露出自信和勇敢。
这座雕像注重体态的完美和解剖学的真实,并通过独特的形体表达了米开朗基罗对于意志力和力量的理解。
除了雕塑之外,米开朗基罗还以其在绘画领域的杰出成就而受到赞誉。
他的绘画作品《创造亚当》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梵蒂冈教堂圣母大殿的一部分。
该作品描绘了上帝向亚当伸出手指的画面,凸显了创造之神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米开朗基罗通过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创造,使这幅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象征意义的作品之一。
除了雕塑和绘画,米开朗基罗还涉足了建筑领域。
他参与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成为这一宏伟建筑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以其壮丽和精湛的工艺而被广泛赞美。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在当时的欧洲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摘要: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2.米开朗基罗的数学公式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应用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影响正文:1.米开朗基罗的简介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在绘画、雕塑和建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米开朗基罗的数学公式米开朗基罗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数学公式,即“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
这种公式可以帮助艺术家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表现人体比例,使其更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具体而言,这种公式是指人体高度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为1:8,头部高度与眼睛高度的比例为1:4,眼睛高度与鼻子高度的比例为1:2,鼻子高度与下颔高度的比例为1:2。
通过这种公式,艺术家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从而使作品更具美感。
3.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应用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大卫像》为例,该作品中的人体比例就运用了这种数学公式。
大卫像的身高约为5.5 米,头部高度约为0.625 米,眼睛高度约为0.25 米,鼻子高度约为0.125 米,下颔高度约为0.125 米。
通过这种精确的比例关系,米开朗基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力量和美感的青年形象。
4.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表现人体比例的科学方法,还成为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许多后世艺术家都受到了米开朗基罗数学公式的启发,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种公式,从而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
同时,这种公式还激发了人们对数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米开朗基罗:雕塑与绘画的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1564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星。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绘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
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惊人天赋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地塑造了西方艺术的未来发展。
一、早年生活与艺术启蒙米开朗基罗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贫穷的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便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他的父亲欣赏他的艺术天赋,并决定将他送往佛罗伦萨的美术学校进行专业的训练。
在那里,他接受了绘画和雕塑的系统教育,对他日后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杰出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以其独特的雕塑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雕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卫像》。
这座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展现了他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形态感的敏锐触觉。
《大卫像》不仅展示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才华,还传达了对意大利国民精神的强烈表达。
另外,他还创作了《圣母抱死基督》等许多宗教题材的雕塑作品。
他以强烈的表现欲和细腻的雕刻技巧,使这些作品成为当时最具震撼力的艺术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代表了雕塑艺术的巅峰,也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三、卓越的绘画家除了雕塑,米开朗基罗还是一位卓越的绘画家。
他擅长创作壁画,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上有许多他的杰作。
最著名的作品是《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
《创世纪》描绘了上帝创造亚当的神经刺激,以及亚当和夏娃的形象。
这幅壁画展现了他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光影和细节的精确处理,使之成为史上最伟大绘画之一。
《最后的审判》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展示了浩荡的背景与无数具体形象。
它以其庄严和宏伟的气势,再次证明了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力量。
这幅作品不仅为文艺复兴绘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艺术成就与影响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与绘画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家传记——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代表作品《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创世纪》、《大卫像》等,成为今日世界艺术瑰宝。
在不为人知的幕后,米开朗基罗经历了哪些人生曲折和艺术揣摸?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位杰出大师的传奇传记。
早期生活与学艺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3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卡斯蒂洛内,是当地的一个石匠家庭的儿子。
他的父亲是建筑师,从小便在父亲的工地上帮忙,接触到工程建筑和雕刻。
米开朗基罗12岁时便开始在佛罗伦萨名画家多米尼科·吉兰达伊的工作室里学习绘画。
吉兰达伊是当时佛罗伦萨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米开朗基罗从他那里学到了画面构图和明暗效果等绘画技巧。
而在另一位艺术大师布鲁内莱斯基的指导下,米开朗基罗学习了人体结构学和解剖学,这成为了他后来创作的主要素材之一。
早期创作米开朗基罗十分早熟。
他离开吉兰达伊的工作室后,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生涯,创作了《战士头像》等一系列形象具有震撼力的雕塑作品,为他赢得了浓厚的赞誉与声望。
不过,米开朗基罗刚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
他设计的一些建筑和雕塑作品未能获得委托人的赞同,或者委托人不支付艺术家的工资。
由于长期的经济拮据,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频繁地搬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他接受了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雕塑委托,并创造出的教皇陵墓中的雕塑受到普遍的赞誉。
他的艺术热情使他深深地陷入了雕塑的世界,他认为这种艺术是真理的体现,是精神的高峰。
在罗马的创造1508年,教皇朱利叶斯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去罗马创作。
这期间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的高峰时期。
他创造了《西斯廷教堂》的装饰画,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天花板上的九幅壁画,包括著名的《创世纪》。
该系列作品中,米开朗基罗惊人的技巧表现和创造力令人震撼。
他对人体结构和举止的理解令人惊奇。
他的作品从媒体、雕塑和建筑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他的全面技能。
创作高峰期过后,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简介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琪罗”、“米高安哲罗”。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
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
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
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
米开朗基罗六岁时丧母,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
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是他学画画,父亲训斥也无用,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
米开朗基罗传记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以其杰出的雕塑、绘画和建筑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早年生活与教育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3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的卡普雷塔镇。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小吏。
米开朗基罗从小就展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尽其所能地提供艺术教育给他。
在13岁时,米开朗基罗成为佛罗伦萨雕塑家多尼诺的学徒。
在多尼诺的指导下,米开朗基罗学会了雕塑的基本技巧,并开始独立创作。
他的早期作品展示了他对人体结构和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艺术生涯的高峰在16世纪初,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城市之间穿梭,参与了一些重要的艺术项目。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佛罗伦萨圣母百花教堂的雕塑《圣母子像》。
这座雕塑以其细腻的雕刻和生动的表现力而闻名,成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杰作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中最受赞赏的是他为教皇壁画《创世纪》和西斯廷教堂的《最后审判》两幅壁画。
他在西斯廷教堂的作品中展示了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人体比例的深刻理解。
他运用了透视和阴影的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此外,米开朗基罗还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他设计了建筑物的壁画、祭坛和雕塑,为圣彼得大教堂增添了雄伟而庄重的氛围。
个人生活与世界影响尽管米开朗基罗的主要关注点是他的艺术事业,但他的个人生活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
他是一个孤僻的人,经常与他人保持距离。
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学徒和追随者。
米开朗基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作品和艺术理念成为许多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他的创新性在文艺复兴时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他对人体表现和对绘画和雕塑的技巧的探索使得他的作品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结语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米开朗琪罗简介
简介: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斯卡普莱斯镇,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他与列奥纳多_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记》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
1496年,米开朗琪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琪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05年米开朗琪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记》。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琪罗历尽艰辛磨难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昼》《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年,米开朗琪罗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记》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琪罗简介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傅雷译为“翡冷翠”)的卡普雷塞出生。
他的父亲是地方法官,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
米开朗琪罗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这位未来的雕塑家。
米开朗琪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从事艺术是可耻的。
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
当时的意大利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风气下,他潜心学习模仿古希腊艺术,这对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的宗教矛盾和党派斗争非常复杂,有人还预言佛罗伦萨要遭大难,为了逃避这一切真真假假的谣言和矛盾,1494年米开朗琪罗离开佛罗伦萨,先后去了威尼斯和罗马,沉浸在他的雕塑艺术中。
他在这期间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举成名。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的创作。
1504年,完工后的《大卫》却遭到当时群众的误解,大卫圣洁的**使封建意识顽固的人们感到局促不安,有人甚至向雕塑投掷石子。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赴罗马,从此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教皇要他造一个能够和古罗马相称的陵墓,这一宏伟的构想令米开朗琪罗激动不已。
为了这庞大的工程,米开朗琪罗仅仅选料就花费了八个多月,运到罗马的石料堆得像座山,无论是群众还是教皇都为之欣喜若狂。
但由于米开朗琪罗的仇敌的挑唆,教皇突然放弃建造陵墓的计划,而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
米开朗琪罗为此债台高筑,又失去教皇的宠爱,最后他不顾教皇的命令,离开罗马。
1506年11月,尤利乌斯二世攻陷博洛尼亚,米开朗琪罗屈身前往,两人和好。
教皇要他雕一座铜像,虽然他不懂铸铜的事,但米开朗琪罗还是接受了任务,在艰苦的条件下耗去两年的时间才完成。
回到罗马后,尤利乌斯二世又命令他去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当时拉斐尔已经完成了他在梵蒂冈的壁画,并获得极高的赞誉,这无疑对米开朗琪罗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无法逃避的米开朗琪罗同样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始了这项巨大的工作。
从1508年到1512年,米开朗琪罗成年累月地仰着头画西斯廷的天顶,他的身子因此受尽了折磨,其间他的父亲、弟弟还不断地向他索要钱财,浪掷他的血汗所得。
自由的米开朗琪罗,终身只是从一个羁绊转到另一个羁绊,从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的手中。
尤利乌斯二世死后,新任教皇利奥十世要他为自己服务,下令让他建造梅迪契家庙。
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为教皇克雷芒七世,也就是成了米开朗琪罗新的统治者。
与以前的教皇相比,克雷芒七世是非常仁慈的,他关心爱护米开朗琪罗,了解他意志薄弱的缺点,时时鼓励他振奋精神,但要医治米开朗琪罗内心的烦躁、狂乱、悲观、哀愁,却不是他的权力所能为的事。
克雷芒七世委托他主持梅迪契家庙和坟墓的建筑,劝他加入教派,按月送他薪金。
米开朗琪罗突然改变主意,拒绝教皇的薪俸,想丢下手里的工作。
在反反复复之中,从1520
年到1527年,米开朗琪罗没有完成一件作品。
1527年佛罗伦萨爆发革命,米开朗琪罗做了守城工程的总领导。
而当城市被教皇的军队围困时,米开朗琪罗又匆忙出逃。
克雷芒七世饶恕了他,但他必须继续为教皇服务。
1530到1531年间,他先后完成《夜》、《晨》等作品。
1534年,重返罗马,他以后的全部岁月就是在罗马度过的。
他先后与几个女子热恋。
1536年到1541年他完成《最后之审判》。
1547年,他又被任命为圣彼得大寺的建筑师兼总监。
他认为这是神圣的事业,因此拒绝任何薪俸。
但他的敌人百般刁难,以至米开朗琪罗最终未能完成。
他的晚年是在极其孤独的境况下度过的。
1564年2月18日下午,日落时分,米开朗琪罗在度过了他漫长而苦痛的一生后,在死亡中获得了永远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