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概况商业综合体武汉天地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9
1.武汉天地开发背景2.武汉天地商业化更新中的理念武汉天地位于汉口旧城长江北岸的永清片区,原为汉口开埠后的旧日租界,是汉口旧城与新城区的过渡位置。
西邻中山大道,南接卢沟桥路,东临长江,面向汉口江滩公园,尽揽长江二桥江滩美景,周边连接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京汉大道、中山大道,与轻轨黄浦站咫尺之遥。
该地块历史建筑物保留完好,自身特色明显,绿阴覆盖,和式矮楼和西方复古式建筑在幽静的小街边排列得错落有致,红砖红瓦或灰砖红瓦的砖木建筑,样式简单,几乎均为多层建筑。
但该区域范围内环境较为杂乱,公共设施明显不足,交通受阻,市政管网缺乏。
政府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加强资金吸引,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环境品质,采取了市场的操作手段,逐步实现地块更新,实现价值升值。
在这样的改造背景下,市场经济下的投资回报与历史场所保存的平衡便成为了规划博弈的核心关系。
香港瑞安集团于2005年拍下这块汉口中心城区的临江土地,整个项目规划参照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模式,丰富旧城改造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法,将现代时尚元素注入老汉口的文化传统之中,集住宅、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为一体的市中心综合发展项目,地块焕发出新的商机。
整体而言,设计者在其中保留数栋具有历史风格与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口注入具有现代时尚元素的餐饮、娱乐、精致酒吧等多功能的设施,仿造上海新天地,打造出一条时尚的商业步行街,依靠武汉天地打造的良好品牌效应,周围建设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区。
整个方案延续了汉口旧租界区的特色,充分尊重了旧城的肌理,同时完善了旧城功能配置,采用小街坊的尺度进行地块划分,围合式建筑布局,提升道路网密度,缓解交通压力,创造了宜人的街道空间。
建筑方案设计也充分考虑武汉市城市历史的特色,尤其是租界区的建筑特色,以旧城复建为基础衍生出了现代文化。
应当说明的是,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地区的建筑及场所的保护和更新,当历史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保护措施。
武汉天地场地调查与分析——城市规划1102班一、调查背景1.1调查场地简介:武汉天地项目集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及少量住宅为一体,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融合了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加上其丰富的绿化空间,为周边的人群提供了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成为武汉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武汉天地以黄浦大街为界分为A、B两个地块。
我们在A地块中选取了面积为5hm²的场地,该场地以商业功能为主。
1.2调查场地区位:武汉天地商业街位于汉口中心城区,交通便利,通过卢沟桥路连接解放大道、京汉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形成三横一纵的交通路网,距轨道交通轻轨站点仅160m,商业街主要沿街面位于次干道卢沟桥路上,交通压力相对较小。
1.3调查场地街区尺度:街道参数的比值关系反映了街道空间主要参数之间限定的空间尺度关系,主要由街廓比、面廓比、界面密度、贴线率四项指标构成。
街廓比(街道的宽度与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比值):D/H=0.4,当D/H<0.5时,这种街道空间会产生均匀感,让人产生一种接近感;面廓比(临街商店的面宽与街道宽度的比值):W/D>1,说明武汉天地的街道纵向空间具有联系性,但是缺乏生气。
界面密度(街道一侧的建筑面宽总和与街道长度之比):W/L=0.58,武汉天地增加廊下休闲茶座空间,加了人们视线感觉上空间的围合感。
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视展现出小尺度商业街巷的空间特性。
商业街是为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的宜人化是未来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武汉天地符合人性化尺度。
消费者步行其中不是感到超人尺度的商业巨构而是感受到大小不等、变化多样的小街小巷的亲切尺度空间。
二、空间结构分析2.1场地内空间关系与主要空间类型我们根据实地调研简易的做了一个SU模型来反映场地内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武汉天地商业布局结构为线形均质无核空间结构,没有核心的大型商店,全部由中小型商店构成,形成相互关系相对均衡的均质无核空间结构,同时利用建筑、街道、连廊将步行街区的购物、休闲等功能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院落空间。
武汉天地调研报告调研目的:经过对该项目规划的调研,对该项目规划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调研对象:武汉天地一.项目概况1.开发项目背景调查瑞安房地产精心打造的“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
“武汉天地”参照上海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的发展模式,将打造成集住宅、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的市中心综合发展项目,以配合整个武汉市国际化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
项目占地6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包括公共设施及空间,超过1550万平方尺),总投资额约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4年整体落成。
该项目的总体规划顾问为美国SOM公司(Skidmore,Owings and Merrill,LLP)。
其中武汉天地内历史建筑重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师为原“上海新天地”的总设计师本杰明•伍德先生,计划将项目的九幢历史建筑予以保留,设计融合传统建筑特色,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提升其商业经营价值。
武汉天地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更融合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将会极大化城区环境,扩大绿化空间,提供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使之成为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而全面建成后不仅是成为武汉的新地标,更将成为中国中部与世界接轨的聚焦点。
2.项目总规划项目中,黄浦大桥以南为A地块,以北为B地块。
A地块以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为主,辅以少量住宅;B地块以住宅为主,辅以小区商业配套设施,这一激动人心的新规划社区将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国际标准的甲级办公楼、尊贵典雅的五星级酒店、时尚的精品酒店、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一应俱全。
住宅区借鉴欧洲城镇规划的优点,沿小区街道以环形连接,中间为绿化庭院,居住环境恬静舒适。
武汉天地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更融合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将会极大优化城区环境,扩大绿化空间,提供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使之成为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历史文化街区城更新研究——以武汉天地为例重绘生活想象的城市更新“新”范本盘活老汉口租界、延续城市建筑肌理,在老房子里逛设计师精品店、在大树下品各色美食,武汉天地正塑造着属于武汉人的精致与畅快。
一、项目概况武汉天地位于汉口永清商圈,由瑞安集团幵发,集住宅、办公楼、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商业街区部分-武汉天地地上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其设计参照上海新天地的模式,将九幢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和修缮,保留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对现代时尚元素充分融合,注入商业经营功能,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价值,使之成为了引领武汉场景式消费的商业新地标。
二、更新背景1931年武汉大水后,汉口沿江片区中心区建房定居的居民逐渐增多,形成街道,街以寺名,称永清街。
清末至1937年前,永清地区为日本在汉租界的主要地区。
许多老建筑后来成为将军楼,区域内及周边的历史建筑基本保留了下来。
随着城市扩张,位于长江二桥引桥下的永清片区从老城边缘成为城市核心,区位关系得到极大提升。
200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市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在永清片区正式启动。
2005年4月28日,瑞安集团出手33.9亿元拿下占地918.4亩的永清片地块,一举夺得当时“中国地王”的桂冠,这宗地块就是如今的“武汉天地”。
三、活化策略1. 文化-武汉历史文化第一街武汉天地由12栋建筑组成,其中9栋为区域内历史建筑改造和修缮而来。
这9栋历史建筑具有很大的保留价值,均为原租界名邸,是历史传承以及文脉传递的重要媒介。
由于地处江边,空气湿度大,建筑内部结构老化严重,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存表去里”的方式。
即保留建筑外表原有的模样,对破旧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再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式建筑和街区风貌,建筑内部则全面更新,以满足商业功能需求。
古典的西洋风格民居、新建的阳台/落地窗组合完美地还原了欧洲历史街区的调性。
整个街区设计还保留了近200棵古树,它们和这里的房子一样叙述着历史的故事,均采取原位不移植的原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