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早期关于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主要论点1. 斯密的剩余出路说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绝对利益说”,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
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斯密的剩余出路说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
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财富。
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
斯密写道,对外贸易可以“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
这就可以鼓励它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它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
[1]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马歇尔的规模经济论马歇尔(A.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1938)中,明确提出“规模经济”概念。
马歇尔把分工及生产专业化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
马歇尔指出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认为报酬递增是由于企业扩大其不动产而获得了种种新的大规模生产经济,从而在相对低廉的成本上增加了产量,同时他系统论证了大规模生产对工业的意义。
他把组织作为除资本、劳动、土地之外的第四要素,发现随着生产集中会产生平均成本递减的利益,产业组织因而有追求规模扩大的动机。
他说:“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
[2]换言之,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含义意义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产量,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的现象,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活动。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彼此相互促进,共同造福全球经济。
首先,规模经济对于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力的提高,不仅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国际贸易也对规模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通过开展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将产品销往全球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同时,国际贸易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规模经济也对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在特定行业具有极高的竞争力,从而形成了一种利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的出现可以使得各国在资源配置上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结合还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规模经济使得企业产能得到有效利用和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规模经济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挑战;国际贸易则通过扩大市场和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只有合理发挥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才能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效益,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两国之间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的商品。
•例:用彩电交换小麦•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两国之间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产业、基本上相同或相似的商品。
•例:用彩电交换彩电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制成品用小麦交换小麦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传统解释•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某种需要探讨的新的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二战以后,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逐渐上升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1.贸易产品上有所不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2.产品贸易流向具有双向性,相同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既有资本密集型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技术产品,也有标准技术产品4.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本章结构•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v规模经济的含义v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v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v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v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v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v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两种表现形式:v内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v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
•假设某行业最初厂商数量N=10,每家的产出为q=100.•(1) N=20,q=100。
如果生产效率提高,则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大厂商无优势)•(2) N=10,q=200。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引言外部规模经济是一个经济概念,其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国际贸易中,外部规模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什么是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面临着扩大生产规模时,可以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和优势,实现平均成本的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方式包括技术进步、资源整合和市场规模扩大等。
外部规模经济的典型例子包括专业化分工、集中化生产和共享资源等。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包括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等。
这些优势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外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通过利用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可以生产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更高的利润。
其次,外部规模经济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实现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的技术水平。
这样一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技术的需求。
另外,外部规模经济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集中化生产和共享资源,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企业可以实现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外部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外部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外部规模经济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通过利用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