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 格式:pptx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40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D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B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D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非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一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
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一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6.1 概述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
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
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
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
我们举例子说明。
假设某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所示:产出(件)总劳动投入(小时)平均劳动投入(小时)51021015 1.51520 1.33333332025 1.252530 1.23035 1.1666667假设世界上只有美英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最初两国都生产10件这种产品,那么全世界需要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
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
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
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一.专业化供应商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关键词1.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包括工厂规模经济和公司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加或者生产种类的扩展,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报酬递增。
2. 工厂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是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
较大规模的厂商能更好地克服技术设备的不可分性,使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某些管理费用并不随生产规模同比例增加。
3. 公司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司规模经济,即多产品的企业(公司)生产多种产品所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
它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并且产量超出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如果企业联合生产的产量低于两个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就是范围不经济。
4. 范围经济。
同公司规模经济。
5.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又称行业规模经济,是在假定厂商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行业所具有的报酬递增性,它来自厂商没有能力完全利用的知识或信息。
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越大,各厂商间的信息交流就越多,因此它们的成本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
或者说,行业规模经济意味着,尽管各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可能会由于其产出的扩大而上升,但它们还可能由于同一行业内其他厂商产出的扩大而得到降低。
6. 行业规模经济。
同外部规模经济。
7. 动态规模经济。
动态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用学习曲线表达出来。
学习曲线是描述累积产量与成本关系的,由于通过生产获取的经验对成本的影响,学习曲线向下倾斜,随着时间流逝,累积产量不断增加,成本也因而下降。
这种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动态规模经济的表现。
8. 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也称为经验曲线,是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
学习曲线是表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曲线,体现了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