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杠杆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1. 第一题某物体放置在杠杆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150g,物体B的质量为300g,杠杆的长度为20cm。
求物体A和物体B的平衡位置。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15kg ×杠杆A) = (0.3kg ×杠杆B)0.15 ×杠杆A = 0.3 × (20 - 杠杆A)0.15 ×杠杆A = 6 - 0.3 ×杠杆A0.45 ×杠杆A = 6杠杆A = 13.33cm所以,物体A和物体B的平衡位置在杠杆左侧13.33cm的位置。
2. 第二题一根杠杆的长度为30cm,杠杆两端分别放置了质量为200g和400g 的物体,物体B位于杠杆左端,物体A位于杠杆右端,使杠杆保持平衡,求物体A到杠杆左端的距离。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2kg ×杠杆A) = (0.4kg ×杠杆B)0.2 ×杠杆A = 0.4 × (30 - 杠杆A)0.2 ×杠杆A = 12 - 0.4 ×杠杆A0.6 ×杠杆A = 12杠杆A = 20cm所以,物体A到杠杆左端的距离为20cm。
3. 第三题一个杠杆两端的物体分别为一个质量为0.2kg的物体A和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B,物体A位于杠杆右端,物体B位于杠杆左端,杠杆的长度为40cm。
求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2kg ×杠杆A) = (0.3kg ×杠杆B)0.2 ×杠杆A = 0.3 × (40 - 杠杆A)0.2 ×杠杆A = 12 - 0.3 ×杠杆A0.5 ×杠杆A = 12杠杆A = 24cm所以,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为24cm。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
1. 杠杆的概念与性质:
-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平衡力组成的物理装置。
- 杠杆的性质有:力臂、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平衡条件等。
2. 杠杆的分类:
- 根据支点位置,杠杆可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 一类杠杆:支点在力的一侧,包括杠杆平衡条件、力臂与力的关系等。
- 二类杠杆:支点在物体的中间,包括力的方向与大小、力臂与力的关系等。
- 三类杠杆:支点在力的另一侧,包括力的方向与大小、力臂与力的关系等。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在平衡时,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得出。
- 平衡条件为:⊿m*l1 = ⊿m*l2,即物体两侧的力矩相等。
4. 杠杆的应用:
- 杠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生活等各个方面。
- 杠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点的位置,实现工程上的升降、转动等操作。
以上是初三物理杠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引言:杠杆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用于将力量或运动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杠杆原理并解决杠杆相关的问题是非常基础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题目一:平衡杠的应用小明想在家中制作一个平衡杠,他找来了两个木块,一个浴球和一个木棍。
他将浴球放在一个木块的一端,然后用木棍将另一个木块和浴球连接在一起。
小明想知道当浴球和木块的重量不同的时候,平衡杠将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题目二:力点的应用小红正在学习如何使用杠杆。
她有一个木棍,并在一端放置了一个小球。
然后她用一只力臂来推动木棍的另一端。
她发现当力臂离球的位置越远,木棍就越容易转动。
她想知道力臂的长度对杠杆的作用力有何影响?为什么?题目三:力臂的计算小明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来测量一把锤子的杠杆运动。
他使用一个长木板作为杠杆,将锤子的一端放置在木板上。
他发现锤子在杠杆上运动的距离是力点的三倍。
小明想知道这把锤子的力臂是多长?题目四:力矩的计算小红使用杠杆装置举起了一个重物。
她测量了施加在杠杆上的力为10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0.5米。
小红想知道这个杠杆的力矩是多少?题目五:杠杆的平衡小明使用一个杠杆将一根木棒固定在椅子上。
他想要使杠杆保持平衡。
他可以选择在木棒的哪个位置放置力点?为什么?如果他希望在杠杆的一端施加100牛的力,力点应该放在哪里?结论:通过解答以上的练习题,初三学生可以对杠杆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涉及杠杆的使用、力臂的影响以及力矩的计算。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杠杆的应用与平衡的理解,学生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比如在DIY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
虽然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它是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力学原理以及其他更复杂的物理概念的基础。
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杠杆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也是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所以学好物理杠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1、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4)种类和应用: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种类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 L1>L2 省力但费距离锤子,起子,动滑轮费力杠杆 L1等臂杠杆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2、滑轮及滑轮组(1)、定滑轮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定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1)绕线:(奇动偶定)。
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1。
杠杆初三知识点
《说说杠杆初三知识点那些事儿》
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初三物理里的杠杆知识点。
这杠杆啊,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们想啊,一根小小的棍子,就能翘起比它重好多好多的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跷跷板,嘿哟,那可真是杠杆原理最直观的体现了。
说到杠杆的知识点,咱首先得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就像是一个平衡点,让杠杆能稳稳地在那里“摇摆”;动力和阻力那就像是两边拔河的队伍,一个使劲儿往上抬,一个使劲儿往下压;还有动力臂和阻力臂,这俩可是决定谁能赢的关键呢。
咱举个例子,就好比你要撬开一块大石头,你用的那个撬棍就是杠杆,你手按的地方就是支点,你用力的方向就是动力的方向,石头给杠杆的力就是阻力。
而且,你要是把支点挪一挪,或者改变一下你用力的位置,嘿,撬起来可就轻松多了或者困难多了,这就是杠杆原理的厉害之处。
我记得我初三学这玩意儿的时候,那可是越学越觉得有意思。
每次做实验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像个小小科学家,在探究着这神奇的物理世界。
有一次做实验,我和同桌比赛谁能用杠杆把一个重物撬得更高,我们俩那是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我略胜一筹,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还有啊,学会了杠杆知识点,还能解决好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比如说,你知道为什么有的门的把手要装在离门轴远的地方吗?嘿嘿,这就是为了让我们能用更小的力把门打开呀!
总之,杠杆初三知识点虽然看起来好像有点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会发现它其实特别有趣。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你觉得难的时候,换个角度去看,也许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所以,小伙伴们,加油学吧!让我们一起在杠杆的世界里快乐遨游!。
初三物理杠杆滑轮练习题在初三物理学习中,杠杆和滑轮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提供一些物理杠杆和滑轮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1:杠杆问题1. 在一个平衡杠杆上,两个物体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
左端的质量为2kg,距离支点的距离为4m。
右端的质量为5kg,距离支点的距离为x米。
求x的值。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左端的力矩等于右端的力矩,即2kg* 4m = 5kg * x。
解得x = 1.6m。
练习题2:滑轮问题2. 在一个滑轮系统中,两个物体分别悬挂在两个滑轮的两端。
左侧滑轮的半径为0.5m,右侧滑轮的半径为1m。
左侧物体的质量为4kg,左右两侧绳子不可伸长或收缩。
求右侧物体的质量。
解析:根据滑轮的性质,相连的物体悬挂在不可伸长或收缩的绳子上,左右两侧的拉力相等。
由于左侧滑轮的半径是右侧滑轮的二倍,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可得4kg * g * 0.5m = M * g * 1m,解得右侧物体的质量M为2kg。
练习题3:杠杆和滑轮混合问题3. 在一个杠杆和滑轮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左端悬挂着一个重锤,右端悬挂着一个物体。
左端重锤的质量为8kg,右端物体的质量为4kg。
左杠杆臂的长度为2m,右杠杆臂的长度为4m。
右侧滑轮的半径为0.5m。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求右侧滑轮的拉力。
解析:首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左边的力矩等于右边的力矩。
即8kg * g * 2m = 4kg * g * 4m + T * 0.5m,其中T表示右侧滑轮的拉力。
解得T = 48N。
通过以上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杠杆和滑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和运用,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物理问题,还可以通过它们来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
然而,这些习题只是一部分,初三物理杠杆和滑轮的知识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未来的学习中,同学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公式和定律,并进行更加复杂的问题解析和应用。
初三杠杆练习题杠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项基础知识。
了解和掌握杠杆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学习其他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三杠杆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
1. 问题:某物体的质量是50kg,放在杠杆上,距离力的作用点2m 远处放置一个重量为200N的物体,使杠杆平衡,那么力的作用点距离杠杆的支点多远?解析: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力的力矩相等。
该题可以利用力矩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力矩的公式为:力的大小 ×力臂。
设力的作用点距离支点的距离为x,则有:200N × 2m = 50kg × g ×x解得:x = 0.8m答案:力的作用点距离杠杆的支点0.8m远。
2. 问题:一根杠杆两端放置着两个分别为8N和12N的力,且力的作用线都在杠杆正上方,那么使杠杆平衡的支点距离力为8N的一端距离是多少?解析:同样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解题。
设支点距离力为8N的一端距离为x,则有:12N × x = 8N × (x + 1.5m)解得:x = 3m答案:支点距离力为8N的一端距离3m。
3. 问题: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置在杠杆的左端,支点离物体位置的距离为4m。
为了平衡杠杆,右端需要施加多大的力?解析: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力的力矩相等。
设右端的力为F,则有:10kg × g × 4m = F × 2m解得:F = 20N答案:右端需要施加20N的力。
4. 问题:一个杠杆平衡时,左端施加的力为20N,离支点的距离为2m,右端施加的力为10N,离支点的距离为6m。
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解析: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力的力矩相等。
设物体的质量为m,则有:20N × 2m = 10N × 6m + m × g × 4m解得:m = 5kg答案:物体的质量为5kg。
这是一些简单的初三杠杆练习题,通过解题可以巩固对杠杆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一、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开瓶器、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核桃夹、扳手、道钉撬、自行车手闸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理发剪刀、钓鱼竿、镊子、火钳、筷子、面包夹、铁锹、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船桨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斜面---省力费距离,如盘山公路。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缓,越省力。
二、常见的杠杆示意图1.筷子的杠杆示意图支点大概在虎口处动力作用点是食指和大拇指所夹住筷子的点阻力作用点在筷子首端,就是夹物体的地方因为动力臂(拇指到中指)小于阻力臂(拇指到菜),所以是费力杠杆。
2.镊子的杠杆示意图这是镊子受力示意图,作用力就是动力,动力和阻力都围绕着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就是支点。
我们捏东西时两个力都围绕着最顶端旋转,所以最顶端就是支点。
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垂直距离就是动力臂,阻力作用线到支点的垂直距离就是阻力臂。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就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就是费力杠杆,由图可知镊子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
3.指甲刀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①分析杠杆ABC的受力,并画出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杠杆ABC为省力杠杆;②使用指甲刀剪指甲时,杠杆OBD在B点受到向下的压力F1,在D点受到阻力F2,其支点为O点.分析杠杆OBD的受力,并画出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杠杆OBD为费力杠杆.③使用指甲刀剪指甲时,杠杆OED在E点受到活动柱对其向上的拉力F1,在D点受到阻力F2,其支点为O点.分析杠杆OED的受力,并画出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杠杆OED也为费力杠杆.参见下图:4.鱼竿5.剪刀6.钉锤7.瓶起子8.手推车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手与把的接触点,重心作用点为力的作用点9.铡刀10.撬石头。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灯很暗,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公式:Q=I2Rt,.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第九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画力臂的方法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1.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某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a.支点(O):;
b.动力(F
1
):;
c.动力臂(L
1
):;
d.阻力(F
2
):;
e.阻力臂(L
2
):。
注意:杠杆的形状可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
力臂的画法☺:
(1)在杠杆上确定支点O(也就是杠杆绕着转动的那个固定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就是力所在的直线),有时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
示,并在旁边标上字母L
1或L
2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杠杆也是主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考试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等多种题型。
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及应用等。
在这里,针对有关杠杆的考点,进行归类分析如下:
三、例题题型一:杠杆概念及其要素的理解
例1.下列有关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一定是直的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中间
C有力作用在杠杆上,这个力的力臂就一定不为零
D动力和阻力的受力物体都是杠杆。
练习: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支点的两侧 B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都过杠杆的支点 C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D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题型二:在实物图中杠杆力臂的画法
例2.如图1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点拨: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是通过力的作用点并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练习:
1.如图,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如图2所示杠杆中,动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题型三: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例3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钓鱼用的鱼竿
点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我们把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就是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就是费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就是等臂杠杆。
上面例子的实质都是考查的杠杆的分类。
A、B、D三种杠杆均是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它们都是费力杠杆。
答案:C
练习: 1.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
如图3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由图3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2.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4可知它的支点是______点(填“A”、B”或“C”),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动力臂L1。
题型四: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4.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
练习: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弹簧秤改为沿斜上方用力拉,要使这个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秤的示数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定
题型五: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及应用题
例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
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点挂4个钩码如图6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若乘积相等,则杠杆平衡;若乘积不等,那么杠杆将向乘积大的一边下倾。
答案:1.(1)右;(2)水平。
2.①2个钩码挂在“6”处;②3个钩码挂在“4”处等。
例7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有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4 5 5 4
点拨: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出现的障碍,往往不是知识本身,恰恰是思路、方法不对头造成的。
答案:(1)不能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论证才能得出结论。
(2)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中考真题链接】
1.(烟台)观察图4-1所示的指甲刀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杠杆且是省力杠杆 B.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C.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D.三个杠杆,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2. (济宁)图4-2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 (泰安)两位同学利用4-3图所示的可以绕O点自由转动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甲同学竖直向下用力F1将另一端的乙同学拉起。
请画出拉力F1的力臂L1。
4.(德州)如4-4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弹黄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把弹簧秤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减少三个钩码
C、把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把钩码向右
移动一个小格
5.(朝阳)在4-5图中,要将一圆柱体重物推上台阶,最小的作用力应是
( )
A .F1 B.F2 C.F3 D. F4
参考答案:
1、C;
2、D;
3、略;
4、D;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