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数学家的小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709.53 KB
- 文档页数:25
【导语】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的⾃学能⼒和独⽴精神、良好⼼理品质、此外学⽣进⾏⼤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类⽂化精品滋养学⽣的⼼灵,充实学⽣的头脑,也是使孩⼦终⽣受益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课外阅读之数学家⼩故事》,希望帮助到您。
【篇⼀】 7岁那年,⼩⾼斯上⼩学了。
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有名⽓的“数学家”。
这位来⾃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都是笨蛋,⾃⼰的才华⽆法施展。
三年级的⼀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们⼜发了⼀通脾⽓,然后,在⿊板上写下了⼀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
他知道,像这样后⼀个数都⽐前⼀个数⼤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的学⽣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会⼉,⼩⾼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板过来了,说:“⽼师,我算完了。
”布特纳连头都没抬,⽣⽓地说:“去去,不要胡闹。
谁想胡乱写⼀个数交差,可得⼩⼼!”说完,挥动了⼀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篇⼆】 苏步青1902年9⽉出⽣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个⼭村⾥。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母省吃俭⽤,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堂数学课影响了他⼀⽣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中来了⼀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师。
第⼀堂课杨⽼师没有讲数学,⽽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强⾷,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作⽤。
这堂课的最后⼀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一门抽象且神秘的学科,很多人甚至会觉得它很枯燥。
但是在这门学科中,有一些故事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深呼吸后感受到了它的美妙与神奇。
以下就是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一: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成为数学大师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是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至今被世人传诵。
据传,高斯在年轻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给了他一个作业:让他在五分钟内算出从1到100的和。
而高斯只用了几秒钟,就洋洋自得地把答案写了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他没有逐个把这些数字相加,而是像过家家中那样,他将1和100、2和99、3和98一直这样两个两个配对相加,得出了答案5050。
这种算法被称为“高斯求和法”。
故事二:菲波那切数列的诞生菲波那切数列是一种著名的数列,这个数列的发现也是一个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菲波那切数列是在13世纪被一个叫做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意大利数学家发现的。
他在解决一道兔子繁殖的问题中,发现了一种数列规律,即后一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这个数列为: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这个数列在数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故事三: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果之一,也是关于数学的一个令人困惑的故事。
这个定理基于哥德尔的研究,表明任何形式化的数学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该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假。
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的发现揭示了数学的局限性,也挑战了一些相信数学是无与伦比的人的观点。
故事四:尼古拉斯·卡普斯特诺的球尼古拉斯·卡普斯特诺是17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有一次思考,如果有一个房子有一个球形的屋顶,那么这个球的直径是否要比房子的门要宽呢?卡普斯特诺证明了这个熟悉的事实:房子的门可以被摆成水平,并且球可以被滑进去。
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小故事(一)【失明的数学家欧拉】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
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
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
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
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欧拉在他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
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浅显、通俗易懂,读后引人入胜十分令读者敬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的记号如sinx,cosx,……等等直到现今还在用。
欧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尔大学,由于异常勤奋和聪慧,受到约翰·伯努利的尝识,给以特别的指导。
欧拉同约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尔·伯努利也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欧拉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
以后陆续得奖多次。
1725年丹尼尔兄弟赴俄国,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欧拉,于是欧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尔回巴塞尔,欧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时年仅26岁。
1735年,欧拉解决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
这个问题几个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以解决,欧拉却以自已发明的方法,三日而成。
但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这时才28岁。
数学小故事(二)从前,山东省有个大军阀,在一次会议开始时想点点名,了解一下那些人来,那些人没来。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短篇
1.法国数学家蒲丰
通过一次实验,证明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他请朋友们投掷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是桌子上平行线的一半。
通过统计小针与平行线的相交次数,蒲丰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即π。
这个实验显示了统计和概率在数学中的应用。
2.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
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被老师认为质疑宗教信仰而遭到退学。
但欧拉的父亲发现了他的数学才能,并让他认识了伯努利。
通过伯努利的推荐,欧拉得以进入巴塞尔大学,成为最年轻的大学生。
3.冯·诺依曼
从小就展现出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赋。
他能记住复杂的希腊语句子,并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六岁时,他就能用希腊语与父亲开玩笑。
4.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
通过测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巧妙地推导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他利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证明了“影长等于身长”时,“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
5.华罗庚
在中学时因其独特的数学才能而受到关注。
他能迅速回答出难题,如“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故事显示了他的数学直觉和才能。
6.数学家陈景润
对数学的兴趣始于一个故事。
沈元教授在数学课上讲述了关于偶数的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激发了陈景润对数学的兴趣,并促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这些故事展示了数学家们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发现和证明数学定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挑战的勇气。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是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职业。
他们用逻辑和推理,解决了许多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普通人不同,他们能够看到数学的美妙之处,也能够发现数学中的错误和漏洞。
下面,我将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的职业。
故事一: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它的内容是:对于任何大于2的整数n,不存在三个整数a、b、c,使得a^n+b^n=c^n 成立。
这个问题被数学家费马提出,但他并没有给出证明。
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家们几百年,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这个定理。
他用了8年的时间,才找到了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够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
故事二:高斯的天才高斯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道数学题,要求他在一小时内解决。
高斯只用了一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种通用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有天赋和才华,才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功。
故事三:图灵的机器图灵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计算模型。
他认为,任何计算机都可以用图灵机来模拟。
他的这个理论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图灵的生命却很短暂,他在40岁时因为自杀而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有创新和勇气,才能够推动数学领域的发展。
故事四:纳什的疯狂纳什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他也有着疯狂的一面。
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在医院里接受过治疗。
但是,他的疯狂并没有影响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他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对他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的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数学家的故事(二)丘成桐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1、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2、高斯: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
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
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
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
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3、华罗庚: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古代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传记是数学历史发展的载体,数学家成长经历是数学家传记的重要的一部分。
数学家的小故事你了解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1: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2:8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简短的数学家小故事(精选22篇)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短的数学家小故事(精选2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短的数学家小故事1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
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
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
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
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简短的数学家小故事2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22篇)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是无意义的琐碎,也不是一些让人盲目追求的癖好。
而且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令人称艳的能力,让我们对其敬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家的小故事1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
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
下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故事。
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是俄国人,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是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女数学家,此外,她还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个担任数学教授的妇女,她对数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从小就对数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她8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波里宾诺田庄。
由于带去的糊墙纸不够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间里用著名的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积分讲义来裱糊墙壁。
那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常常独自坐在卧室的墙前,望着糊墙纸上奇妙的数字和神秘的符号出神,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后来,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墙前,企图解释某些词句,找出这些书页的正确次序。
通过反复阅读,书页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我对它们还是一窍不通。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数学家,这或许有助于形成她的数学天赋,但她的成功主要还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
她在学习数学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
有一次,数学老师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一、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可是个超级聪明的古希腊数学家。
有一天啊,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想让阿基米德来鉴定鉴定。
阿基米德接到这个任务后,那是绞尽脑汁啊。
他想啊想,洗澡的时候都还在想这个事儿呢。
当他一屁股坐到浴缸里的时候,水就“哗啦”一下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兴奋得光着身子就从浴缸里跑出来,大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他发现了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就是著名的浮力定律。
你看,阿基米德这澡洗得多有价值,一个伟大的定律就这么诞生了。
要是搁咱普通人啊,水溢出来就想着赶紧擦地,哪能想到这么高深的科学道理呢。
二、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计算机。
祖冲之就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和一把算筹(就像古代的计算小木棍)来计算圆周率。
他就这么没日没夜地算啊算,别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他还在那对着一堆算筹比划。
最后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在当时可不得了啊,就像给数学界放了一颗超级大卫星。
你想啊,他就用那些简单的工具,能把圆周率算得这么精确,这得多厉害。
而且这圆周率在我们生活里可太有用了,不管是做个圆形的大饼,还是建造圆形的建筑,都离不开这个数值呢。
三、高斯的快速计算高斯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超强的数学天赋。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 + 2+3 + ……+ 100的和。
其他小朋友都开始埋头苦算,就像小蚂蚁在搬大山一样,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可高斯呢,他眼睛一转,就想出了一个超级巧妙的办法。
他发现1 + 100 = 101,2 + 99 = 101,3+98 = 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101×50 = 5050。
他一下子就把答案算出来了,那速度快得就像闪电一样。
老师当时都惊呆了,这小高斯简直就是个数学小天才啊。
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阿基米德这个老兄啊,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数学家。
传说啊,他有一次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当时他坐在澡盆子里,水就因为他的身体进去了而往外溢。
这阿基米德啊,一下子就跟被电着了似的,大喊着“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把街上的人都吓了一跳。
为啥他这么激动呢?原来他通过这个洗澡水溢出的现象,发现了浮力定律。
还有一次啊,罗马人来攻打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
阿基米德就利用他的数学智慧来帮忙守城。
他设计了很多厉害的机械装置,什么投石机啦,起重机啦。
罗马人的船一靠近,阿基米德的这些发明就开始发威。
那些投石机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把大石头准确地砸向罗马人的战船。
罗马士兵都被打得晕头转向的,心里肯定在想:“这阿基米德到底是个什么神仙啊?”不过最后呢,城还是被攻破了,但是阿基米德在敌人面前还是很有骨气的。
他正专心研究一个几何图形呢,一个罗马士兵跑过来让他跟自己走,阿基米德就很不耐烦地说:“别弄坏我的圆!”结果那士兵一气之下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这一辈子啊,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数学智慧也一直被人们传颂到现在。
再给你讲个高斯的故事吧。
高斯小时候那就是个小神童。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觉得这群小屁孩太调皮,就想找点事儿让他们忙乎忙乎。
于是老师就出了一道题,让他们从1加到100。
这老师心想,这下子你们可得算一会儿了吧。
可没想到啊,高斯一下子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还不信呢,觉得这小子肯定是在捣乱。
可是高斯不紧不慢地说出了答案5050。
老师就很惊讶啊,问他是怎么算的。
高斯就说:“1加100等于101,2加99也等于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所以答案就是5050。
”老师听了之后,那真是对高斯刮目相看啊。
高斯这小子啊,就这么一路开挂,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了一个超级有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代数、统计等好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
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家的小故事 1欧拉欧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城,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
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
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
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他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
”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
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华罗庚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