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需要持有 货币的动机。个人的是所得动机,企业的是业务 动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 少。
●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人们在日常支出计划之 外持有一部分机动的货币应付某些突发事件或捕 捉有利的购物机会。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收 入成比例变化。
●凯恩斯认为,上述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具有 以下特征:
图中直线即为“流动性陷阱”。
利 率
M=L(Y,i)
R`
增加的 被吸收 货币量
流动性 陷阱
货币需求
2. 政策性结论
(1)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此诱使企业扩大投 资,增加就业和产出;
(2)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不能降低 时,货币政策失效,需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需求研究: 1、宏观背景 (1)体制背景:产品经济模式、国民经济的非货币化
倾向 (2)市场特征:消费品零售市场 (3)货币范围:现金 (4)货币作用:极为有限 (5 )货币需求的研究:现金需求的研究、对马克思
货币必要量理论的诠释。
3、“1∶8”公式 ●“1∶8”的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
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即流通中现金与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之比。 ●20世纪60年代初,“1∶8”成为衡量流通中货币 量是否适度的一个基本标准。
如果比值低于1∶8 ,则货币流通量多于货币 需要量,反之则货币量不足。
●“1∶8”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个经验数字。 较好地适应了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货币的需要 量。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理论中的货币口径:广义货币 1.理论要点: (1)货币同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房屋等 一样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考虑如何 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资产的形式。 (2)货币需求取决于三大因素: ●第一大因素是总财富,个人持有货币以总财富 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