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程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43.41 KB
- 文档页数:45
金融学课程教案(货币的职能)第一章:货币的职能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掌握货币的其他职能。
1.2 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
货币的其他职能: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其他职能。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货币职能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货币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货币职能的理解。
第二章: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
掌握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原理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原理:劳动价值论、货币价值的决定。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应用:价格体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实际运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理解。
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对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应用。
第三章: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掌握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原理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原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应用:现代支付系统、数字货币。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实际运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职能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应用。
第四章: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让学生理解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职能。
掌握货币价值储藏职能的原理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原理:通货膨胀、货币的价值变动。
货币金融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货币金融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银行体系、银行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以及货币政策等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银行的运作机制、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及其职能,重点讲解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以及贷款业务,同时分析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银行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机制,理解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2. 培养学生掌握贷款业务的基本知识,了解支付结算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使学生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目标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难点: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的数学推导、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商业银行的运营为例,让学生了解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业务。
2. 教材内容讲解:a.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讲解存款的来源、存款的运用以及存款的派生过程。
b.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介绍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贷款的风险管理。
c. 支付结算系统:讲解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d. 货币政策:阐述货币政策的含义、目标、工具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和货币政策的理论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货币政策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要描述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答案: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包括存款的来源、存款的运用以及存款的派生。
货币金融学教案
一、导论
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和金融制度在经济
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教案将从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发展历史、货币市场、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货币金
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三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
作为商品的一种,货币在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经济运行起到支持和引导的作用。
三、货币的发展历史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货币经济的过程。
从最初的物
物交换到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不同形式,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四、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金融机构和
个人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场所。
货币市场的兴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
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通胀控制、就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宏观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六、总结
货币金融学作为经济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货币金融
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货币金
融学教案到此结束。
金融学课程教案(货币的职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职能及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为后续金融学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2. 货币职能的理论依据及历史演变。
3. 货币职能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货币职能的理论基础,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货币职能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作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金融学基础知识。
2. 课件:货币职能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
3. 网络资源:相关金融市场实例、新闻报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货币的起源和演变,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职能。
2. 讲解:详细讲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职能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金融市场案例,让学生了解货币职能在现实中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和看法。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货币职能在金融学中的地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货币职能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货币职能应用的掌握。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不同国家的货币制度,了解其货币职能的差异。
2. 专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货币职能在特定金融市场或经济领域的作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
2.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货币职能相关的金融学著作,扩展知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金融学网站、论坛、文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课次 第5次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5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及其性质与职能;2、了解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4、熟悉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及其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职能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金融机构的职能1、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向资金缺乏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借助于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2、金融机构体系还承担为社会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
中央银行提供了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了存款货币。
3、各国金融当局作为金融体系的最高监管机构发挥稳定金融体系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功能。
1)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现在是银监会);2)证券监管——证监会;3)保险监管——保监会。
二、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是由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教法提示: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改革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魔兽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2、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模式的时期是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