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0
生理学知识点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2.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具有自律性3)具有紧张性4)富有伸展性5)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对电刺激较不敏感,而对机械牵拉、温度和化学性刺激特别敏感。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
主要因K+平衡电位而产生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
3)与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不同4.消化道平滑肌慢波、动作电位和收缩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收缩主要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而动作电位则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
因此,慢波被认为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消化道运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5.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的大部分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CH,通过激活M受体,促进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但对消化道括约肌则起抑制作用。
6.消化道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NE,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7.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的生理作用和引起释放的刺激物。
(课本P191,表6-2)8.脑-肠肽: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的统称。
9.唾液的分泌完全属于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0.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1.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壁细胞分泌H+是一个主动过程。
H+的分泌是依靠壁细胞顶端分泌小管膜中的质子泵实现的。
12.胃酸的生理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3)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4)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5)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第六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4.化学性消化5.胃肠激素6.容受性舒张7.胃排空8.胆盐的肠肝循环9.内在神经丛1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二、填空题1.食物的消化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收缩___。
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和___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___神经。
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胆囊,括约肌___,消化腺分泌___。
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神经丛和___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
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使胃窦___;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___。
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和___。
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和___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
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收缩和___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
13.内因子是胃腺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___和___。
15.胃运动形式有___、___和___。
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___和___;胰腺腺泡细胞分泌___。
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___和___含量很少,而___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__和___。
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
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
三、判断题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2020年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目标梳理生物部分主题3 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过程如下: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补的主要原料;②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③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④参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酶)脂肪:生物体储存能量的物质,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③体内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的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吸收如下:组成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生物催化剂——消化酶,是活细胞制造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并受温度和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人体消化液和消化酶列表比较如下:2、人体的呼吸※呼吸全过程:外界空气呼吸道肺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氧的利用) —→←——→←——→←——→←——→←——→←—呼吸运动扩散运动扩散运动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外呼吸内呼吸O2COO2CO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和细胞内气体交换。
经肺泡内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走,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回顾:1、三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师什么? 板书:消化生:糖类——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生:血液和淋巴循环板书:运输过度问: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如何被人体利用?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三类营养物质的利用板书:利用一、营养物质的利用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1、糖类的利用人体内的糖类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糖类变成小分子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形成——血糖,血糖实际上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问: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被利用的?生:氧化分解供能—产生—CO2+H2O+能量合成糖元有肝糖元(在肝脏中合成)和肌糖元(在骨骼肌细胞中合成),主要区别,肝糖元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多个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转变为脂肪贮存师:简单的我们可把利用途径归纳为三点: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变思考:提供能量的糖类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从哪里来呢?生:肝糖元的分解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师:而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用途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保持在90mg/100ml左右思考:北京鸭是如何在短期内育肥?(分析:育肥也即增加体内的脂肪)生:人工填饲富含糖类饲料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模拟人体内糖类的利用途径分析蛋白质和脂肪在组织细胞内的利用(生讨论)脂肪——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贮存——氧化分解供能(CO2、H2O、能量)——少量转变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产物是CO2、水、含氮废物,如尿素等)——合成糖类和脂肪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内三大类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板书)师: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使人体获得能量,而这些营养主要来自于食物,人体往往又要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消耗能量,体内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蛋白质糖元的形式储存。
二、人体内的能量师:获得能量=消耗能量+贮存能量(板书)A、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积累B、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减少问:1、如果一个人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能量供给不足,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身体将消瘦,体质下降,严重的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还会引起神经性厌食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根据儿童、成人、老人的主要特征,比较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的多少?儿童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生长发育成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维持平衡老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变瘦、衰老过渡: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时不仅产生能量还会产生一些废物问: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以及一些多余的无机盐问:这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基础医学院2021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2021.02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脂质消化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含有胆汁酸盐的胆汁、含脂质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后进入十二指肠。
胰液消化酶食物中的脂类---------→产物脂质的乳化:脂质不溶于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
胆汁酸盐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能降低脂-水相间的表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地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
消化酶作用: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 + 2 FFA (游离脂肪酸)磷脂---------------溶血磷脂 + FFA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20-50um微粒黏膜细胞胶粒相脂质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脂质吸收过程: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肠粘膜细胞内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门静脉入血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胆固醇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场所:胃、小肠。
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1、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七大营养要素)2、人体五大消化液及其所含的酶: (1)唾液:唾液淀粉酶(2)胃液:胃蛋白酶(胃液中的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3)胰液:胰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脂肪酶 (4)肠液:肠淀粉酶、麦芽糖酶、肠肽酶、脂肪酶 (5)胆汁:无消化酶(胆盐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注:(1)胰液、胆汁等消化液都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液,但却是在消化道内消化食物,这说明消化液有专门运输消化液的管道,如:胰液管、胆汁管。
我们把这些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称之为有管腺,即外分泌腺。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还有专门能产生并分泌激素的腺体,其腺体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动输到靶细胞(器官),这说明没有专门运输激素的腺体,我们把这些能分泌激素的腺体称之为无管腺,即内分泌腺。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注:(1)消化终产物与代谢终产物:消化终产物:指大分子营养物质被分解成的最小单位。
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代谢终产物: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成的最终产物。
如:CO 2、H 2O 、尿素。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在消化道内(细胞外)进行的,故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 TP ,且此过程也不属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指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1、糖代谢:(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①食物中的糖类物质;②肝糖元;③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④CO 2+H 2O+能量;⑤肝糖元;⑥肌糖元;⑦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注:(1)血糖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去路:①主要来源: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②主要去路:血糖的氧化分解。
(2)上图中的①过程发生在消化道内(细胞外),②③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上图中的④⑤⑥⑦过程,并不是表示发生在血液中的生化反应,而是表示发生在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2)血糖的调节: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及吸收概述
基础医学院2014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
2016.02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消化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含有胆汁酸盐的胆汁、含脂质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后进入十二指肠。
脂质消化的过程:
食物中的脂类------→微团---------→产物 脂质的乳化:
脂质不溶于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
胆汁酸盐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能降低脂-水相间的表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地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
消化酶作用:
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 + 2 FFA (游离脂肪酸)
磷 脂---------------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
胆汁 乳化
胰液 消化酶
辅脂酶
磷脂酶A2
胰脂酶
胆固醇酯酶
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脂肪
胃
甘油三酯
脂肪酶
水
单酰甘油+游离脂肪酸
微粒 胆盐
黏膜细胞 1-2um
20-50um
油相
胶粒相
粘性-各向
同性相
脂质的吸收
脂质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脂质吸收过程:
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肠粘膜细胞内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门静脉入血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淋巴入血
C. 脂肪吸收
食用油
微团肝脂肪酶
胆汁
非极性脂肪
短链游离脂肪酸
胆盐
肠腔内葡萄糖
MG
TG
TG
复合物
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血清到达全身血液
(Cf. legends for Plate 10.14B)
进入静脉血胆固醇
磷脂
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场所:胃、小肠。
蛋白质在胃中被水解多肽和氨基酸
胃中的消化酶:胃蛋白酶(由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也可以自身激活)
蛋白质在小肠被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胰液中的蛋白酶:内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和寡肽后,通过主动转运机制被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
1.通过转运蛋白完成氨基酸和小肽的吸收
2.通过谷氨酰基循环完成氨基酸的吸收
未消化吸收蛋白质在大肠下段发生腐败作用:1.肠道细菌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胺类;2.肠道细菌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氨;3.腐败作用产生其他有毒物质。
糖类的消化主要场所:口腔、小肠。
消化酶:
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
α-糖苷酶:水解没有分支的麦芽糖和麦芽三糖
α-极限糊精酶: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蔗糖酶:水解蔗糖
乳糖酶:水解乳糖
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糖类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在小肠被吸收。
小肠黏膜细胞依赖特定载体摄入葡萄糖,是一个主动耗能的过程,同时伴有钠离子的转运。
这类葡萄糖转运体称为钠离子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它们主要存在于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葡萄糖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血循环,供身体各组织利用。
单糖吸收过程:
小肠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各种组织细胞
SGLT GLUT
小肠的组织学特点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几乎都在小肠中进行是由于小肠特定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结构。
1.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肠腔内。
这些
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还具有分泌功能,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
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
所含有的各种消化酶中,有肠激活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酶以及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这些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收的产物具有重要作用。
2.小肠运动形式主要有:①紧张性收缩,它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
行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③蠕动,其作用是将食糜向远端推送一段,以便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小肠的肌层是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这两层平滑肌决定了小肠的运动形式。
3.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
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小肠很细长,盘曲在腹腔内。
小肠全长4~6米,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
小肠黏膜上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平方米左右。
4.绒毛内部有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网等组
织。
平滑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可使绒毛作伸缩运动和摆动,绒毛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