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3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在人和高等动物,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和散在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以及水和电解质。
此外,消化器官还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以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须在消化道内经消化而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葡萄糖等,才能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则不需要分解就可直接被吸收利用。
消化(dkigestion)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和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两种方式。
前者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后者则为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两种方式的作用是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同时进行的,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在进入大肠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在消化道中,除口腔、咽、食管上端的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由平滑肌组成。
在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
平滑肌的舒缩活动与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以及吸收过程是密切相关的,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可使电信号在细胞间传递。
消化道功能概述1.消化: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2.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收缩和舒张,将食物研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把蛋白质、脂肪、淀粉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消化道平滑及分布:口、咽、食管上端、肛门。
2.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骨骼肌低,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所占时间比骨骼肌长,变异较大。
•有自动节律性,频率较低,节律不规则。
•具有紧张性,保持消化道一定形态、位置和基础压力。
∙具有很大伸展性,可容纳食物。
•对电刺激和针刺、刀割等机械刺激不敏感,对缺血、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3.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有静息电位、慢波点位、动作电位三种形式。
•静息电位幅值较低、波动较大,由细胞内K+外流和生电性纳泵活动造成.Na,、Ca?+内流也参与静息电位形成。
•慢波: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
决定平滑肌收缩节律,称基本电节律BER o胃3次∕min,十二指肠11-13次∕min,回肠末端8-9次/min。
•消化道平滑及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或当慢波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可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时程短,称快波。
•动作电位去极化由Ca?♦和Na+通过钙钠通道内流产生,复极化由K+外流引起。
•慢波时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端动的节律、方向和速度。
4.慢波:•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interstitialCajalcell,ICC),Cajal细胞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其电话动已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纵行肌和环行肌,启动节律性电活动。
•慢波的产生不受外来神经支配,但频率受自主神经调节。
•慢波不引起平滑肌收缩,它使得细胞静息电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