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理论的灵活运用
在肝病的发展过程中,湿热之邪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既有单独致 病,又有相兼为病,而相兼为病较为常见。因此,在立法用药时,不仅 要考虑肝胆湿热,还要兼顾胃腑热盛之证,加用芒硝、大黄、知母等泻 热养阴之品。而湿热之邪所致黄疸、积聚、鼓胀等证,如出现以上诸症, 亦应如此。清代中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独创“胃阴学说”。同时 提出“腑宜通即是补”,主张用降胃之法,使胃气降则和。因此,在湿 热、气滞、食滞等实邪困抑中焦之时,我们还应知常达变,注意阳明胃 腑之病症,以通为用。且在应用大量苦寒清热之品时,既要考虑苦寒败 胃,又要看到热邪伤阴,而斟加养阴之品。
湖北 黄石435000
名医冯文忠简介
冯文忠,男,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老中医。曾担任湖北省第三 届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院内科分会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湖北省第一届中西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黄石市第五届中 医药学会理事长、黄石市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石市艾滋 病防治中医专家组组长。先后参与《参射活络丸研究》和《烧伤喷雾 剂》两次科研课题,该两次科研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石市 科技二等奖。担任《心脑病证治精要》副主编,《中医病机论》副主 编,先后在各杂志期刊和省学术年会发表或交流论文20余篇。
五、剂型各异,择善而从
传统的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丹剂等,冯师认 为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某一剂型。应因人、因时、因场合不 同使用某种剂型。传统的汤剂配制耗费时间,而且口服不利 于急症抢救危重病人,传统的丸剂散剂丹剂有多成固态,体 积大,不利于病人吞服,要灵活善变,择善而从。如对待上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冯师不用拘于汤药、丸剂、散剂,独创 将药物调成糊状剂型给药治疗,每每用之得心应手,效果頗 佳。如冯师的经验方白芨血余炭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