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1.36 KB
- 文档页数:3
《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篇一一、引言在传统医学的浩瀚海洋中,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如何有效地传承这些经验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理论研究中的常见问题1. 传承断层由于现代医疗体系与中医传统的融合问题,导致许多名老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
一些年轻的中医医生往往只关注西医理论和现代医疗技术,忽视了传统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2. 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尽管许多医院和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推动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但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仍有待加强。
对于名老中医的医案、理论和经验缺乏系统的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些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只关注疾病治疗本身,而忽视了相关理论和思想的深度研究,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
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中的解决方案1. 加强传承教育应加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师承制度等方式,让年轻的中医医生能够系统学习名老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同时,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2. 深化理论研究对于名老中医的医案、理论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包括医学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等。
同时,应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
3. 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中医理论融入到治疗过程中。
同时,医院和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摘要:关键词:1.背景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
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
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江苏省名老中医蔡建平教授骨伤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摘要: 江苏名中医蔡建平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学贯中西。
本文对名中医蔡建平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 骨伤科;蔡建平;学术思想;临床经验Summary of Professor Cai Jianping''s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orthopedics science in Jiangsu Province.Abstract:Professor Cai Jianping,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ai Jianping,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ai Jianping; Academic thoughts; clinical experience蔡建平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级非遗、无锡市级非遗项目“刘氏骨伤”第四代传承人,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篇一一、引言在中医药的悠久历史中,名老中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瑰宝。
他们承载了数代医者的智慧和经验,其深厚的理论根基与精湛的医术令人赞叹。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与医疗模式的更新换代下,名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当前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常见问题概述1. 传统与现代医学融合的难题:名老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根植于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在传承过程中,如何将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成为一大难题。
2. 传承方式单一:目前,名老中医的传承方式多以师承为主,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模式。
这导致后继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 理论研究滞后:在新的医学环境下,中医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更新和完善,使得名老中医的经验难以有效传承。
4. 缺乏创新与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缺乏对现代医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导致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三、问题原因分析1. 教育模式滞后:现有的教育模式未能很好地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理论,缺乏有效的培养体系,使传承者在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面临困境。
2.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名老中医的理论经验,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使得后继者难以全面掌握其精髓。
3. 创新氛围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创新与突破的重视不够,缺乏对现代医学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 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的教育体系: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构建一套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模式。
这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现代解读与验证,以及加强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2. 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的理论精髓与实践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和完善。
同时,鼓励创新与突破,积极引进和探索现代医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经验。
这些专家可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可不是一般的丰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学术传承。
学术传承就是把前人的学问、技艺、经验传给后人,让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那么,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怎么做到的呢?1.1 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听讲座,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还会读很多书,研究很多资料,以便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的知识。
1.2 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实践,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药的技艺。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医院看病,给病人开药方。
他们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试药,看看药的效果如何。
他们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会勇于创新,尝试用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1.3 传承精神,培养后继者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传承精神,他们知道只有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才能让中医药事业得以延续。
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看病、开药方。
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尝试新的方法。
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专家。
2.1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他们还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2.2 尊重传统,创新发展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尊重中医药的传统,他们知道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但是,他们也知道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所以,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这样,他们才能让中医药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3.1 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盐池县中医医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概述如下:一、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目标本工作计划旨在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过程中,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将连续____年。
通过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 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继承人要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 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
3. 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将通过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三种形式进行。
1. 跟师学习包括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____个工作日。
期间,继承人需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并每年撰写一篇不少于____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还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
2. 独立临床实践要求继承人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与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3. 每月月底进行____次学习、交流讨论等人才培养相关活动,每次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____人。
4. 开展巡诊带教活动,与多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重点指导一定数量的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四、继承工作的考核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 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 年度考核由单位负责。
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将面临淘汰。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1.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名老中医注重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
中医将身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经络等因素,实现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治疗:名老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将治疗方法和方案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他们注重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重视预防为主:名老中医提出“上医治未病”的观念,强调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他们认为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4. 注重平衡和调和:名老中医将健康看作是身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和平衡的结果。
他们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内外环境的平衡紧密相关,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因素,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5. 结合中药和针灸疗法:名老中医注重中药和针灸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
中药以其丰富的药材资源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则以其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流动的方式,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6. 尊重自然和个体的特点:名老中医尊重自然规律和个体的特点。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来指导临床实践。
同时,他们注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每个人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
7. 重视经验传承和反思实践:名老中医注重经验的传承和实践的反思。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他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
总之,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体现了整体观念、个体差异、预防为主、平衡和调和、中药和针灸疗法的结合、尊重自然和个体特点、经验传承和实践反思等重要观点。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徐春波;白桦;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摘要】以传承名医经验、发展中医学术、创新中医理论为目的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的传承方法,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采集与传承应用的国家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传承与应用的方法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To inherit clinical experience , develop academic medicine , inno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assing on and Inheriting Academic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of TCM "in the national "Tenth Five"research program,"Eleventh Five-Year"plan to support, which has been made fruitful results ."Twelve Five"period, by studying the famous doctor of TCM dialectical method unique , specialty therapeutic principle ,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 methods , developed Famous Doctor of TCM academic experienc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ervice platform , focused on solving Inheritance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 of herit-age, and promote academ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1036-1038)【关键词】名老中医;传承方法;应用研究【作者】徐春波;白桦;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作者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正文语种】中文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
从徐经世学术传承历程看老中医继承方法研究摘要:纵观徐老成才之路及学术传承历程,或可为现代中医教育模式提供某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名老中医;继承;中医教育;徐经世徐经世(1933~),号筱甫,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二、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徐老祖居安徽省巢县西乡著名的军徐文化村,曾祖乃晚清秀才,祖父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大家。
1 国内中医传承概略建国前中医多为世医家庭的家传以及拜师、师徒的相承师承。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过个人苦读、拼搏、厚积薄发而成才;解放后,中医作为四大国粹之一得到重视,国家先期成立5所中医学院,在国内择优招生,进行系统中医医学教育;随后各省先后组建成立中医学院,中医人才培养进入了规模化教育,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西学中热潮,让国人对中医刮目相看;1990年,国家为拯救国内老中医学术经验流失,紧急通知要求重视老中医的经验继承整理、挖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遴选名老中医,并以政府名义为他们配备高徒,制定相关要求进行跟师学习,同时各省市也把传承老中医经验作为重点来抓,并作为研究课题优先立项,呈现出中医继承发展的良好势头。
2 徐经世传承方法徐老传承方法可谓兼而有之,既有家传、私授的传统方法,又有现代教育的经历。
如此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完备了他成为临床大家的必要条件。
2.1家技私授传承《礼记·典礼》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古时的医生把医疗经验作为家庭谋生的本领,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子女,形成父传子、子传孙的世医。
父子式的师徒关系,有着明显宗族系统的血缘传承,即所谓家传。
晚清前,安徽名医辈出,尤以家传为主的新安医家引人注目。
2000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遴选出中国本世纪一百名临床大家,徐老之祖父徐恕甫(1884-1964)老先生在列。
徐恕甫,早年悬壶庐巢,名播江淮。
他告诫后学:“仁政仁术,同为一体。
余已年逾古稀,晚景无多,虽每欲集同道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然学薄能鲜,心余力拙。
促进名⽼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代名医的对策与思路促进名⽼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代名医的对策与思路 1 当前中医药⼈才的现状和促进名⽼中医学术传承的意义 现今的中医院医师队伍中中青年医师占很⾼的⽐例,他们都接受的是院校教育,⼤多是⾼学历者,以硕⼠或博⼠为主。
由于培养模式的问题,他们在读硕⼠或博⼠期间主要从事实验研究,未系统进⾏过临床⼯作,缺乏传统知识,中医功底不深,临床能⼒差,⽽且西医多,中医少,对中医药的理解肤浅,在临床上不能很好地运⽤中医药治疗疾病。
与之相⽐,名⽼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他们数⼗年或⼏代⼈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及与前⼈经验相结合的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平。
其鲜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薪⽕相传的主轴,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
但我国着名中医专家已从20世纪8O年代的五千余名骤减到现在的不⾜500名,且⼤多已年逾古稀,致使中医药的传承陷⼊危机。
因此,促进名⽼中医学术思想总结、继承是提⾼当前中医临床⽔平、培养造就新⼀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也是关系到中医药前途和命运的⼤事。
2 促进名⽼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代“名医”的策略与思路 2.1 加强名⽼中医论着研读,把握其学术渊源回顾中医药发展史,历代名医⼤师都是通过⼤量的理论研读、医疗实践、着书⽴说逐渐形成⾃⼰的学术观点和流派,推动着中医临床⽔平的提⾼和中医理论的发展。
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都包含在其医案、论着等内容之中,因此熟悉名⽼中医成才过程,研究其师承的学术流派,熟读名⽼中医推崇的经典着作及其⾃⾝、弟⼦的着作,明确其学术渊源,是做好名⽼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
笔者在对杜⾬茂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继承时,即从源头开始梳理,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其成才之路;熟读杜⽼⽂章、着作及相关书籍,对其学术源流有了⼤致的了解,发现杜教授学崇伤寒,融通各家,技精杂病,尤致⼒于肾脏病的中医诊疗研究。
《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医学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
然而,在名老中医传承的实践中,扎根理论研究与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解析这些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与实施的重要性名老中医的传承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可以将传统医学的精髓和经验传递给新一代的中医,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这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理论研究与实施中,应注重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常见问题及分析1. 理论传承断层问题在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往往存在理论传承断层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中医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全面掌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此外,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对传统医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一些年轻医生对传统医学的信心不足。
2. 实践经验不足问题名老中医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在传承过程中往往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中医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无法全面掌握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
此外,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也使得一些地区的中医生无法接触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3. 传承方式单一问题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在现代社会中已显得过于单一。
这种传承方式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使得新一代中医在传承过程中无法全面掌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为了解决理论传承断层问题,应加强新一代中医的理论学习与培训。
这包括加强传统医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以及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2. 增加临床实践机会与资源投入为了解决实践经验不足问题,应增加新一代中医的临床实践机会。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得体会郓城县中医医院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与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得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得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得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得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得瞧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得基本素质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就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得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得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 1、要有较好得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得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得坚定意志、2、要有较为深厚得人文科学底蕴。
我得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就是名医身上得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就是医德得体现,更就是一种高层次得精神境界,显露得就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得综合表现、她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与交流也就是传承人必须具备得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得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得学者与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得同门等进行充足得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得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名中医效若桴鼓得临证经验,往往就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得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得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得中医前辈先贤得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得传承脉络, 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得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得精髓有重要得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 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得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得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得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 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 擅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见其学术经验得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得最初创立者得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得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