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融资产对比表
- 格式:xls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买价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买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权益法:买价>公允价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买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权益法:买价<公允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票面价格公允价买价与公允价的差额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金额)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手续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利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票面金额)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相关费用实现净利润宣告时借:投资收益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计入利息调整每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相关费用+税金+其他必要支出:计入成本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计入成本计入成本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交易费用)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发放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上升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跌时做相反分录收到利息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公允价>票面价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格变动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资产减值不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得不可以转回在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恢复。
四大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对其中标序号的部分作以下说明:①广义上的金融资产还包括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只是其适用单独的会计准则,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对于股权投资,是作为金融资产(狭义,下同)核算,还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呢?很多学员不能很好地区分,请看如下表格:其中,主要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也就是一般来讲持股比例小于20%的股权投资,其实要区分是否有报价两种情况看待,若有报价,则作为金融资产核算,若无报价,则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部分股权投资,不管是否作为金融资产核算,其减值均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计提,但只要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其减值一经计提不允许转回。
②除贷款和应收款项外,其余三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
大家在理解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放在一起理解,两者都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前者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者计入资本公积,并且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得与其他三类金融资产重分类,在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目的是遏制利润操纵行为。
③对于债券投资和贷款,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共同点是都存在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
对于一些不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的学员来讲,始终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先举一个小例子,假如您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3年活期,复利计息,每年末提取10元,到期后全部提取。
那么:第一年初,您的存款余额=100元;第一年末,您的存款余额=100某(1+2%)-10=92元;第二年末,您的存款余额=92某(1+2%)-10=83.84元;第三年末到期时您将得到=83.84某(1+2%)=85.5168元。
每年提取的现金分别为:第一年10元、第二年10元、第三年85.5168元。
按照2%的利率折现,那么其现值=10/(1+2%)+10/(1+2%)^2+85.5168/(1+2%)^3=100元。
国内主流金融投资产品对比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股票和外汇市场的区别?
答: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8点:
1、从成交量来看,股票1000-2000亿人民币;外汇市场每天的成交量5万亿美金。
2、从交易时间来看,股票是4小时交易,外汇是24小时交易。
3、从交易规则来看,股票只能买涨,外汇可买涨买跌。
换句话说就是股票只有涨的时候可以赚钱,跌的时候不能
赚,外汇涨跌都可以赚钱。
4、从交易品种来说,股票有一千多支,选股比较麻烦,外汇产品有二十多种,比较活跃的有欧元、英镑、日元、
加元、澳元、瑞士法郎、美元,比较容易分析。
5、股票做的是国内市场,容易受庄家操控,外汇做的是国际市场,由于成交量极大,所以里面没有庄家,市场更
加公平透明。
6、上市公司可能因经营不善而清盘,化为乌有;外汇则永远存在,而且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7、股票是100%的资金投入,外汇是1%-2%的保证金投入。
股票没有杠杆,1000块钱就只能买1000块钱的股票,
外汇有100倍的杠杆,可以把资金放大100倍使用,可以放大收益。
8、股票是T+1,今天买明天才能卖;外汇是T+0,当天买卖,即时成交。
(速汇平台是国内首家外汇交易电子平台,客户可以通过速汇平台直接用人民币就可以参与国际外汇市场,速汇平台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的交易机制与外汇外盘相似,不过速汇的突出优势在于国内首家内盘外汇,资金国内银行三方存管,直接以人民币结算)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3。
【新提醒】【版本分享】四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对比总表!重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只能是债券)1.对子公司(成本法)2、合营企业(权益法)3、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权益法)只能是股票,权益性投资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目的不是为了短期获利的近期内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准备长期持有,且对被投资单位在没有重大影响,但可随时变售。
入账成本买价(公允价值)-买价中包含已经宣告未发放的股利(或-已经到期未收到的利息)买价-到期未收到的利息+交易费用(总账科目,一级科目)成本法:买价-已宣未发股利+交易费用买价-到期未收到的利息(股利)+交易费用入账的处理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公允价值入账)投资收益(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已宣未发,已经到期未收)贷:其他货币资金(支付的总价款)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买入时所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贷:其他货币资金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溢价记借,折价记贷)成本法:借:长期投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应收股利(已经到期未收到的利息)货:其他货币资金权益法:1、初始投资成本>享有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其他货币资金2、初始投资成本<享有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其他货币资金等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入股权投资:比照“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应收股利贷:其他货币资金等债券投资: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应收利息—利息调整(溢价时)贷:其他货币资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折价时)后续计量宣告分红或利息到期时: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收到股利或利息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减值准备成本法:持有期间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收到股利或利息时借:其他货币资金贷:应收股利权益法:1、发生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2、发生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备查簿登记)借:应收股利(现金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综合收益(也可反之)5、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债券投资:利息计提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票面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股权投资: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发生减值处置时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进行减值准备。
一、三大金融资产的划分1、持有意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就是短期赚取差价,想什么时候卖随时可以卖,比较灵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意图就是为了获取稳定的、长期的回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介于两者之间,持有意图不明确,又不能形成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2、投资对象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对彖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故只能是债券。
二、三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比较(一)初始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均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入账, 相关交易费用反映在二级科目利息调整中。
原则上为取得资产而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均应计入取得资产的成本中,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取得三人金融资产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己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均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会计分录: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2、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成本(面值)一一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3、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债券)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一成本(面值)一一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2)可供出售权益工具(股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股利银行存款(二)后续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虽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二者却有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到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资本公枳一一其他资本公枳,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一部分,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和每股收益。
而且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后续计量中又涉及摊余成本的问题,要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但又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区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就是其账面价值,但可供出售债券工具的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不同,账面价值是其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投资收益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贷:银行存款或者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计入成本股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收股利贷:银行存款债券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贷:银行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借: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期末计息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相反分录按摊余成本计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实际利息-本期现金流入按公允价值计量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者相反出售或到期出售借:银行存款(投资收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到期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出售借:银行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投资收益)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或者相反依据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应计利息区分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情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或应计利息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或相反。
金融资产的比较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按票面利率*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面值)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按票面利率*面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面值)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1)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收益/亏损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贷方)贷:投资收益(或借方)(2)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计入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方)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方)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比较注:被投资方发行亏损,不作财务处理。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或贷方)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方)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单位不作账务处理。
按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不作处理可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可转回 1、债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或借) 投资收益(处置价款-账面价值)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贷) 贷:投资收益(或借)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方) 借:银行存款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溢折价+交易费用/或借方) -应计利息(未到期利息) -公允价值变动(涨跌价/或借方)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方)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 积的累计收益金额/借:银行存款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账面余额)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投资收益(差额,或借方)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或借方)-其他权益变动(或借方)投资收益(差额,或借方)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贷方)贷:投资收益(或借方)。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四大金融资产详解[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1、从概念区分掌握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2、持有的目的不同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差价的,而是净一定的资金投资后,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长期性的回报的,是要将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
这类资产的期限是固定的,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并不是准备随时出售的,持有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是要超过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