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6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一、导论(一)名词解释: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3、威尔逊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简答题: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原因。
2、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试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
2、行政外部环境与行政管理(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2、简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3、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简述政治环境与行政系统的影响。
5、分析怀特关于“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的观点。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2、论述行政系统和行政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3、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阐述中国行政学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面。
4、试论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5、试论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行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3、决策职能。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守夜人”。
6、行政职能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职能的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4、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5、简述我国的行政职能体系及意义。
6、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
7、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8、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
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解析“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以及政府去干预并不会带来‘政府失败’的方面”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
3、联系我国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际,论述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4、试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5、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6版教材配套题库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导论第2章行政环境第3章行政职能第4章行政组织第5章行政领导第6章人事行政第7章公共预算第8章行政信息第9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第10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第11章行政伦理第12章行政法治第13章行政监督第14章公共危机管理第15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第16章政府绩效管理第17章行政改革与发展•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新公共管理(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研)答:新公共管理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学术思潮。
新公共管理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引入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倡导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是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2行政道德(南航2018年研)相关试题:行政价值与行政道德(南京大学2017年研)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不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而是通过社会舆论确立的,它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①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②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③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3外部性(南航2018年研)答:外部性又称外溢性、溢出效应,是指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如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行政管理学考试范围P1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3、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第二章、行政环境P24行政系统的界线1、行政系统: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2、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3、行政系统的界线的功能及其特点(1)两种功能:一是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2)特点: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和可渗透性。
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通过这种界线而输入或输出。
由于行政系统不可能接受所有外部环境投入和对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因而,其开放性、可渗透性又有一定的限度。
正式这种特点使行政系统界线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过滤和筛选。
这样,行政系统界线既开放又不完全开放,既渗透又不完全渗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既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地边界,又是连结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这一概念是我们区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基础。
P25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1、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2015考研公共管理学专业:5月-8月阶段性复习时间分配表为了更好的学习考研公共管理学专业,我们特别为2015年考研的同学精心整理了公共管理学专业5月-8月阶段性复习时间分配表,旨在帮助大家更快的提高成绩。
因为每一位同学的复习情况不同,所以本计划仅供参考。
阶段目标对《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对书中提到的大标题概念要能记住属于哪一章哪一类内容。
注意事项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
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
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时间阶段复习资料周次相关知识点的建议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章节要求、知识点)5月1日—6月1日共4周《管理学》第1周10—16小时2-4小时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本章主要内容讲述管理的意义,什么是管理学,为什么学习管理学。
要把握大体框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2-4小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本章主要是管理学的各种流派、理论、思想。
比较重要。
要求把握主要的流派及其思想: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梅奥与霍桑试验;权变管理理论。
本章会考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基本概念要十分清楚。
2-4小时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名词解释:计划、使命、远景、目标管理。
简答题: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目标管理的特征;预测的方法。
2-4小时第四章战略管理基本概念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总战略框架;事业集合矩阵;事业层战略。
【5】行政协调的开展同学们好,上一讲中我们探讨了行政执行中需要怎样的行政沟通,这一讲我们将重点介绍行政协调该如何展开。
(一)行政协调的含义与作用行政协调是指行政领导者引导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组织内部各种关系之间建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以实现决策目标的管理活动。
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避免内耗;第二,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第三,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从而有利于行政活动的有序进行;第四,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产生整体的“合力”。
(二)行政协调的原则行政协调除了必须遵循行政活动的基本原则,如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精简和效率原则外,还要根据行政协调工作的特点,遵循以下几点特殊的原则:(1)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所协调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是做好行政协调工作的首要环节。
(2)客观公允,秉公协调的原则。
所谓客观公允,就是全面听取和反映被协调对象的意见和要求,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所谓秉公协调,就是要出以公心,在协调中对人对事“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3)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是行政协调工作的准则,任何协调工作,都要有政策和法律的依据,都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坚持原则性的同时,也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协调对象的现实情况,在不违背决策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行政协调,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出现。
(4)立足全局,服从总体目标的原则。
总体目标体现着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尽管千差万别,有各种类型,但无论属于哪种类型,都要坚持从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出发,按这一总体目标来协调,这是协调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5)统一领导,统筹兼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