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历社八上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秦朝的建立、秦朝的疆域;分析秦能够统一的历史原因;②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史料,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一方面知道秦始皇在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过程中所起的非同凡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认识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多媒体课件播放嬴政李白的诗文充分展现了嬴政的什么历史功绩?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二、新课学习(一)秦朝的建立1.秦灭六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增强,在与六国的征战中不断取得胜利。
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全国定都咸阳>>> 多媒体课件播放秦灭六国形势图为什么秦能统一天下,它具备哪些条件?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解读: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材料二: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解读: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材料三: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解读: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远交近攻”。
材料四: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秦朝建立的概况,了解秦始皇为巩固帝国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理解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2.培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识图能力;评价历史人物3.能客观、全面、辩证的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二.重难点1.秦统一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影响2.正确评价秦始皇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英雄》片段教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很震撼,秦军很威武)再来看李白的《古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诗句当中的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多,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秦朝,学习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个人简历话始皇教师:首先我们给这位皇帝做一份简历,根据材料(班长)主动获取信息。
而且问题的呈现有梯度,由浅入深,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说嬴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少年登基,中年完成统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秦统一之路。
二、自主探究:秦统一之路教师:根据材料,自主探究,为什么秦国能完成统一?(班长,继续读下材料,其他同学思考)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
材料二: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材料三:战国七雄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教师:进一步来思考:秦国完成统一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探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帝王的千秋梦 教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大过古代的三皇五帝,将王改为皇帝,并希望子子孙孙“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开创一番千秋伟业,那么,他打算通过哪些事情来打造千秋伟业。
优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秦始皇创始大一统基业》教课方案径山中学毛鑫华一、课程标准:2-2-3知道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致大势2-4-6评论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适合说明他们在历史进度中的作用。
二、教材剖析:“秦始皇创始大一统基业”承接“诸侯争霸与社会改革”和“百花怒放” ,是历史发展的必定结果。
秦并天下鉴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实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从不一样方面描绘了秦朝采纳的中央集权的各样举措,突出了秦的一致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教课目的1.认识秦朝的一致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由的,秦始皇正是适应了这类历史潮流,达成了国家的一致,推进了历史的进步。
2.掌握并理解秦朝稳固一致的举措及其深远影响,进一步理解秦朝的特别历史地位。
3.经过设计剖析秦始皇功过的环节,初步培育学生正确剖析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秦始皇稳固一致的举措难点:对秦始皇的评论五、教课方法自主研究法、启迪式教课法、多媒体协助教课法六、教课流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人物导入展现秦始皇嬴政的学生猜想人物认识秦始皇主要事主要事迹年月尺。
迹,初步接触秦朝一致的时间、所在国都等。
原由研究播放秦始皇一致全经过观看视频,分剖析秦始皇可以统国的视频以及有关析史料,研究秦始一全国的原由,培史料。
皇一致六国的原养解读剖析史料的因。
能力,培育论从史出的学科意识。
举措理解依据秦始皇稳固统阅读情境,归纳秦以生动风趣的情境一的举措创建情境始皇为稳固一致所再现各项举措,激采纳的举措,并理发学生兴趣,加深解其影响。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学校:姓名:时间: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是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以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秦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主要线索,重点放在分析秦能够兼并六国的原因和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两个方面。
二、学情分析看本课标题时,学生就会知道本课讲什么,两方面信息,秦始皇和大一统。
指向性十分明确,学生在前面学习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依稀了解到秦国的一些信息,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并配有大量图片,所以学习掌握并理解知识的难度应该不会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综合文字叙述和图片、地图,知道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及统一的历史意义,了解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和巩固统一的诸多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
通过联系对比的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通过课堂历史短剧表演,加深学生对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度难点:分析秦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解法六、课前准备关于秦军攻城的视频剪切、PPT课件制作、历史短剧的设计七、教学环节1、导入课前播放秦军攻城的视频(电影《英雄》),让学生感受秦国的强大。
课件出示秦始皇人物画像让学生辨认,直接导入本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2、新课学习阅读与思考: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突破难点:教师分析讲解秦统一的背景及过程)学生分析归纳后起来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秦灭六国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出示秦国疆域图,了解秦国疆域范围。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教学背景分析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本课教学内容为“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提供的资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客观、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秦朝建立时间以及疆域的四至点②掌握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③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措施的利弊以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大事件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确评价秦始皇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首先,教师ppt展示两句诗文,抛出问题:“同学们,注意诗句中的‘扫六合、六王毕,四海一’你们知道这几句话是在描述谁的行为吗?”(假设学生知道,则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都不错,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如果不知,则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不是很了解,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2、板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二、新课教学1、教师:“秦王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带着这样的疑问先请学生看p48第一自然段,熟悉统相关知识等。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3. 理解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导学内容:1. 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背景;2.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3.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重点:1. 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2.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导学难点:1. 如何评判秦始皇的统一政策?2. 秦始皇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秦始皇是谁吗?2. 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吗?3. 你认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二、进修(20分钟)1. 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背景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器量衡等,为后世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残酷手段,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推行郡县制等,最终实现了大一统。
3.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器量衡等基础,为后世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讨论(15分钟)1. 请同砚们讨论秦始皇的统一政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2. 你认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遥的吗?四、总结(10分钟)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2. 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成功的君主吗?五、作业(自主完成)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文章,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内容。
同时,可以结合教室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导学案结束。
感谢同砚们的参与和配合!愿大家在进修中有所收获,不息进步!。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第第1010课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
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秦统一的原因。
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废分封,立郡县。
秦始皇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
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苛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
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
)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
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开创的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
(板书第10课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一.“秦王扫六合”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
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
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以后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
强调重要战役是长平之战。
定都咸阳,指导学生看地图,了解秦朝的疆域。
请学生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
秦完成了统一,秦王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
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秦始皇,他傲慢威严,身穿龙袍,头戴冕旒,这是当时最尊贵的标志,他手指前方,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
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秦统一的原因。
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废分封,立郡县。
秦始皇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
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
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
)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
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开创的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
(板书: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
)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
(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
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
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
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
强调重要战役是长平之战。
定都咸阳,指导学
生看地图,了解秦朝的疆域。
请学生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
秦完成了统一,秦王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
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表演历史短剧:(学生提前准备,教师指导。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正在与群臣议事。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不改称呼,无以明功德。
今与大家商议国君应如何称呼?
李斯: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
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
皇帝自称为朕。
退朝。
群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图片)这就是秦始皇,他傲慢威严,身穿龙袍,头戴冕旒,前后挂满了珠宝,每边12排,这是当时最尊贵的标志,他手指前方,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
嬴政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秦始皇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二、废分封,立郡县
(阅读课本内容。
)
(师):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建立中央集权。
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逐一学生分析,提示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
1.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三公地位是平行的,都对皇帝负责,都由皇帝任免,互相监督,互不隶属。
3.李斯舌战群臣确立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师):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
“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
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师)比一比——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否定,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
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甚至无法交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的推行造成很大的困难。
(师):针对这种局面,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提示经济上:统一了车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师):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师):另外,秦始皇还下令修筑了驰道,(课件出示陕西古杨村秦驰道遗迹),驰道是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道路,这样可以加强地方和中央的联系,战时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
(师):这是陆路,那么水路方面,还开凿了什么?
(生):开凿灵渠,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2000年来灵渠一直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师):秦统一前各国文字也不统一,皇帝下达的命令、发布的文告也不统一。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确立小篆、隶书(罪犯程邈创立)标准文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师):春秋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
基本币制是四大类各种货币:燕齐——刀币、韩赵魏——布币(形状像铲)、秦——圆形方孔钱、楚——蚁鼻钱。
秦统一后,规定以秦国上币黄金和下币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行用全
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
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这种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举例: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师):统一货币都有什么意义?
(生):方便了流通,建立统一市场,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师):秦统一后,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各地的买卖交换仍存在困难,因为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不统一。
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尺寸),量是指测量容量的容器(升斗),衡是指称重量的衡器(斤两)。
秦始皇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此后,各种单位量值虽有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却沿用了两千多年。
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师):正当秦始皇忙于国内的改革时,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发大量民工,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
(师):根据秦长城分布图,说一说秦长城的起止地点?
(生):秦长城西起临眺(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
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阅读课本每课一得。
为了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还制造了焚书坑儒事件,请同学介绍一下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
(生):淳于越重提分封制,李斯认为读书人厚古薄今、议论政事应严加禁止,故焚毁除医药、农学之外书籍。
方土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活埋400儒生。
(师):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教师小结:加强了专制集权,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