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40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摘要:存现句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型,通过对英汉存现句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本文以英汉存现句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学和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中存现句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英汉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存现句、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学研究一、绪论二、英汉存现句的基本结构对比存现句是一种句型,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的存在或出现状态。
在英汉语言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
英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主语、be动词和表语构成。
例如:He is a student.She was at home.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的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be动词+表语。
be动词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时态的不同而变化,表现出了英语中存现句的基本特点。
汉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谓语的类型根据描述的不同而变化,可以是“是”、“有”等。
例如:他是一名学生。
她在家里。
他们在教室里。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存现句的基本构成有所不同。
英语中主要采用be动词来表示存在或出现的状态,而汉语中则是通过谓语来表示这一信息。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不同特点。
1. 英语存现句的用法差异在英语中,存现句的用法较为灵活,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或出现情况,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中。
例如:桌子上有本书。
他家里有一只小猫。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存现句主要用来描述事物的存在情况,较少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出现情况。
这种严谨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汉语中存现句的用法差异。
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副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存现句中的习惯用法也有所不同。
英语中存现句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或出现情况,并且具有习惯性的用法,而汉语中存现句也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情况,并且具有习惯性的用法。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_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1.引言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是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学科领域。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沟通和职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准确地发音,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
2.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意义2.1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音差异。
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中的音素、音节和音变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获得对英语语音系统的更深入的理解。
这有助于他们正确地发出英语中的特定音素,并避免因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发音。
例如,英语中的/θ/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确地发出这个音。
2.2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音和语调除了音素之外,英汉语音对比研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音和语调。
英语和汉语的语调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英语更加重视句子的重音和语音节奏。
通过研究英汉语音对比,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英语的重音和语调,使其口语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2.3解决学生常见的发音问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发音问题,例如辅音的合流、元音的发音位置和舌位等。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这些问题。
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中相似的音素的发音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发音习惯,从而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3.将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应用于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成果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
3.1设置对比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对比活动,比如播放包含较难发音的英语词汇的音频,让学生尝试发音;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包含相似发音的汉语音频,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来纠正发音错误。
3.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让他们通过比较英汉语音之间的差异来提高发音准确性。
浅议汉英语言对比研究——《汉英语言对比》印象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或对比分析,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到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性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下面我们就试着议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不同国家的语言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而汉语和英语都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更多的差异。
第一,汉英语义对比。
英汉语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字系统上。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系统。
汉语重意合,汉语的句子呈线性结构,全句按时间、事理顺序平行铺排,结构轻短松散,各分句以意相连,形式上看不出明显的语义形态标记,句中各语法成分隐含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分句与分句间的关系或承上启下、互为呼应,或语气连贯、层层递进。
英语重形和,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行文造句。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
简单句由一个独立分句、即一个独立使用的主谓结构组成,复杂句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为并列句和复合句。
按交际功能分,英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汉语句子在结构和功能划分上同英语一样,也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及陈述、疑问等句。
但是,英语的简单句并不总是等同于汉语的单句,因为汉语的单句既包括英语的简单句,也包括英语中的某些带从句的复合句。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出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
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目录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1)(一)动词 (1)(二)名词 (2)(三)冠词 (2)(四)虚词 (2)二、句法方面的差异 (3)(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无主句的句子 (3)(二)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3)三、词序方面的差异 (4)(一)英语的修饰语的位置比较灵活 (4)(二)英语采用倒装的办法 (4)(三)英语句常把判断性或结论性的部分放在句子的前面 (4)(四)英语的排列顺序是先轻后重 (5)(五)汉语和汉语都有固定词序 (5)总结 (5)参考文献 (6)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从词类方面讲,英语和汉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英汉语言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
英语单词的词形会发生变化,而汉语则不会。
另外,词类的差异还反映在词的应用上,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词汉语动词灵活多变,可单独使用,可连续使用,也可叠用,而英语则不能重叠使用。
此外,英语动词受人称、时态等限制,词形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翻译时须视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
如果在一个汉语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译成英语时,要么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要么加连接词使其成为并列成分,要么使动词变成其他形式,如名词、介词短语等,有时也可省略某个动词。
英译汉时则注意把这些句子变为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句子。
例如:1.秀才谈书;屠户谈猪。
Scholars talk about books, while butchers about pigs.2.Qi Pai一shi's drawings of crabs are exceptionally good.齐白石画螃蟹画得特别好。
3.A successful ban of the use of nuclear weapons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要成功地禁止使里核武器,必须首先销戮核武器。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文将对英汉语言中的存现句进行对比研究,体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存现句?存现句(Existential Sentence)是指表达存在事实的句子。
它们强调存在或出现的东西,并明确说明其实体或实际性质。
例如:“这里有一本书。
”或“那里没有人。
”这些句子中,都表达了关于某个物品或人的存在或缺席的事实。
英语中的存现句英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there或it引导,后接动词be和所需的名词或形容词短语。
例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或“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在这些句子中,there或it并不是指具体的物体,而是用来引导这些存在或缺失的事实。
这些句子通常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倒装句。
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谓语动词。
例如:“On the table lies a book.”或“In the garden sung several birds.”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lies和sung)在主语之前,以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
汉语中的存现句一般由“有”、“是”等词语引导。
例如:“桌子上有一本书。
”或“这里是一个公园。
”在这些句子中,“有”和“是”都是表示存在的词语,强调事物的实在性。
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在……之中”的结构。
例如:“在树丛之中藏着一只小鸟。
”或“在书本之中沉浸着一位读者。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同时也涉及到一个场景的描述。
从上述的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存现句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there is”和“there are”常用于表示有或没有,而这种说法在汉语中不太常见。
相反,在中文中,“有”和“是”这两个词在表达实在性时更加常见。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乃是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研究者们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第一段:翻译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与理解,从而掌握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术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元素。
英汉语言的对比,有助于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翻译任务,合理控制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段: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带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搭配、把握句法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掌握英汉文化差异上。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英语中的文化习俗、礼仪、传统习惯等方面,都是学习英汉语言互译的基础,它也是翻译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
因此,翻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消除可能出现的误解。
第三段:由此可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有巨大的重要性,在译者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充分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比较,尤其是在文化差异的把握上,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努力达到翻译的准确、流畅、完整和可操作性。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英汉语言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译
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并理解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
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