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比较之一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9
英汉语言差异之一综合语vs 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定义“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以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的也相当频繁。
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hereditary inflections),相对固定的词序以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这些语法手段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绝大多数为形声字,字有声调tone。
英汉表达方法的差异与这些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英语(词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英汉都有大量虚词,但是各有特点。
英汉语言比较不同国家的语言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
汉语和英语都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
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存在更多的差异。
第一,汉英语义对比:英汉语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字系统上。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系统。
汉语重意合,汉语的句子呈线性结构,全句按时间、事理顺序平行铺排,结构轻短松散,各分句以意相连,形式上看不出明显的语义形态标记,句中各语法成分隐含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分句与分句间的关系或承上启下、互为呼应,或语气连贯、层层递进。
英语重形和,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行文造句。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
简单句由一个独立分句、即一个独立使用的主谓结构组成,复杂句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为并列句和复合句。
按交际功能分,英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汉语句子在结构和功能划分上同英语一样,也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及陈述、疑问等句。
但是,英语的简单句并不总是等同于汉语的单句,因为汉语的单句既包括英语的简单句,也包括英语中的某些带从句的复合句。
例如:His idea is that we clean the floor first.他的意见是我们先清扫地板。
(英语中that引导的是一个表语从句,而汉语中"我们先清扫地板"只是一个主谓结构(词组)作宾语。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 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 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 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其它成分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 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 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
英汉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一) 打招呼和告别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
他刚要骑上创神,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
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
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
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
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
”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
”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
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幸好,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
有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
在许多语言里,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英语中有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但不说Good noon。
而Good night(晚安;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不会这样说)。
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
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 (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