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高墩爬模施工技术研讨会汇报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76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在桥梁建设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施工工艺。
传统的高墩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如施工周期长、质量难以保障、施工效率低等。
而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背景介绍本文将对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析,从施工原理、步骤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和讨论。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推动桥梁建设领域的发展。
将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背景介绍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概述该技术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2 研究意义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空心薄壁高墩是一种结构轻盈、视觉效果好的建筑形式,广泛应用于桥梁、高架、大型建筑等工程领域。
研究其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为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空心薄壁高墩的特点,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原理和施工步骤分析,我们旨在找出影响施工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将探讨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施工质量的提升。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空心薄壁高墩是指采用薄壁钢管或混凝土构件进行建造的高墩结构。
这种结构设计轻巧、材料节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楼大厦等领域。
而在空心薄壁高墩的施工中,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将对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进行探析,探讨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液压提升爬模的原理和优势液压提升爬模是一种利用液压系统对模板进行垂直提升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模板结构设置在提升爬模系统上,并通过液压系统对模板进行提升和调整,从而实现墩身的逐层施工。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保证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模板结构的快速提升和调整,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还能够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占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 工艺准备在进行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工艺准备。
这包括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现场的勘察、材料和设备的准备等工作。
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对施工序列、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在施工现场的勘察中,需要对施工母体结构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则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和输送。
2. 模板结构的设置和调整在进行液压提升爬模施工前,需要对模板结构进行设置和调整。
这包括在施工现场对模板结构进行组装和加固,以保证模板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性。
在模板结构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气候等因素,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在进行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管理。
这包括对液压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对模板结构进行监控和调整,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高墩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建造高层建筑中的薄壁空心墩。
这种技术使用液压系统将支撑模板提升至所需的高度,并通过螺旋升降机构来精确控制模板的高度。
本文将对这种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高墩脚手架施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使用液压系统可以使模板的提升过程更加平稳和精确,保证了墩身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搬运和组装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和振动。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施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由于模板的重量较大,所以需要设置足够的支撑和固定措施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还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在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需要合理选择施工现场的条件,包括地质条件、空间条件等,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模板的形式和尺寸、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布置等。
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包括材料的供应和运输、模板的安装和拆卸等。
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测,以及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点。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可用于高层建筑中的薄壁空心墩的施工。
该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
在进行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计划制定,并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质量性和效率性。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高墩、高模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墩、高模结构的施工难度大,对构造技术和施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其中又以高墩的施工难度更大,特别是薄壁空心高墩的施工尤为困难。
由于这类高墩结构的柱体瘦长,施工时容易出现柱体偏斜、倾斜等影响其稳定的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比较专业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就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在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一、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基本原理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高墩、高模结构施工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液压推进装置,将爬模架身,连同混凝土结合体同时向上提升,实现高墩结构的连续施工。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爬升机构、液压系统、钢管支撑等。
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油箱、泵站、主控阀组、进、回油管等。
当施工人员调节相应节段的压力阀时,液压油在高压泵站的作用下,通过进油管进入液压主控阀组,然后通过各回油管流回油箱。
当某个特定的节段受到施压时,该节段的压力阀将自动打开,进油管内的液压油将被压缩,致使活塞向上移动,从而驱动爬模架身和混凝土一起向上提升。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连续施工能力强、容易操作、安全性高等。
但由于该技术使用液压油作为其驱动力源,故液压油的清洁度、油的流量等参数对提升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时,需要注意对油源的维护和保养,避免对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薄壁空心高墩施工中,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薄壁柱的精确定位,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斜、倾斜等状况,同时保证了薄壁柱的一致性和质量。
具体来说,薄壁空心高墩施工中,首先需要做好模板的搭设和固定,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精度。
其次,需要设置液压提升爬模机构,确保机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施工人员利用对机构进行加压,将薄壁空心柱向上提升,直至顶部。
为保证爬模施工的稳定性,必须确保机构的严密性和钢管支撑的精度,以避免出现泄露和摆动等情况。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一、引言在现代建筑中,高墩结构常常被用于桥梁、高架桥、高架道路等工程中。
而在高墩结构的施工中,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式。
本文将就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二、液压提升爬模的优势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建筑施工方法。
相比传统的脚手架施工方法,液压提升爬模能够更快速地完成结构的施工,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液压提升爬模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影响。
在窄小的施工空间内,脚手架的搭建常常会对周边交通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液压提升爬模则能够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减少对施工周边的影响。
液压提升爬模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施工方式。
三、空心薄壁高墩的特点空心薄壁高墩是一种轻型结构,在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比实心高墩,空心薄壁高墩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施工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更为细致的施工方案。
空心薄壁高墩的结构特点使得施工难度较大,传统的施工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其施工。
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
1.施工准备阶段在进行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确定施工的具体要求和难点。
需要针对空心薄壁高墩的结构特点,设计合适的施工方案。
还需要进行相关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控制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需要进行爬模系统的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需要进行液压提升爬模的施工操作,包括爬模的设置、调整和移动等。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质量监控和安全检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3.施工技术应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空心薄壁高墩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
对于空心薄壁高墩底部的楔形设计,可以采用特制的爬墩,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的专业性。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探讨及其质量控制本文结合仁赤项目的亲身经历主要分析桥梁薄壁空心高墩施工的具体技术措施,探讨了薄壁空心高墩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和难点,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措施,以期提高桥梁薄壁空心高墩施工质量。
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标签:薄壁空心高墩;技术探讨;质量控制一、前言目前,我国桥梁薄壁空心高墩的施工技术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薄壁空心高墩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是要把握好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的要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展开施工。
二、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桐梓河特大桥是贵州省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桥,如图1所示,起始段为:K50+352.8~K51+484.4,桥梁全长1131.6m。
主桥上部结构为:108m+2×200m+10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体系,主桥最大墩高172m。
主墩采用整体薄壁空心墩和双薄壁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型布置如图2所示。
图1 桐梓河特大桥墩在施工时的现场施工图片图2 桐梓河特大桥桥型总体布置本工程位于云贵高原大娄山脉西侧,黔北山地北缘与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南缘衔接地段,属深切中低山侵蚀、剥蚀、溶蚀地貌类型。
地势总体为中部高两端低,最高海拔1346米最低标高390米;相对高差一般在50-350米,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路段被河谷、冲沟切割强烈地形陡峻。
地形地貌受岩性及区域构造控制影响较大,地貌单元多地形条件复杂。
总体以岩溶地貌及构造侵蚀为主,根据岩石类型、地貌成因、形态和组合特征,本合同段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含条带状碳酸盐,属低中山岩溶-侵蚀河谷、沟谷和谷坡地貌河谷切深山势雄伟分布多处陡岩地势起伏较大,尤其李家寨隧道与柏杨坪隧道之间路段,河谷切割成“V”字型,地势陡峻公路施工难度大。
三、薄壁空心高墩常见的施工概述当前,在高墩桥梁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应用到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常见的薄壁空心高墩施方法包括爬模施工法、提升模板法与脚手架拼装模板法。
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摘要】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深入探讨了空心薄壁高墩的特点和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介绍。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包括提升高度限制、墩壁倾斜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优化设计、加强监控等。
还介绍了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结论部分总结了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空心薄壁高墩、液压提升爬模技术、施工技术难点、安全保障措施、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研究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对于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空心薄壁高墩的特点、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的介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应对方法、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探析引言通过对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在空心薄壁高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高度可调节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为工程建设节约时间成本。
对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在空心薄壁高墩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通过对技术难点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研究空心薄壁高墩的液压提升爬模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风险,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空心薄壁高墩的特点空心薄壁高墩是指桥梁或建筑中高墩部分采用空心薄壁结构的一种设计方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轻巧:空心薄壁高墩相比实心结构,减少了使用的混凝土量,使整体结构更轻巧,减少了地基的承载压力。
空心薄壁墩液压爬模法施工探讨摘要:顶皇三号大桥为技术复杂性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81+150+81)m连续刚构,主桥桥墩为双肢薄壁空心墩,最高墩104m,本文以双肢薄壁空心墩主墩翻模施工方案为例,对爬模系统的组成、施工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可作为以后同类工程参考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液压爬模;施工技术;高墩;施工工艺;爬升;施工;薄壁空心墩;液压爬模系统引言顶皇3号大桥主墩墩身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可采用爬模工艺、翻模工艺、辊模工艺等多种方案施工,其中,辊模工艺因施工后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较多,一般不推荐使用,翻模施工工艺应用较广泛,爬模施工工艺比较先进,模板有多个系统组成,许多人对爬模施工工艺不够了解,认为其比较复杂,故应用较少。
本文从施工工期、人员配置、配合设备投入及安全性几方面对翻模、爬模这两种高墩浇筑施工工艺进行对比,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桥梁概况顶皇3号大桥主桥采用(81+150+81)m的连续刚构方案,采用分离式设计,左幅桥长482.6m,右幅桥长484.1m,左幅5#主墩高104m,其余主墩高度分别为:左幅4#主墩高94m,右幅4#主墩高98m,右幅5#主墩高98m。
引桥设计有矩形薄壁空心墩和圆柱实心墩两种形式,其中矩形墩墩高分别为40m、34m、32m、32m,圆柱实心墩墩高分别为22m、14m、14m、10m。
主桥桥墩均设计为双肢薄壁空心墩结构,墩身不收坡,上下等截面,外截面长8.0m,宽3.0m,不设外倒角,前后两肢距离为5.0m,该桥墩截面相对施工较简单。
墩底与承台固接,墩顶与刚构箱梁的0号块固接。
每个主墩墩底4m及墩顶4m为实心段,墩中间设一道横隔板,横隔板厚度为1m,其余短落墩身为空心段,墩底、墩顶实心段与空心段之间各有2m高倒角段过渡,墩中横隔板与上下空心段之间各有1m高倒角段过渡。
2爬模设计2.1针对墩身外模模板及爬架设计。
液压爬模从起始阶段开始配置,爬模从底到上无需变轨。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空心薄壁高墩施工中的应用探讨在一些地势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时,通常会对高墩的设计带来极大的难度。
有些设计人员为了桥梁的安全稳定性,常常会设计出超过百米的高墩基础,虽然能够确保桥梁建设的安全性,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建设的难度,同时还会造成工期的延误以及成本造价的提高。
为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施工难题,施工企业引进了液压爬模技术,该技术在一些桥梁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推广。
标签: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空心薄壁高墩;应用液压爬模技术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并且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受到了相关技施工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为国内的桥梁工程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以液压爬模技术为主体,对其在实际施工作业中的安装工序、轨道爬升、爬架爬升以及系统爬升等施工工艺进行相应的阐述,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从事高墩项目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有所裨益。
一、安装作业(一)首节混凝土对于首节混凝土的模板安装作业而言,工作人员可以先对已经完成浇筑作业的阶段进行模板的拆除,并且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定,直到其符合设计标准中所规定的受力要求之后再使用螺栓等构件将锚板安装在提前埋设好的爬锥上。
当工作人员完成锚板的安装作业之后,便可以在锚板上继续设置承重架[1]。
顾名思义,承重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使首节混凝土能够均匀地受力,工作人员需要在已经安装好的承重架上铺设一些木板,并且使这些木板最终能搭建成为一个平台,最后再在该平台的外侧安装液压爬模所需要的模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求在后续的爬模作业能够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二)其他混凝土工作人员在完成首节混凝土爬模装置的安装之后,便可以开展其他节段爬模装置的安装作业。
其安装流程与首节混凝土的爬模模板安装工艺相类似,工作人员在完成第二段爬模模板的安装作业之后,需要拆除模板安装的螺杆以及螺栓等构件,并且可以借助混凝土的模板支架内部结构中的齿轮将多余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当第二阶段的爬模模板完成全部的安装作业且混凝土的强度也完全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之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开始第三节段的爬模安装作业,直至完成全部节段的爬模安装任务。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探讨及其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百勺洋大桥横跨文川河,河道宽约70m,水深2m左右.河道两侧坡脚为农耕用地,山体自然坡度30~35°,最大相对高差约50m。
左线中心桩号ZK33+595。
0,桥孔为(4×40+4×40)米预应力砼钢构T梁,桥长328m;右线中心桩号YK33+595,桥孔为(4×40+4×40)米预应力砼钢构T梁,桥长328m。
左右线桥均部分处于直线上,部分处于半径R=1000米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
桥孔T梁直梁设置,通过调整内外翼缘宽度来调整桥面宽度及线型,墩台基础均为径向布置。
设计水位为255.44米,设计流量1970立方米/每秒,流速3.26米/每秒。
桥墩为空心薄壁墩,壁厚0。
6m,双排(4根桩)挖孔桩承台基础;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
墩身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40。
该大桥墩身高度高,并且墩身施工受水库蓄水期的影响,因此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是大桥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结合百勺洋大桥工程的特点,探讨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
二、薄壁空心高墩的施工设计(一)垂直运输机械选择百勺洋大桥高墩施工的突出问题是垂直运输。
由于高度和地形的限制,一般履带式或轮胎起重机均无法满足其要求,所以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尤其重要。
考虑到该桥主墩高,混凝土、钢筋用量大,且每个主墩相距35m以上,同时,为方便两岸材料倒运及上构现浇施工的需要,在两岸采用钢管桩为基础,工字钢、槽钢及贝雷片为桥面系的钢便桥,在高墩施工时,以塔吊解决材料和小型构件的垂直运输。
(二)支架、摸板的设计混凝土结构现浇施工中模板工程费用约占1/3,支拆用工量约占1/2,因此模板的选用、设计对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关系重大。
高墩施工常用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种:(1)搭设落地脚手架施工法。
该施工方法由脚手、模板等组成,使用材料多,成本高,工期无法保证,同时受高墩施工高度的影响.(2)滑模施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