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课题3制作泡菜
- 格式:pptx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50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1.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2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一种以发酵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联系生活: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易多吃。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1乳酸菌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1.2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4∶1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2.1亚硝酸盐你知道亚硝酸盐吗?知道它的危害吗?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 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选修学案3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课标要求】1、尝试制作泡菜2、用比色法测量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自主学习】1、泡菜的制作中所用微生物是________,常见的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两种,它们属于____细菌,在______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__________。
2、亚硝酸盐本身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危害,但是如果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产生______现象,膳食中的大部分亚硝酸盐会______排出体外,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能使人致_____,使动物致_____和致_______。
3、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主要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与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后,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出现__________颜色,再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大致估算出浓度。
5、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
【疑难点拨】6.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有什么不同?传统发酵技术的共同点?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__________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_______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_______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________的乳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_______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______________,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_______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快的多,下列那一项不是这一生命现象的原因()A、个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很大B、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迅速C、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D、微生物体内酶的种类比其他生物多2、亚硝酸盐在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显()A.橙黄色 B. 玫瑰红色 C.黄绿色 D. 橘红色3、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A.食盐用量过多 B.细菌大量繁殖 C.腌制时间过长 D.加水过少4.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过程中提取剂的主要成分是()A.对氨基苯磺酸 B.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C.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D.亚硝酸钠5、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6.需氧型生物与厌氧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预习案】任务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任务二、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任务三、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防止泡菜质量不合格?探究点二、简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操作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泡菜作为一种加工食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成,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香气。
它不仅是韩国传统菜品,也是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统食品之一、泡菜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
本文将介绍制作泡菜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制作泡菜的原料主要包括白菜、辣椒粉、大蒜、姜、盐和糖。
首先,需要将白菜切成适合大小的块状,然后用盐腌制一段时间。
腌制的时间一般在几个小时到一天之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决定。
腌制的目的是为了使白菜变得脆嫩,并且更容易吸收调味料。
在腌制的过程中,可以准备其他的调味料。
辣椒粉、大蒜和姜是泡菜的重要调味料。
辣椒粉可以增加泡菜的香辣味道,而大蒜和姜则能够增加泡菜的口感和香味。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一些糖来增加泡菜的甜味。
完成调味料的准备后,可以将腌制好的白菜块逐一挤出水分,并将之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
混合的过程需要用手反复搓揉,以使调味料均匀地附着在白菜上。
当白菜均匀地覆盖了调味料后,可以将之放入一个容器中,盖上盖子。
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白菜充分地与调味料接触,以促进发酵的进行。
发酵是制作泡菜的关键步骤。
在发酵的过程中,白菜中的天然细菌将会进行深度的发酵作用,使泡菜逐渐变酸并获得特殊的口感。
发酵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到几周之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口感来选择。
发酵的时间越长,泡菜的口感越酸爽。
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每天打开容器检查泡菜的状态,并排除过多的气泡。
同时,可以按压泡菜以确保其深度发酵。
发酵的温度和环境也对泡菜的品质有影响,一般来说,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5℃到20℃之间,避免阳光直射。
制作泡菜虽然简单,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要确保使用的原料新鲜,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
其次,调味料的比例需要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确定。
最后,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也是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需要仔细控制。
总之,制作泡菜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过程。
只需要几个步骤和一些基本的原料,就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泡菜。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配套作业: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含解析专题一课题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3]一、选择题1.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A.氢氧化铝乳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解析]氢氧化铝乳液能吸附滤液中的色素,使滤液无色透明。
2.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A) A.马上密闭,保持30~40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解析]泡菜坛密闭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在30~40 ℃,乳酸菌繁殖较快。
3.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解析]亚硝酸盐的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
所以它们的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变.4.(2020·康杰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亚硝酸盐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C.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项正确;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据此可用比色法可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B项正确,C项错误;亚硝酸盐是一种易于被氧化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镉离子、钡离子可以减少其氧化,可以使泡菜水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得到更好的提取,D项正确。
高中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2导学案
、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问题3: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问题4: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问题5:食盐用量不足10%和腌制时间过长。
一般在腌制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问题7: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菌繁殖。
【当堂检测】1—5 DCBCB 6—10 BBBBC。
高二生物选修 1 导学纲要(三)专题 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1.试试制作泡菜,并试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2.议论与亚硝酸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要点和难点1.课题要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学习过程四、讲堂练习1.饮食中一般都含有必定量的亚硝酸盐,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 .当人体摄取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 g 时,会惹起死亡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30 mg/kg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2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 2 mg/kg2.在制作泡菜时,大蒜、生姜及其余香辛料要放在(B)A .坛底B .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淆均匀,散布在整个坛内3.以下对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C)A .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 .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 .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4.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 mL 各 4 份分别装在100 mL 、 200 mL 、 300 mL ,和 400 mL 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合温度下培育。
24 h 后产生乳酸最多的是(A)A . 100 mLB . 200 mL C. 300 mL D .400 mL5.以下对于亚硝酸盐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D)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 .亚硝酸盐的散布宽泛,此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约为 4 mg/ kg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在7 mg/kg 以上,因此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拥有防腐作用,因此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伸食品的保质期6.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B)A .依据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 的比率配制盐水B .乳酸菌的代谢种类为异养兼性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7.在制备泡菜样品办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A .氢氧化铝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8.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 N 一 1 一萘基盐酸盐联合形成( C )A .血红色染料B .棕色染料C.玫瑰红色染料D.桃红色染料9.(多项选择)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到的试剂是(ABCD )A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 .N — l 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铝溶液10.某学生把甘蓝切丝后制作泡菜,为了研究甘蓝在不一样的温度下经过 3 天发酵后的乳酸量,在第 4 天检测的实验结果如表:(1)剖析资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概在o.8%左右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 C 的保留率联合以上资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当注意什么?(1)从表中数据剖析可得悉,甘蓝在31℃时所生成的乳酸含量最多,低于或许高于这个温度所生成的乳酸量都比较少一些。
选修1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是()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掉B. 防止水分过分蒸发C.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D.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答案】D【解析】由于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密封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发酵的环境,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故选D。
2.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较低水平。
C正确。
3.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泡菜制作过程中O2进入坛内B.防止泡菜汁液渗出,影响口感C.防止杂菌污染D.为使泡菜坛美观【答案】A【解析】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所以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泡菜制作过程中O2进入坛内,不合格的泡菜坛容易引起蔬菜腐烂,A项正确,B、C、D项错误。
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腌制过程中,蔬菜体积缩小的原因是植物细胞逐渐失水,B错误;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是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