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仗词语简略

对仗词语简略

对仗词语简略
对仗词语简略

对仗词语简略

天文总太乙==长庚

五纬==三台

鹰风==鹤露

杏雨==槐烟

芦风==橘露

顿雨==疑云

怪雨==玩云

干雨==湿烟

膏雨==油云

电女==星娥

飓母==云师

风脚==雨拳

霞脚==电腰

风爪==云鳞

烟魄==月魂

雨练==云罗

月珥==烟鬟

雪带==云衣

雷斧==星弧

雨翦==风梭

风驷==雷鞭

月浪==星波

河鼓==天船

雨力==风威

日嫩==风娇

月瘦==风尖

风脆==雨香

列缺==丰隆

云帐==霓裳

云岭==风巢

谷雨==梅风

瑞霭==香霞

月娣==风姨

月眼==星眉

日线==云绵

霜练==雾绡

云盖==风轮

烟瘦==月肥

桂月==榆星

花洞雨==石楼霞

蟏蛸月==蛱蝶风

歌扇月==酒旗风

桐叶雨==稻花风

迎梅雨==劈柳风

催诗雨==醒酒风

赵衰日==傅说霖

三竿日==一线天

三径雪==一程云

廉织雨==料峭风

天开子==月建寅

云布甲==月逢庚

云作使==雪为媒

泼火雨==养花天

封姨翦==织女机

惠风畅==化日舒

芭蕉雨==杜若天

红杏雨==绿柳烟

童女电==美人虹

千条露==九点烟

三尺雨==一声雷

巫云洛月==蛋雨蛮风

露松霜瘠==雨瘦风皱

星连月合==雨别云离

从星配日==子雨友风云包露裹==霆扫风移翦云裁月==祝露谈风

黒云翻墨==白雨跳珠

腾六降雪==撰二起风曰雨而雨==若烟非烟天

亲善==益谦

鳌极==蚁盘

寥廓==鸿蒙

大冶==洪钧

盖高==不息

补石==戴盆

刚健==高明

骨连==弓张

灵造==神功

壶中客==瓮里虫

披云观==坐井天

黄金阙==白玉京

共工触==盘古分

分清气==仰至仁

张衡论==邹衍谈

屈原问==秦穆观

名参四大==德冠三才

行以流矢==道犹张弓

无声无臭==至神至虚

无心成化==不见为元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或似卵而含黄==或若匮而仰水

日月

素魄==朱羲

素女==黄人

久照==贞明

盈昃==升沉

玉兔==金乌

合璧==重环

炎炎红镜==穆穆金波

临下土==丽中天

生少海==浴咸池

昼夜代==往来推

光有瞿==照无私

冬可爱==秋最明

月几望==日初升

复旦==再中五色==重轮驹过==鸟飞寸晷==分阴镜开==轮涌测影==惜阴

明媚==冲融可畏==如焚两耳==半规暖阁==烘窗晦昧==遮蒙绳击==线量

返照==末光金伏==火流义和国==不夜城黄金镜==赤玉盘炀物物==烛生生

来赤乌==贯白虹虞剑指==鲁戈挥珠耀天==镜磨铜西谷践==东门朝经细柳==拂扶桑

群英伏==太阳宗出阳谷==浴咸池径千里==行九州夸父弃策==羲和振鞭行度惟一=== 在天无二元端而朝==东郊以祭仰夫久照==观乎丽天为君父夫兄之象==测寒暑阴阳之宜见流金而铄石==观树表而陈圭美葵藿之倾依==伤桑榆之迟暮羡齐明於圣人==观惜光

于君子

春日

沙暖==泥融帘影==柳阴饰柳==烘花花心绽==柳眼明红杏坞==绿杨堤

晴飞燕==睡暖鸳影迟红杏==光转绿杨晴烘柳眼==暖逼花唇草色玻璃透==山光翡翠浮麦陇风香烟==林日涨红杏厌墙春方半破乱==鸦争树日已平西

夏日

铄石==烧空畏景==骄阳盾日==尧羲槐影密==柳荫浓炎可畏==景偏长

藿叶转==葵心倾行南陆==经中街稻碱刺水==麦浪翻云荷绿迎风==榴红刺火

雨急催诗==风回解愠

秋日

片日==微红景短==天高清辉==爽气丹桂==碧梧桐荫薄==柳影疏芙蓉径==菊花篱

寒叶乱==晓霜寒华承露掌==影逐霜蹄孤蒲正熟==芦苇微黄夕浮江练==朝散露珠

三竿皓皓==百卉腓腓鸿雁晴飞影==蒹葭冷度秋枝头叶褪==瓦上霜融

冬日

遇隙==经檐分阴==寸晷南至==西沉岭雪==江梅冰初冻==草欲苏涵霁色==夺寒威

光摇玉==影落金光回寒谷==暖入幽窗披裘灞岸==拥雪蓝关窗梅横月==檐雪飞花

窗梅破晓==草阁惊寒渐过三竿==初添一线晴飞春色先到九重==影去花砖未过三块

银界==玉盘养魄==飞光金镜==玉壶应潮==离毕破镜==上弦璧彩==珠胎

萱落==桂残透竹==映阶蟾华==桂影练洁==波寒丹桂==素娥学扇==磨镰

潘室==庾楼七子镜==九秋霜绿烟灭==素晕低开金饼==烂银盘山眼白==海心明

银河洗==玉斧修金镜满==玉壶清吴牛喘==魏鹊飞眉尖巧==指甲新万家盈手==

千里同心堂前挂镜==帘外悬钩金蟾绚彩==玉兔胜金片纸将贴==七宝合成兴寻安=

词命仲宣取象后妃==视义卿士游西园之飞盖==聘东壁之研词会稽爱庭中之景==

陆机揽堂上之辉圆光似镜==素魄如圭将祥符于汉室==通吉梦于吴宫应鱼脑而无差== 念阶萱而靡失画芦灭而晕缺==捧阴燧而津流影横玉塔==光射金梯

新月

半挂==一弯破环==学扇玉玦==银钩隐隐==织织金波浅==桂影偏开镜匣==露帘钩

如璧缺==似眉弯魄斜映树==势曲依檐娥眉新露==兔爪斜环镜分人恨==眉写天愁

寒光细细==玉魄弯弯魄藏暗树==轮上虚弦未满十分==先形一曲京兆眉尖巧==

开元指甲新云端仍怯雁==水底暗惊鱼

[最新]词语对仗

《古今对偶句选》 写人记事 过五关,斩六将。亲贤臣,远小人。鸿门晏,桃园盟。孙行者,祖冲之。言必信,行必果。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登高极目,览水送归。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名扬四海,声震八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鹿为马,画地为牢。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功盖天下,誉满山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描景状物 桃灼灼,柳依依。雪茫茫,雨霏霏。山抹绿,燕剪柳。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十里荷红,三秋桂香。天欲飞霜,云将作雨。烟迷远水,雾锁深山。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水流云在,雨到风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明月如霜,好风似水。千峰凝翠,万峦吐霞。百花含蕾,千枝泛翠。百花吐艳,万木争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清霜浸碧

诗词知识之对仗手法介绍

诗词知识之对仗手法介绍 诗词知识之对仗手法篇一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

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

对偶词语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堂堂正正——偷偷摸摸 寻根究底——追根刨底 有条有理——有条不紊 无孔不入——见缝穿针 目无全牛——目中无人 守株待兔——临渊羡鱼 心中有鬼——目中无人 昂首挺胸——扬眉吐气 呆若木鸡——噤若寒蝉 指鹿为马——攀龙附凤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趁火打劫顺手牵羊审时度势出谋划策由浅入深方兴未艾乐天知命通权达变 反躬自问随声附和大同小异此起彼伏精疲力尽心甘情愿内联外引里应外合 技压群雄功亏一篑身居要职脚踏实地春满人间气贯长虹提纲挈领出类拔萃 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狼吞虎咽鸡飞狗跳胆大心细仁至义尽克敌制胜揠苗助长 深信不疑见义勇为为人作嫁同病相怜在劫难逃欲罢不能屈指可数噬脐莫及 不易之论不实之词老当益壮穷且弥坚天衣无缝人言可畏病从口入计上心来 飞扬跋扈骄奢淫逸低声下气阿谀奉承街头巷尾天涯海角蒙混过关敷衍了事 踌躇满志煊赫一时心胸开阔意气风发镇静自若坚贞不屈忠贞不渝坚定不移 证据确凿精神抖擞歪门邪道昏天黑地生离死别冥思苦索展转反侧切磋琢磨 双管齐下一劳永逸初战告捷万事大吉一蹶不振群龙无首高屋建瓴空穴来风 座无虚席亲如一家答非所问朝不保夕言犹未尽义不容辞言之有理天不绝人 狗仗人势风助火威平心而论尽力而为背道而驰半途而废喷薄而出蜂拥而来 顺流而下迎刃而解等闲视之姑妄听之屡教不改百折不挠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玩物丧志倾家荡产胆小怕事树大招风任人唯亲顺我者昌坚强不屈刚正不阿 永垂不朽坚信不疑执迷不悟敬谢不敏呼之欲出召之即来寡不敌众瑕不掩瑜 悬而未决望而却步愤然而起油然而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暴跳如雷欣喜若狂 危如累卵置若罔闻法大于天恩重如山强手如林大智若愚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失之交臂置之度外行之有效操之过急气壮如牛胆小若鼠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对、自成对、交股对、实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衬豆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计三十三种。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不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果对对仗各的种类格或是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元曲中对仗的精妙之处。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

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中18种类格整理、删减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如: 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4、双声对

常用的对仗词

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轰对嗡、噹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噹对扑哧、唏哩对哗啦。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白雪: 《常用的虚字对》 常用虚字对 但觉——何曾只为——岂因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何似——未忍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似闻——恐是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尚想——徒怜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但见——焉知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犹自——何曾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但得——何须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幸有——不须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莫向——何妨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何处——此间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一去——独留一从——几度任是——不随徒令——终见但得——即是可知——足资既定——笃信谁将——铺就似听——几度幸有——但无不因——那得谁知——又到莫道——自有但期——愧然安得——招来但见——不知肯于——不堪昔曾——自可纵是——从知每羡——定看莫为——合将若非——会向似闻——恐是自顾——空知试问——别意安能——愿借欲试——惊看但恨——喜看但留——换得纵然——依旧料得——莫是谁将——知侬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周览——犹存我亦——曾效借问——总为亿昔——谁复寄语——莫因自谓——安知还似——何如不惧——何辞他年——莫望刚被——却教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式都需要对仗的存在,学习古典诗词,对仗是必须要学好,甚至要精通的。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对仗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我们先理请一下概念。 什么是对仗呢?文学大师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对仗∶[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我个人认为,他的这样的定义并不很完整,也有点含糊。“对仗”,其实是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的专用名词,对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符合这样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对仗”。严格的讲还有“六相”一说(这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 我们还知道一个词叫“对偶”,很多人很多书甚至一些词典都把“对偶”和“对仗”等同了起来,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很象。正确清晰地理顺二者的概念,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是有帮助的。 “对偶”是什么?对偶就是一种修辞方法,也称为一种修辞格。“对偶”的定义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采用的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的效果。对偶一般表现的是词或词组的形式,很短小。 对偶跟对仗,这二者,一个是修辞格,一个是写作手段,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当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对偶的。格律诗本身的关于对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特殊,所以,在格律诗的语言中,不能说是“对偶”,而单独称之为“对仗”。 在前面介绍格律诗格律的时候,介绍过,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的形式。律诗(七律、五律)的起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两联一般是要求必须要对仗的。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工稳、典雅、精练,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所以,律诗是离不开对仗的。全篇无对仗的(特例除外),我们就可以断定它不能算律诗。格律诗的基础就是对仗,不懂对仗的人,肯定谈不上懂的格律诗。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也是律句。不仅出句和对句的词性要相同及平仄要相对,而且其平仄分布的规律也是和格律诗所要求的一样。比如,对联就不允许三平尾,就不允许孤平的存在。还有,对联要求的也是古韵,也是以我们所说的以《平水韵》为主体,为默认韵。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联所能表达的境界极其有限,它可以表达一个片段,一个闪念,一个景致或情思,但是,终究是属于“片面”的,和诗比较而言,缺乏的是完整感和大局观。它属于一种“小巧”的工夫,做为一般游戏应和是可以的,也很适合即景而联。如果熟练了格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造境界的手段和诗思,那么,吟联应对那是举手之劳,轻松的很。楹联具有独立性,也是一个专门的“学问”,但是它的基础还是格律诗的基础,如果不懂格律诗,说句实在的,你的楹联也玩不出高水平来。不精通格律诗的楹联写手,是称不上“高手”二字的。 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

九种常见对仗

九种常见对仗 1、工对: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工对。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有些虽不是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花鸟、诗酒等也算工对。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有是天文类词。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是名词中的时令词对时令词。 2、邻对:邻近事类词语相对叫邻对。大约可分二十类:时令与天文;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宫室;宫室与器物;器物与衣饰;器物与文具;衣饰与饮食;文具与文学;草木花果与鸟兽鱼虫;形体与人事;人伦与代名;疑问代词与“自”、“相”等字和副词;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人名与地名;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助词。 3、宽对:不能严格区分词语类别,只按词性相同的要求构成对仗叫宽对。半对半不对也属于宽对。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匈奴”与“魏绛”是名词相对;“犹”与“复”是副词相对;但“未灭”与“从戎”便不对了,这联就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雨、水和花、露和衣。名词对名词,可称宽对。 4、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思,诗人用的是甲意,但同时借用它的乙意来与另一词对仗,这叫借对。如“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意,但诗人却借着“桃李”的“李”与“茅”字作对仗。有时候不是借意而是借音。如“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借“皇”为“黄”与“白”相对,这也是借对。“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借“柏”为“百”与“九”以数目词相对。还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还有一种借音,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沧为苍与蓝相对。 5、流水对:对仗的一联一般是平行的各有其独立性的两句。但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每句都没有独立性,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这种对仗叫流水对。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就是流水对。 6、反对:意义相反的字互为对仗叫反对。比如“有”与“无”;“多”与“少”。以反对为优,正对(意义相同或相近)为劣。 7、错综对:是指相互对应的两组词的位置转换交叉的一种对仗。如“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鸭”,“萤”与“鸭”,“火”与“暮”是交叉的一种对仗。这种情况只是偶然使用。 8、扇面对:扇面对就是隔句对。如“①飘渺巫山女,②归来七八年;③殷勤湘水曲,④留在十三弦”,不是一般的①句与②句对仗、③句与④句对仗,而是①句与③句对仗、②句与④句对仗。 9、叠字对:在出句某一位置用了重叠字,在对句的响应位置也用重叠字。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与“山山”即是。

诗词对仗十七法

诗词对仗十七法(仅供参考) 2013-04-11 13:13:31| 分类:格律诗写作资料 |举报 |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山林《【引用】诗词对仗十七法(仅供参考)》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 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 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 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 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关于对仗题

关于对仗题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 用平声。(律诗要平仄相对) 3.要词性相同,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 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典型题: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语序与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给出的上联作适当调整。(3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已被打乱的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应调整为: 练习: 1、下列诗句与“幽溪鹿过苔还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深树云来鸟不知 B、曲径新篁野草香 C、僻寺藓深人少到 D、雁过秋空夜未央 2、下列诗句与“一寸在土已有节”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万丈凌云无止心 B.万丈凌云犹心虚 C.万尺凌云仍虚心 D.万尺凌云志永存 3、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4、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甲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甲。 A.聚天地精华B.读中外奇书C.凝笔墨之香D.落笔撼五岳 5、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碧天如水倚红楼 B.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 D.雁迷寒雨下空壕 6、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是() 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7、下列诗句与“物象归余清”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亭亭碧流暗 B.日入孤霞继 C.林峦分夕丽 D.湖云尚明霁 8、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对仗题练习教师版

对仗题专项练习 出题:王恩翔2017.3.31 1、(2014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第一步:审读句子,理清结构。“墙头雨细垂纤草”,其结构为“墙头/雨细/垂/纤草”,“墙头”是名词,“细雨”为主谓结构,“垂”为动词,“纤草”为偏正结构。 第二步:对照要求,比较排除。从词性角度分析,“水面”与楼上相对,排除B/D,再从平仄的角度分析,“墙头”平平,须对仄仄,只有“水面”符合。 第三步:联系语意,回读校验。“墙头雨细垂纤草”出自唐代诗人张蠙的七律《夏日题老将林亭》,“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驳陆离。“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上下句句意相承,确定选A。 2、(2016年连云港市高三模拟试卷)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3、(2016年盐城市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可作对联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是() A.燕子翻飞一世春 B.五羊献瑞瑞门庭 C.五羊献瑞报佳音 D.百鸟鸣春春盈门 【答案】B上联中运用了对联中常用的顶针手法,A、C选项明显不符。上联中的“新世纪”明显是定中结构,D选项的“春盈门”则为主谓宾结构。 4、(2016年南师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飞阁排云入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上联:花开阴影浓下联:花谢白玉落 【答案】A本题考查对仗的技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B项,“山光扑面”是主谓结构,“历尽艰难”是动宾结构,不对称;“宵雨”是名词性,“做人”是动词性,不对称。C项,“碧藏楼”与“知真味”结构不一致;D项,两句中的“花”重复。 5、(2016年扬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水清石出鱼可数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④竹里登楼人不见 ⑤阑干摇红水摇绿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⑦花间觅路鸟先知⑧竹密花深鸟自知 A.⑧①/②⑤/③⑥/④⑦B.①⑧/⑤②/⑥③/⑦④ C.①⑧/⑤②/③⑥/④⑦D.⑧①/②⑤/⑥③/⑦④ 【答案】.C(一看对仗关系,二看平仄关系,可以依据平仄先确定下联,因为对联要求仄起平收。故“①⑤③④”应是上联,“⑧②⑥⑦”是下联,然后再依据对仗的知识进行排列即可。“①水清石出鱼可数”与“⑧竹密花深鸟自知”,“⑤阑干摇红水摇绿”与“②桃花含露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4、双声对 如: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对仗词语简略

对仗词语简略 天文总太乙==长庚 五纬==三台 鹰风==鹤露 杏雨==槐烟 芦风==橘露 顿雨==疑云 怪雨==玩云 干雨==湿烟 膏雨==油云 电女==星娥 飓母==云师 风脚==雨拳 霞脚==电腰 风爪==云鳞 烟魄==月魂 雨练==云罗 月珥==烟鬟 雪带==云衣 雷斧==星弧 雨翦==风梭 风驷==雷鞭 月浪==星波 河鼓==天船 雨力==风威 日嫩==风娇 月瘦==风尖 风脆==雨香 列缺==丰隆 云帐==霓裳 云岭==风巢 谷雨==梅风 瑞霭==香霞 月娣==风姨 月眼==星眉 日线==云绵 霜练==雾绡 云盖==风轮 烟瘦==月肥

桂月==榆星 花洞雨==石楼霞 蟏蛸月==蛱蝶风 歌扇月==酒旗风 桐叶雨==稻花风 迎梅雨==劈柳风 催诗雨==醒酒风 赵衰日==傅说霖 三竿日==一线天 三径雪==一程云 廉织雨==料峭风 天开子==月建寅 云布甲==月逢庚 云作使==雪为媒 泼火雨==养花天 封姨翦==织女机 惠风畅==化日舒 芭蕉雨==杜若天 红杏雨==绿柳烟 童女电==美人虹 千条露==九点烟 三尺雨==一声雷 巫云洛月==蛋雨蛮风 露松霜瘠==雨瘦风皱 星连月合==雨别云离 从星配日==子雨友风云包露裹==霆扫风移翦云裁月==祝露谈风 黒云翻墨==白雨跳珠 腾六降雪==撰二起风曰雨而雨==若烟非烟天

亲善==益谦 鳌极==蚁盘 寥廓==鸿蒙 大冶==洪钧 盖高==不息 补石==戴盆 刚健==高明 骨连==弓张 灵造==神功 壶中客==瓮里虫 披云观==坐井天 黄金阙==白玉京 共工触==盘古分 分清气==仰至仁 张衡论==邹衍谈 屈原问==秦穆观 名参四大==德冠三才 行以流矢==道犹张弓 无声无臭==至神至虚 无心成化==不见为元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或似卵而含黄==或若匮而仰水 日月 素魄==朱羲 素女==黄人 久照==贞明 盈昃==升沉 玉兔==金乌 合璧==重环 炎炎红镜==穆穆金波 临下土==丽中天 生少海==浴咸池 昼夜代==往来推 光有瞿==照无私 冬可爱==秋最明 月几望==日初升 日 复旦==再中五色==重轮驹过==鸟飞寸晷==分阴镜开==轮涌测影==惜阴

诗词对仗的种类

诗词对仗的种类 诗词对仗的种类 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别各异。《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之《文镜秘府论》称对仗有29种类格。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认为“词的分类对仗的基础。”[《诗词格律》38页]。他在《汉语诗词律学》中,按照传统诗词分类[主要是名词的细分]将对仗分为11类,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共28种。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这里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仗的分类。一是以对仗的工整程度来分类,二是介绍至今仍常用的几种对仗的类型。其中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做些必要的说明,尽量避免废辞。- -

- 对仗按其工整程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即工对与宽对。工对要求对仗得工整严谨。不仅要求同类词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古时并没有现代语法中那些词类术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时候,有人把字分为实字、虚字,动字、静字等。王力教授按汉语现代词类系统(现在语法学界对词的分类意见还不完全统一),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把词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所谓词的范畴最小、关系最亲近、字面最对称主要是名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各门中又分为若干类。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例如毛泽东《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和"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腾"和"走"都是形体动词"细浪"和"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仗,也就是对偶。对仗中的"仗"字,来于仪仗中的"仗"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词中用对仗,也是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辟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 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是对仗的一般形式。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又是形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在这两句中,"绿"对"青","树"对"山","村"对"郭"(城郭),"边"对"外","合"对"斜"。第五、六两句,也是对仗句。相连的两句,往往形成对仗,但不是所有的相连句都要求对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七、八句,虽都相连,但不对仗。两句相对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下面,迸一步介绍对仗的两个基本要求; (一)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那么,词性是怎梓划分的呢?它与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划分,又一致,又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十三类.(各类的名称,有的借用了现代汉语的)。同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同,邻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近,都可用作对仗。 (1)名词类。如"日"、"月"、"山"、"川"、"宫"、"室"."笔"、"墨"、"诗"、"书"、"身"、"心"、"花"、"鸟"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其中的"花"对"草","人"对"马","眼"对"蹄",就是名词对名词。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用人名、地名形成对仗的例子,有"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揽辔录》,其中的"宗泽"对"岳飞",人名对人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夭"(李白《行路难》,其中的"黄河"队"太行",河山名对河山名;"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其中的"宝钗楼"对"铜雀台",楼台名对楼台名。 (3)方位词类。表示方位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中"、"外"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外"对"前"。 (4)数词类。表示数目的-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一"、"二"、"五"、"十"、"双"、"两"、"孤"、"半"、"独"、"众"、"百"、"千"、"万"等。用作对仗的,有如前例的"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七八"对"两三"。

对联的对仗(一)

对联的对仗(一) 第六讲属对精华全对仗 撰联要旨必关联 ──对联的对仗 对仗是对联的首要特征,是对联这一文体区别于其他任何文体的主要标志。 (一)什么是对仗呢? 《辞海》的解释是:“指诗文词句的对偶。”什么是“对偶”呢?《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格上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倪宝元编写的《修辞》,给“对偶”下的定义是:“对偶就是把 一对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等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看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对“对偶”已有所了解,但总觉得“对仗”就是“对偶”,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呢,二者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却存在不同的地方。

首先,从本质上说,“对偶”是修辞格,而“对仗”是诗词、对联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其次,从包涵的内容上说,“对偶”要求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对仗”则要求诗词、对联在“对偶”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声调平仄相对,并且避免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比如,鲁迅《纪念 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这两句话完全符合“对偶”的要求,应视为“对偶”。但由于声调的平仄不相对,在相应位置上又重复使用“使我”、“不忍”四个字,所以不能称为“对仗”。还是鲁讯的语句,在《自嘲》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除满足了“对偶”的要求外,还满足了“对仗”的要求,没有重复使用字词,平仄也相对,应称其为“对仗”。 再次,从适用范围说,“对偶”可以适用于各种文体,古代诗歌、散文运用尤为频繁;“对仗”则应用于格律文学的诗、词、曲、对联和骈文。 (二)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偶与对仗

对偶与对仗 子洲县实验中学麻伦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想象”,是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解释得含乎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要领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要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前”。这种对称的语言形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得使用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乐感和音乐美,达到表达形式上的高度完善。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伏,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

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俺《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期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科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劲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彩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对仗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伏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为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

古诗的音韵声律及诗词曲的对仗要求

古诗的音韵声律及诗词曲的对仗要求 一、古诗的音韵声律 古代诗词讲究音韵声律。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需要懂得一点音韵声律的知识,从而体会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意趣。古代诗词的音韵声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韵押韵是诗词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所谓韵,就是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而押韵,就是在某一诗句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来收尾。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都在句末,所以一般都把押韵的地方叫韵脚。古代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而词则不同,有时两句押一次韵,有时三句押一次韵,也有少数逐句押韵的,押韵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押韵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⑴双声叠韵。双声(两字声母相同)和叠韵(两字韵母相同)的字,不仅音韵和谐,而且对意思的表达也有积极作用。 ⑵重言叠字。古诗中常见叠字,既双声又叠韵,深得声韵之妙。叠字在诗歌里有多种表达功能:①摹声,使声感更强;②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③叙事,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加重感情浓度。 ⑶按词定韵。选择什么样的韵脚,对诗的情调作用很大。一般地说,韵字开口度越大则愈容易表现昂扬之情,相反音阻愈大则愈容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切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

(二)平仄。平仄是构成古典诗词错综音韵的最重要的因素,古代诗词十分注重平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讲诗词的格律,就是讲平仄的格式和规律。平,就是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就是仄声,就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平仄的形成和四声关系极为密切。四声,是汉字音律的具体表现,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诗词格律中的名称。所谓四声,就是汉字的四种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五言诗的平仄有这样四个基本句型: ①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 ②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③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④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所谓平起、仄起,主要是看第二字,因为第二个字是节奏点(以下七言的句型,二、四、六字是节奏点),节奏点的平仄是不准更动的。七言诗在五言基础上加以变化(每句前再加两个与前两字相反的平或仄),也构成四个基本句型: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将上述八个基本句型交错使用,就可派生出所有的律诗和绝句的平仄

对偶诗句大全

对偶诗句大全 1、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3、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4、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7、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8、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9、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铁影。 10、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11、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昔我往依,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4、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15、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7、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9、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20、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21、亲贤臣,远小人。 22、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23、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24、满招损,谦受益。 25、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26、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2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8、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29、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30、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31、鸿门宴桃园盟。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3、过五关,斩六将。 34、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6、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37、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38、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9、东风恶,欢情薄。 4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二者竟有何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仗,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要真正明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不妨为例为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句子虽然字数相对,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

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应归入对偶。 再看下面的句子(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幅对联不仅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一致,且平仄相对,所以应归入对仗。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仗。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是很多的,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